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北京的老朋友说,北京的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时节,五彩斑斓不说,五朝古都的历史遗迹在这个时节去看,更能品出其中的底蕴,尤其是建立在古迹中的公园、步道,走在其中,吞吐的气息都感觉不一样。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跟着“北京巡城记·大V带你游”活动,在晴朗的秋日午后走进燕墩城市休闲公园、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和林白水故居,感受北京秋日之美,了解北京“留白增绿”的同时,听听新老朋友讲出的故事,幸福这懒散的下午时光。

燕墩城市休闲公园

燕墩是东城区于今年9月刚刚开放的,公园里有始建于元代的“燕墩”,这让文物保护与绿化休闲功能并重的公园更具有代表性。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燕墩”最初名为“烟墩”,按照五行学说,需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置五个“镇物”,才能保得北京长治久安、稳稳当当。南方属火,因此南边的镇物就是永定门外的烽火台——“烟墩”。如今的燕墩公园位于南二环外侧,北临铁路沿线、南临西革新里小区。公园总面积1.9公顷,这里原本是绿化代征地、街道办事处拆违留白场地以及京津城际铁路沿线防护区。据革新里社区党委书记李金珠介绍,早年间,这里曾是一些工厂集聚地,而作为文物古迹的“燕墩”则长期被工厂所包围。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此次公园的建设,是以“城市森林+”为建设理念,挖掘“燕墩”文物特点,让这处南中轴线上重要的文物遗存得以被更多市民所认识,另一方面,也在永定门南端为居民打造了一处休闲功能与文化特色兼顾的绿色生态空间。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园的建设中,在文物遗址的南侧和西侧的观赏面设置了休憩广场,使文物建筑与绿化景观交织相融;放置讲解古迹的牌示雕塑,雕塑上描述了“燕墩”文物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沿革,践行了“绿荫漫步、文化随行”的建设理念。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

作为北京核心区首个城市森林位于菜市口地铁西北角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让人们在休闲散步的过程中,能同时亲近森林,探寻来自自然的野趣。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据介绍,这座“城市森林”总面积达到4.5公顷,是目前北京市核心城区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森林。而更加难得的是,这里原本是广安产业园的产业用地,而如今成为了一片绿化用地,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依据植物习性、模仿自然生态搭配栽植了近80种乔灌木,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提供充足的食源,打造物种多样性,构建起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同时,采用林下休闲空间与园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道路串联起数个休闲空间。在地势低洼处,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采用卵石、砾石结合,建设雨水花园。儿童游艺沙坑,配套儿童游艺设施,成为广阳谷城市森林的新亮点。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枯木上伫立的仙鹤、草丛间追风的骏马、站于高处孤视四周的老鹰……公园内除了丰富的近自然景观以外,还有分布在各个区域的环保雕塑。通过切屑、焊接、压扁等纯手工的方式,将废弃的钢铁零件变成了生动逼真的动物雕塑,以其生动逼真且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形象,成为新一处网红打卡地。

椿树书院(林白水故居)

参观完两个留白增绿公园后,再来到位于西城区的林白水故居,和大家一起探讨北京留白增绿的相关问题。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北京有个燕墩 曾是镇城南烽火台 现如今成为了永定门外一公园

从逛公园到听沙龙,从浅显到深入,逐渐对“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的“留白增绿”有个更加深入的认知。

面对大家对“留白增绿”中的种种问题和疑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刘明星先生首先进行了分享。

什么是“留白增绿”?

“ ‘留白’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为了让整件作品的画面、章法更显协调、精美,创作者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为观看者留有信马由缰的想像空间,创造‘ 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此处无物胜有物’的独特意境。‘增绿’,顾名思义,就是把留白留出来的空地,用来进行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刘明星用艺术的语言,先通俗地解释了“留白增绿”的含义。

他表示,北京市的“留白增绿”是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拆违腾退的土地上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这是北京市的“留白增绿”和普通的植树造林的最大区别。两年多来,北京市已经完成了“留白增绿”绿化面积2640公顷。

“留白增绿”有哪些形态?

目前北京推进“留白增绿”主要有“先白后绿”、“非白即绿”、“亦白亦绿”三种形式。

所谓 “先白后绿”,是指原来规划的就是绿地,现状为违章建筑,拆迁拆违后要进行土地整理,达到场清地净,对具备条件的实施绿化,尽可能全部“拆违还绿”。

所谓 “非白即绿”,是对腾退后未明确用途、但已规划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土地空间,可能规划为绿地,也可能规划为其他用地,要尽可能多规划绿地,最大限度实施绿化。

所谓“亦白亦绿”,是指规划为战略留白的地块,为了城市发展重大战略预留的地块,现状为违章建筑,拆迁拆违后要加快临时绿化,实现“以绿看地”的目的。

“留白增绿”的方式

多方式、多尺度实施绿化

首先,围绕重塑城市生态环境,一些曾经被违建、污染企业、低端市场占据的土地空间,变成了城市中的一个个“林窗”。刚刚参观的广阳谷,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围绕提升城市绿色品质,丰台嘉囿、石景山何家坟、顺义中晟馨园等10处地点,则被改建为城市休闲公园,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除了大块的城市森林和城市休闲公园,一些小微绿地也深受市民喜爱。目前建成了东城区东四块玉西侧、海淀区双紫园社区、马连洼中央党校等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48处,这种见缝插绿、填空补绿的做法,增强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北京还围绕构建两道绿色项链,在绿隔地区建成郊野公园9处,极大扩展了绿色生态空间。

围绕推进城市副中心生态修复,北京还完成副中心“留白增绿”建设412.92公顷。

突出高质量发展

留白增绿选择种什么?刘明星说,北京市在建设中落实了近自然、原生态、多物种、多功能的理念,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比如,他们会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树种,控制维护的成本,也丰富植物的品种;同时,他们也注意在绿地里给昆虫“建设家园”,比如在新中街城市森林就利用循环再利用材料搭建了三处“昆虫旅馆”,为多种昆虫提供居住和越冬场所。

另外,因为“留白增绿”的用地都是拆违后的土地,因此他们建设中会优先利用建筑垃圾和资源化处理再生骨料及衍生品,并充分利用原生植被、园林废弃物等生态措施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建设当中还会突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池、渗井多种手段,消纳地表径流,让绿地能为北京留下更多地下水。

未来“留白增绿”重点是什么?

刘明星最后介绍,2020年北京市“留白增绿”绿化建设任务将重点围绕核心区及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周边、冬奥会边、以及重要廊道、生态较脆弱区域,以“多形式、多功能、多种类”的方式,实施绿化。同时,北京市将启动实施战略留白临时绿化;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建设精品工程;大力宣传“留白增绿”的作用意义,加强政策解读。

如今,在北京登高俯瞰,数不尽的街巷繁华穿插在绿拥翠绕中,秋日里,绽放着绚烂的色彩,填补着城市单调的颜色。而且,越来越多的森林公园被建立在家门口,成为了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夜晚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北京的城市绿化正实现着从绿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的新发展、新跨越。而在这份城市的变化当中,有你、有我、有他,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