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究竟在做什么?


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究竟在做什么?


4月7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在第三届长江公益奖颁奖典礼暨公益论坛的 C-TALK 环节中,分享了自己对公益的独到见解——公益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定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带我们了解了盖茨基金会究竟在做什么。

*以下为李一诺在长江公益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全文,与大家分享。



大家好,非常感谢今天有这个机会。我意识到我可能是第一个非长江人站在这里分享,刚才听各位讲的时候很有感触。我在想,其实所谓的公益有两个特点:

一、它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公益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东西。其实公益讲到最根本的是人的一颗向善的心,所有人都有这颗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公益是非常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公益又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自然的事情。因为大量的公益想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经常都是非常遥远和困难的。

就像大家如果看新闻,这几天叙利亚因为毒气死了的孩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像我们关注的很多问题,在非洲的,非洲孩子打不上疫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又非常不自然,因为经常会感觉离我们很远。所以有的时候讲公益,它就跟一般的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你向善我也向善,你资助我也可以资助,就觉得很容易;有的时候你又会有一种无力感,就像刚才举到的两个例子,如果请在座的各位去解决,你该如何着手,你又会觉得好像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它一方面是最自然的事情,一方面又是最困难的事情。

二、我们都是内行,又都是外行

为什么讲我们都是外行呢?我自己的例子就是一个,我从来不觉得我是所谓的公益人,我学的是生物,我在美国读的是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后来我在麦肯锡做了十年,一直是做战略管理咨询。我从2015年到基金会担任中国负责人,我所有麦肯锡的同事给我的建议,你下一个工作是什么,当然跟大家的圈子差不多,很多人去企业做高管,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对我来讲,我觉得我是个外行,我不是一个所谓做公益的人。

所谓的公益,最核心的是定义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为什么说这两个呢?首先是定义,这肯定是我在麦肯锡的习惯,经常很多时候说跑错了方向,是因为我们把问题定义错了。所以定义问题很关键,定义需求是第一步,定义之后是解决。其实公益面对的问题,它的复杂程度经常是远远超过我们一般的商业所面临的问题。做公益的人有两个核心素质,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跟在任何领域成功的人的素质是一样的,是非常根本的素质。第二个其实也跟现在讲的很热的创业者是一样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去创新,因为你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被解决过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可以是内行,虽然你可能在公益已经做了很多实践,也非常让人敬佩,但是我想大部分的人不应该定义自己是一个公益人,我们既都是外行,但是又有可能是内行。

所谓的公益,最核心的是定义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究竟在做什么?



我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分享四个小例子,介绍一下盖茨基金会的工作,也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探索。

我先讲讲我自己的背景,我原来一直做医疗健康领域,基金会大部分的工作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全球健康,全球健康讲的是什么呢?这个词翻译到中文没有比较好的翻译,这个词在英文语境里指的是穷人的困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医疗问题,再一个是全球发展,也可以说是解决脱贫的问题。基金会每年的捐助额是40亿美元左右,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基金会。因为我是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经常见到比尔·盖茨同学。而在另一个方面,我自己从2014年跟我先生开始做一个公众号,后来也做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特别草根,它们不是我工作范围内的,盖茨基金会也不给我钱。我在这个过程中又充分体会到了这么一个个体,一个草根公益人,或者一个草根创业者经历的很多事情,所以这两种身份在一块就让我对我这个行业有了特别有意思的一些感触。

一、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疫苗

截止到2015年前后,全球平均每年仍然有600万儿童死亡。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是1700万,相当于将近1/3的孩子死亡。如果给你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去减少这个数字,这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疫苗去解决。只要孩子打上疫苗,他就不会死掉。但是疫苗想起来很容易,要全面普及却很难,疫苗使用不足、市场供需不平衡、卫生基础设施差等等,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很多国家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当时的解决方案是2000年基金会成立的时候,出资7.5亿美金支持成立了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发力,重塑疫苗市场。到今年,已经有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全球有5.8亿的孩子打上疫苗,其中800万的孩子因为用了Gavi的疫苗而避免死亡。所以我想以这个例子来讲,公益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的是定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在全球的范围里面这个机制竟然奏效了,还是蛮了不起的。

二、传染病

传染病疾病90%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全球研发投入只有10%是投入到这些疾病里面,从1975年到现在全球上市的1500个新药,其中只有不到20个是这个领域的药,因为不赚钱。基金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从两个方面来改善这种情况,一个是倡导政府有更多的投入,另外一方面是建立新的机制。今年3月24日比尔盖茨来中国,我们做了一个蛮创新的工作,就是和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三方联合成立一个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市政府这边做了很多创新,把一个政府的钱给到一个所谓的非营利研发机构,也是需要大量的体制制度创新的,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类似这种机制至少可以提供一种可能性。

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究竟在做什么?


三、非洲的农业增长率

1975年的时候,非洲大陆的农业生产总值比中国要高的,但是中国现在基本上到了一万两千亿,非洲却还是在2千亿左右。这个事情怎么解决,我们如何能够用我们这些经验给他们帮助呢?其实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做的一项工作,去年的时候基金会跟中国商务部签订一个合作备忘录,商务部主管我们外援工作。我们希望用基金会多年来在非洲的工作,能够让中国的经验也好,资源也好更有效地帮助非洲人解决贫困问题。所以基金会倡导的是我们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影响相关的政策跟资源分配,这样才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四、如何运用社会资源做好教育

叶老师是江西赣州一线的农村老师,他想来北京。爱心人士给他出钱,他来北京找我们。我们之前开发了一套APP系统给学校用,后来我们免费给他用。他的孩子80%是留守儿童,我们这个APP在北京原本是给是家长用的,所以他给家长装了这个APP。平时家长给孩子打电话没有什么可讲的,后来因为在这个APP上能够看到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质量就好很多。4月1日那天我们就上线了一个愚人社区,我们是希望把我们的体系免费给到一百个学校农村老师来用。本来离我很远的人,因为社区的出现,我们上线三天就有500人,有老师,也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非常有意思。

这不是基金会的工作,这件事情算是我个人的所谓的草根公益实践。其中最大一个感受,回到我最开始讲的那三个,向善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能接受很好的教育的还是少部分。我们既然得到了资源,如何能够把我们得到的资源也好,我们有的能力也好,我们的智力也好,我们的办法也好,用在去真正解决触手可及的问题上,这些事情都是相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跟我一样,作为外行的同时也都能成为内行。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