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幣區塊鏈、無幣區塊鏈究竟誰才是未來

區塊鏈作為當下最熾手可熱的技術新寵,對於它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期盼與展望。

目前,最熱的兩種觀點都與“幣”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種傾向於發幣,稱之為有幣區塊鏈;一種反對發幣,力將無幣區塊鏈落地發展。

從區塊鏈的本質來說,有幣區塊鏈偏向於“原生態”。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區塊鏈區塊鏈誕生時的初心本身就是一個去中心化,公眾自由公平參與治理的網絡。

01、有幣區塊鏈的自然屬性

很多人將“去中心化”當做是區塊鏈的靈魂。“去中心化”,立志建立一個自由的、無人為干擾的理性世界。

可是,要想達到這類似於“理想國”的境界,就必須要設置激勵模式,讓人人都可參與、人人可“見證”,這樣來吸引參與者主動維護賬本的公平運行。

這種方式被稱之為“Token”,也可以看做是大家所說的幣。

“Token”產生價值流轉,從而維護整個價值網絡的發展。並且,“Token”帶有的融資屬性,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具有很大的意義。

舉比特幣為例來說,這種價值的意義非同一般。

Jack Dorsey 曾這樣評價比特幣:

“比特幣這種東西是非常純粹的,而且專注於公共利益,與其他任何特定‘貨幣’都不一樣。比特幣是通縮的,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鼓勵儲蓄而不是支出,這種模式對世界、以及人們對消費的看法來說都是非常積極的。由於比特幣是一種稀缺資源,因此它的價值會一直增加,也意味著人們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正確使用比特幣。”毫無疑問的說,“Token”是帶有更有的投資意義的東西。它帶來的不僅是財富的獲得,更多地是一種生態的穩定運行。

有幣區塊鏈、無幣區塊鏈究竟誰才是未來

若捨棄Token,系統就缺少代幣激勵,無幣區塊鏈無法吸引海量節點進入,也就無法得到巨大的算力支持以提供工作量證明,同時也缺乏足夠多的節點對賬本進行分佈式存儲。

即使是類似於一種“自然”存在,有幣區塊鏈還是得不到多數國家層面的贊同。

畢竟通過幣來構建治理體系,伴隨強金融屬性,因此監管層較為謹慎,畢竟涉及到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問題。

02、無幣區塊鏈並非百利無一害

相比有幣區塊鏈的險象重重,無幣區塊鏈的前途可以被看做是一片光明。

自10月24日,中央宣佈掀起區塊鏈高潮後,無幣區塊鏈一直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家委員黃連金曾表示,無幣區塊鏈可以對中心化的數據庫進行優化,增強數據運行的速度、性能。

有幣區塊鏈、無幣區塊鏈究竟誰才是未來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成員蔡玉峰亦認為,無幣區塊鏈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中心化系統仍然有優勢,變革的過程很艱難。所以在類似金融、食品、醫藥品溯源以及政府公共領域,無幣區塊鏈可能會推進得更快。

從官方表態來看,無幣區塊鏈將專注於仲裁機構、金融機構、第三方存證機構、企業之間的落地應用。

無幣區塊鏈多指聯盟鏈。聯盟鏈是一種需要許可的區塊鏈。參與者僅限於聯盟成員,聯盟規模可以大到國與國之間,也可以是不同的機構企業之間,鏈上權利由聯盟成員共同所有。

在這種情況下,仲裁機構、金融機構、第三方存證機構、企業之間共同組建一條聯盟鏈,記錄在鏈上保存,不可篡改,需要仲裁的時候即可以在鏈上取證,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最終以聯盟鏈等方式將區塊鏈應用投入到有限、封閉的商業場景中,並將激勵機制限定性的進行分配。

在這一方面,由大型企業和政府主導的無幣區塊鏈,因為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機構財政狀況也會影響到無幣區塊鏈的參與,即使是強行政力量加以推廣,其過程也不會具有“Token”激勵的情況下的自發參與來的迅速。

另一方面,無幣區塊具有的源頭數據的造假可能,也將使區塊鏈建立的信任大打折扣。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論文作者徐忠、鄒傳偉很精準地指出:無幣區塊鏈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區塊鏈外信息在源頭和寫入區塊鏈環節的真實準確性。

或許很多人或許試想過如何避免造假的方案。以人為單位,充當監督角色,採取法幣獎勵,是通用的方式。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在認為監管的情況下,人們不敢去拿法幣獎勵,就如舉報食品安全一樣,怕受到打擊報復。

03、“家長式”的眼光中的期盼

有幣區塊鏈與無幣區塊鏈這對孿生兄弟,在“家長式”的眼光中,常會有以己之長攻己之短 的嫌疑。

而換之在區塊鏈社會中,有幣區塊鏈與無幣區塊鏈其實都能開拓出自己的天地,甚至是成為璀璨之雙珠。

有幣區塊鏈與無幣區塊鏈背後都有很大的價值支撐。

有幣區塊鏈專注於去中心化,在不可篡改、不可磨滅等方面,與互聯網融合,創新除新的“文明”;而成本較低、效率較高的無幣區塊鏈則可以運用於公共服務等大型項目,推動社會整體加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