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青山知鱼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国内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这个和不同导师的处事风格、课题组的氛围有关。

昨天,刚好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师门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2019年5月见刊的,非常神奇。其作者是北师大的一个博士生,文章的观点挺新颖。

文中“有研究生抱怨:导师就像老板,师姐就是包工头,他们就是最下面搬砖的。也有谈话记录体现导师崇拜的,比如有学生描述称,一位博士生姐姐经常会说,”老师我们是你的迷妹“……”就体现出两种研究生和导师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不少研究生在读研、读博时私下也会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不过,导师并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依然坚持让喊导师或老师。部分大的科研团队,为区分挂名导师的青年教师和带头人,将课题组内导师分为“大老板”、“小老板”。

称呼老板的原因在于,除研究生补贴外(硕士生500元/月、博士生1500元/月),导师还会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情况,额外补发部分助研津贴。津贴来源导师获批横向或纵向课题的劳务费部分,申报课题做预算时就有算入几个研究生的工作时间、费用。

基于这份不高的“助研津贴”,部分研究生就开始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表达出一种“雇佣”的关系。在第一届学生有类似称呼后,课题组内学生就会私下沟通交流,将这个称呼传下去。比如说,同学们私下都喊导师为老板,自己喊老师会觉得格格不入。

有时候,我也问过不少研究生,你们都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可是,当面有几个敢喊的啊?导师树立的“师威”不是假的呢。

深有感触的是,在学生毕业后再喊自己的为老板时,又会表达出一种亲密的感觉。很奇怪吧。我自己依然是喊自己导师“姓+导师”,可是经常听到几个同事喊自己导师为老板(见面时)。

之前,我也说过研究生读研、读博期间,除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外,也会有安排部分其他琐事,如小额经费管理(团队活动使用,如过节聚餐、看望生病学生、部分无法报账物品等)、实验室安全管理、财务报账、横向课题等。

站在学生的角度,这类事情更像是“压榨”,做的这些都是和自己课题研究不相关的。在我看来,部分导师没有良好的引导和激励。也许这就是引发矛盾的主因。

管理一个研究生团队,肯定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努力勤奋的学生肯定会有偏向。单独,给某个学生多发点补贴,肯定引发其他同学不满。但是,对于有心多做事的同学,肯定得给予激励。部分团队还会成立课题组学生自治小组。

比如说,课题组小额经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同学,每月的主演津贴会+100元。参与导师重大课题申报的同学,在申请书递交后会发放1-2000元的补助,获批后也会再次发放1-2000元的补助。

小西认识几个做规划类课题的导师,带着自己硕士生外面到处跑、做课题,但是会给自己学生每月发2-3000元/月的津贴。我有和他的几个学生聊过,他们并不反感。在入学之前,导师就和他们说明这个情况,觉得在外面跑能学到不少、有补贴,能接受。

研究生早已是成人,我觉得很多事情得和他们说透,也尊重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不过,我还是想说大部分导师和学生是“师门传承”的关系,类似于师徒。硕士生还好一些,不少博士生在读阶段进行的课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研究方向。其中,也有不少博士生毕业后留在自己的导师团队,甚至多年后接管团队,成为队伍的带头人。

另外,很多年轻导师和研究生相处的和朋友一样,尤其是课题组内其他老师的学生。比如说,不少人就称呼年轻导师为“某哥”或“某姐”,小导师也不会反感的。当然,遇到课题研究、进展汇报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样会给予批评的。

之前,也曾有博士生抱怨自己的导师生活不能自理,什么事都让他干,结果读博后一篇论文都没发着。这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度和平衡,学生各方面能力要锻炼,但是主要任务得分清。你觉得呢?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导师和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说实话,这个话题五味杂陈。

对于上过研究生的人来说,这个话题显得很沉重,不说别的,我周围同事,毕业后原因再和导师联系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为何啊?关系紧张啊。很多毕业了都快变成了仇人了。

导师的称呼

记得我刚上研究生时候,听到师兄师姐们都叫导师:老板,我听着很不习惯,觉得这是对导师的不尊重,后来等我毕业的时候,我嘴里也是“老板”,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的无奈。虽然我们老板人品还是不错的。

导师权利极大

在中国导师权利极大,几乎相当于一个手握超级大权的人,对自己的研究所拥有一些生杀大权。俗话:绝对的权利导致了绝对的腐败,因此不少导师就开始了胡作非为,当然总体上说,大多数导师人都是不错的,但是不少导师人品却很糟糕。考研最怕的就是遇见一个人品差的导师,这也是很多研究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导师不让你参加答辩,你就没资格答辩,导师不让你毕业,你就没资格毕业。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

研究生是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赶紧发论文,赶紧向满足毕业条件,但是导师的想法:给我发高端论文,那些低档的论文都是丢人,多给我干活,毕业不毕业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因此导师和研究生存在一种博弈,其实导师也想要牛的研究生,而牛的研究生也想跟这牛的导师,做大课题,干大项目。

现在虽然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导师招了研究生后,手里没项目,只能高些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不到东西,因为没有课题,导师也给学生发不了钱,这样的导师其实没人喜欢,甚至有的导师是纯粹放养式管理,对研究生不管不问,甚至是一问三不知,只有研究生导师的名,没有研究生导师的实。

有的导师财大气粗,提供很好的实验设备,每个月发几千块,而有的导师连个电脑都不给你配备,一个月一毛钱都没有。

不少导师还是很严格的

有的导师对研究生实行公司话管理,早上七点半准时打卡,晚上12点再打卡,要是迟到轻则责骂,重则罚钱。不少工科院校的导师在外面开公司,研究生从来就没真正研究过一次,三年基本全在公司里打工干活了,三年下来啥也没学好,白白干了三年的杂活,这类倒数也很多。



不少工科研究生,比如计算机,软件,电子的遇到最多,相当于给导师干了三年活而一个月就象征性的几百块,最后糊弄一下毕业了。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

有的导师脑子很活,给你个点子,你努力就有成果,有的导师就是老糊涂了,给的点子一点可能就没有,纯粹是浪费青春。

有的导师过于严格,为了让学生写高端论文,结果学生都快毕业了,一片高端的都没弄出来,造成学生延期,这类很多,我读研时候,隔壁教研室的几个哥们都该答辩了,所有人的论文都没发出去呢,他们抱怨说导师改论文都改了一年了,还没改完。

我的建议

读研首先找一个人品好的导师,一个有想法的导师,具体情况可以和教研室师兄师姐多聊天多探讨信息,遇到一个人品差的导师,真的让你想自杀。

老铁们,你么觉得我唠唠叨叨这么多废话,值不值得点个攒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就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绝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糟糕。



在我念书的时候,听说过校内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学生拿着饭盒在前面走,他的导师是一个老太太,跟在后面,一个劲儿的念叨:把那个测试再做做,再试试看看,没准就成了呢。。。

而我自己亲身经历,也有很多次,导师如此这般苦口婆心的劝说,要把某某实验做得更加完美。但因为天性比较懒散,加之有毕业时间的限制,通常做到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当时的差不多,确实有些耽误自己。如果再主动一点,在老师Push之下,应该能有比现阶段更好的结果。

事实上,导师与学生属于利益共同体,不仅求学期间,毕业之后亦然。一般来说,导师给学生idea,学生做出数据,写文章,导师改文章,投稿,互相之间相互协作。论文发表之后,导师可以评职称,申请基金项目;学生可以评奖学金,可以顺利毕业,真可谓皆大欢喜。并且,稍微好一点的院校,一般论文的属名,通常是直接参与的学生一作,导师挂通讯作者,互相之间也没有挂名上的冲突。也就是说,做实验发表论文,是两利的事情,按道理讲,师生关系应该非常和谐才对。



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导师和学生之间矛盾很多,以至于矛盾激化,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的现象。我想,问题应该主要出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匹配。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三年、五年就得毕业,所以需要短时间内做完实验,投稿发文章;短时间内就意味着实验不充分,不敢挑战大的难的问题;但导师则不然,不出意外,十年、二十年都在那里,这届学生做不出来,还可以让下届的学生接着做。对于许多中年导师而言,早已经不是竞争学术论文篇数,而是竞争论文的质量,偏偏好论文是需要时间打磨的。这样一来,导师追求论文的质量,学生追求出论文的速度,眼看着毕业期限临近,论文还没着落,师生间的矛盾必然被激化。

这是现有制度下师生矛盾的根源,暂时无解,只能双方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尽可能折衷了。

至于导师让学生干私活,帮着到公司搞项目,这种现象也有,但毕竟是少数,哪有那么多的导师有项目呢,又哪是每个有企业项目的导师都让自己学生去干,所以这种个例本不值一驳,但因为媒体报道的夸大,才让人误以为是师生矛盾的根源。真正的师生矛盾根源,就是我上面讲的,导师与学生之间,时间上的不匹配或者说不平等。


上庠


作为一个在读研究生,我来回答一下。

A:研究生一般在私下称导师为“老板”。那么看着像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只是雇主不怎么发你钱(相比较工作来说,导师给你的钱微不足道),你还是要干活。因为,你要用时间和精力交换科研训练和学位证。在中国,研究生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上一级的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也就是说不是导师直接给你发钱,这是与国外的差别。导师完全不用考虑收你会有多少成本,这就说明从导师这个角度,你完全是一个廉价劳动力。这就导致一种极其不对等的关系,学生完全是弱势的,2018年很多自杀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

B:还有一种说法是,导师-研究生相当于师傅-学徒。你是要向他学本领的。不过,大部分情况是,真正学手艺是向你的博士师兄学,具体工作他才是最清楚地。导师只是提供一个项目、平台,是课题组把握大方向的人。当然,非常重要。

当然,等你成为课题组的顶梁柱,你跟导师的关系可能是亦师亦友。

总结,在中国,许多研究生和导师存在着利益不相关性。


解放自由人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像〈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博士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像〈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大学里边,老师只给学生上课,面向全班同学,不负责具体的个别指导,所以大学里边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而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跟大学一样,有专门的任课老师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定期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导师每一届都会带研究生,但是学生之间不再以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相称,而是称呼为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同时,帮助导师做课题,导师会根据工作量情况,会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

一、科研培育,师傅徒弟的关系。

我在读研的时候,导师就给安排了科研方向,做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上课,研究生二年级就开始定期开会做报告,向老师汇报这一周看了哪些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如何等!

除特殊情况外,一周要跟老师见两次面,一次是打到课题组里,听博士们做报告,导师进行点评。另一个是在自己导师的课题组里做报告,到时给自己点评。那一段时间挺痛苦的,每天都在科研网站上搜索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很多都是英文的,还要进行翻译。有时候觉得导师太严格了,我们就是来读研找工作的,并不想做科学研究。

我的导师还是挺注重跟学生之间师承关系的。在读研的时候给我们悉心的教导,经常请我们一起吃饭。后来研究生招的多了,大家又开始忽略了这种师承关系。我们导师就在给我们开会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讲一段“弟子规”,告诫我们要珍惜这段师徒关系。

研究生毕业之后,导师每年都会组织聚会,把各地的研究生都邀请一起来,吃个饭见个面。所以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超出了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有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还帮助老师接送孩子,喂狗喂猫等工作,生活之中都有了交集。


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很多研究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主要就是在帮导师做课题的时候,导师会像老板一样,给研究生们发放生活补贴。

我在读研的时候,帮助老师做课题项目,每个月导师会给我们600元的生活补贴。刚开始我们还不好意思要,觉得是拿了老师的钱。后来我们才发现,帮老师做的课题老师很挣钱。我们帮老师做了一个40万的国家科研课题,项目结题之后总花费不到5万,剩下的经费,通过我们找发票,报到老师的个人账上。

所以研究生导师都是很有钱的,硕士研究生在上学的过程中,给老师打工,就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三、博士研究生跟博导是合作关系。

读博时间比较长,一般的博士毕业都是4年。所以博士跟导师相处的时间就很长,培养一个博士也挺不容易的,一个博导在其一生之中培养不了很多的博士。

所以博士研究生与博导关系就变得比较亲密,博士经过研究生的教育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做科研的时候,能给老师出谋划策,甚至能独立设计整个科研方案。

有的博士生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所以他们之间往往会产生合作的关系,大家一起完成一个科研任务。我课题组的一个博士,在读博之前就发表了11篇SCI。这个是很厉害的,在我们学校拥有欺骗SCI,就可以评副教授了,发文章做实验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导师。最后这个博士也留校任教了。


牵牛花牵牛郎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和大、中、小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太一样,因为每位研究生导师可能就带几名、十几名学生,这就如同师徒父子的关系。



通常来说,导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会乱带学生,会对学生的学术方面比较负责,因为学生的成绩也会增加老师的业绩。

当然,有的导师,特别是在行业内比较牛,或者岁数比较大的导师,一般不会自己亲自带学生,可能只会偶尔指点一下学生,平时主要由年轻的其他导师来指导。

我读研时接触过的导师,都还是不错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通常,导师带学生都比较负责,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做人,做学术,让学生感觉研究生生涯不虚此行。这样的老师亦师亦友,比如会请学生们聚餐K歌,还有一位同学的导师,是博导,经常与学生一起玩网络游戏,与学生讨论战术,很和蔼可亲的老师。



有的导师像“老板”,说明这个导师应该是项目资源很多,或者自己开公司,他有能力揽来大项目交给学生做。通常导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当然这个报酬与工作量肯定不会成正比。这时就看导师个人的性格了,好的老师在让学生做项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发论文的机会,而且会给学生不错的福利待遇,以鼓励他们的付出。也有的导师比较唯利是图,他就会无情的剥削学生,甚至让学生免费为其打工,我有位同学就这样惨,不但为导师免费打工,连出差的火车票都不给报,而且项目做不好还要挨骂,遇到这样的导师真是不幸啊!

其实明智的导师应该维护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毕业之后有可能会发展的很好,并拥有很多资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的话,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海叔教育堂


绝大部分的研究生导师都能够带学生,还有一些研究生导师是放养。

我们先说说带学生的,这样的老师一般自身比较优秀,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当然非985,211里面的这样的老师也有,但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不是夸张。

之前读研的时候,老师是一个学究,平时不苟言笑,学术上很认真,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老师一共带了五个学生,给大家的任务都不大相同,是根据你学的东西的进度给布置的任务,研一的时候几乎不怎么管,都是让好好上课,多看一些学术期刊,好为后期做文献研究打基础,除了日常上课就是跑腿打杂,比如帮老师收个快递什么的。

不发表论文几乎是不可能毕业的,所以那些想着不发论文就拿毕业证的同学,要不你真的跟导师做了几个非常牛逼的项目,要不你就别想了。这是很现实的一件事。

我们那时候发表论文,老师是第一顺序,学生是第二顺序,想必大家读过研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第一顺序与第二顺序的署名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最后要毕业的时候老师在项目上也会加上我们的名字。

但是老师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批注意见,虽然每次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意见都会头皮发麻,一般都要改十几次或者二十几次才能达到老师说的及格标准。

这种事,千万不能有逆反心理,也不要觉得老师故意刁难,因为这类给你写批注的老师,还愿意搭理你,那些直接看都不看给你扔一边去让你自己想办法的老师才是真坑你。

因此,大家不要对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有什么太多不满。

我们老师好在于他也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你们可以论证,我们组有一个师哥,不愿意说话那种,每次写好都要给老师付一封很长的邮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老师的。老师有时候也会回一封同样的邮件。

对于爱说话的学生,老师都在小组讨论里面直接就说了。

也没觉得多难为情。

中国式的教育让我们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其实,我觉得我们与老师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老师带着我们升级打boss。而在你能够独立打boss之前,你务必要强大起来,所以你需要历练。

现在说说放养的老师。

同一年考研考到别的学校的大学同学,有一年寒假跟我抱怨,他们老师什么都不管他们,几乎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必须课可以看到,平时去办公室也看不到。

平时都是通过邮件跟他们联系,快期末了,都快把老师长什么样忘记了。

所以研一那年他们几乎没怎么见过自己的导师。

过的又轻松又惆怅。

轻松的是没什么课题压力,惆怅的是别的组的同学都已经开始跟着老师做一些项目,自己组的老师至今连说个话都难。

所以也过得有点提心吊胆。

一直到研二,导师突然幽幽的让他们发论文,才到了崩溃的时候。

大家对文献完全没有头绪,更别提发表之类的事,后来导师说让大家自己想想办法自己的工作很忙顾不上大家。

他们才知道老师是一家公司的老总

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反而让大家最后高兴不起来。最后拖了别的组的老师才发了论文。

很多在职研究生的导师都是放养,看不到老师那是常有的事,因此要说跟导师是什么关系,真的说不清楚。

导师既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大体关系的区别在于他到底怎么对待你吧。


Monday沫


网友一:

中国式的教育让我们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其实,我觉得我们与老师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老师带着我们升级打boss。而在你能够独立打boss之前,你务必要强大起来,所以你需要历练。

很多在职研究生的导师都是放养,看不到老师那是常有的事,因此要说跟导师是什么关系,真的说不清楚。

导师既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你的朋友。

网友二:

取决于老师吧……我自己跟的导师挺好,没有要我替他们做什么。我自己带了几届研究生,同样没有支使他们,更不可能要他们写论文,就算写了也发不了啊……但我们院长和副院长都利用学生写论文,他们有门路……前两年院长还经常在办公室关门单独辅导。我是文科。

这个真看导师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老师关系占主要方面。

网友三:

1.奉若神明像亲爹!导师推荐他出国,提教授,申经费,吃喝拉撒,身家性命全仰仗这个亲爹!

2.刻骨仇恨若仇寇!成了导师的长工,有怒不敢言,毕不毕业掐在导师手呢!咬牙切齿毕了业,多年后导师一招呼,还屁颠屁颠来给导师庆生!

3.卿本无情分了手!导师也不能给自己铺路,跟着他学的学术也不当饭吃,毕了业就忘了,还得自己扑腾啊!

网友四:

要看导师人品,有的导师很好,有的导师很渣。

好的,会替你考虑很多问题,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渣的,让你痛不欲生,特别是博士,我见过博士被导师弄成神经病的,跟导师反目成仇的。

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项目,拼命压榨你,不管你的论文,甚至为了自己的项目不让你发论文,这样你只有延迟毕业,结婚工作因此而出问题。

网友五:

研究生一般在私下称导师为“老板”。那么看着像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只是雇主不怎么发你钱(相比较工作来说,导师给你的钱微不足道),你还是要干活。因为,你要用时间和精力交换科研训练和学位证。在中国,研究生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上一级的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也就是说不是导师直接给你发钱,这是与国外的差别。导师完全不用考虑收你会有多少成本,这就说明从导师这个角度,你完全是一个廉价劳动力。

网友六:

别的学校别的院导师是撒样我不知道,就说说我这个机电院的导师吧,大部分导师就真的是老师一样,给你传授知识,带你做课题,没事让你跑跑腿撒,这种导师也是最让人能接受和喜花的,还有一部分是boss,这种导师一般格局和基本很高,当然能力地位高,逼格也就高了,对待学生跟对待孩子似得,你压根没还嘴的可能,当然这种导师给你的资源是最好的,比如实验环境比如待遇!但是这种boss你别指望他能给你带来学习和人生上的指导。更多资讯请查看:考研报名sa.kaoyan365.cn


陕西中公考研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曾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说:如果导师是一名个体户老板的话,那么研究生就相当于这位个体户老板请来的员工,二者如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在这位硕士看来,导师不仅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也是他的“衣食父母”:读研期间,他帮他的导师搞课题项目,他的导师每个月都会给他开几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至于导师是每个月给研究生八九百还是象征性给两三百,这要看研究生在课题项目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导师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课题项目的经费是60万,而科研项目结题的时候只花了8万,那么剩下来的52万怎么办?当然是由导师来处理,导师会根据研究生在做科研项目时的具体表现,定期给研究生“开工资”,比较抠门的可能每个月开的“工资”少一些,那么这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而比较慷慨的导师,每个月给研究生的“工资”会多一些。所以,有些和导师关系不错的研究生遇到导师之后不叫对方“导师”,而是直接叫“老板”,这就好比我的一些同事遇到校长叫“老板”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当然,很多时候,导师和研究生如同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蚱蜢”。举个例子,比如硕士生的论文在一个非常牛的平台发表,往往这样的论文也会挂上导师的名字,导师遇到这种事笑容自然会非常灿烂;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如果因抄袭而被曝光,那么导师也可能“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出大问题了,导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如果都不用导师操心,无论是搞科研的态度还是整出“原汁原味”的科研成果都杠杠的,那么导师的心情肯定是豁然开朗的;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处处给导师添堵,时不时给导师脸上抹黑,那么作为这种研究生的导师估计也是万分痛苦的。同样的道理,研究生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或者遇到一个疯狂压榨研究生剩余价值的导师,那么研究生无论是顺利毕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中梗阻”。

所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二者和则双方共赢,不和则往往两败俱伤。你觉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在中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不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是在尽力维系这一平衡。导师负责制的体系下,学生处于劣势,遇到问题又没有第三方的制约。如果求助于学院或者学校的力量干涉,得罪导师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只剩下最后退学一条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学生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当超过极限心理承受时,跳楼自杀的事件就出现了。

细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四种,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好、学生不好;导师不好、学生好;导师不好、学生不好。

一.导师好、学生好---可遇不可求

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种科研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十分难得,需满足两个条件,一、导师有实力,一心为学生好,二、学生有潜力,愿意跟着导师学。“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如果你属于此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将关系进一步发展。学术需要传承,导师年龄大了也要退休,导师会选一人重点培养,如果你能成为导师的“关门弟子”,将来接手导师课题和实验室的很可能是你。


二.导师好、学生不好---请神容易送神难

学生怕遇见坑爹的导师,同样导师更怕招到坑爹的学生。复试时发现一个好苗子,即有实力又有潜力,毫不犹豫招到自己门下,准备重点培养。入学后才发现复试时的表现都是假的,三天两头找不到人,动不动要求出去实习,要求的文章不看,实验催一下动一下,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抱怨课题太难要求换课题,动不动还以死相逼,导师遇见这种学生,只能是自认倒霉,谁让当初自己看错人了呢。更有甚者女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怀孕了,要求回家生孩子,遇见这种事情导师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三.导师不好、学生好---终生误,误终生

有些学生有志于科研,本科院校也很好,毕业于985/211,可惜没有遇上好导师。有些导师是自身水平不够,给予不了学生更好的指导,甚至是瞎指导。部分老师从事于学校行政工作,对于科研的事情一点都不上心,对于学生也是不管不问。另一种情况是导师水平高,但对于学生过于严格,要求每天进入实验室,而且要求打卡,做实验好像每天上班,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





如果学生能做出成果还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导师,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恶语相加,这种老师可以称之为“学阀”。好处也不是没有,跟着这种老师也确实可以学到东西,但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导师拿学生的毕业相要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

四.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罪与罚

这是一种最差的情况,导师完全把学生当做奴隶,对于学生要求随叫随到,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放下。从取快递报账,到给导师接孩子带家教,完全就是导师的免费保姆。如果这时又遇见一个“不服管教”的学生,那么矛盾就爆发了。如果一毕业,学生和导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对于导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最大的败笔。



这四种情况又是可以随时间转化的,研一的时候可能是导师好、学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时候可能就是导师不好、学生也不好。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真诚相待,认真沟通

导师和学生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沟通,许多矛盾往往都是由于沟通不当导致的。我曾经就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一次导师去国外出差了,而那几天我刚好又无事可做打算回家,如果请假的话是需要导师签字的,但是我不想这么麻烦,偷偷的背着老师买票回家了。由于我并不知道导师什么时候回来,在我去火车站的路上收到导师消息,“一会儿来我办公室一趟”。研一对于导师有一种本能的害怕,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对我的杀伤力确实非常大。我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告诉他我偷偷回家了很容易遭到老师的责骂。于是我退掉火车票立马掉头,迅速赶往导师办公室,我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等我到了导师办公室才发现,原来导师从国外回来带了巧克力,要送给我一盒,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许我当初多问一句有什么事情就不至于如此慌乱了。所以和导师之间真诚相待,良好的沟通是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保障。



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我们读研读博,要面临着毕业的压力,而导师有时候压力比我们更大。课题组想要存活就要有经费有课题,对于年轻的导师又面临着评职称的压力。有时候导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一方面是希望我们成才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又是科研压力迫不得已,一个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导师完全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难以维持课题组的生存。


看到过网上有吐槽的案例,有导师既没课题又没经费,平日里上班和学生相遇四目相对,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整个一天下来两个人都很闲,下班后导师想着还要去接自己的孩子,而学生则想着之前追的电视剧又要更新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这种情况 但两个人都梦想着发一篇大论文,学生需要论文正常毕业,导师需要论文评职称。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有各自的难处,所以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