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請遠離身邊不停抱怨的人

餘生,請遠離身邊不停抱怨的人

餘生,請遠離身邊不停抱怨的人

余生,请远离身边不停抱怨的人

1

玲姐是我很要好的同事,今年新晉為寶媽後,由於育兒經驗不足,生活上變得煩心勞累,再加上工作中壓力過大,導致她越來越愛抱怨。

每天早上八點多,在地鐵上,我總是收到這樣的聊天信息:

親,你不知道,我真是很煩我們公司的xx,她昨天又和領導說我們項目有問題了。

親,你知道嗎,xxx給領導打小報告了,她怎麼能這樣?

xx被辭退了,被辭退也是活該,他比我們工資都高出好多,卻每天不怎麼幹活,敷衍了事。

而我,偏偏是個耳根子軟的人,每天聽著她的種種吐槽還有抱怨,心境竟也不知不覺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看著一個個報表,我耳邊便想起,團隊收入額低要被打散;寫一份份策劃書,我耳邊便想起,那個被辭退的人不工作卻拿了比我們都高的工資。

時間,總是在大腦接收負能量的過程中加快;效率,則在負能量的影響下變慢。

同事說,她也收到過玲姐的抱怨,同樣的事情,一樣的口吻,不過她有超強自我思維判斷,那些抱怨她聽聽就過了,且從此開始刻意遠離她。可反觀我,卻沒那麼能扛,結果就被傳染了。

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將變成什麼樣子?瞬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令人討厭、讓人避而遠之的自己!

現實中,很多人都不乏如此的經歷:與愛抱怨的人待久了,自己會深受影響,漸漸地失去了判斷力,開始缺乏自我審視,變得越來越愛逃避問題、推卸責任。

毫無疑問,抱怨,是一種負能量,還自帶傳染屬性,不知哪個瞬間,我們就會深陷其中,所以,一旦發現自己中招,一定要迅速逃離,不然將在“墮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

前兩天我終於搬到了新住所。

之前和同學琳琳一起合租,但自打她結婚,我搬到她對門住以後,一切都變了。

初為人妻的琳琳好像過得總是不開心,生活中充斥著七七八八、雞毛蒜皮的牢騷:

老公下班晚,她會喋喋不休;

老公忘偷懶不做家務,她會數落不停;

老公經常出差,她會哭鼻子,說老公不愛她;

婚後生活沒想像得那麼好,她會經常感嘆不該那麼早嫁人;

總之,她每天都會跑到我的住處,跟我說著無盡的苦水和抱怨。

一開始,我都會認真聽完,然後給她建議進行開導,可每次,不管我說什麼她都有理由反駁。時間一長,我都會神經兮兮地去質問我男朋友,導致我們都會沒理由地吵架。

一兩次抱怨,我可以給予寬慰,但如此無休止的抱怨,像祥林嫂一般,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最後,下定決心搬到新住處。

生活中,經常抱怨的人,定是對生活缺乏熱情的,因為他們整日都被煩惱左右,整個人都消極低迷。

而經常聽抱怨的我們,自然而然的,成了他們的垃圾桶。那些滿腔壓力、苦悶不堪,若不及時清理,不經意間就讓我們把身邊的人,變成了下一個隨意傾洩“垃圾”的對象。

要知道,清理“垃圾”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亂扔垃圾的人。

余生,请远离身边不停抱怨的人

3

作家王小波說過: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抱怨者本身,往往由於自身能力不足,卻又期望過高,從而滋生挫敗感。當這種挫敗感積壓在心裡達到一定程度時,它急需傾訴發洩。而有的人,則把發洩,變成了依賴。

殊不知,這種“依賴”,在不斷地消耗自己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消耗他人。

這種消耗,如同心理學中的暗示效應:

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研究者又稱,這種暗示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救治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而所謂的抱怨的潛移默化,指的正是後者。

古人有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每天和抱怨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自然會被其負面情緒影響,變得滿腹牢騷、消極懈怠。

很多時候,不是生活給你多少負面,而是你聽了別人多少抱怨。

抱怨,於人無益,於己不利。聽的人傷神,說的人傷氣。

餘生,還請少點抱怨,多些樂觀積極,遠離抱怨,保持頭腦清醒。

余生,请远离身边不停抱怨的人
余生,请远离身边不停抱怨的人

END

統稿|薛笨笨

審稿|阿圖如是說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方擁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 miaomiao19328

余生,请远离身边不停抱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