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先于武昌起义的灌县(都江堰市)辛亥革命烈士——张捷先

介绍先于武昌起义的灌县(都江堰市)辛亥革命烈士——张捷先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在四川叫同志会暴动,都江堰市的前称灌县是首义之地。灌县人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现在都江堰市红塔山下烈士陵园中,掩埋着100多位烈士。他们主要是人民共和国,革命和建设中牺牲的。几十年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崇拜、祭奠。其中之一的张捷先烈士,却是辛亥革命中牺牲的。1951年9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厅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为之颁发了第一号烈士证书。

张捷先(1872~1913)原名泽源,灌县(都江堰市前称下同)崇义乡(现为崇义镇)人,同盟会员,崇义袍哥仁字大爷。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率领灌县人,打响了中国反对满清王朝的第一枪。

都江堰市崇义镇位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都江堰市东面。东与郫县新胜镇、唐昌镇接壤,距成都市25公里;西与都江堰市聚源镇相连,至都江堰市区12公里;南接郫县花园镇,北与都江堰市天马镇为邻;全镇幅员面积4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总人口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多人;境内自流灌溉平畴沃野,钢门窗工业发达。

关于四川的袍哥:清康熙初(1670年)郑成功的部将陈近南,奉成功子郑经之命入川,在四川雅州开精忠山。取《诗经》“同袍同仇”之意称为袍哥。为警惕同人勿忘根本,内部又互称“汉流”,与“满清”相对立。凡入会者称哥老弟,以示平等合作之精神,所以又叫哥老会、会党。其宗旨为“反清复明”,为避免清政府镇压活动极其秘密。陈近南之后首领天佑洪率会众攻重庆失败,四川哥老会失去中心领导,行动分歧各行其是,开始了四川会党山堂林立、公口遍地的局面。

孙中山先生论及参加辛亥革命的社会势力时说:“综计诸役,革命党人以一往直前之气,忘身殉国;其慷慨助饷,多在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新军与会党。”在当年碧血横飞的辛亥革命战争中,会党确是勇敢奋斗的力量。

灌县崇义乡哥老会盛行,1902年曾发生哥老会——义和团攻打该乡法国天主教堂战斗。事前外籍传教士和大多数教民,逃往彭县白鹿山教堂。义和团攻占平毁崇义铺教堂,将教堂积存的租谷分给群众,现在的教堂是后来重修的。

白鹿山教堂位于彭县(现为彭州市)湔江7场之一的白鹿场,现时为白鹿古镇。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来到了白鹿镇。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修道院,其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市相关文史资料载,1900年闹义和团的时候。都江堰三处教堂,即太平街教堂、紫东街教堂、崇义铺教堂的神职人员,都逃避到白鹿镇的修道院。川西其他教堂的也跑到这里,神职人员们都得到保全。这里地形险要利于防守,普通民众还不敢进犯。

“5.12”特大地震后,有法国的社团援助资金,帮助当地灾后重建。经彭州市委、政府,和白鹿镇党委、政府筹划。将白鹿古镇打造成,法国欧式风情样的街区。现在为四川省的十大古镇之一,完全是一幅异国他乡的景貌。全镇设计与规划,以法国普罗旺斯区小镇为原型,同时结合白鹿古镇地形地貌,是四川成都彭州的一处旅游胜地。

……。

捷先幼随祖父在家读书、种田,先祖父乃前清贡生,因怀才不遇在家教学。捷先颇聪慧,曾求教于马老先生(后为张捷先岳父)。长大务农,应文举未中,后学医为业。捷先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受乡人敬重;随宋书丞参加袍哥,为仁字号大爷。早年受家乡义和团运动影响,信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与郫县张达三、崇宁县(今唐昌镇)高杏邮有“袍界三巨子”之称。

清末川西流传着,“整烂就整烂,整烂上灌县”的俗语。这是因为灌县地近省城背靠山区回旋广阔,进可以直下成都退可以隐入深山,袍哥势力大为藏龙卧虎之地。

1908年5月,捷先由杨靖中介绍加入同盟会,得以密传《民报》、《复报》、《黄帝魂》等刊物。曾见到陈天华创办的《游学译编》,其中有《民族主义之教育》一篇。文章提出:“与秘密社会为伍,转移其旧思想而注之以新思想,转移其旧手段而注入之以新手段”。于是联合张达三、杨靖中等人发起成立“汉流改良自治会”。数月之间加入者达数万人,成为同盟会在川西的外围组织。其中收入同盟会员七百余人,许多都是会党首领兼同盟会员。张捷克先每趁崇义赶场天登台演说,惊呼“大片国土竟属外人势力范围,民众生活日益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1908年10月,参加杨靖中、高杏邮所组织的,凤凰山新军起义未成功。为躲避清政府的搜捕,这年底张捷先以禁烟委员名义。赴懋功、五屯、汶川等地,向藏族哥老宣传革命。捷先在川西藏区奔走,鼓动群众联络各地会党。为以后灌县同志军的兴起,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期间与藏族哥老会首领瓦寺土司索代赓,卓克基土司索怀仁结为好友。使灌县袍哥势力深入藏区,团结藏羌各族兄弟。策动土司家族索代赓、索代兴、索代康和索怀仁等参加革命。

满清王朝加强在川军力,锡良任川督时将旧有绿营军,改为巡防军三十营。赵尔丰督川时,增加为四十营共2万多人。此外赵尔丰还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边军,傅华封部1万多人。傅部曾经打到拉萨,捣毁试图搞藏独的团伙。后因英美等外国势力干涉,奉清朝廷命退回,驻守在西藏和四川交界处。

1911年5月,清政府把川汉铁路主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全川暴发轰轰烈烈的保路爱国运动。

6月初,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张捷先任宣传委员,奔走川西各县宣传组织保路斗争。

6月19日,灌县保路同志会在县北街小学宣告成立。捷先亲自上街头讲演,慷慨激昂号召群众参加保路运动。联络张熙、姚宝珊等建立灌县保路同志军,他变卖自家水田40亩充作军饷。

8月初,捷先参加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秦载赓等,约集会党首领罗子舟、胡潭、孙泽沛、张达三、侯国治等,在资州罗泉井的秘密会议。决定将各路同志会改为同志军,同盟会员王蕴滋被派为郫县、崇宁、灌县三县联络员。在同志会成立之初,二张(张捷先、张达三)即从事起兵准备,他们号召各地哥老会支持同盟会。

罗泉井会议后,张捷先联合灌县哥老会大爷张熙、宋书丞、王品三、张应举等。于8月20日用哥老会“做方手”的仪式,在灌县城内火神庙(解放后曾为电影院)开会,组织灌县同志军。县内十八个场镇的袍哥公口,纷纷成立同志军营盘,其头目称为“同志大王”。

9月1日,灌县保路同志军捣毁经征分局,和一、二、三区警备分所,捕杀警丁、差役,实际上控自了灌县。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请愿群众的成都血腥惨案发生。消息传来张捷先率灌县同志军,星夜东下开赴郫县新场,准备向成都进军。

9月8日,与高杏邮的崇宁县同志军、张达三的郫县同志军、彭县刘荫西的队伍。以及蒋淳风从成都带出的500学生军,都在郫县新场会合。

灌县、郫县、彭县、崇宁县的同志军首领(均系袍哥大爷)即参加同志军的哥老会。向来以“排满兴汉”宗旨,他们在群众中以“汉界、汉流”自称。因之对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非常拥护。这表明同盟会的政纲,特别是打倒清王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已为同志军所接受。

上述各队共同组成保路同志军西路军,因灌县为主要力量,张捷先被推举为西路大统领(当时称为大总统)兼第二路统领(总统)。下辖五路:

第一路统领:张达三(郫县)

第二路统领:张捷先(灌县崇义)

第三路统领:张 熙(灌县)

第四路统领:刘荫西(彭县、崇宁)

第五路统领:姚宝珊(灌县)

先锋队:蒋淳风和500名学生军。

这时的同志军战争,既不是为建立太平天国的旧式农民政权,也不再充当封建帝制改朝换代的工具。而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9月9日,西路同志军誓师东进前锋抵达犀浦,与武器精良的赵尔丰巡防军遭遇。先锋学生军在蒋淳风率领下,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灌县同志军也伤亡80多人,捷先妻弟马腾骧等阵亡。同志军退守郫县、崇宁县,巡防军也被打回省城。灌县张熙乃招聚多人,集中县治号为大营;各乡亦自成队,环驻城外相依角。

10月7日,捷先率同志军进驻灌县县城。囚禁清知县宣布灌县独立,脱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灌县独立吸引大量清军西向,有力地策应了其他地方的同志军活动。

18日攻入郫县的清军分兵犯灌县,行至龙家湾金家河坝(现胥家路口原林机厂一带),遭姚宝珊率领的灌县同志军阻击。隐藏于芦苇丛中的同志军,用土枪土炮轰击进犯清军,……清军退走。诗云:

金家坝上战云密,探报清军来偷袭,

灌县军民忙聚集,背城越河打伏击。

桑梓岂容人相逼,土枪土炮斗强敌,

同志军旗迎风展,保卫家乡捍独立。

前面路上尘土越,大队清军奔腾急,

毛发长辫身后舞,钢枪战刀亮如雪。

遥望殷实灌县城,目瞪口呆眼含血,

只要跨过蒲阳河,九条大街任杀劫。

忽然几声铜锣急,芦苇丛中响霹雳,

草丛冒出同志军,枪打炮轰愈猛烈。

前队清军遭覆灭,中间救援来不及,

后队连忙向后别,逃离战场回巢穴。

金家坝上复平息,河水哗啦草摇曳,

机智勇敢灌县人,百年青史留业绩。

……。

赵尔丰复派新军六十七标王铸仁部西进!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捷先率领同志军转战郫县、崇宁、灌县与清军周旋。

11月7日,清军发开花大炮,轰破县城北门进而攻占灌县城。同志军即退入山区,先守白沙、继扼龙溪羊子岭;后退漩口,入水磨、三江凭险对峙。

清军分兵成都附近各县,捷先联合藏羌武装,挥师出山一举击溃灌县清军。11月26日重新收复县城,并乘胜东进再占郫县直指省城。

清王朝视四川为统治西南之根本,使尽浑身解数,调动鄂、湘、黔、陕、滇等省军队前来镇压四川革命。有“屠夫”恶名的川督赵尔丰拥兵反扑,与同志军反复较量。湖北端方气势汹汹带鄂军前来,清朝廷钦差岑春煊,口蜜腹剑暗藏杀机。

遍布全川的同志军的浴血奋战,清军“防内攻外,东驰西击,刻无暇晷”,“顾此失彼,势处两难”,直至土崩瓦解。湖北新军资州起义端方授首,赵尔丰坐困省城总督府。傅华封部被阻于雅安以西,先内乱后被缴械遣散。其他各省赴川清军见势不妙半途折回,满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彻底垮掉。这时武昌起义成功,四川赵尔丰下台,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

12月18日,下台总督赵尔丰策动“成都兵变”, 大汉四川军政府瓦解。捷先率同志军连夜进入省城,支持新军首领尹昌衡捕杀赵尔丰。

1912年4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军政府”。

新军将领彭光烈等、同盟会会员张澜等、以及士绅徐炯等人,在北较场开会。大家公推尹昌衡为四川军政府都督,罗纶为副都督重建军政府。捷先表示“有功不居功,长揖归田庐”,要辞官还乡。

尹昌衡将各路同志军改编为川军第2镇,彭光烈为统制,张捷先任参谋长,张达三、孙泽沛、吴庆熙、侯国治等分任标统。捷先还兼金堂、新都、广汉、什邡四县游击司令掌握当地剿匪部队。这时会党由秘密而公开,由受压而掌权,尹昌衡、罗纶等又率先设立公口以作当权的凭借,省城大街上“大汉公”、“大参公”、“大西公”等袍哥组织旗帜遍布。

1913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其爪牙胡景伊(胡文澜)篡夺四川军政大权。其事由是傅华封边军解体后,西藏农奴主的武装力量,趁机向四川境内进发。川督尹昌衡率数千军队,定地数千里,将藏军驱赶出川边。因昌衡外出作战,川督一职空缺。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胡景伊继任川督,执掌四川大权。

孙中山号召护法讨袁,同盟会员熊克武在重庆举起讨袁义旗。捷先积极响应,与张达三等在成都共谋发动二次革命。待川东重庆方面的反袁军,打到成都东简阳一带之时,在省城起兵迎接会师。其时张捷先手上有部队,胡景伊用大量武力,控制张捷先所率领的军队。捷先的卫队长李凤鸣获悉此事密报与张,捷先自认为光明正大彼不敢对我施压,何况自己还握有武装便泰然处之。

哪知胡景伊等人暗地密商,叫彭光烈伪造材料污蔑谋反。于1913年10月16日那天,派人通知张到成都皇城军政府开会,所带卫队一律不准进去。皇城里面刀枪林立,捷先进去即遭逮捕。胡宣布的罪状是“私通熊逆、暗放张尊,扰乱西川、图谋不轨”。当即派人将捷先押到皇城求贤坊处斩!张捷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遇害时年仅41岁。烈士遗骨运回灌县,初埋于老家崇义五里班故居之侧。

重庆方面的反袁军事活动也很快失败。其时川军共5个师,参加讨袁作战的只1个师。以1敌4可谓寡不敌众,又用兵错误,犯了兵分两路的大忌。起事部队解散后,起事的骨干有的被杀,如川东荣县王天杰等;有的逃亡海外如熊克武、但懋辛等到了日本,吴玉章到了法国……。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眼里,农民只不过是他们夺取政权的工具。满清王朝一倒,他们暂时地取得了某些统治权力后,便以为“素志已达”掉转头来抛弃农民。资产阶级反对甚至镇压,农民继续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辛亥革命时期在四川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农民的联盟,被资产阶级认友为敌、过河拆桥所破坏。

张捷先之死说明农民并没有,从这一联盟中找到解放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权。失去农民的支持辛亥之后不久,政权统一到代表封建地主、买办的旧军人手中。胡景伊四川都督的职务,由袁世凯的亲信陈宦取代。

……。

时间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虽然百废待举蜀中父老乡亲,并没有遗忘这位辛亥首义之士。民国初年因为打仗很多,有“小黄兴”之称的熊克武老人。流着眼泪向中共西南、四川和川西区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李井泉等。介绍张捷先英勇献身的事迹,建议追认张为烈士!

史载:熊克武为四川辛亥革命的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刘伯承、贺龙两大元帅,都曾经是其部下。刘伯承1923年8月,结识川籍共产主义者杨闇公、吴玉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起,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会现状,途中所见所闻,使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贺龙于1924年建国川军时代,为熊克武部下师长。同年建国川军赴广东拱卫孙中山的国民政府,贺龙主动要求留守川湘交界处,建国川军的后方。1925年3月12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建国川军被蒋介石瓦解。熊克武先被囚禁在虎门要塞,释放后又去日本避难一些时候。抗战期间回国为御敌出谋划策,解放战争期间反对蒋介石,后期为策动川康军政民起义作出贡献。

贺龙所部1926年由吴玉章(中共秘密党员,国民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常委)收编为北伐军。北伐战争期间功勋卓著,南昌起义、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部都是主力。

算起来张捷先应该是现刘伯承、贺龙、吴玉章同时代的人。1951年9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厅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为之颁发了第一号烈士证书。

1983年元月25日,灌县人民政府将遗骨迎入县烈士陵园。其挽联是:

首义西川领军东下,激战犀浦独立灌县;退据水磨三江口,公不屈不挠促成辛亥大业。

追随中山掌兵成都,二次革命剑指袁党;血染皇城求贤坊,众可歌可泣纪念百年英雄。

综上所述:1911年辛亥革命,由张捷先等人在9月7日最先发起。张率领灌县人9月8日,在郫县会合其他同志军;9月9日血战犀浦,10月7日宣布灌县独立。四川荣县的吴玉章于9月25日宣布独立,同时与龙鸣剑等率同志军向省城进发,10月初与清军相持于威远等地。

武昌起义暴发于10月10日,灌县独立稍迟于荣县,但举义比荣县和武昌都早。实际上灌县是辛亥革命中,打响反对满清王朝第一枪的地方。正是:机智勇敢灌县人,百年青史留业迹!(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