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大神陳純給我上了課:發幣是傳銷,區塊鏈要實名制和備案制

區塊鏈大神陳純給我上了課:發幣是傳銷,區塊鏈要實名制和備案制


文 吳言

一個禮拜之前,除了行業內的人,陳純是誰無人知曉。但現在,院士陳純已經封“神”——專門去北京上課,可不是一般人,並且研究的還是神秘的“區塊鏈”。

從北京回來沒多久陳純所在單位,浙江大學就給媒體傳話,在今天(12月31日),陳院士有一場區塊鏈的講座,說是講座,其實就是一次集體採訪會。

我趕緊報名,不管聽不聽得懂,發發朋友圈也好!

什麼是區塊鏈?可能像愛情

去之前,我和小夥伴討論了什麼是區塊鏈?大家七嘴八舌,沒有結論。

我說,區塊鏈就像愛情,聽說過的人很多,見到過的人很少,但他就是存在。

31號10:00,我準時趕到浙江大學邵逸夫科學館。

201會議室早已媒體雲集了,央視、新華社、科技日報、浙江日報、浙江衛視……全浙江的主流媒體都到齊了,就連陳純家鄉寧波的媒體也聞訊而來。(這是後來搶話筒的時候才知道的)。

大家也在追問這個問題的答案。什麼是區塊鏈?

大神陳純打了一個比方——

一個村裡,張三向李四借了100塊錢,並在廣播裡告訴了所有村民,村民們都記帳本上擠下來了,且不可篡改,這對張三來說就很安全了,因為李四不可能去更改全村的帳本,這就是一個“區塊鏈”。 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驗證,共同記賬,這是一個陌生人的信任機制。

我猜,陳院士估計也是這麼解釋的。

區塊鏈在研究啥?文科生還是聽不懂

2018年,浙江大學就成立了區塊鏈研究中心。這一年來,區塊鏈研究中心都在研究啥?

在發佈會現場,陳純院士從區塊鏈技術研究、產業應用、監管服務三個方面,講解了區塊鏈的現實與未來,也是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的一些研究成果。

講得很專業,我是文科生,聽得一頭霧水,剛才我把現場錄音翻譯了一遍,重點如下:

(前方高能,看不懂的可以略過)

區塊鏈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現階段,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的是聯盟鏈和監管鏈等領域的研究,並在聯盟鏈領域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突破。

第一個關鍵技術:是聯盟鏈高性能關鍵技術。

這需要高性能共識算法、高效智能合約引擎、新型共識機制等多項技術的突破,為支撐大規模多網絡結構組網提供支撐。

第二個關鍵技術:是區塊鏈安全隱私關鍵技術。

區塊鏈廣泛應用,需要支持我國加密算法和標準,需要平臺支持對業務數據的隱私保護。比如,通過命名空間隔離的方式,在物理層面對業務數據進行分離,還有更細粒度的隱私交易機制,實現交易可驗證但不可見。此外,還有基於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實現節點密鑰管理和數據加密存儲,以及基於默克爾DAG等數據組織技術,防止文件被篡改。

第三個關鍵技術:是基於高可靠性的關鍵技術。

包括動態成員的准入機制以及節點失效後的快速恢復機制,這在分佈式系統裡都會碰到,不能整個系統停下來加節點,應該是可以實時動態的。還有聯盟治理機制和高效的熱備切換機制,也是聯盟鏈的關鍵技術。

第四個關鍵技術:是高可擴展性的關鍵技術。

首先是編程可擴展,支持多種編程語言的使用,越通用的編程語言越好,這樣大家用起來很方便;其次是存儲方式可擴展,也就是能不能支持多類型、多組織形式的數據可信存儲;再次是支持預言機提供可信外部數據源服務;最後則是支持跨鏈,實現同構鏈和異構鏈之間的跨鏈協同。

陳純是誰?追夢人


聽不懂,還有這麼多媒體聚焦這場集體採訪,為什麼?

大多是關心這個給政治局上課的人吧,也就是眼前的這個陳純院士。

陳純院士是誰?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浙大網新總裁、董事長,現任趣鏈科技董事長。

關於陳純,網上有更詳細的報道:陳純1955年生於浙江象山漁港古鎮,1974年到東海海島上插隊做知青。陳純曾在日記中寫道:“回去後一定要更加努力幹活,當好新一代的農民,爭取每年能來杭州開會……”

1977年,立志當新一代農民的陳純迎來了生命中的機遇——“恢復高考”。語文奇好無比,因答卷出色還獲得額外加分的他,卻報考了廈門大學數學系,究其原因是數學家陳景潤畢業於此。

不料,一本《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改變了陳純的人生軌跡,當陳純在圖書館偶然看到這本書時,就開始了自學計算機課程。

於是,他來到浙大攻讀了計算機專業研究生。他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在知網上,可以搜索到陳純自1990年起至今的160餘篇學術論文,涉及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2012年,獲度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場的陳純,著西裝,戴眼鏡,頭髮有些白,一個典型“理工男”的形象,言必稱“我們搞技術出生的”。

在答記者問環節,他專挑技術問題回答,一些面上的問題則推給坐在一旁的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教授。

技術問題沒聽懂,但是有一個觀點我是很認同的:任何一個好的技術或工具,都需要被正確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怎麼監管區塊鏈?實名制和備案制

鏈上鍊下協同技術涉及跨鏈數據協同、隱私保護以及數據監管等諸多問題。目前才剛剛起步。

陳純認為,區垮鏈技術的監管非常重要,尤其是區塊鏈技術在中國大規模應用後,如果沒有監管,就會亂套。“沒有一個好的監管,就好像馬路上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秩序就會很亂。”

曾經有人算過,把有害信息放在以太坊上,利用區塊鏈技術去傳播有害信息、網絡謠言、煽動性信息、攻擊性信息,成本非常低,這給區塊鏈技術的產業佈局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也給監管部門帶來很大的挑戰。

陳純認為,區塊鏈作為重要的底層基礎設施,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其安全問題。“因此,我們要積極和有關部門合作,在技術上為監管提供支撐,強化對區塊鏈平臺及應用的安全評估,提升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的合規性和規範性,協助建立健全的區塊鏈監管體系,強化區塊鏈監管能力建設,共同探索區塊鏈監管新模式。”

2019年,國家網信辦出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今年還公佈了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監管走到了區塊鏈的前面,但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陳純眼裡,任何一個好的技術或工具,都需要被正確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課後劃重點

整個採訪會,1個小時47分鐘,遠超原計劃的1個小時。

陳純院士的講話,筆記本電腦上洋洋灑灑記錄了6個頁面,8000多字。具體說的是啥?sorry!I don't know!

前兩年,草根創業者、精英創業者開始澎湃地奔湧到了區塊鏈創新創業中,有做區塊鏈技術服務商,有做代幣交易所的,也有做數字錢包的,甚至還有與區塊鏈相關的培訓、媒體、支付系統等。

10月24日之後,似乎這樣的“風口”又回來了,到哪哪都在談區塊鏈、炒幣。

創業者在焦慮,投資人也在焦慮,萬一錯過了“風口”怎麼辦?

陳純說,大眾對區塊鏈的理解有誤區,比如將區塊鏈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掛鉤,這只是一個金融的應用而已。

“不能借用區塊鏈的名義炒幣。未來區塊鏈在中國最重要的應用空間,應該在工業製造等領域。”陳純說。

朱嘯虎在《王峰十問》中表示:任何科技剛發展起來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泡沫期,然後很快會有死亡谷,創業和投資我覺得都可以在死亡谷的右側來進入,千萬不要著急,被焦慮趕著入場。

焦慮沒有用,不如每天多學一點區塊鏈知識,畢竟,不參與才是最大的風險!

總結一下:

1、區塊鏈,是一種互聯網技術之上的底層技術,其特點是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驗證,共同記賬,不可篡改;

2、目前區塊鏈的現狀是,在聯盟鏈和公有鏈等領域,已取得一些關鍵技術突破,並在金融等領域開始應用,但和國外還有一定差距;

3、區塊鏈技術大規模多節點組網,“區塊鏈+”還有很有長一段路要走;

4、區塊鏈技術的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視,沒有監管的區塊鏈,就像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的馬路,要亂套。發幣,發空氣幣是傳銷騙術,區塊鏈也要實名制和備案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