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窦太后不喜欢景帝,而喜欢梁王刘武?

小胖


在古代华夏,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即宗法制度(当然,因为人为破坏因素,很多皇帝并非嫡长子出身)。而在汉朝初年,这一制度曾经遭到严重的挑战。


比如刘邦在位的时候,嫡长子为刘盈,但是,刘邦却一度考虑册立刘如意为太子。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华夏大地在经过秦末汉初的大战乱以后,周朝留下的宗法制,已经有所动摇。


刘邦死后,吕家逐渐把持了汉朝朝政,吕后死后,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汉文帝登基初年,曾有汉朝大臣建议汉文帝册立其他宗室成员为继承人,最终因为汉文帝的亲信大臣出面反对而作罢。汉文帝死后,其子汉景帝继位。汉景帝在位期间,窦太后则主张兄终弟及——即要求汉景帝册立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为继承人。之后的汉朝,也因为应该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而产生一系列的政治风波。

那么,汉景帝和刘武,都是窦太后之子,为什么窦太后竭力为刘武奔走,对刘武有所偏爱?

个人感觉原因如下:

个人好恶

人的情感,是不能用理智来表明的。很多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做了很多明知是不理智的事情。

同样,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之间有时候会出现偏爱情况,甚至不惜为了自己所偏爱的儿子去坑害另一个儿子,比如春秋时代郑庄公的母亲,就曾经勾结郑庄公的弟弟谋害郑庄公。


同样,窦太后对刘武,一定程度上,有偏爱心理。

老人心态

此外,老人心态也是窦太后对两个儿子态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在当下,时常有这样的新闻:空巢老人立下遗嘱,将财产赠予给陪伴自己的外人或者是拿着工资做应尽义务的保姆。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些现象很不合理,但是,在孤独的老人眼里,陪伴的等价物,是自己的一切。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景帝作为皇帝,很少有时间陪伴窦太后。而诸如馆陶公主、刘武等人,则具备这个条件。因此,窦太后在感情上十分偏爱馆陶公主和刘武——甚至馆陶公主利用窦太后的政治能量,成功让汉景帝废黜了原先的太子刘荣,而改立刘彻(后来的汉武帝)为太子。

伦理角度

从伦理角度来说,母子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都要比祖孙关系近一些。因此,窦太后眼里,孙子当皇帝不如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当皇帝。毕竟,让自己亲近的人享受更好的福利,也算是人之常情。



政治因素

此外,西汉朝廷奉行外戚政治。几乎所有的西汉权臣家族——比如高祖时代的吕家,文帝时代的薄家,以及元帝以后的王家,无一例外都是外戚出身。从保住外戚家族权力来说,如果让孙子辈做皇帝,那么权力再分配方面,会让窦家遭受较大的冲击,倘若刘武继位,那么,窦家所受到的冲击,将会微乎其微。

因此,综合以上机电,对于窦太后为什么会积极主张刘武继承皇位,就不难理解了。


藤树先生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他有两儿一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其实不光是刘武,刘嫖在当时也是拥有很大的权势。长公主刘嫖封邑在馆陶县,她的权势盛于有些诸侯。这就看出在汉景帝执政期间,窦太后特别有话语权,而且汉景帝对于自己的母亲非常顺从,再加上窦太后性格的强势,所以窦太后的女儿刘嫖和小儿子刘武都过的非常好。因为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所以儒生在整个汉景帝时期都得不到重用,由此就可以看出窦太后对于汉景帝的影响有多大。而且这位老太太还特别长寿,活过了他的两个儿子,汉武帝执政初期她还在呼风唤雨。这一点《汉武大帝》的情节基本符合史实。

刘武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特别受宠,封国很大,而且富裕,有皇帝赐予的仪仗,出行有千乘万骑随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景帝还没有儿子的时候曾经开玩笑说以后让刘武继承他的皇位,刘武和窦太后都特别开心,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当场反对,他说这不符合汉朝的制度,窦太后因此怨恨窦婴,将他的名字从可以入宫的名册上删去。后来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的时候,窦太后就提出了让刘武继承皇位的议案,此时汉景帝已经有很多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刘武继承的,大臣们也表示反对。刘武记恨那些上书反对自己继承皇位的大臣,于是和羊胜,公孙诡谋划派人去长安刺杀了带头反对他的大臣。汉景帝因此特别生气,连发十几道诏书让刘武交出羊胜公孙诡,刘武逼不得已让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梁王刘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意气用事,于是向汉景帝负荆请罪,并通过姐姐刘嫖向汉景帝求情。难得的是汉景帝虽然怨恨自己的弟弟刘武,但是终究念及手足之情原谅他。

为什么窦太后喜欢刘武呢?因为她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刘启从太子到皇上,权势自然是无以复加的。那她只能为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争取更多利益,事实也是这样,汉景帝的顺从也成全了她的这一想法。馆陶公主刘嫖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权有势,富贵荣华的公主。梁王刘武也是一生荣华富贵,虽然也做出过出格的事,但是最终可以善终,这都跟窦太后的强势和汉景帝的仁孝是分不开的。



麦地传奇


窦氏是穷苦出身,年少时吃过很多苦,后来进宫做了吕后身边的宫女。由于她谨小慎微,为人又机敏,得吕后欣赏,后来被吕后赏给代王刘恒,得到刘恒的宠幸,生下一女二子,即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刘恒继位后,由于之前的四子皆夭折,于是立窦氏所生长子刘启为太子,同时封长女刘嫖为馆陶公主,而次子刘武则被封为梁王。

(窦太后塑像)

由于刘恒的先王后(大老婆)已病逝,在封刘启为太子后的第二年,窦氏又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

然而,苦尽甘来的窦皇后,却因一场疾病导致失明,很快就失去了刘恒的宠爱。

由于不得宠爱,慎夫人恃宠而骄,竟坐与她同席,出与她同车,压根没有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

所幸,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刘恒不仅不敢将她的皇后之位废掉,还让慎夫人在行为上要多加收敛,好歹窦皇后免除了危机。

没有丈夫疼爱的窦皇后,把一腔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了。刘启和刘武对她也很孝顺,这对她来说,还是很高兴的。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刘启顺利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氏也被尊为太后,显贵荣耀之极。

刘启不光是国家的明君,对窦太后亦孝顺有加。凡是外邦进贡的好东西,都紧着让她先挑。不过,毕竟刘启是皇帝,每天日理万机。除了早晚问安,平日陪她的时间也不多。

幸好小儿子刘武有心,常常从封地到京城来陪窦太后,哄她开心。

(刘武见窦太后)

窦太后觉得刘武年纪轻轻就离开她,独自一人在梁国过活,实在是很吃苦。

另外,刘武也是个文武全才,和刘启站在一起,虽说是君臣,但以刘武的能力,也不见得比刘启差,所以她很为刘武骄傲,觉得刘武只是被封为梁王实在是大材小用。

因此,窦太后总想补偿刘武,但刘武已封无可封了,那就只能大加赏赐。

除了大把大把的给钱,窦太后还要刘启赏赐形同天子的仪仗队给了刘武,好让刘武进出有千乘车马随行,浩浩荡荡堪比天子出行。

刘武有钱,又得了不少封地,便在梁国大肆修建宫殿,其宫殿富丽堂皇,堪比都城里的宫殿。

刘启知道窦太后宠爱刘武,为了让窦太后高兴,每次刘武进京,他都派使臣持符节,驾驶着他平日出行乘坐的驷马车出城去接他。

入宫后,刘启和他亦同乘步辇,狩猎亦是同车而行。而且还特批,但凡是梁国的使臣,只需要在宫里做登记,便可以在宫里自由出进,待遇等同于朝中大臣。

有次宴会,席间刘启见窦太后心事重重,便知道窦太后是因为刘武的缘故而不能欢颜。再加上他和刘武又喝了些酒,因此便当着窦太后的面对刘武说:“兄弟,我千秋万岁后,便将帝位传于你。”

(刘启和刘武)

当时刘启尚未立太子,刘武听他这么说,觉得他是天子之言,必然是认真的,所以心里窃喜。窦太后亦是非常高兴。

刘武回到梁国后,便广招贤人志士,又招兵买马,锻造了许多兵器,指望有一天能接刘启的班后,一展宏图。

但是后来。刘启却封了他的儿子刘荣为太子。

不过,公元前150年,刘启又废黜了刘荣太子之位。

窦太后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旁敲侧击地对刘启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如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我年事已高,唯独放不下刘武,我若百年之后,便把刘武托付给你了。”

刘启是个孝子,怎么会不明白窦太后的心意呢?也动了要封刘武为皇太弟的心思。可是重臣袁盎等人极力反对,最后刘启才作罢,并将另一个儿子刘彻立为太子。

事情发生后,刘武觉得之所以自己没能接刘启的班,全是袁盎一伙大臣坏了他的好事。所以,他花重金,让跟随他的死士去刺杀袁盎等大臣。

刘武的死士很快就暗杀了十几名曾与袁盎一起阻止窦太后的大臣。这下,事情闹大了,毕竟朝廷命官,又是重臣,怎么能说死就死呢?于是刘启将此作为重案来查。很快,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刘启查到是刘武幕后指挥。

刘武惧怕,于是命死士自杀,交给刘启后,又上书请求朝见,希望能得到宽恕。

(馆陶公主刘嫖)

窦太后也数次给刘启做思想工作。于是刘启冰释前嫌,像以前一样派使臣出城迎接刘武,谁知并没有接到。

窦太后得知后,找刘启大哭,非说他杀了刘武。

就在刘启恐慌时,刘武却背负刑具随馆陶公主刘嫖入宫。原来他担心刘启不会宽恕他,所以请来刘嫖与他一同进宫,好为他说话。

后来,刘武数次上书想住在京城陪窦太后,刘启都不同意。

刘武见刘启日渐冷落自己,知道他并未宽恕自己,心里更加忧惧,不久便得热病而死。

刘武死后,窦太后悲痛欲绝,和刘启母子关系渐生隔阂,再不如当初子孝母慈的时候了。

由此可见,窦太后不喜欢汉景帝刘启,而喜欢梁王刘武,本来是不存在的,但因为刘启身为天子,却说话不算数,最终让刘武因此丧了命,她能对刘启没有意见吗?

(参考史料:《史记·外戚本纪》)


张生全精彩历史


窦太后并没有不喜欢汉景帝哈,不过,她确实喜欢梁王刘武。

喜欢小儿子是母亲的天性,而且母亲都有补偿心理,大儿子如果得到的多,她总想补偿一下小儿子。汉景帝当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当然想补偿小儿子一点。最好,也让小儿子过把当皇帝的瘾。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我正在写一个专栏叫《中学大历史》,就把有关这母子三人的段落发上来。


1.幸运的窦太后

汉景帝的母亲叫窦漪房,大概是战国贵族之后。秦季的时候,窦漪房的父亲隐居在乡下,平时钓鱼为生,可能技术不过关,有一回掉到水里淹死了。

窦漪房长大后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当上了吕后的宫女。

到了吕后掌权的时候,开始遣放宫女出宫,把他们赐给诸侯王。窦漪房就在其中。有人分析,窦漪房等宫女可能是吕后派去监视诸侯的。这个猜测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这些宫女出去的时候是随机安排的。比如窦漪房被安排要去代国。

代国在山西,在汉朝时还处于边境之地。窦漪房家乡在清河,她想去赵国,就委托管分配的太监把自己放到去赵国的名单里。

但是,在办这个事情的时候,太监拿了钱忘了事,没有调换名单。窦漪房依然去了代国。

我们知道代国就是汉文帝的封国。这位仁兄为了明哲保身,不去中原地带,偏要跑到跟匈奴接壤的荒漠之地当王。这里离清河当然很远了。

窦漪房很伤心,她不想去代国。但不去也不允许啊。结果去了之后,就被汉文帝看上了。一共去的五人,就她成为了汉文帝的宠妃。没过多久窦漪房生了一个女儿,这是后面特别能闹的长公主刘嫖。再过一年,窦漪房又生了一个男孩子,就是汉景帝刘启了。

不少言情小说里记载,窦漪房是吕后的间谍,但去了代国,被刘恒感化,成为刘恒的宠妃,最后他的儿子因此当上了太子。

宠不宠不知道,但她的儿子能够当上太子,绝不仅仅是她的原因,而有一个更为隐秘的、历史书不好记载的原因。

在汉文帝当上皇帝的数个月间,他的嫡妻以及四个嫡子先后离奇死亡,而史书上连汉文帝的嫡妻是谁也没有介绍。

很有可能,汉文帝的嫡妻是吕氏之女,为了让军功集团放心,汉文帝杀死了这个有吕氏背景的妻子以及四个嫡子。

不管怎么说,刘启跟他爹汉文帝一样,不争不闹成为了太子,又无惊无险的完成了转正,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可谓实力躺赢。



2.汉景帝的许诺:

有一天,梁王刘武到长安朝见汉景帝。两兄弟好久没见面,见面当然要喝两杯。喝着喝着,汉景帝突然冒出一句话:“千秋万岁之后,我的位子就是你的。”

很多人分析,这是汉景帝喝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史书明确的写着:帝从容言曰。

人家清醒着呢,一点也不像说酒话,而且这会,汉景帝还真的没有立太子。

于是,这就像是玩笑,也像那种可能会实现的玩笑。刘武当场离席辞谢。当然,嘴上说不要,心里早就诚实得乐开了花。

更更要命的是,旁边还坐着太后。太后老人家听了儿子的话,大为开心,毕竟刘武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先是大儿子当皇帝,后是小儿子当皇帝,我看行!

太后频频点头,大有充当公证人的意思。

可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突然站了起来。这位半路杀出来的人是太后的侄子窦婴。一看汉景帝这顿酒喝得有点大,嘴一张就把太子给定了。他连忙端着酒站出来,表示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汉朝的老规矩,皇帝你这么干,有点不按规矩出牌啊。

这就有点扫兴了,刘武有些沮丧。过了两天,他又燃起了希望,因为他收到一个消息。窦婴下岗了,而且被窦太后开除了门籍,以后不准到宫里来,看着心烦。

梁王兴奋了,自己的老母亲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老哥又许下诺言了,搞不好,我还真有可能当皇帝啊。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吴楚两国夹攻梁国时,刘武虽然连吃败仗,但就是咬紧牙关,死守城池。毕竟这天下将来就是他的天下,自己不但是股东,还是未来的董事长接班人,不努力能行吗?

那么,汉景帝真的会把位子传给老弟吗?

想想在东市腰斩的晁错吧。

酒席上的话通常是不能当真的,尤其是许诺的话。原本刘武就不该信的,但是,一个人智力下降水平跟大饼的面积成反比,汉景帝画了一个千秋万代之后传位的大饼。说实话,就是聪明人也得给整成智障。


3.争嫡

汉景帝废掉了太子刘荣。别的王子还没有兴奋起来,一位老弟先嗨了。

这位老弟就是梁王刘武。

那一年刘武跟汉景帝喝酒,汉景帝随口说了一句,百年之后传位太弟,让刘武高兴得找不着北。到了七国之乱,刘武打了鸡血般跟吴楚两国死磕。说到底,就是看在这天下有可能是自己的份上。

可是,刘武要是脑子还清楚的话,第二年他就该明白自己没戏了。

平定七国之乱的第二年,汉景帝就做了一件事情,立刘荣为太子。汉景帝迟迟不立太子,这是因为太子之位是一个诱饵。就好像公司里空置一个副总的职务,总能够调动一些人的积极性。

而七国之乱一平定,再去忽悠傻鱼就没有必要了。

听到老哥把太子都定了,刘武心里是哇凉哇凉的,但让他彻底接受现实也很困难,毕竟期望越大越难放弃。何况,老哥虽然立了接班人,但同时又给了他另一个暗示。

汉景帝赐给他天子旌旗,出去一次,后面跟了一屁股的车辆随从,道路还要先行戒严,规格跟皇帝几乎一模一样。

更何况,刘武还有一个强大的内援:窦太后。

更何况现在太子被废了,刘武恨不得跳出来:看我,哥,看我啊!

窦太后的心思也活了,喜欢小儿子是母亲的天性,而且母亲都有补偿心理,大儿子如果得到的多,她总想补偿一下小儿子。汉景帝当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当然想补偿小儿子一点。最好,也让小儿子过把当皇帝的瘾。

她不好意思直接让大儿子选自己的小儿子当接班人,而是提了一个要求:“你以后出去乘坐大驾和安车的时候,让梁王跟在你旁边。”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因为所谓大驾是皇帝最高的出行规格,而安车是皇帝最常见的出行方式。

最高的以及最常见的出行,旁边都要跟着刘武。刘武当然不会是拖油瓶,这样做只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刘武是皇帝的备胎,以后老胎不能滚了,就是刘武顶上。

那会汉景帝正喝着酒,听了母亲的要求,汉景帝老老实实挺直了腰。

“好的。”

老母亲放心了,儿子都答应了,妥了妥了。

显然,窦太后还不是不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啊。这个世界上能够搞清楚儿子心思的那个人,可能只有去世的汉文帝了。

汉景帝下来后,找到了大臣们,无意中提到这个事情。

“太后说让我以后都带着梁王。”

在场的大臣都是人精,当然明白这背后的意思,纷纷表示千万不能答应。其中一位仁兄还有举了一个例子。这个莫名其妙被举出来的栗子是春秋时期的宋宣公。

宋宣公在去世时,没有把国君之位让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此后的宋国接连发生了动乱,包括但不仅于:弑君、战争、内斗。

按司马迁的说法是: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

宋宣公不按规矩出牌,结果累及十世。

汉朝这位仁兄说得比较收敛,认为是五世祸乱不绝。

但五世不绝也够吓人的,至少能把太后吓住。原本只想让自己的小儿子也过把皇帝瘾,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算了,算了,不要搞了。

这位仁兄就是袁盎。

问题是,袁盎的提议是怎么传到窦太后耳边呢?当然要由汉景帝来传达了。

很快,汉景帝立了第十子刘彻为太子,按理说,这下刘武该死心了吧。可刘武还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建一个探亲快车道,从自己的宅子修一条路直通太后的长乐宫。为了不给中央财政添困难。刘武还特别表示,修建这个通道的钱我可以自己出。

刘武还表示,修建的工人,也可以用我梁国的士兵。

这就是开玩笑了,你这些建筑工人进了宫,到底是修路还是搞革命,谁知道?

史书记载,梁王刘武身边也招揽了一些奇才,比如叫羊胜、公孙诡的,经常出一些脑洞大开的主意,从这些来看,这些人也就是在地方上还能忽悠一些群众。到了中央这些高官面前,就跟儿戏一样。

这个建议一提,毫不例外就被打了回去。站出来反对的依然是袁盎。

眼见着希望一点点渺茫,刘武又把他的狗头军师羊胜以及公孙诡请了过来,大家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成不了太弟,完全是袁盎这些人搞的鬼。只要把这些人砍死,何尝不成功?

于是,这些人脑子一热,竟然派人去刺杀袁盎等人。从这件事情来看,汉景帝没有把位子传给弟弟是对的。以这种混黑社会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跟汉武帝差的不是一条街。

结果连黑社会手段都差强人意。袁盎竟然杀不死。

刘武接连派出了十多批人杀袁盎,可袁盎是长安网红,名气极大,这些刺客到了长安,不但不杀袁盎,还温馨提示袁盎小心提防。

最终,刘武终于找了一位不那么讲江湖规矩的刺客,在城门外刺死了袁盎。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

奇怪的是,袁盎已经接连收到了十余次的警告,汉景帝大概也是知道的。他为什么就不派兵马保护一下袁盎呢?毕竟这也是高官,应该享有一些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啊。

这里的东西细思极恐。

当年汉文帝提防袁盎,用来对付周勃,汉景帝又用他来对付晁错,现在他的死,也是春蚕到丝方尽,为大汉帝国做最后一点贡献吧。

说起来在长安杀死高官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审食其就被淮南王刘长锤死在自家门口。汉文帝特地赦免了刘长。

可汉景帝显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汉景帝向梁国派出了办案的专员,去抓捕梁王的两位大秘:公孙诡和羊胜。

结果找了许久都找不到,汉景帝发挥重案大案一定要结案的精神,接连派了十余次使者,这些人也不直接找梁王刘武,而是直接问责梁国的责任官吏:梁相及内吏。

梁相及内吏只好全国大搜捕,搜了个把月,连根羊毛孙子都没找到。最终被逼得没办法,内吏说道:不要找了,我知道人在哪里。

知道你怎么不早说?

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早说啊。

现在你知道了?

现在我知道了。

内吏,正是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韩安国。

其实这两人藏在哪里,大家一清二楚,他们除了梁王刘武的王宫还能去哪?大家装模作样,只是想试一下皇帝的态度。如果皇帝只是想做个样子,那大家也就配合一下,全国象征性搜捕一下,一个报告上去,人找不到。汉景帝就此结个案就行了。

但现在一波又一波的人过来,那显然是要大义灭亲了。

韩安国走进皇宫,见到了决定死抗的刘武,只举了一个例子,就让刘武把自己的军师交了出来。

“大王,你说,你跟皇上的关系,比起皇上和临江王来,哪一个更亲?”

梁王的脸色一下白了,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颤抖着说:“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临江王,正是前太子刘荣。

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刘荣在狱中自杀了。

刘荣被贬为临江王后,没过两天就被人告了一状,侵占太宗庙前空地的围墙。

其实乱搭建不小心占了关键地皮的事情在汉朝也发生过。当年晁错为了上班方便,在太庙的墙上开了一个洞。宰相申屠嘉告了晃错一面,结果汉景帝轻描谈写一句话,就保住了晁错,气死了申屠嘉。

这洞是我让他打的,怎么的,不服啊。

这一次,汉景帝这张汉朝最大的保护伞能够为自己的儿子撑开吗?

汉景帝派出审理此案的官员叫郅都。

郅都,山西省洪洞人。在官场上以酷吏闻名,在济南郡任职时,当地豪强比较嚣张,郅都一到任,就把几个大姓的族长叫过来,定为首恶份子,先杀了再说。搞了一年多,把著名的治安多发区变成了路不拾遗的道德模范区。

最后不但当地的豪门怕他,就是隔壁郡的同级郡长看到郅都来了,就跟下级官员见领导一样。

因为手段猛,汉景帝把他调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这位仁兄就更加狂啦,狂到把当红炸子鸡周亚夫都不放在眼里,别的人见到周亚夫,立马上前跪拜。郅都也就拱拱手,大概相当现在点头示意吧。

所以,郅都有一个杀气腾腾的外号:苍鹰。

当然,酷吏不等于黑吏,手法比较糙,不代表会乱来。

但郅都还是乱来了。因为他不仅仅是酷吏,他跟刘荣还有一个稳秘的联系。

有一年,汉景帝出游,随行的有栗姬。到了上林苑,栗姬要上洗手间,但没想到当年野生动物保护得太好。一只野猎突然冲进了洗手间。

这一下出大事了,汉景帝看了一眼旁边的郅都,意思是你表现的时候到了,老板娘有难,你该出马啊。

郅都不动。不动当然不是因为不好意思闯女洗手间。而是不想动,觉得没必要动。当时郅都是中郎将,是负责皇帝安全的。相当于皇帝的高级保镖。绝对不能离开汉景帝闯到女厕所里去。

汉景帝按捺不住了,毕竟里面是他的蜜。于是他操起武器要冲上去,应该不是棋盘折凳之类的。

这时候,郅都突然拦在了汉景帝的前面,说了一句话,“失掉一个姬妾,还有另一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还会缺少栗姬这样的人吗?”

听到这句话,汉景帝幡然醒悟,掉头就走。不过,那只野猪倒没有伤害栗姬,可能是走错了洗手间,到里面转了一圈看了两眼也就出来了。

这件事情出来后,窦太后是大为赞赏,给郅都发了一百斤黄金。

但是,栗姬会怎么看?史书没有记载。但郅都得庆幸,汉景帝废了刘荣,气死了栗姬。不然,栗姬升级为太后之时,就是他亡命之时。

对于郅都跟刘荣的关系,汉景帝是明白的。他的任命表明了他的态度。

刘荣被抓起来后,曾经哀求给自己刀笔,向汉景帝写封谢罪信。

郅都下令,禁止向刘荣提供刀笔。

最终,他曾经的老师窦婴来到狱中,给他提供了刀笔,但刘荣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这里了。他给父亲写下了绝笔信,然后在狱中自杀。

政治的天空里,容不下亲子之情。为了让天下能够顺利的转移到下一代,汉景帝决然的杀死了自己的长子。

为了逃脱项羽的追杀,刘邦把儿子踢下车子。

为了成功当上皇帝,汉文帝杀死了自己的四个嫡子。

为了避免祸乱,汉景帝对自己斩草除根。

不用验DNA了,这绝对就是老刘家的三代。

随便提一下,当年郅都让汉景帝放弃栗姬,窦太后相当高兴,现在郅都帮助汉景帝放弃了儿子,窦太后就没那么开心了。

窦太后勃然大怒,强烈要求处置害死他长孙的郅都。为了让老太太息怒,汉景帝把郅都罢官,但随后却任郅都为雁门郡太守,为了安全起见,特地嘱咐郅都不用到长安报到,直接到雁门上班。

汉景帝的这把保护伞,是说撑就撑,说收就收。

听说长安苍鹰到了边郡,年年来打劫的匈奴人也消停了几年。但窦太后显然没忘记这位逼死儿子的酷吏,下令逮捕郅都。

在汉景帝又要撑开保护伞,表示郅都是忠臣时,窦太后说了一句话: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

汉景帝的伞收了起来,郅都被处死。

汉景帝是窦太后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很多人对自己的肉其实是不理解的。

逼死皇帝的长子,如果没有这块肉的示意,郅都再酷也办不到。

于是,当韩安国将刘荣的名字说出来时,梁王刘武才知道自己玩脱了。

他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人,不是自己的兄长,不是自己一同长大的玩伴。是一位冷血的君王,一位为了帝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抛弃任何亲情的人。想想被砸死的吴国世子吧,想想晃错,想想刘荣。

刘武,将是第四个人。

听了废太子刘荣的故事。刘武吓得魂都没有,自己的军师也不要了,赶紧表示愿意交出羊胜跟公孙诡。

汉景帝看到这两人,却勃然大怒。因为送过来的是两具尸体。

老子要的是活人,是口供,是幕后的主谋,你给我杀人灭口!汉景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刘武应该很庆幸自己没有坐在老哥的棋盘前。但他知道,这一次想脱身是不容易了。

面对死亡,刘武终于灵光了,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邹阳。

在历史上,此人以文学闻名。刘武因为有钱任性,在自己的地盘修了一个梁园,吸引了一大批人,好在不像刘濞那样招揽亡命之徒,前来挂靠的都是文艺青年,比如汉朝大文学家,著名小白脸司马相如就在梁园白吃白住过。

邹阳虽是文艺青年,但比起羊胜之类就要聪明多了,他原本是刘濞的门客,刘濞造反时,他苦劝不听,干脆离开了刘濞,在刘武这里又干起了老本行:门客。

因为初来乍到,跟羊胜的关系不好,被羊胜打了几次小报告,刘武就把邹阳关了起来。

可没两天,刘武又老老实实把邹阳请了出来。因为邹阳太会写东西了,在狱中写了一封信,三言两语就把刘武给写服了。

这个人太有才了。现在摊上大事,只好请邹阳出马。

那么,到了长安的邹阳找谁来救刘武呢?找对人很关键。很多人很努力,但往往越努力越倒霉,比如曾经劝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的那位哥们。就是没搞懂这一点,自己命丢了不说,还害了栗姬跟前太子刘荣。

通常来说,到了长安找人办事,通常是找高官。但如果找高官,刘武必死无疑,因为这无疑给汉景帝造成了一种印象,藩王跟大臣有联系。这可是大汉万伏高压线。要知道汉文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就是因为跟周勃这样的大臣拉上了线。汉景帝绝不会允许别人走自己父亲的老路,让自己无路可走。

邹阳找的是王信。

王信是新任皇后王娡的哥哥。也就是外戚集团。这就好多了,一个是皇帝老婆的弟弟,一个是皇帝的弟弟,总归是自家人的事情。

邹阳找到王信,开头就是一句:“老兄,我看你要大祸临头了啊。”

“为什么?”王信大为奇怪,自己最近也没惹什么事啊。

“因为我们梁王要倒霉了。”邹阳说道。

王信乐了,你家梁王要倒霉,跟我有什么关系。要不是看眼前这哥们表情严肃,不像开玩笑,王信说不定要叫人把邹阳叉出去了。

很快,他就庆幸自己没把邹阳叉出去。

邹阳继续说道:“你的妹妹得到皇上的宠幸,你却在外面干了不少不守规矩的事。”

王信的脸色变了。

史书没有记载王信干了什么不守规矩的事。但我们知道,文景两朝还处在诸吕之乱的阴影当中。因为诸吕的反面典型,大家对外戚防得特别严,简直是谁冒头就打谁。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就是因为犯了错,被汉文帝给处死了。

那么,王信到底干了什么事呢?

邹阳又说了一句:“如果皇上一定要追究袁盎被杀一事,导致梁王被处死,太后的怒火无法发泄,就会向大臣们报复。所以我才为你私下担忧啊。”

说实话,这些天窦太后确实有些情绪化,自从得知皇帝儿子抓住小儿子的把柄不放,一定要追究到底,就开始绝食了,还在宫里哭个不停。

而且这位老太太确实不好惹,史书记载这位老太太喜欢黄老之术,对《老子》很推崇,而且还喜欢召开学术研讨会,召集饱学之士一起来研究《老子》。大家也就陪着老太太乐呵乐呵。可有一天,一位叫辕固生的儒家弟子不愿意配合演戏了。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儒家都被道家压着,辕固生心里很不爽,没心情配合老太太搞学术,猛的冒出一句,这没什么出奇的,老子的水平也就一般般吧。

老太太也不记得《老子》教她的清心寡欲与世不争了,一怒之下把辕固生送到兽圈,让他去杀野猪。

你牛,你跟野猪牛去。

幸亏汉景帝知道了,赶紧跑过来送了辕固生一把利刃。那时候的儒生其实是文武双全的。辕固生冲到野兽前,一刀就捅中野猪的心。

可见,这位老太太不好惹啊。郅都害死了他的孙子,汉景帝拼命保护,最后还是被老太太给弄死了。

但奇怪的是,老太太也不是李逵,见人就要砍倒一大排的。她就是发脾气,也是有目标的。文武百官,长安上千号官员。邹阳为什么说倒霉的会是王信呢?

原因极可能跟废太子之死有关。

我们已经分析过,废太子刘荣之死是郅都运作的,但背后操作的极可能是汉景帝。但是,这其中还有没有别的人出了力呢?

在历史谜案中,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一个事情要寻找背后的根源,一定要看真正的受益者。

真正的受益者往往就是背后的主谋。刘荣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新皇后王娡,新任太子刘彻以及新晋外戚集团骨干王信。

那王信有没有在废太子之死上,出过力呢?

史书没有记载,但只有这件事情,才会让老太太记恨在心,万一心情不爽时就要对他下手。

王信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他马上问道:“那怎么办?”

邹阳不急不慢说道:“你如果能够劝告皇上,让皇上不追究梁王的事情,太后一定会感谢你,你的妹妹也因此能够得到太后的宠幸。这样,你们家族的荣宠就像金城一样牢固。”

跟历史上那些有名的说客一样,邹阳懂得晓之以利的秘诀。当你想让人办一件事情时,最重要的不是突出自己的问题,而是突出对方能够得到的东西。

其实邹阳的这一套说词是侵犯版权的。版权的所有者是著名天使投资人吕不韦。当年吕不韦就是靠这套说词说服阳泉君,又让阳泉君说服其姐姐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养子。

王信被邹阳说服了,但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汉景帝正在气头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这回一定要搞死自己的弟弟。

年初搞死儿子,年底搞死弟弟,要办就办个痛快。老刘家对自家人下手,讲究的就是短平快。

这时候去说,能够说得动吗?

说得动的,邹阳告诉王信一个方法。

“你去举一个例子。”

“什么例子?”

“舜与弟弟象的故事。”

有关这个故事就不多解释了,总而言之,就是弟弟虐我千百遍,我要待他如初恋。

当然,这里的关键在舜身上。自从舜被封为三代名君之后,他的行为就成为君王的行为模范,没有一位帝王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舜一样的明君。

王信明白了,他拿着这个故事进宫,汉景帝一听,果然奏效。

但刘武想要活命,还有最后一关,汉景帝在等袁盎遇害调查团的消息。

负责调查的人叫田叔,也算是老前辈了,楚汉争霸时就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在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曾经提到有一个叫田叔的人,就靠着盗墓--没错,就是摸金校尉那一路起家的。至于盗墓者田叔跟刑事调查科的田叔是不是同一个人就无法得知了。

很快,田叔回来了,汉景帝把他叫了过来。

“梁王有没有罪?”

“有的,死罪!”

汉景帝想了一下,问道:“证据呢?证据在哪里。”

汉景帝问这个话,说明还是想弄死这个老弟。

这些年老弟不把自己当外人,出入跟皇帝一个作派,他早就不爽了,何况还想着接班这样的美梦。但毕竟是亲弟,不好随便弄死,尤其是宫里还有一个在绝食的老太太。这个案子必须做扎实了。

田叔没有回答,反而说道:“陛下就不要问梁王的罪证了。”

“什么意思?”

“罪证我已经烧了。”

在回来的路上,走到霸昌厩的时候,田叔一把火把调查来的证据全烧了。

“有了罪证,不杀梁王,就等于废了汉朝的法律,如果处死梁王 ,太后吃东西就没滋味,睡也睡不好。这不是为陛下添忧愁嘛。所以我烧了。”田叔理直气壮说道。

汉景帝接受了这个说法。好吧,那就放这个老弟一马吧,看在他曾经替自己平定七国之叛的份上。

汉景帝跑到后宫,向老太太汇报,袁盎的事情是梁王的宠臣干的,这些人已经按国法处死了,没梁王什么事。

老太太一听,一咕噜爬起来。

给哀家上饭菜,这些天没吃东西,可饿坏了。

一口气干下一碗,心情好,牙就好,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刘武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争帝国接班人就彻底没戏了,这原本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只是他醒得太晚。


脑洞历史观


窦漪房为何更喜欢梁王刘武,原因如下:

一:中国父母向来偏爱小儿子,不管小儿子如何淘气,如何专横,如何不孝顺,还是最惦记小儿子!沿袭下来的传统习惯,至今无解!可笑的是,国终究是国,怎能以小家之念来治理大国!窦漪房竟要求刘启立弟弟刘武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二:当时,景帝已经做了皇帝,高高在上。但是,窦漪房又开始担心自己死后小儿子的安危了。即使哥哥刘启能容得下他,不见得嫂子侄子们会容得下他!

三:窦漪房宠爱小儿子,已经将刘武的地位树立起来了!自此,刘武便成了众矢之的!无论如何,也要帮刘武到底,不然,小儿子的下场会很惨!所以,没有退路!


百合娱乐


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为汉文帝生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馆陶长公主刘嫖,窦太后对她的这些儿女都十分喜欢。刘启已经是皇帝了,自然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不用窦太后再操心了。而窦太后的小儿子刘武和女儿刘嫖却只是正常的封赏,窦太后自然也想为自己的这两个孩子也谋取最大的权益。

汉景帝刘启本身也是兄弟情深的一个人,而且也十分的孝顺。于是在窦太后的建议下,长公主刘嫖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陈午为妻,封邑在馆陶县,而她的权势比一些诸侯还要强盛。刘武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更是受宠,封国很大,而且富裕,有皇帝赐予的仪仗,出行有千乘万骑随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刘武还是个极有城府的人,他在窦太后面前总是装成忠厚老实、温和有礼的样子,并且极尽孝心,经常到她那里嘘寒问暖,让窦太后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窦太后长年经历后宫的斗争,对皇位继承人之间的残忍争夺更是深有体会,于是窦太后便产生了让刘武接汉景帝之位的想法。

按照汉朝制度,皇子成年后就要去自己的封地生活,刘武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也不能例外。有一年刘武从封地赶到京城拜见母亲和汉景帝,于是汉景帝设家宴招待弟弟,参与的都是刘家和窦氏的人。在喝酒喝到高潮的时候,汉景帝竟然对刘武说等他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刘武。窦太后听了很高兴,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当场反对,他说这不符合汉朝的制度,汉景帝听了之后也就酒醒了,不再提这件事,但是窦太后却因此恨上了窦婴,还对他渐渐疏远了。

但是从此之后,窦太后就多次在汉景帝面前提议立刘武为太子的事,汉景帝又不好直接拒绝母亲,于是就将刘荣立为太子,绝了窦太后的想法。但是窦太后也以年纪大了,让小儿子刘武留在了京城。

后来因为汉景帝本来对这个太子就不满意,再加上太子的母亲有点跋扈,连长公主也不放在眼里。于是在长公主的挑拨下,刘荣的太子被废。这让窦太后又看到了机会,于是又在汉景帝面前劝说他立刘武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了大臣袁昂的反对,认为不符合宗法礼制。汉景帝也正好借坡下驴的没答应。

这让刘武非常生气,自己眼看离皇位就近了,又被人搅和了,对窦婴他没办法,对袁昂他可没放在眼里。于是就派杀手将袁昂杀了,手下大臣被刺杀,自然要重点调查,最后竟然查到了刘武的头上。汉景帝大怒,而刘武也害怕,于是就委托大姐刘嫖向汉景帝说豪华,而他自己也赴京请罪。随后汉景帝的怒火消了,没有对刘武重罚,但是兄弟二人之间也有了隔阂。

汉景帝知道窦太后还是不会死心的,就把刘彻立为了太子,彻底断了刘武和窦太后的想法。而刘武眼看皇位无望,于是就回到了封地,整天郁郁寡欢,没过几年就病死了。而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正是因为父亲汉景帝的坚持,所以才造就了后来的西汉盛世。


我的历史情节


太后偏疼小儿子,此乃人之常情。梁王是太后最得意的儿子,首先他在封地而不在窦太后身边,远方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身边的孩子怎么都是错的,这是老人的通病;其次,太后认为梁王聪明,认为他文治武功不在汉景帝刘启之下,尤其是哄太后高兴的情商,绝对高出刘启几个段位--这点史书上不可能记载得很详细,我们可以脑补。父母总是偏疼那些善于揣摩他们心思的孩子,也就是所谓“听话”,当然,要听话,首先要听得懂话。

刘启不是个太会来事的孩子,他处理国事也是一板一眼,兢兢业业,开始什么都听晁错的,后来受了袁盎的蛊惑,竟然把他老师晁错给腰斩了,斩了也没阻止七国之乱的爆发,足以见其人情商也不是很高的。

刘武作为诸侯王,其功劳是很大的,说起来也搞笑,七国之乱的时候刘武本来没打算掺和进去,结果其他诸侯国差点把他干掉,刘武一怒之下参与了七国之乱,并且保住了汉景帝,成为最大的功臣。也是,刘武不保自家人保谁?干掉了汉景帝就等于干掉了刘武,基于这个原因,两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景帝对刘武也很好,尤其是平定七国之乱后,他甚至获得了皇帝旗帜,“出言跸入言警”,与皇兄入则同辇,出则同车,刘武的家中钱库里的钱有百万之巨,他三辈子也花不完,珍奇古玩比皇帝还多。

汉景帝和太后对梁王近乎溺爱的态度,让梁王越发嚣张跋扈起来,他的性格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隐患。

帝王之家跟寻常百姓不同,每一句话都要小心,其实最终刘武和窦太后如此逼迫汉景帝,都是因为汉景帝酒后出言不慎引起的。

他在一次喝酒后,对刘武说:“千秋万代后传位于王”,意思是他死后,王位可传给刘武,刘武当时心砰砰地跳,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在宴会上一直思虑重重的窦太后也展颜欢笑。可偏偏有人不让她称心如意,这人还是窦太后娘家的人,他叫窦婴。

窦婴斩钉截铁地说:“自高祖以来,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故得擅传梁王!”

梁王心中大怒,太后亦是不悦,而窦婴接着打圆场说:“陛下是不是喝醉了,酒后戏言。”汉景帝聪明,当场说确实是酒后戏言耳!

梁王心中还存有侥幸,毕竟是天子一言,所以他回家后,宫殿和出行马车都按照皇家制式打造,还私自打造兵器,更可怕的是——很多野心家和阴谋家,企图借“拥立之功”上位的,一个劲撺掇梁王刘武,给他猛灌迷魂汤,时间长了,刘武不想反,也有反心了。

而这个时候,汉景帝听从谋臣的意见,尤其是袁盎、窦婴的意见,遵汉高祖之制,立刘荣为太子。刘武非常痛恨朝臣,但仍然没放弃天子梦。

三年后,刘荣被废,刘武再次看到希望。而此时谋臣又劝阻不要立梁王为太子,梁王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暗杀那些大臣——这的确是刘武最大的败笔,也说明了这个人没脑子,不适合当皇帝。

谋杀袁盎是一件很搞笑的政治事件,因为谁都知道,人是谁暗杀的,这是历史上最明显的“暗杀”事件,还有十几名反对立刘武的大臣集体遇害,这件事情震惊了朝野。

刘武拿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就是不承认,朝廷派人追捕公孙诡、羊胜,本来想给刘武一个台阶,结果刘武直接将两人杀了,交出了两人的尸体。

景帝大怒,刘武才知道害怕。他通过长公主,向汉景帝“负荆请罪”,在窦太后的压力下,景帝原谅了他,但他一直对刘武心存芥蒂,不在跟他同乘一辆车,两人再也没有恢复之前融洽的关系。

后来刘武一直请求要进宫陪伴窦太后,汉景帝冷冷地拒绝了,刘武也是胆子小的,越想越后怕,不久竟然得热病死了。

有人根据这段历史,说窦太后偏宠梁王刘武,而不喜欢汉景帝刘启,其实,窦太后从来没有不喜欢过刘启,只是她偏心小儿子,心疼他多些罢了,因为在窦太后眼里,汉景帝已经是皇帝了,是强者,而刘武是弱者,她爱的天平是倾向弱者的,仅此而已。


静说历史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窦太后也就是个平常老太太。古语讲,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题中老太太不喜欢景帝,是胡扯。为什么不喜欢景帝呢!景帝仁爱,孝顺是长子,是天下至尊。说老太太喜欢刘武,那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共性。家庭中最幼的儿女,往往家长都会溺爱,皇帝家也不例外。


窦太后一生育有二子一女,是文帝的皇后。生性聪明睿智,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私心重。对娘家人特别照顾,外戚成为朝廷的隐患。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这种现象持续到武帝时才被废除。太后的私心还表现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总认为汉室江山是她们的私产,大儿子拿了大头,而女儿和小儿子吃亏了。

就尽其所能的进行找补,女儿和小儿子在母亲的鼓动之下贪欲也逐步扩大。景帝是个明君,对于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贪心心知肚明只能采取家和万事兴的忍让策略,但是底线是不容变更的那就是继承权。



其实皇家的成员也是凡人,七情六欲,痛爱子女,照顾亲戚等行为,和普通人家相同。但是由于处于权力的颠峰的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慎重地对待自已的私心,不应随心所遇!对吧!


坐看雨收云散


窦太后名叫窦漪房,她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据史书记载,她是清河郡观津县人,窦太后并不是出身高贵的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而是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可以说历史上少有的出身低微的太后。



窦太后的一生非常的传奇,可以说是一代名后,但是她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许多令人费解的事,就比如她曾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和馆陶公主刘嫖。

按理说,一位母亲对于子女应该都是同等疼爱的,但是窦太后却有点不一样,对小儿子梁王刘武特别偏爱,对大儿子汉景帝刘启也不能说不喜欢,其实可能窦太后对汉景帝刘启也并没有太差,毕竟也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另一个亲儿子刘武的百般喜爱就与对刘启的平常对待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才会让世人认为窦太后不喜欢汉景帝刘启,而特别疼爱梁王刘武。

那么为何精明聪慧的窦太后会如此偏爱梁王刘武,而不同样喜欢同为亲子的汉景帝刘启呢?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治因素考虑

窦太后在历史上是一位十分长寿的太后,她特别的痴迷权力,她在汉文帝刘恒死后,对权力的把控欲望愈加强烈。虽然继位为帝的君主是自己的亲儿子刘启,但是疑心十分重的窦太后却并没有对自己的亲儿子放下所有戒心,她依旧害怕刘启会夺走她手中的实权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在窦太后的心中,可能也一直把刘启作为政治对手,所以这也是窦太后对于汉景帝刘启不冷不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同为亲儿子的梁王刘武却不一样,他是个分封的诸侯王,自身又有许多政治权力,所以窦太后明白要想与皇权相制衡,就必须巩固自己的势力,而梁王刘武就成了窦太后的拉拢对象,他们本来就有着血浓于水的母子关系,再加上窦太后觉得小儿子刘武以后一定是自己的政治盟友,所以对刘武就特别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世俗人伦观念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位母亲,大多都对自己的幼子多少有点更加疼爱。其实这种事情在古代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年纪大后才得到的孩子,疼爱更是不用说。而窦太后的幼子梁王刘武就是窦太后在年纪稍大时才有的孩子,所以仅仅从世俗人伦方面来分析,窦太后对于幼子梁王刘武的些许偏爱就不那么另人奇怪了。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梁王刘武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他作为一个分封在外的诸侯王,即使在到了自己的封地后,他依旧十分的牵挂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常常跋山涉水进宫看望窦太后,还经常派人送佳肴宝物让窦太后开心。当然了,也不是说汉景帝刘启就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只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心中时刻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再加上政务繁忙,可能在孝顺母亲上就没有梁王刘武做的好。

但是作为一位母亲,对于更为孝顺自己的儿子,自然也会更加感动,疼爱更是不用说了。


夏目历史君


窦太后是个很爱护子女的人,对于刘嫖、刘启、刘武三姐弟,她都看得挺紧。

这也许和她的出身相关。史载窦太后幼时离家,入宫为婢,与家人分离,乃至她为后为太后时,才找到弟弟。

正因为自己缺少家庭温暖,所以她对子女较为溺爱。

对于长女刘嫖,窦太后颇为纵容。任其出入宫禁,插手皇帝后宫,并参预立太子事。刘彻当年,靠承诺“金屋藏娇”就得到姑母的大力支持,可见得馆陶颇仗母势。

对于刘启,窦太后不可谓不爱。在立他为太子事上,这位母后并没有横加阻止,或是在刘恒那里吹枕头风,要求立幼子。把江山交付到长子手里,这已经是至高的爱护了。

什么时候窦太后显示岀对幼子梁王刘武的偏爱的?也许正是在那许多的政治斗争中幼子的亲情相依里。

长子忙于政事,责任重大。幼子无山河之担,日夕相伴。长子威严赫赫,幼子为之跪拜。此情此景,母亲的心里,不免有所幻想:一母所生,何致不均?

因而窦太后的感情天平有所倾斜,似乎是天下父母的通病:劫此子济彼子,希望儿子们都能过上一样的日子。


景帝刘启事母也孝,为慰其心,失口承诺让弟弟接位,窦太后闻讯大喜。只是后来此事不了了之,窦太后空欢喜一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