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印奇:事情永遠是相對簡單的,組織對的人完成這件事才是挑戰

曠視印奇:事情永遠是相對簡單的,組織對的人完成這件事才是挑戰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活在自己或是他人所劃定的某種邊界之中,這個邊界可能是我們對自身能力上限的認知,可能是外界對我們身份的設定,也可能是我們基於常識而形成的一套「行為準則」。

人們似乎感覺,只有站在邊界裡才是主流的、穩妥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掙脫腦海中的這些束縛去邁出那一步,那麼往往會有驚喜等在前方——

正如十年前李開復博士離開谷歌成立創新工場,幫助了許許多多年輕的創業者追尋心中的夢想,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獨角獸;正如那些經歷、背景各異的一批批創業者選擇跳出安全區、闖入無人區,投身到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去,全力締造新的傳奇。

回顧十年來時之路,「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不僅深深烙印在了創新工場的骨血之中,還深刻影響著工場系的每一位創業者,也在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創新無邊界」系列是創新工場在成立十週年之際推出的全新系列欄目。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去解讀工場系創業者心中的創新基因,追尋這些創業者一路走來身上所留下的那些工場印記,希望能夠為屏幕那端的你帶來些許啟發。

本期,我們邀請到了曠視聯合創始人兼 CEO 印奇。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以驚人之勢席捲全球,與此同時,許多人工智能企業新星也在冉冉升起,這其中,曠視尤為引人矚目。

2011 年,三位年輕的清華學生將目光瞄準人臉識別技術,成立曠視科技。短短8年時間裡,曠視一躍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科創企業。

回想公司成立初期,人工智能並不像如今一樣得到廣泛關注和看好。要知道,絕大多數人是在 2016 年 AlphaGo 橫空出世之時才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威力」。

而早在 2012 年,創新工場就率先預測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並押注了曠視。

「創新工場與我們一起走過了非常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既有風光的一面,也有轉型的困難,以及應對危機時一起想辦法、一起去承擔的經歷,所以我覺得工場更像是一個家人。從 0 到 1 的時候,開復給了我們很多很具象化的建議,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印奇說道。

曠視印奇:事情永遠是相對簡單的,組織對的人完成這件事才是挑戰

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分享:

  • 創新是什麼?
  • 在實現創新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或挑戰是什麼?
  • 對於「創新無邊界」,個人的理解是什麼?
  • 到目前為止,實現過的最大創新或突破是什麼?
  • 對現在的創業環境,有什麼感悟可以分享給現在的創業者?
  • 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有什麼故事?
  • 創業路上是否走過彎路?
  • 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自己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什麼?

在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認為創新可能是一個 idea,但後來我們發現,任何一個 idea,都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去落地和執行。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能力去落地一個創新的想法,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Q:創新是什麼?

在我看來,創新本質上就是效率的提升

創新可能會來自於商業模式的革新,也會來自於技術的本質突破,但終歸會回到一個行業、一個產品、一個場景裡本質效率的極大提升。

Q:在實現創新的道路上,你遇到的最大阻力或挑戰是什麼?

在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認為創新可能是一個 idea,一個想法可能就是創新。但後來我們發現,任何一個 idea,都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去落地和執行。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能力去落地一個創新的想法,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所以事兒永遠是相對簡單的,但是組織一幫對的人把這件事去完成,永遠是更具挑戰的事情。

技術創新為各個行業所帶來的效率提升,才是真正的創新無邊界。

Q:對於「創新無邊界」,你個人的理解是什麼?

在創業初期,我們看到更多的創新來自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品的創新。而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來自於本質技術的創新。

無論是 AI 還是 IoT,這些技術的創新,在本質上會跟各種各樣的行業生成深度的結合和化學反應。

所以在我看來,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技術創新為各個行業所帶來的效率提升,才是真正的創新無邊界。

Q:到目前為止,你實現過的最大創新或突破是什麼?

曠視誕生的契機,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技術變革,叫深度學習。曠視在八年前成立時,就是看到了深度學習這樣一個技術本質的顛覆和創新。

而在過去的八年時間裡面,我們最大的創新實踐是構建了 Brain++ 這樣一套人工智能生態體系。Brain++ 是一套具備大規模算法研發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所以

我們不是在單一地重複產生一個個的算法,而是用這樣一套流水線的方式,非常高效地產生海量算法,這個也是我們認為 AI 未來創新的核心基礎和最高的技術壁壘

Q:對現在的創業環境,你有什麼感悟可以分享給現在的創業者?

我認為現在就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因為很難得在同一個時間點,我們既能夠看到技術的本質革新,又能看到商業模式、甚至是社會結構的升級和創新。

當這兩個浪潮能疊加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說,這將是一個最好的創業的時代,也是一個呼喚創業英雄的時代。

曠視從 0 到 1 的時候,開復給了我們很多很具象化的建議,這非常重要。現在我們服務於各行各業的客戶,而且服務得非常好,我想可能也是因為在從 0 到 1 的過程中埋下了一粒這樣的好種子。

Q: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有什麼故事?

在我們開始創業之前,也就是我跟我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還在清華讀書的時候,開復就是我們青年人的領袖。他在技術上的洞見,和對於創業者的支持,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鼓舞。

所以在曠視真正開始 A 輪融資時候,我們很幸運有一個很好的方式能去跟開復做交流。開復對於移動互聯網、對 AI 技術未來的發展,都有非常好的洞見,也很理解我們這樣的技術創業者,所以我想可能是一拍即合。

而在整個創業的過程中,也就是過去的 6 到 8 年時間裡,開復也一直跟我們保持非常高頻的溝通,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商業、產品、組織轉型的建議。一路走來,開復不僅給了我們很多指導,還給了我們很多陪伴。

曠視印奇:事情永遠是相對簡單的,組織對的人完成這件事才是挑戰

Q:創業路上是否走過彎路?

我們雖然在技術上一直很堅定地沿著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算法的方式不斷探索,但在商業化上,我們其實走了很多很多的彎路,也探索了很多不同的方向。

從團隊基因來說,我們最開始不太有勇氣做一家核心 to B 的公司,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行業經驗比較淺,年紀也比較小,可能很難真正成為一家偉大的 to B 公司。

在這樣的戰略選擇上,開復給了我們很多很好且很堅定的建議,這也是讓我們最近 5、6 年以來,能夠堅定地去用 AI 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的動力,真正幫助這些傳統行業進行生態升級,用 AI 和 IoT 的結合讓他們的效率得到提升。

我們初期的客戶之一是當時的美圖秀秀軟件。最早,我們是一個開發者平臺,把 AI 技術放在網上、放在雲端,讓更多的開發者來使用,很少直接去面向一個 B 端的客戶。

當時美圖秀秀跟我們合作之後,我很認真地跟開復討論了很長時間。他覺得把技術給這樣一個線下的場景、給每一個實實在在的客戶提供高價值的服務,是一個更加確定的、務實的商業變現的方式。

開復給了我很多建議,比如如何去贏得第一個客戶,如何去提供一個客戶滿意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何去表達你的技術優勢。

曠視從 0 到 1 的時候,開復給了我們很多很具象化的建議,這對我們非常重要。有這樣一個 0 到 1 的好的開始,也讓我們堅定了信心。所以我們現在可以服務於各行各業的客戶,而且我們認為服務得非常好,我想可能也是因為在從 0 到 1 的過程中埋下了一粒這樣的好種子。

創業過程中,既有風光的一面,也有應對危機時一起想辦法、一起去承擔的經歷,我覺得工場更像是一個家人的存在。

Q: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你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創新工場作為我們的 A 輪投資人,一起走過了非常長的時間,我覺得可能更像家人的角色。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風光的那一面,同時也有很多轉型的困難,有很多應對危機時一起想辦法、一起去承擔的經歷,所以我覺得工場更像是一個家人的存在。

我現在其實也會隔一段時間和開復聊一聊我在思考的問題,既有關於公司的、也有其他方面的,工場之於我更多的是一種家人的陪伴、持續的指引。

一個公司越是往前走,越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能忘記自己的原點,這樣才可能走得更加堅定。

Q: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你最想對工場說什麼?

十年前,在創新工場說要做技術風投、要投資 AI 的時候,可能還顯得有那麼一點點另類。而十年後, AI 已經成為大潮。

我覺得工場還很年輕,感覺開復也越長越年輕,所以希望未來十年工場會更好,創新工場一定會成為中國技術風投領域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