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学习那么好”,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说的一句话,相信各位家长也非常熟悉,当自己说出这类话的时候,自家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不耐烦、生气、委屈,有的孩子比较“刚”,会选择直接当面顶撞家长,有的孩子委屈得当场掉眼泪。但是家长们是不会退让的,学习成绩差,孩子怎么还“有脸”反驳和哭?家长和孩子三言两语“过招”,矛盾立刻升级,家里顿时“硝烟弥漫”。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吵架归吵架,家长们心中其实都是为了自家孩子好,谁愿意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的宝贝儿骂一顿呢?有时候“看孩子就生气”,也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总是“老样子”,让人着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被教育过“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我们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想引导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来。

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指单纯养成某一种行为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这件事,是需要结合其他学习习惯一起运用的,与此同时,孩子也必须养成健全的学习思维,能够独立地完成每天的学习生活。

家长的好心态,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

我们常说培养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更是如此,孩子上学之后每一天的生活模式比较固定,家长可以轻松按照孩子的作息表制定出完整的习惯培养方式,切记每天监督孩子的时候,不要急躁、压住“火气”。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一整套习惯的培养需要强大的耐心,在孩子调整学习生活方式的初期,会比较容易忘记此时该做什么,家长在提醒孩子的时候,会面对对一件事情反复提醒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发火。家长越是易怒,孩子就会越害怕,紧张的状态下对要去做的事情就更加容易遗忘了。

有部分孩子和家长一样属于急性子、暴脾气,在引导这类孩子一遍遍地适应新的学习习惯时,很有可能家长还能保持温和时,孩子却先暴躁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也别生气,要温和地安抚孩子的不耐烦。

10项优秀的学习习惯

在这里,我为各位家长总结了10项优秀的学习习惯,其中包含了在学习中具体的做法,以及需要给孩子们培养的“学习思维”、看待事物的思路和方式。给孩子培养“一整套”的学习习惯,需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善用这些方式来解决学到的知识,也要拔高自己的视野,学会总览整个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在一二十年前比较落后的学习方式中,我们被要求进行的预习方式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会在老师授课之前,把要学习的内容全部看一遍,生字、生词自己先去学会,数学的计算方法我们也要学会,并且家长会让我们自己做课后题,有的家长还让我们写一写买来的辅导书练习册。

这样的预习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们在年幼时的学习,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求知欲”,如果我们让孩子在上课之前就“大概学会”,希望自家孩子在听课的时候自己“查漏补缺”,孩子的学习效果会变得非常差。

老师会根据教案备课,选择更加能够加深孩子记忆力的讲课方式,选择最契合课文内容的随堂练习,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孩子学习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另外,如果孩子提前学会了知识,上课的时候就会因为内容重复、没有新鲜感而犯困、发呆、开小差,将自己“存疑”的知识点忽略过去。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课前预习,我建议让低年级孩子做到“眼熟”即可,当作故事来看,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带着疑问去上课。

课后复习

不少家长让孩子在课间进行课后的复习任务,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孩子在下课时就该运动身体、与其他孩子玩耍,久坐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课后复习的内容应当让孩子根据老师的指导来进行,老师们多数会在下课前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在孩子课后复习的时候,家长先利用这些思考问题“开篇”,让孩子先脱离课本,回忆学了些什么,再去复习课本上具体的学习内容。

勇敢提问

我们都知道要鼓励孩子勇敢提问,但是孩子往往不懂得该问些什么,这就导致了孩子在课堂上和老师提问的问题,常常会出现老师回答不了的情况,这类问题多数是因为提问太笼统、与学习关系不大等原因。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向孩子提问时,就要保持“精确”的提问方式,比如我们应该问孩子“你今天想穿裙子还是穿裤子”,而不要问孩子“你今天想穿什么”;再如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学的唐诗是什么”,而不要问“你今天上学咋样”。

太过笼统或者思路偏离重点问题的提问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也学会,自然影响了孩子上课时与老师的有效沟通。如果老师拒绝孩子的提问,或者无法正面回答,孩子会感到受挫,在真正需要提问的时候,就会不敢问、害羞怕提问。

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低年级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并且反应比较慢,这些大多是年龄导致的,家长应避免打断孩子思考的过程,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不要用吃水果、休息一下,来打断孩子的学习,否则会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思考知识点举一反三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从一个知识点扩展延伸到各个学科,形成一条完整的“记忆链”。

整理重难点、易错题

重难点、易错题这类归纳总结,在许多辅导书上都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降低对辅导书的依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自行总结,通过作总结加深记忆。

总复习与总结

在一周、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之后,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总复习”,通过这种定时汇总的习惯,让孩子能够对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总览,同时还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习轻松,消除厌学情绪,懂得尊敬老师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先利用前7点具体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对学习得心应手起来,当孩子发现学习并不苦,逐渐变得轻松起来时,自然会消除厌学情绪,同时对老师和家长谈及学习时的抵抗情绪也会降低。

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将思维逆转,先解决学习枯燥,才能够让孩子不厌学,而不是通过说理让孩子不厌学,再去好好学习。

在课堂上积极回应老师、认真听讲

孩子逐渐打消了厌学情绪时,才能够慢慢喜欢上老师,孩子在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很容易害怕老师、讨厌老师,这些情绪多是来源于学业棘手。在孩子喜欢老师之后,我们会更顺利地引导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前期如果孩子因为抵抗情绪导致听课效果差,家长也不必训斥孩子,这是正常现象。

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养成良好思维

学习习惯10步走,拔高成绩,让你不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当孩子熟练掌握一套有用的学习习惯时,在学业上得心应手,比其他同学成绩优秀,这些都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起来。面对孩子的骄傲,我们不要“泼冷水”,训斥孩子“得意忘形”,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需要孩子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够懂得谦虚。

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名人传记,让孩子见识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这样才能够不断催促自己进步,同时自己的成就也能得到家长的肯定,更加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