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题记——[观胡雪岩故居]

2019/08/08

南宋遗风清河坊,

宝芝保和庆馀堂。

五湖三江游人聚,

九州四海畅宋殇。

清明河图临安怨,

靖康国耻满江红。

红顶商贾江南事,

空留故居道凄风。

荣辱枯荣似春梦,

功名利禄如秋霜。

古今多少兴衰叹,

不见当年胡雪岩。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值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2001年1月20日,胡雪岩故居经过500多位工人16个月的日夜施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经过测绘、考古、设计和维修,总计耗资6亿元。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人物简介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麻匠、引陆设备,颇有兽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图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排行老四的他经杨亲戚推荐,进斧头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打架杂役干起,三年打功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为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成为杭州一富。

故居简介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经浙江省林业厅及北京相关专家对原有老建筑的木料取样化验鉴定,发现原有建筑均以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来建造。故居当年的确切造价不详,据说应在50万两白银以上(当年单是堆砌芝园内的假山,据说就耗银10多万两)。

胡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建筑特色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杭州记忆——故雪岩故居》

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加之,处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他的衰败更增添了几分时代悲剧色彩。留连胡宅,不禁感慨系之。每一个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