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看盡天下事
現在就是與工齡(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的,已經不跟職稱掛鉤了。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按職稱漲工資和按工齡漲工資,哪個更好更公平?
企業員工漲工資現在不按工齡,也不按職稱,而是看績效和貢獻。所以你所說的工資,指的是退休工資,也就是養老金吧。
養老金已經不按職稱上漲了
其實,對於養老金調整來說,現在已經不跟職稱有關係了,也就是不與職稱掛鉤,不按職稱上漲。
早些年,高級職稱的退休人員可以被傾斜照顧,調整養老金時可以多漲一點,但是現在已經不這麼做了。
養老金調整是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
現在養老金的調整一般是三步走,也就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兼顧。
養老金的調整主要跟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
其中符合條件的連續工齡可以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現在主要是繳費年限(工齡)和養老金水平關係著養老金的上漲額度,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基數水平越高,上漲金額越多。
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被傾斜照顧
原來,高級職稱退休人員可以多漲一些養老金,但是現在傾斜調整的人群主要是兩種,分別是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
高齡退休人員一般是70歲以上退休人員,個別地區年齡門檻低一些。
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就是在國家認定的艱苦邊遠地區退休和生活的退休人員。
可見,對於退休人員來說,職稱已經不是計算養老金和上漲養老金的因素之一了,跟養老金已經沒有關係了。
所以,如果你問按職稱和按工齡漲養老金哪個更好更公平,顯然是現在按照工齡和養老金水平來調整,更好更公平。
因為職稱並沒有與養老保險基金產生關係,職稱高了繳費不一定多;而繳費年限長了,繳費水平高了,可以提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不管職稱高低,多繳費、長繳費,對養老保險基金貢獻多的,就理應多得養老金;貢獻少了,就應該少得。這是給我拿個科學合理的。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如果你需要諮詢社保問題,請點擊我的頭像,點擊屏幕下方的圈子加入。
思之想之
按工齡漲工資顯得公平,合理。這樣會起到穩定企業職工隊伍,有利開展工作。另則按工齡漲資牽涉面廣,人員眾多。也是一條硬說服力。
菜園門看守
當然按工齡漲更服人。因為,多幹年份是實實在在的,而高職稱並沒多幹甚至少幹這是事實,還導致老實人、“歷史人”吃虧。
彪駿49
不論在企業、還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都要把所有的元素既:(工齡、職稱、繳費、崗位)考慮進去,在職的職工調整工資時,也可以參照執行。
第一步,均按工齡計發退休養老金,每滿12個月為一週年,每一年發放100元的養老金。
第二步,按照個人繳納的養老金指數,進行核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第三步,在崗人員可以根據工作業績、按照高、中、初級職稱,增加調整工資;
第四步就是向髒、險、艱苦的特殊崗位傾斜(這裡主要指企業特殊崗位上的職工)、因為在企業特殊崗位上的職工大部分都沒有職稱,這樣可以和企、事業單位有職稱人員作適當的調節和平衡。
如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時能像每年上調養老金分解的那樣細緻,分配不公的問題有可能會得到解決。
天老大11
按勞分配,工齡越長貢獻越大越多,按工齡張工資是合理的。按職稱張工資不合理,有很多人有學歷有文憑有職稱,但是他們沒文化沒水平沒能力沒貢獻,有的人素質太差。都幹一樣的工作為什麼多拿錢?要比貢獻看成果給予一次性獎勵。
江河5576027636
職稱體現的是技術貢獻,工齡體現的是工作時間。兩者不是一個概念。前者在於鼓勵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而後者是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混日子或者說是熬日子,而不思進取的懶惰思想。所以說,前者是在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而後者僅僅只是大鍋飯的體現,根本不是什麼公平。因為兩者的貢獻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試問:如果一個製造大飛機或者東風系列的人和一個只能看大門熬日子的人相比較,他們退休後享受一樣的待遇,這是公平嗎?一個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的貢獻作比較,他們的貢獻一樣嗎?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甚至是護工,他們的貢獻是一樣嗎?即使是退休,他們對社會還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一個普通工作人員或者是文盲,只是憑時間(工齡)和一生奉獻的具有職稱的科技人員拿一樣的退休金,這是公平嗎?有人說,科技人員在崗位上已經拿了相應的工資,退休後應該和別人一樣。那麼,他們退休後給社會的貢獻,我們一般的人能比嗎?他們對後代的影響力,我們一般人能比嗎?崇尚知識,尊重知識,應該成為社會的主流風尚。這樣,有利於形成一個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從而激勵青年一代努力學習,個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凌雲龍嘯119
按工齡漲工資更合理、公平公正,至於職位按用補貼形式更適當。西方國家總統下臺都...
手機用戶50015634500
按職稱漲工資和按工齡漲工資。哪個更好,更合理?
單純按職稱漲工資和按工齡漲工資,沒有那個更好,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的。
工資調整、是一項多因素、多事項的系統工作,大方面涉及到財政、社會、和社會均衡問題,小面方涉及到複雜的個人不同情況。
例如:工齡的長短、職務的大小、職稱的高低、基礎工資的高低、行業的不同、地區的差別、(基本保險)繳費數額的多少、物價指數等。
調整工資的大政策可能是正確的、是合理的,一旦落到省、市和個人具體情時、可能就會出現不合理。
如何才能把工資漲的更公平、更合理?
本人認為、應該以工齡為主要因、其它為因素輔因:
例:以工齡為基礎、工齡是不會偏離大眾的,基礎工資、基礎工資是有高低的,職稱、按高、低,(基本保險)指數、物價指數等因素、更為公平合理。
朋友們,你的意見如何?
來自老區的毛刺槐
按工齡漲工資顯得更合理,更公平,按職稱漲工資難免有不公平之處,因為評職稱起碼有靠關係,開後門,等狀況出現,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在一個大型國企上班,(為了競爭副廠長被開後門而出來打工)大學本科學歷,他從車間工人,到技術員,車間主任,生產科長。競爭對手,大專學歷,車間副主任,論工齡少對手3年,可他是這個企業黨委書記的親戚。所以按職稱漲工資不合理。只能是根據職稱職位給予適當的補貼。
用戶448678984043
按職稱純粹是扯淡,有多少職稱是買來的?本人2001年大學畢業到一全國五百強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期間看到過太多發表論文靠買,評職稱靠關係靠送禮的,個人專業水平一竅不通的都能評上高級職稱,我自從第一次評高級職稱花了冤枉錢沒辦成後,接下來的七八年,單位多次問我還是否參評,我都嗤之以鼻的拒絕了,強烈鄙視這個現行職稱制度!私企從不搞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