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傑之虎:段祺瑞

清末同治四年。

一個嶄新的生命誕生在安徽六安段姓地主官僚家中,這個孩子後來取名祺瑞,字芝泉。

此時,誰也不會料到,幾十年以後,這個孩子竟然會是鼎鼎大名的北洋政府總理,臨時總執政,獨執北洋政府牛耳數年的大軍閥。

段家祖籍江西饒州,明末遷至安徽英山縣,後來遷到至壽縣,又移到了六安縣,段祺瑞的祖父名佩,早年曾辦團練,因鎮壓捻軍有功而官至淮軍統領,段家有許多人投身軍旅,段祺瑞的父親名從文,當過軍中管帶。

段祺瑞出生幾年後,又隨家遷至合肥,後來段祺瑞成名,人們便稱他為“段合肥”。段祺瑞自幼跟隨祖父和家族中的一些長輩在軍營中長大,儘管家中長輩很希望他能在讀書上有所成就,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到學堂讀私塾,可他卻對讀書興趣不大,而對軍營中的生活很喜歡,一有時間就和士兵們舞刀弄槍。

段家的好光景很快過去了,段祺瑞的祖父、父親相繼去世後,家境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段祺瑞念死書的費用都不能及時交上,私塾的老師也有點看不起他,所欠的學費越來越多,無奈只好輟學,所欠的學費被私塾老師扣下一方舊硯臺和一張舊書桌作為抵押。

一天,段祺瑞想起了有個叫段從德的家族叔叔在山東的兵營中當管帶,便產生了千里投軍的念頭,當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家族中長輩的時候,他們都直搖頭。最後,面對這個倔強、有毅力的孩子,大人們無可奈何之下,於是只好同意了。

第二天,段祺瑞隻身一人走出家門,踏上征程,這一年他才17歲。

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錢也花光了,他就一邊乞討一邊趕路,終於有一天,他打聽到了段從德所在的兵營,段祺瑞走到兵營門前,向衛兵通報自己的來意,衛兵開始不願意通報,但一看來人,僅有十六、七歲,衣服破舊,滿身灰塵,又操著合肥話,士兵就有些相信了,旋即進去通報。

當段從德聽說是家鄉來人時並不以為意,認為可能是有老鄉前來投奔,謀個一官半職的,在當時這種裙帶關係是很正常的,所以段從德便讓士兵把人帶了進來,見了此人後段從德先是楞了一下,但很快就認出了眼前的後生原來是合肥來的族侄。

段祺瑞把來到這裡的原委說了一遍,段從德細細打量著這個滿臉稚氣的孩子許久,突然大聲說:“夠種!小小年紀千里迢迢憑一己之力來投奔我,這個膽氣我佩服,我收下了!哈哈!”

於是,段祺瑞真正開始了他軍事生涯。

北洋三傑之虎:段祺瑞

光緒十一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淮軍首腦李鴻章準備在天津創辦武備學堂,學堂規制大體上是模仿西方陸軍學堂,聘用德國人為教官,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天文、地裡、格致、測繪、算化諸學,炮臺、營壘諸法,演戲馬隊、步隊、炮軍及行軍、佈陣、分合、攻守諸式,兼習經史文義,在思想教育方面還是忠君尊孔,禁止一切進步思想。

按照李鴻章的設想,學生主要由淮軍各營選派,經過考試擇優錄取,後來也錄取了不少文職人員,學員名額最初為100名,後來擴至300名。

天津武備學堂創辦和招生消息傳開後,全軍上下一片雀躍,個個躍躍欲試,誰都想跨入這座將相之門,他們心裡都明白,一旦被選中這無異於鯉魚躍龍門,那將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的威風之事。

由於第一期最初名額為100名,分攤到各營就會更少,近水樓臺先得月,能被選中的人當然首推與長官親近的人,段祺瑞有他族叔當管帶,當選自然不成問題,況且他在營中也混出了一小小名氣,接下來的考試段祺瑞也順利的通過了,於是,他就成了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的首期學員。

進入學堂後,段祺瑞一改在私塾時的鬆散習慣,發奮進取,非常用功,加上他生性好強,成績非常突出,他如學堂前已經在軍中當了3年兵,對軍事訓練、槍炮操作很在行,考試總是得“優”,鋒芒開始初露。

命運之神似乎對段祺瑞有特殊的偏愛。

這天,李鴻章親自到學堂巡視,為此,學堂專門進行了一次馬、步、炮、工程各科綜合演練項目,天有不測風雲,上午馬、步兵科演練時天氣還是很好,輪到下午炮兵科時便風雲驟變,海浪翻滾,而設置的項目則是打海面的活動靶,本來這個項目難度就大,濁浪中的浮靶像跳舞一樣在海上搖擺不定,如果在平時,演練就會取消,可是今天李大人親自駕到,教習們心裡毫無把握,學員們更是面面相覷。

猶豫了很久,教練處陳管帶只好怯生生的挪動身子來到李鴻章面前跪見,十分婉轉的表示了為難之處,希望李中堂李大人能夠開恩同意延期舉行。

李鴻章已經在山頂上臨時搭起的觀望臺上興致正濃,手中拿著望遠鏡遙望海面,聽到陳冠帶的請求後心中很是不快,沒有正眼看他一眼,不耐煩的說:“區區小雨嘛,何足掛齒!”意思很明顯,你的請求我不同意。

陳管帶頗為難,還想繼續說什麼,李鴻章擺擺手說:“開始吧。”

北洋三傑之虎:段祺瑞

陳管帶萬般無奈之下退了下來,李中堂堅持,演練只好繼續進行。

參與演練的炮兵科學院心裡也沒底,前幾炮一發沒中,李鴻章十分掃興,接下來幾炮更是糟糕,越來越離譜,李鴻忠的忍耐似乎達到了極限,扔掉手中的望遠鏡,大手一揮,就要準備起身。

所有在場的官員都十分惶恐,李大人這一走恐怕今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武備學堂是李鴻章的心血,然而因為一點點風雨就讓炮兵無所適從,這種經不起歷練的花架子恐怕會讓李鴻章大為惱火,今後如果因此而發生點什麼誰也不敢想!

而這時候也正好輪到段祺瑞出場了,段祺瑞親自調試角度,各種操作流程一通準備,看上去頗為自信,李鴻章本來打算離開的,看見不遠處的少年有條不紊的熟練操作,還時不時面向海面深處手指測量什麼,看上去信心十足,一下子就吸引了李鴻章的注意力。

果然,段祺瑞身手不凡,一出手便一擊命中海靶,官兵們立刻歡呼起來:“打中了!打中了!”

聽到喊聲,李鴻章又重新坐了下來,身邊的人忙遞上望遠鏡。接下來,又是每發必中,李鴻章的臉上掛起了難得的笑意,問道:“此人是誰?”

“是段祺瑞。”學堂的官員趕忙回答。

李鴻章望而不語,帶著無法捉摸的笑容轉身離開了,待演練結束後,段祺瑞被點名帶到李鴻章跟前,段祺瑞從容自如哦,跪拜道:“學生段祺瑞,參見李大人!”

“起來吧!”李鴻章輕輕擺擺手,又問道:“你是哪裡人?”

“學生合肥人。”

李鴻章微微挑了挑眼皮,仔細打量了一下段祺瑞,說了句:“你是合肥人?”

“是的。”

“嗯。”李鴻章不動聲色的點點頭,似乎在想什麼,段祺瑞茫然的摸不著頭腦,只好靜靜地聽下面的問話。

李鴻章又詢問了段祺瑞的家世和出身,當得知段的祖父和家族中許多人都是淮軍兵將,祖父還是剿殺捻軍的有功之臣,更加高興起來,接著,又考問了一些有關軍事問題,段祺瑞也都對答如流。

傲慢的李鴻章終於開了尊口,將段祺瑞讚揚了一番,說他是“熟知軍事,俾易造就,是一個可用之才”,並且讓手下人將段祺瑞的名字記下了。

北洋三傑之虎:段祺瑞

1899年,李鴻章親自赴天津主持了武備學堂第一期學員的畢業考試,段祺瑞以“最優等”的成績畢業。

隨後,段祺瑞被派到了遼東半島旅順港,負責監修炮臺,這項工作發揮了他的專業特長,旅順港有海岸炮臺12座,陸地炮臺9座,共計安裝了大炮七八十尊,旅順軍港費了段祺瑞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也正是因為如此,段祺瑞真正走進了李鴻章的麾下,成為淮軍中的佼佼者,一時之間在軍界成為響噹噹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