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离开奇葩说的舞台,姜思达在《陷入姜局》的日常记录中放飞自我,用《透明人》的短视频采访做“少数派报告”,如今他又做了一档访谈节目。10月29日,腾讯新闻出品,姜思达工作室制作的《仅三天可见》上线。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节目名称与时下大多数人朋友圈的权限设置暗合。每期节目都会用三天时间记录一位明星的生活。在三天时间里,“第一天用镜头感行事;第二天,镜头感加一些疲惫;第三天,爱咋咋。”,姜思达想要尽可能展现被采访对象的不同方面。

看起来,这种设定有些概念化,但实际上这是姜思达凭借个人直觉做的一次社交实验。

“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的立意颇有新意。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仅三天可见》首期请到了微博话题女王谢娜,之后嘉宾还会有于正、周一围、池子等颇具争议的话题人物。姜思达深入嘉宾工作生活的不同领域,或暗中观察,或面对面交流,或犀利发问。第一期节目,他就探讨“如果放下人情和名气,还有多少人会喜欢谢娜?”

一期节目看罢,确有惊喜。其中姜思达个人视角的发现和特定场景触发下的别样表达尤为引人注目。

“姜视角”的观察、参与和表达

在不同的谈话场合,采访对象谈及不同的内容,是理想的采访状态。而对高曝光度的明星来说,其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曝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各种问题基本上都以各种形式被问过了,想要挖猛料,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采访对象有不同表达?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采访者通过其个人视角的二次发现不失为一种破题法。

弹幕中有人说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是低配版的《十三邀》,说得对,也不对。

一方面,因为这两档节目的观点与个人观察都深度绑定,姜思达的表达与许知远“以偏见看世界”的主张颇有相似之处。采访中,不管是提问的风格还是关注的话题,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属性。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十三邀》许知远与陈冲的第一次会面

另一方面,两者恰因个性不同,采用的沟通方式不同,从而使访谈所碰撞出的火花有不同之处。

首先,姜思达的个人视角具有独到的发现。比如,当谢娜录制了很长时间的节目时,姜思达问她累不累,谢娜没有回答,转而要给大家唱歌。姜思达说自己明白,她就是不累。且在之后的节目中,他也进一步向观众表达,这便是谢娜被人喜欢的原因——永远精力充沛。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其次,在《仅三天可见》中,姜思达不仅用个人的敏感细致观察采访对象,同时,他还会把感受传递给对方,进而获得反馈推动下一步思考。

比如,谢娜曾经支持深陷网络骂战的姜思达,虽然那时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情。但自此,姜思达视谢娜为“恩人”,对于采访对象的别样情绪也成为他的心结,因为怕这种心情会影响自己采访时的判断。

这种“别扭”,放在一般的采访者身上,可能算不得什么问题,但姜思达不仅能够敏锐感知,他还毫不保留地传达给了谢娜。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激起了采访对象的表达欲。谢娜不仅解释当时自己那样做的理由,她还说出自己近期遭遇网络暴力的经历。在安慰姜思达的同时,还有效输出了个人观点。

特定场景触发别样表达

明星访谈多如牛毛,为了让受访者有不一样的表达,特定场景的触发必不可少。

就在昨晚,影星陈冲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自己在和许知远录制《十三邀》时,他们在美国街头有一场漫步对话。“今年四月他来旧金山,我们一起去了一家叫“绿苹果”的书店,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是我在这座城市的圣所。”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陈冲微博所提及的书店,恰是引发她思考的契机,正是借由这个特定场景,引发了陈冲对过往经历的回顾,这也使得许知远为观众探得更多。

此前,在微综艺《女人30+》中,谢娜已经有很多观点输出了,话题涉及工作、婚姻、子女……对比来看,《仅三天可见》中第一天的工作场景和第三天的对话场景,谢娜表达的内容与她在《女人30+》中所说基本一样,并无新鲜。

但节目第二天的拍摄内容却格外抢眼,那是在一家咖啡馆,谢娜怀孕时唯一工作过一次的地方。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在这里,谢娜讲述了自己从发现怀孕,不敢相信又克制激动的心理活动,详述自己和老公报告好消息时难以言表的喜悦。而此前所有网络上的流言蜚语都融为她眼眶里百感交集的泪。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怀孕生子”的话题借由具象的表达,打动了观众。这是谢娜在整个节目中最为沉静真诚的时刻,而这也正是来自于特定场景触发的“魔法”。


一场为期三天的访谈实验,如何让明星再蜕一层“外衣”


从自我表达的《陷入姜局》到关注“边缘人”的《透明人》,姜思达的个人视角已经逐渐成型。这次与腾讯新闻联手的《仅三天可见》在精神对等的交流前提下,又加入了类似纪录片的场景触发,发掘了受访对象的更多层次。

在每个人都能拿起摄像机的年代,访谈遍地开花。但新生代要看的是新访谈,《仅三天可见》或可自成一派,突出重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