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中国的作家有如这满天的星河的

,其中有庸才,却也不缺少天才,比如老舍、冰心、钱钟书等,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中国文学才在世界文学中有一席之地,他们留下了一份遗产和一份光荣。小说《边城》的作者沈从文便是这天才中的一员。小说中有无数的故事,或好,或坏,却都有一个结尾。如同所有故事都有结尾一样,所有人都会迎来死亡。1988年沈从文先生病逝于北京。回首他的一生,就和他的小说一样值得细细品味。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墓碑上的十六字可谓是道尽了沈从文先生的一生。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十分曲折,从湘西小镇走出来的懵懂少年,在北京的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了前途光明的青年才俊,受到了徐志摩和胡适

的赞赏。在情场上,沈从文用一封情书娶到了妻子张兆和,建国后遭到郭沫若的排挤和训斥,一度使得沈从文放弃小说,开始研究古代服饰,文革时期沈从文被批斗,打成了反动派去扫女厕所,最后和丁玲关系决裂,临终前,沈从文留给张兆和的遗言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青年才俊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先生曾被胡适称赞为“最有希望的中国小说家”,是一位很优秀的才俊,他对张兆和女士的感情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当时就读于中国公学英语系的张兆和女士是一个聪慧,漂亮,家境好的白富美,身边有很多追求者。沈从文先生因授课的关系认识了她,因自身不善言辞,以纸笔代喉舌,一天一封情书。

后来,在时任校长的胡适帮助下,沈从文先生也终于是抱得美人归。1933年9月9日,两人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可这段感情,却并未像他们的情书那般唯美。婚后的沈从文先生出轨了,他的外遇对象是女作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看虹录》

一书便是以二人的恋爱为原型写作的。沈从文先生和张兆和女士虽然最后没有离婚,关系却也变得很僵。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中年封笔

国内创作环境发生改变,还被郭沫若批评为“桃红色文艺”,诸多压力之下,沈从文先生不得不封了笔。对于以写作为生的沈从文先生来说,封笔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还得不到妻子和子女的理解,认为是他自找的。

1949年3月28日,沈从文先生自杀了。他先是用剃刀划破了颈部及两腕的脉管,随后又喝了一些煤油,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自杀的念头有多么强烈。 好在,因抢救及时,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或许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沈从文先生突然就想开了。8月,沈从文先生离开了北大国文系,去了北平历史博物馆任职。也正是在这里,沈从文先生完成了,由著名作家向著名文化史专家的转变,我国又出现了一名历史文物研究者。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此处的北平历史博物馆正是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沈从文先生的日常工作是负责打杂。进入博物馆工作后,沈从文先生为了更快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学知识,主动承担起了讲解工作。

为了对照古代服饰,沈从文先生就翻阅了成百上千本文献书籍,光卡片就记了几十个抽屉,他将

历朝历代服饰材料、式样、纹饰等等都摸得一清二楚。后来,他还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暮年破镜

对待服饰是如此,对待玉器、青铜、足简、漆器、绘画、纸张他也是如此。但恰也因为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之“杂”等因素,他在文物界始终被低估着。在业界眼里,他始终被视为文物界“票友”一般的存在。沈从文先生对杂文物的研究和收集一直未得到博物馆的重视,1957年,沈从文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从文物来谈谈古代人的胡子问题》的文章。文章一出,业界哗然,批评者说: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在崭新的年代里不应该研究胡子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把学术带入歧途。”

可分外让批评者打脸的的是,后来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盐湖元墓得以准确断代,就是根据沈从文先生研究的历代胡子式样。沈从文先生的这种“小题大做”的胡子研究,终于体现了价值。

晚年的沈从文先生一门心思全扑在了文物研究里,他虽曾动过要再次提笔写小说的心思甚至有了思路,却终究还是未动笔写过只字。就连他想以自己和张兆和爱情为原型写就小说的设想,也最终未能付诸实践。沈从文先生晚年完全放弃写小说,多是因为他对批评有些后怕了。

但话说回来,沈从文先生最初做文物研究或许是为了“避风”,但后来却绝不是,后来的他已经完全转型成了一个真正的文物研究员。相当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做

文物研究员,他也很能坚持自我,一直坚守着他的“杂文物”研究,一如文学创作时坚持塑造普通人物的他。关于这些,他自己在文章里是这样陈述的: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坛坛罐罐花花朵朵,为正统专家学人始终不屑过问,我却完全像个旧北京收拾破衣烂衫的老乞婆,看的十分认真,学下去。”

相比同时代在时代磨难面前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的文人,沈从文先生真正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他甚至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也正因此,沈从文先生才在美国圣若望大学讲《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时说:

“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剧烈变动中,我适应了新环境……活得很健康!”

如果沈从文先生拼命说那个时代伤害了他,他是受害者,那无异于屈服命运,承认时代强加于人的力量。实际上,这是弱者之为。作为强者:任何时候,任何糟糕的命运都不会强于人。

相比征服命运,更让沈从文先生欣慰的是,晚年的他与张兆和虽然一直还有芥蒂,但他们终究做成了老来伴。改革开放后的十年间,他一直与爱妻相守,他也一直相信,总有一天,妻子会理解他。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如沈从文先生所愿,在他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后,突然就懂了丈夫。她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到:

“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文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沈从文先生终于得到了妻子张兆和的理解了,也算是实现了他的愿望。沈从文先生离去后,他的小说在被埋没数年后,再次走向了时代,他的《边城》家喻户晓,这部小说甚至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排到了第二名,仅仅次于鲁迅先生的《呐喊》

青年才俊,中年封笔,暮年破镜,墓碑十六字道尽这位奇才的一生

今天,这部名为《边城》的小说一直畅销书榜单,他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中外学界的认可。同样慢慢得到认可的,还有他后半生倾注心血的文物研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甚至被称作“巨著”。其实人生的一切际遇,无非是为了帮助我们灵性的成长。一切遭遇都有两面性,是好是坏要取决于你怎么去面对,把遭遇变成你的踏脚石,学会踩住它,登上更好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