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影片《少年的你》,口碑与票房都很不错。

只是看到后半部分,便看出东野圭吾《白夜行》和《一个嫌疑犯X的献身》的痕迹来。这种交融与运用,自然而长,令悲情更深。

两位少年的表演可圈可点,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全程阴郁愤懑的情绪与一场一场或默默,或抽泣,或奔溃的大哭,看着,听着,都跟着她一起疼痛,情感也在一场一场的宣泄里,渐渐滋生出新的力量。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一、这世间有一种可怕,是校园霸凌。

陈念的遭遇,在这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尽展无遗。

校园欺凌像是个怪异的魔咒,显性或是隐性地存在,在有些孩子那里,无论如何也打不破。陈念不幸,成为那个孩子。

成人无法想像,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年,内心里有多深的恐惧和不安,在独自归家的路上,那腿是否如铅般沉重。

我弟弟小时候,遭遇过几个坏孩子的围堵。他们搜走他身上的钱,没钱的时候,就挥掌相加。直到有一次,弟弟直接拿了大铁棍爆发:“谁敢上来,我打死他”。那几个孩子,看他愤怒的气势,自顾自说着狠话,放过了他。

自此,他归家的路上,便安稳了。感谢上天,弟弟终于安全地长大了。那段少年时的噩梦,终于成为过去。想一想,还是后怕,假如,那几个孩子,同样地年少血涌,用男孩子们固有的蛮力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生活里,遭遇霸凌,更多的人,会像我弟弟一样,选择以已之力解决。最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少年们无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影片里的陈念,一直是默默忍受。

无论是面对,还是承受,这其间,都缺少了一些监管者的身影,家长,老师以及治安者。他们哪里去了?他们照顾了孩子的生活,学习,仅此而已。他们没有走到孩子的心里,与孩子休戚与共。

正如陈念对着老师大喊,找你们,有用吗?没有证据,他们也惩治不了那些施暴的人,但是,没有证据,那些犯罪依然存在。

陈念妈妈一再地对她说,忍着,忍着,等到考上大学了,就好了。假如,陈念没有考上大学呢?又假如,到了大学里,依然存在校园霸凌,又该怎么办?要知道,生活远远比想象复杂得多。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出众,因为个性,因为贫困或是身体残疾,或是家庭原因,被欺凌,都孤立,他们都是孤独的存在。有些心理强大的,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寄托,以自身的强大来对抗那些孤立无援。更多的孩子,敏感,心理还不成熟,那么,遭遇此事件,对他们,就是灾难。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我初中班里有位同学,便因此而退学。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看别人都不理那被孤立的孩子,虽然他人很好,但是也不敢跟他玩。怕给自身带来麻烦。

即便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也是一样,明哲保身。这不是他们的错,《乌合之众》里,对此,有过精辟的总结。人在群体里,会显得安全,即便都是错的,那么,大家一起错,便心安理得,没有心理负担。

这是一个痛苦的现状。

每个孩子,都是个案,都以个案来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他们只能展开自救。陈念的自救来自于小混混小北。想一想,讽刺又可笑,被混混欺负,她却需要借助另一个混混来保护。

而这不仅仅是孩子们自己事情,一定需要社会更高的参与程度,才能遏制与减少悲剧的发生。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二、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暖,那便是,在疼痛的时候,有人能够感受到你的疼。

陈念,对母亲,是理解与心疼,两人彼此相依,但现实生活,令母亲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挣钱,逃债。

她还是陈念精神世界里最亲近的人,唯一的精神寄托。

陈妈妈以为,孩子大了,便可以独立,自立了。但是,孩子始终还需要帮助。她以为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恰恰孩子也无力承受。比如被欺负。

一个独身母亲,她必然经受着常人所不能经受的压力与耐力,她在社会的层面里,无力地打拼着。她躲债,挣钱,为着将来,女儿的生活费,为着两个人的未来,在残酷的现实里,捞取微不足道的生活。

与此同时,陈念也背负了太多同龄人没有背负过的重担。她原本可以过得快乐,她原本,可以有家人保护,面对现实,她却不得不独自舔舐伤口,一次次地含泪给母亲报平安。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生活里缺席了父母的孩子,活的挣扎又痛楚。

陈念是,小北也是。

如果说,陈念内心的世界,灰暗一片,那么,与小山的相识,相交,便如一抹暖色,照亮了她灰暗的世界,灰暗的人生。

小山也是。

小山不仅没有上学,父亲去世后,更是被母亲遗弃。当陈念问他疼不疼?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心瞬间柔软,坍塌一片,奔流成河。

这就是少年,强装的痞坏背后,是生存的所迫,是缺失的温存。

两个互寻找庇护与温存的人,在缔结的同盟里,成为彼此肝胆相照的人,在彼此的世界里互为依存,坚韧成长。

这个世界,冷暖总是相依,那些暖,能够把一切的灰暗与现实里的冷相消融,令人再次鼓起勇气,出发,面对生活,与再一次的遭遇。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小北愿意跟《白夜行》里的桐原亮司一样,拿自己的命去保护陈念,只是两人的根源不一样,桐原亮司为父亲赎罪,而小北,因为感激,因为温暖,因为少年的单纯,也因为少年的勇猛,他把自己的人生,嫁接在了陈念的身上,她与他,融为一体。所以,他不畏惧顶罪。一个人幸福,也就有了双重的意义,有了双份的幸福,在炼狱中,也是天堂。

这种舍身而出的精神,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又傻又蠢,但真实存在,因为他们正少年。少年自有少年的道理,是那些现实的成人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境地。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三、可笑的目标与过分的冷漠

人们总也讨伐校园霸凌,然而校园欺凌与冷漠紧紧相连。

一个班级里,一个学校里,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漠视,这令人震惊与难过,又多多少少,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被欺凌的陈念,在整个的班级里,都找不到一个同盟与温暖,所处的那个冷漠的环境,才令她一步一步地,把冰冷的心封存起来。但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她说话,她也不会如此。

该讨伐的,还有这目标。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即使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之下,陈念也没有选择和退缩。考上大学,这个信念在她的心里扎根,也在所有的高考生里扎根,这本无可非议,但令人感到无比的遗憾。

所有的家长,孩子都朝着高考那个怪异的目标前行,亢奋,激烈,孤注一掷。

人受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影片里这些高中生的状态能够代表全部的高考生吗?未必。

这种疯狂,被影片放大了许多倍。

在这些孩子们这里,没有点滴的快乐,友情可言,然而,在现实里,还是会看到很多高中学生们熠熠生辉的闪光灵魂来。

高考,固然是一条改变命运之路的关键之所在,但也是,也是一个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如果社会培养出来的,都是只认分数,不分是非,善恶之人,那将多么可怕。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四、少年成长的方向

十几岁少年心底里,有着一切的美好,同时,也有着无尽的黑暗与困兽。他们所有的遭遇,在整个社会层面,看是唤起他哪一部分更多一些,偏向好或是恶的方向,又决定一个少年,最终的成长方向。

很可悲的是,有人恶而不知。特别是青少年。他们不会认为那是恶,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欺负人,打骂同学,都是基于此而为。

一旦遇到一个强过于他的人的,他便立刻显现出弱者的一方。但骨子里的东西,依然没变,比如魏莱要对陈念以前的打骂,污秽侮辱进行经济的补偿,并且还愿意与她再做朋友。

这完全是成人世界里的手法。她是耳濡目染了多少父母亲的行为,社会人员的行为,才如此这般地世故与不恭。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所以,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一个严重影响她人生观的家长。

如何给到孩子正面的教育与感染,必然是自己也正面,以站着的姿态,来教育孩子。唯如此,才能教出站着的下一代。

现实生活里,有更多的人,像陈念和小北一样强烈地需要保护。然而,什么都没能得到,学校与家长的责任,监管缺失,导致孩子只能野蛮生长,自己解决。

甚至于后来,那个号称有良知的警察还以一个谎言,来达到让陈念认罪的目的。显然,这成人世界里的残忍,再一次,会将少年推向远方。再一次,让孩子远离,失去信任的基础。

这是成人的错,成人要为此而负责。

整部影片看下来,并不那么舒服,个人以为,扩大了漠视的群体,强化了高考这个目标,又把恶渲染得无法无天,人人束手无策。

不该如此。​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但却不会遇到小北

(图片来自网络)关注“冷暖时光”,从女人视角看世界,共同探讨更多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