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是怎樣一步步整死魏忠賢?

藏嬌


崇禎弄死魏忠賢的過程,充滿了戲劇性,情節跌宕起伏,諶稱一出精彩的大戲。

魏忠賢雖然大字不識一擔,但歪點子不少,加上黨羽眾多,又有天啟的乳孃客氏為虎作倀,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對付的敵人。

十七歲的崇禎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天賦和才能,一套組合拳密不透風,毫無破綻,不得不讓人佩服。

(魏忠賢)

魏忠賢和客氏做得最錯的一件事,也許就是用詭計將懿安皇后張嫣肚子裡的孩子打掉了。這樣皇后就與這二位結下了解不開的深仇大恨。

在天啟皇帝病重時,魏忠賢與閹黨第一心腹崔呈秀商議,準備在宮外弄幾個懷孕的婦女送進宮中,對外聲稱這些婦女肚子裡懷的是天啟的孩子,將來孩子出生繼承皇位,這樣魏忠賢就可以繼續控制整個朝廷。這個荒唐的計劃居然得到了木匠皇帝天啟的同意。

但這個計劃要想實施,必須過皇后那一關。張皇后以死力諫天啟皇帝,終於讓皇帝轉變以想法,決定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魏忠賢與客氏)

這個時期的朱由檢,只是一個藩王,無職無權,不顯山不露水。魏忠賢也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皇帝駕崩,朱由檢正式成為大明的主人,建年號崇禎。在接受群臣的朝賀後,崇禎接到的第一份奏章是張皇后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勿食宮中食”!

這時的皇宮,全是魏公公的人。而崇禎雖然貴為皇帝,也就是孤家寡人一個。所以在皇宮的第一天,崇禎他著一把寶劍,都沒敢睡覺。

魏忠賢一時拿不準崇禎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放了一個煙幕彈來試探:向崇禎辭職。

(魏忠賢與天啟)

崇禎表現得十分著急,對著魏忠賢連說了四個“不行”。據說天啟告訴過崇禎,整個大明朝,魏公公是他應該唯一相信的人。所以任何人可以辭職,魏忠賢是堅決不能走的。

魏忠賢看到皇帝對自己如此推心置腹,一時也弄不清真假。他又連放了兩個大招,讓客氏和掌印太監王體乾兩人同時遞交了辭職報告。

報告交上去,結果很意外:客氏的辭職報告被批准了,王體乾的被駁回,因為皇帝需要這些老監們的輔佐。

(崇禎與魏忠賢)

魏忠賢弄糊塗了。要說崇禎想剷除自己,為什麼不讓自己和王體乾辭職?要說他不想對付自己,那為什麼又讓客氏離開呢?

想來想去,他想到了答案。客氏是先帝的奶媽,先帝不在了,客氏沒有理由留下,所以新皇帝批准她走;而這個年輕的皇帝還得依靠自己,所以不讓自己和王體乾走。對,一定是這樣。

接下來的幾天,崇禎對宮中忠於魏忠賢的太監全部賞賜了一遍,更讓很公公放心了。

幾天後,御史楊所修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崔呈秀等人,被彈劾的全是閹黨骨幹。可是崇禎居然沒有準奏,反而痛罵了楊所修一頓。看到皇帝這樣處理,魏忠賢懸著的心放了下去。

(放心了)

可是接下來崇禎的一著棋,又讓魏公公抓狂了。因為國子監祭酒朱三俊彈劾魏忠賢的另一個死忠陸萬齡的本了,皇帝準了,還將陸萬齡下獄。

魏公公完全看不懂皇帝的套路,只能向皇帝表忠心,撇清自己和陸萬齡的關係。

崇禎不但不怪罪,反而安慰魏公公,讓他不要緊張,此事與他無關。為了表示信任,讓魏公公安心,崇禎在第二天賜給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免死鐵卷,對閹黨大加封賞。

魏忠賢徹底糊塗了。皇帝,你給個話啊,到底是要鬧哪樣?什麼意思咱們聊聊不行嘛?

(崇禎)

接下來崇禎幹了一件特別漂亮的事,他利用閹黨陳爾翼、楊所修和崔呈秀的矛盾,讓他們狗咬狗相互彈劾。

雖然崇禎知道這樣並不能一舉扳倒魏忠賢,但讓閹黨內部形成了分裂。而且,讓不是閹黨的正直的大臣們也看到了皇帝要動手整治閹黨的意圖。

所以,有人勇敢的站了起來,工部主事陸澄源上書彈劾崔呈秀及魏忠賢。崇禎利用這個時機,讓閹黨的智囊崔秀呈滾出了朝堂。

在這些事件中,崇禎從來沒有把矛頭引向魏忠賢,所以魏忠賢天真的認為,新皇帝不過是想殺兩隻雞立威,而不是將槍口對準自己。

因此,在崔呈秀的問題上,魏忠賢被迷惑了,並沒有力保這個昔日的乾兒子。

崔呈秀倒臺,讓更多的大臣們有了信心,彈劾魏忠賢的奏摺雪片一樣飛往崇禎的案頭。

(迷惑)

而閹黨們因為魏忠賢連最親信的崔呈秀也不出面保一保,信心大失,在得知皇帝的真實意圖後,為了自保,紛紛與魏忠賢劃清界線。

因為是魏忠賢你自己不仁,也就不要怪閹黨們不義了。更何況,閹黨的字典裡也沒有“義”這個字。

眾叛親離的魏忠賢,對著崇禎大哭,想打動小皇帝,可惜,崇禎早就鐵了心要收拾他,這種招數根本不管用。

魏忠賢仍然抱有幻想,但崇禎通過自己的太監徐應元警告魏公公,讓他識相點,趕緊滾蛋,不然要他好看。

此時的魏忠賢,已經鬥志全無,只想著能回家做個富家翁,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了。

魏公公臨走的時候,腦袋又鏽逗了一次,居然裝了四十車金銀財寶,找了上千名護衛,如同皇帝出巡一般招搖過市。也許他是想用這個舉動告訴崇禎,我不要權了,我只要錢,你不要再趕盡殺絕了,

(權奸的末日)

可惜,崇禎不是秦王,魏忠賢如此肆無忌憚,終於讓崇禎忍無可忍。

魏忠賢得知崇禎已經派人追趕,要將他拿回北京治罪時,徹底的絕望了。在阜城縣的一家小客棧裡,這個“九千九百歲爺爺”,用一根褲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一個十七歲少年天子鬥跨一代權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實在是精彩。可惜,這個少年並沒有保持這種英明,十七年後,他也同樣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也結束了大明的生命。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大明末代皇帝。和很多皇帝登基後所表現出的龍顏大悅不一樣的是崇禎入宮後的第一個夜晚沒有睡著,不是因為興奮,而是恐懼,極度的恐懼。因為他清楚雖然他貴為九五至尊但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是魏忠賢的爪牙,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

但對於魏忠賢來說,他並不想殺掉崇禎,他只想控制他。所以他就開始給崇禎送禮物了,這份禮物就是幾位漂亮的美女。正所謂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男的的弱點就是女人。但這套在崇禎這裡並沒有市場,他壓根就沒把那幾個美女當回事。其實在天啟執政時魏忠賢對崇禎的印象還不錯,每次見面崇禎都主動打招呼,稱兄道弟,相當激動。魏忠賢也覺得這人還不錯很實在。但經過這些天的試探與觀察他發現這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一個幾乎沒有弱點的人,連美女都不要。此時魏忠賢發現了崇禎的可怕了,於是他打算試探一下崇禎。

天啟七年九月初一, 魏忠賢說自己體老病弱,希望皇帝允許自己回家養老。要是一般的皇帝,發現自己的敵人主動提出回家養老,怕是分分鐘就批准了。但崇禎就是崇禎,他的答案是不同意,因為他看出了魏忠賢這步棋叫做以退為進,或者叫做不變應萬變,根據皇帝的答覆而做下一步計劃。並且崇禎當天召見魏忠賢的時候對他說,他那個天才木匠哥哥在臨終前對他說:要想國家長治久安就得相信兩個人一個是張皇后(天啟老婆),一個就是魏忠賢。魏忠賢沒想到崇禎如此坦誠、和善,但此刻魏公公並不知道就是這個和善的人最終要了他的命。

魏忠賢開始相信這個人是自己的朋友。於是為了把戲做足,同年九月初三,魏忠賢的老搭檔客氏提出辭職。魏忠賢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場戲,沒必要較真,一天後崇禎給出的答案是――同意。這一招徹底把老公公搞糊塗了,你既然不同意我辭職,為什麼同意客氏辭職?崇禎很無奈的對魏忠賢說:“他是先皇的奶媽,現在先皇死了,我也用不著,她應該要回去了吧?於是魏忠賢的得力助手走了,這讓魏忠賢十分不安。於是魏忠賢做了一次決定性的試探,九月初四司禮監掌印太監(太監的終極頭頭)王體乾提出辭職。這是一道精心設置的題目,客氏的離開還有客觀原因,如果王體乾的辭職被批准,那魏忠賢很有可能就要動手了。一天後崇禎給出的答案是――不同意。這讓魏忠賢感到一絲絲的舒適,皇帝並不是要對他動手。

接下來的日子崇禎還賜給魏忠賢的侄子免死鐵券,沒等魏忠賢上門感謝,崇禎有又賞賜了大量閹黨。魏忠賢終於放棄了他最後的警惕。而崇禎要給魏忠賢玩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遊戲。

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雲南道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崔呈秀貪權弄私,崔呈秀是魏公公的乾兒子,閹黨核心成員,而楊維垣也是閹黨。但崇禎不但沒有動手,反而還罵了楊維垣。幾天後楊維垣再次上疏彈劾崔呈秀,皇帝都發話了,你還不罷休,這是及其反常的。其實這是魏忠賢指使楊維垣的,因為經過這些天的觀察要想全身而退已是不太現實,必須要有人為此買單,而犧牲一個乾兒子能夠保全自己他是十分願意的,畢竟乾兒子多。但城府極深的崇禎是不會上當的,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消滅閹黨以及魏忠賢。

真正消滅魏忠賢的機會終於來了,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上疏彈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賢。因為崇禎知道這是一個“海瑞式”的官員,不屬於任何一派,只認道理。崔呈秀問訊後立馬提出辭職,但這一次,崇禎同意了。接著上疏彈劾魏忠賢的是兵部主事,但崇禎沒有做任何反應。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員外郎再次彈劾魏忠賢,這封奏疏運用排比問候了魏忠賢的祖先。 自此,魏忠賢終於明白了,這是一場只有一個人可以活著的遊戲。本來他有很大勝算的,但此刻他已經失去了主動權。他使出了最後一招“哭”,別小看哭,當年嚴嵩就是因為會哭才保住了性命。崇禎不是夏嚴,哭在他這沒有市場,他要手握皇權,就必須得拿你魏忠賢開路。接下來就是中國歷史的傳統了――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曾經的徒子徒孫們粉粉與他劃清界限,有的還彈劾他。

但崇禎並沒有殺了魏忠賢,而是讓他回家養老。而接下來的一件事要了這個九千九百歲的命,離京時魏忠賢找了幾百個僕人幹了三天,清出四十大車的金銀財寶。然後,前呼後擁的上路。魏公公還是知道點歷史的,他這一招學的是秦國大將王翦的。可你也不想想,人家是手握重權,要點物質上的東西是向皇帝表達自己並不“戀權”,只要錢就好,我不會威脅到你的地位。可魏公公現在是什麼?他就你就是條落水狗。

魏忠賢很快就接到了崇禎的旨意,在那個夜晚我想魏忠賢他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到權傾天下的人,他一步一步走來,人間該吃的苦頭他也吃了,該享受的榮華富貴也享受了,這輩子也算值了。最後,他拿出一個布帶,搭在房樑上結束了自己。一代權奸就此結束。








雁城流浪僧


天啟七年(1627)秋八月,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即位,也就是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年輕有為,但此時朝廷大權都在魏忠賢手中。因此,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一邊是小心提防,一邊是安撫拉攏;直到最後時機成熟,才一舉將魏忠賢貶出朝堂。

其具體分下面幾個步驟:

①順利即位,實現權力過度。

1627年8月明熹宗病危朱由校自知時日不多開始著手安排後事。此時眼看失去靠山的魏忠賢和客氏開始感到惶恐,於是客氏安排懷孕的十名宮女進宮假稱這些宮女都是明熹宗的兒子,明熹宗得知之後便與張皇后商量想要立宮女的兒子為皇帝。張皇后知道此為魏忠賢、客氏欲行李代桃僵之計,便力勸朱喜宗立自己的親弟弟朱由檢為皇帝。最終在夫妻之情的感化系下朱由校才有了登上皇位的機會。同時朱由檢面對這堆爛攤子不願意接手接,最後張皇后親自出馬力勸朱由校為了大局考慮登上帝位。最終朱由檢勉強答應了但對皇位仍然心有餘悸恐怕自己會被魏忠賢的黨羽迫害命不久矣啊。對此張皇后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叮囑了些事情才讓崇禎皇帝吃了顆定心丸。1627年8月24日崇禎皇帝繼位。入宮當夜為了避免魏忠賢指使宮女太監陷害自己崇禎皇帝拿著宮女的佩劍一夜未眠夜;日常吃飯餓了也只吃自己私藏的食物以防魏忠賢的黨羽下毒;最後為了徹底保障自己的安全崇禎從自己的信王府中將親信的宮女太監帶入宮中。崇禎帝一面不斷加強自己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依然恩寵魏忠賢一派就像明熹宗一樣。魏忠賢看新皇繼位已成事實自己無法下手謀害只得侍奉新皇。就此崇禎皇帝順利繼位。



②厚積薄發,積蓄反魏力量。

新皇繼位朝中勢力宦官開始試探新皇的態度。作為權勢最大的魏忠賢是最為迫切的因為他知道新皇帝的態度將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按照以往帝王的愛好魏忠賢先是進獻了幾名宮女看看崇禎的態度。崇禎不愛女色但礙於魏忠賢的權勢不想讓他起疑於是收下了這幾名宮女。出於安全考慮崇禎帝對宮女搜身最後發現了催情藥。因此崇禎對魏忠賢更加防備。魏忠賢看崇禎遲遲沒有行動又生一計安排一個小太監拿著揮發的催情藥站在宮門外以便崇禎就範。崇禎很快就識破了魏忠賢的伎倆,更加痛惡魏忠賢。魏忠賢看崇禎帝竟然不愛女色自己的計謀被識破隱隱中有一些不安。為了進一步明確崇禎的態度魏忠賢想看看崇禎對待群臣的態度。只見崇禎看見一些諂媚魏忠賢的奏章沒有太大的異常反而有些高興的樣子;看見一些彈劾反對魏忠賢的奏摺崇禎也不做過多回復神情也沒有太大變化。魏忠賢只感覺事有蹊蹺對自己的命運有些擔心。為了進一步明確崇禎的態度魏忠賢決定以退為進上書請求各地停止供奉自己的祠堂。崇禎知道魏忠賢是在刺探自己的態度但也想借此機會開始剷除閹黨,於是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要求。這樣崇禎皇帝既表面自己反魏的態度又不會太過於激怒魏忠賢,畢竟祠堂也只有賢明有德的聖人才有資格供奉。旨意下來魏忠賢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新皇帝對自己心存戒備。而群臣也知道了新皇帝的態度準備大舉反攻閹黨反魏勢力開始醞釀壯大。隨後崇禎帝料定魏忠賢會心生不滿可能會借用自己朝中的勢力來個魚死網破什麼的,於是繼續褒獎魏忠賢一黨暫時穩住了魏黨。



③開始行動,尋找導火索。

雖然有了一定的反魏力量崇禎還是不太敢輕舉妄動,畢竟魏忠賢的黨羽太多遍佈朝野朝中關鍵的職位依然是魏的人。正在崇禎尋找導火索的時候沒想到魏忠賢一派的人反而送來了機會。御史楊維垣作為魏黨一派上書彈劾魏忠賢的心腹崔呈秀。楊維垣的本意是想將魏忠賢過去所做的罪責全部嫁禍給崔呈秀然後以一人犧牲來保全魏黨。這的確是個好計策楊維垣想兩邊都不得罪,自己既脫離了魏黨的名聲可以跟著皇帝一起走;倘若魏黨繼續得勢自己也只得罪了崔呈秀而保全了九千歲那九千歲也不會太難為自己。崇禎一看心中大喜立即將魏忠賢黨羽的五虎之首崔呈秀直接革職。倒魏的導火索就此被點燃!

④成績成熟,剷除魏忠賢。

群臣一看魏忠賢的心腹倒臺了心中大快反魏勢力頓時大漲許多彈劾魏忠賢的奏摺一一呈上。當然這些奏摺中不乏一些急功近利投機的人, 自然他們所寫的奏疏可信度不高憑著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去罷黜魏黨只會逼反魏黨。最後看過無數奏章之後崇禎看到了一封滿意的奏章來自海鹽縣的貢生錢嘉徵,直接列舉了魏黨的十大罪行而且這些罪行基本可以坐實。崇禎感覺時機差不多了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了這封奏疏。聽完奏疏魏忠賢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而崇禎之所以不敢動自己不過是因為自己還有朝中的勢力罷了。惶恐之餘魏忠賢決定動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某一條生路。於是找崇禎的貼身太監徐應元商量計策之後再次決定以退為進,請求上書辭去爵位只求保住富貴。崇禎看魏忠賢如此行動心中很是滿意直接恩允。沒過幾天又聽說魏忠賢辭去爵位是徐應元的主意心中不快。崇禎帝與以往的明朝皇帝不同堅持反對太監干政,於是先嚴厲斥責徐應元然後藉機牽連到魏忠賢直接將他貶到鳳陽去守陵。這一切舉措行雲流水近乎沒有破綻讓魏黨幾乎找不到太多反擊的措施。就這樣崇禎繼位幾個月的時間就將這位權傾朝野的九千歲趕出了京城。面對崇禎的步步緊逼魏忠賢不得已離開了京師。平日過慣了作威作福的生活臨走的時候也不能落下威風,魏忠賢照例帶著自己的1000親兵四十多輛車馬浩浩湯湯地離開了京師。



⑤剷除魏黨,斷絕魏黨餘孽。

崇禎逼死了魏忠賢得知消息的五虎之首崔呈秀也自知在劫難逃便自殺謝罪。失去黨首領導人物的魏黨,各方勢力開始躁動一方倒戈東林黨一方誓死抗爭再也沒有抵抗崇禎的勢力。於是在崇禎藉助東林黨勢力打擊之後魏黨幾乎剷除殆盡。


蘇紀龍讀史


崇禎皇帝在除去魏忠賢的過程中確實展現了超強的智慧和隱忍的能力。其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據說崇禎繼位之初魏忠賢就想要控制崇禎,進獻美女私人攜帶一粒藥丸,想要把崇禎變成傻子,結果沒有成功。

崇禎小心謹慎,不敢食用宮中的食物,晚上睡覺不敢熄滅蠟燭,防止魏忠賢坑害,隱忍無過分的舉動。

過了一段時間,崇禎採取了第一個措施,進行了試探,先是把客氏趕出了皇宮,並且對魏忠賢安撫。

第二步是清除魏忠賢的爪牙,捉住了其中兩人的把柄清除出宮,另外一人封賞,令魏忠賢啞巴吃黃連。

魏忠賢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試探崇禎。崇禎認為時機不到,婉拒了魏忠賢的請求,麻痺了魏忠賢。

第三步趁魏黨骨幹兵部尚書崔呈秀之父去世,讓其回家按規定守孝。同時安排大臣彈劾魏忠賢。

第四步當朝中彈劾魏忠賢的風潮越來越厲害的時候,崇禎突然免去了魏忠賢司禮監和東廠的一切職務,發配魏忠賢到鳳陽去守祖陵。

以此來試探朝中的反應,結果風平浪靜,沒有大的騷亂髮生。

第五步崇禎皇帝命令錦衣衛捉拿魏忠賢治罪,魏忠賢行至途中,得到消息,感覺無力迴天,驚恐異常,自縊身亡。

崇禎皇帝輕而易舉地除去魏忠賢這個權勢至高的宦官,當然表明了他的鎮定和幹練。

隨後他又對魏忠賢的殘餘黨羽進行了清理。徹底的清楚了魏忠賢這一個宦官集團。


逝去即歷史


第一:崇禎皇帝,因為天啟暴病而亡,接他弟弟進宮繼位。當時魏忠賢那麼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崇禎害怕進了宮被弄死,所以他就留了個心眼兒,雖然去是去,帶了一包乾糧進宮,一個是怕不給他吃的,再一個是怕給他在吃的東西里下毒。


第二:可是進了宮看看,也沒啥大事,這魏忠賢也不敢把他怎麼樣。剛開始崇禎皇帝還是含糊的,因為當時魏忠賢什麼各地建生祠,那個聲勢還在,各地還在遞表章給他建生祠。崇禎皇帝就拿著這個表章跟魏忠賢商量,哥們兒,咱再建一個?魏忠賢說不不,不來了,不來了,這事兒停了吧。崇禎說來一個吧,來一個吧;不不,不來;真不來了?不來了;好,那就停了,就停了。


第三:崇禎皇帝就開始跟他試探,你到底多大權力,你謀反準備好沒有?反正我就一個肉身,我也跟你沒法博弈,所以就一點一點摳他。比如說他的那個東廠太監,什麼司禮監的太監,就一點一點換他手下的人。魏忠賢完全沒有反抗,完全沒有反抗能力,也沒有反抗意願。所以後來崇禎皇帝說,那看來可以乾點大的。

不知道是鼓動,還是底下真有聰明人,有朝臣就開始攻擊魏忠賢。當然剛開始也不是直接把矛頭指向魏忠賢,是指向他那個大幹兒子崔呈秀,就是最早投靠他的那個士大夫。就是一封奏章彈劾崔呈秀,當然言明,這可不關這個廠臣,就是魏忠賢的事,魏忠賢是好人,壞事都是崔呈秀乾的。崇禎皇帝說,有這個奏疏,那就把崔呈秀拿掉吧,罷官吧,看看魏忠賢啥反應。還還沒反應,那就幹吧。

第四:基本上幾次下來,崇禎皇帝就摸著他的點兒了。當然剛開始沒想把他弄死,就是直接流放。魏忠賢走到路上,一聽朝裡已經開始抓他的那些什麼五虎、五彪,什麼十孩兒、四十孫,已經開始抓了。老頭覺得自己這條命活著也沒太大意思了,所以路上就上吊死了,死的時候六十歲。

所以你看,在明代政治當中,宦官甭管你一時顯赫到什麼程度,跟皇權你連搏鬥的一星半點兒的能力都沒有。


破乞


崇禎在位十七年,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情,就是悄無聲息地幹掉魏忠賢。

崇禎在接替自己的兄長朱由校的皇位後,很快進入了角色,並順利排出一切影響他皇位和執政的因素,而他繼位之時,最大的敵人就是魏忠賢。

天啟七年(1627)8月24日,天啟死掉的第三天,朱由檢正式即位,而他面對的局面是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親信田爾耕為錦衣衛提督,崔呈秀為兵部尚書。朝廷內外自內閣、六部乃至地方督撫大員,基本都是清一色的閹黨。

魏忠賢不敢公然加害崇禎,是因為明代皇權的權威不敢輕舉妄動,但倘若崇禎想要除掉他,他自然也不會束手待斃,暗中毒害崇禎還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崇禎當時的局面,可以說是很兇險的。

剛剛登基的崇禎,還是十分謹慎和鎮定的,他一面像他哥哥一樣又帶魏忠賢和客氏,一面將信王府中的侍奉宦官和宮女逐漸帶到宮內,保證自己的安全。

老魏一直無法揣摩清楚崇禎的心思,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一個勁地把崇禎往荒淫的道路上帶,也就是給崇禎塞妹子,然而崇禎不好此道,之後,老魏又換試探方式,讓朝臣給他上書唱讚歌,而崇禎看這些奏章的始皇,總是“且閱且笑”,體現了極高的政治智慧。

政治鬥爭是非常微妙的,也許,當時的朝臣們,都在尋思保全自己的方法,有投機的,有不動聲色的,有憨直冒死直諫的。因此,最後倒魏的時機竟然首先由魏忠賢的黨羽發動。

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閹黨骨幹崔呈秀,卻美化了魏忠賢,崔呈秀是老魏的得力干將,號稱“五虎”之一,逐去魏忠賢,等於斷掉了其一臂。

也不知道老魏是怎麼想的,對於彈劾崔呈秀之事,完全沒有表態,崇禎靜候七天,不見魏忠賢有任何動作,於是決定免除崔呈秀兵部尚書一職,讓他回老家。

崔呈秀順利回老家去了,而老魏卻沉默了。想來老魏這麼做,大概是在向崇禎示好,有丟車保帥的意思。崇禎看起來不是天啟那種比較怠工的皇帝,所以老魏想要把崔呈秀交出去,換取崇禎的善意。

然而,讓老魏想不到的是,崔呈秀一走,由此就掀開了倒魏的大幕。揭發和彈劾魏忠賢的奏疏開始接二連三出現,從二十二日,到二十五日,崇禎一直不動聲色,直到二十六日,彈劾攻擊魏忠賢的高潮一波勝過一波,中間老魏還在崇禎勉強哭訴。

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攻擊魏忠賢,並列舉了其十大罪狀。這十大罪狀,並不都是空洞的議論,其實大部分都能坐實。於是崇禎立即開始行動,召魏忠賢,命令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了錢嘉徵的奏疏,老魏“震恐傷魄”,立即去找他的賭友,原信王府太監徐應元,討教對策。

徐應元勸魏忠賢辭去絕味,也許可以保富貴。次日,魏忠賢請求引疾辭爵,得到了崇禎的允許。十一月初一日,崇禎斥責徐應元,並再次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

本來到了這裡,老魏大概能落個善終,但老魏出京時竟然還帶著衛兵1000人,40餘輛大車浩浩蕩蕩向南去,一個戴罪的宦官竟然還敢如此跋扈,這無疑進一步刺激了崇禎的敏感神經。於是,思宗接著下了一道諭旨,命令錦衣衛把魏忠賢捉拿回京。而老魏接到這個消息後,在富成南關的旅舍中,自縊身亡。

事實上,老魏的“權傾朝野”是建立在皇權上的,那些依附他的官員,並不是依附他這個人,而是選擇依附皇權而已,老魏的權勢是鏡中水月,見不得光。崇禎只要保證自己在宮裡不被下毒暗害,除掉魏忠賢其實沒有多大難度。


坍塌的歷史觀


我們知道,崇禎早就看魏忠賢不順眼了,所以在上臺後也尋思著怎麼能夠除掉這個權監,一次,崇禎皇帝命人給魏忠賢唸了一份奏章,內容為“天無二日,而諸臣,凡有內外封章,必先關白忠賢”,並且,“高皇帝(朱元璋)垂訓,中涓(太監)不許干預朝政……乃忠賢一手障天…多置腹心,意欲何為?”



崇禎給魏忠賢看這份奏摺可謂是赤裸裸的在警告魏忠賢了,說他安插諸多心腹,究竟想幹什麼,這就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也難怪魏忠賢聽了之後汗流浹背,不久之後便遞交辭呈,因為魏忠賢也明白,他的權力本身就是來自於皇帝,可是皇帝換人了,魏忠賢也只得趕緊有多遠滾多遠,免得惹新皇帝不快。

在魏忠賢遞交辭呈後,崇禎便立刻批准了,“許太監魏忠賢引疾辭爵”,並且,因為魏忠賢“專務逞私殖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枚舉……”而且又“通同客氏,表裡為奸”,真是罪惡滔天。“本當寸磔(凌遲處死)”,但是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將他安排去了鳳陽,而他和客氏的家產一律查抄沒收,他們的家屬親戚全部發配到西南邊遠地區充軍。



本來還以為能夠保住一條老命,可是問題就出在離開北京準備前往鳳陽的時候,因為魏忠賢畢竟曾經也是權柄在手,培植了諸多黨羽,並且本身就有著一些親信,所以在離開的時候,鬧的沸沸揚揚,便令得崇禎頗為不喜,認為他賊心不死,有意謀反,命令“錦衣衛即差的當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處,交割明白……所有跟隨群奸,即便禽拿具奏,毋得縱容遺患。”於此,魏忠賢的路算是走到頭了。


妙齡老翁談歷史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一位,不能因為他是末代皇帝就覺得他昏庸無能。

他登基後做的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就是整死深受百姓痛恨的“九千歲”魏忠賢,收穫了民心。

當時魏忠賢權傾朝野,極難對付,一個不好就容易引火燒身。所以他並不是一上臺就喊打喊殺,而是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穩住魏忠賢

崇禎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有個乳母客氏,從小照顧著他,因而對她感情深厚。魏忠賢淨身入宮後就是巴結上了她,才得以走到朱由校眼前,慢慢成為朱由校信任看重的人。

朱由校登基之後,封客氏為“奉聖夫人”,並給她和魏忠賢“賜婚”,其實就是官方認可的“對食關係”。

為了對抗文官集團,朱由校刻意扶持這對“夫婦”,給了他們太多的權力,讓他們飛橫騰達專擅朝政,到了後期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依附者眾多,魏忠賢還有了“九千歲”的外號。

因而崇禎繼位之後最大的事情就是剷除魏忠賢,否則就有可能成為傀儡皇帝。

但崇禎並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先穩住了魏忠賢,對他非常器重,令他放鬆了警惕。

二、滅其黨羽

崇禎第二步是滅其黨羽,魏忠賢的勢力被稱為“閹黨”,宮中朝中都有他的人,崇禎沒有輕舉妄動是正確的,不然說不定小命不保。

朝中最有影響力的“閹黨”是兵部尚書崔呈秀,崇禎就先用他來開刀。利用一些事情迫使他辭職。

魏忠賢有點慌,但崇禎一再安慰他:老魏你就放心吧,你是我哥看重的人,我不會對你怎麼樣的!崔呈秀辭職是他無能,和你有什麼關係?

在他的安撫下,魏忠賢沒有太大的動作。

三、利用外臣

但此事在文臣們眼裡就是一個信號,新皇帝終於不信閹黨了!這是大好事啊!

明朝的文官麼,爭權奪利很厲害,骨頭也很硬。一旦看出苗頭立刻群起而攻之,紛紛上本彈劾魏忠賢。

魏忠賢這下是真慌了,趕緊跑到崇禎面前自辯,據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看起來非常可憐。

但崇禎巴不得他馬上玩完,怎麼會可憐他?命人當眾宣讀彈劾他的奏摺,還要他洗耳恭聽。

對於囂張慣了的魏忠賢,這是種極大的恥辱和打擊。

四、順水推舟

魏忠賢畢竟是先帝的寵臣,崇禎也怕逼得太狠有損自己的名聲,之後又安撫了他。當然,只是口頭上的安慰,並沒什麼實際上的保護之舉,任由朝臣彈劾。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概魏忠賢也感受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決定玩一招以退為進,上表請辭爵位、誥券、田宅。

按照崇禎之前的態度,他認為只要自己表現出退意,崇禎就會認識到他的重要性,進而像先帝一樣重用他。

誰知崇禎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請辭,並趁機重新調整朝中職務,安排了一些親信心腹。

魏忠賢失算了。

五、時機成熟一舉拿下

無論民間百姓還是文武官員,大家都對魏忠賢恨得牙癢癢,他做的壞事實在太多了!眼看他成了落水狗,自然人人喊打!群情激憤,都要求嚴懲魏忠賢!

崇禎順勢宣佈魏忠賢的十大罪行,將他一舉拿下,肅清了朝中閹黨!

總之,我認為崇禎比起他那些愛做木工、愛當大將軍或愛美人的荒唐前輩們,已經好得太多太多了!他若生在明朝中期,說不定是個中興明主。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大明王朝熹宗年間,由一個市井無賴發跡的宦官魏忠賢,漸漸走上了明朝政治舞臺,並且把明代宦官專政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魏忠賢及其覺羽貪婪橫暴,紊亂朝綱。

正當魏忠賢權勢熏天之時,他的靠山忽然坍塌。做了七年的皇帝熹宗突然死去,只活了二十三歲,熹宗無子,遺命由其弟信王朱由檢(明思宗)繼位,年號崇禎。


韜光養晦 靜侍時機

信王朱由檢少時雖然貪玩,但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修為也比較高,天啟二年(1622),被封信王,時年12歲。在幾位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官員的悉心教導之下,朱由檢長進很大,善書法、詩文、琴樂,從小性格也十分剛毅。

當時,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其親信田爾耕為錦衣衛提督,崔呈秀為兵部尚書……朝廷內外遍佈魏忠賢死黨。朱由檢繼位之時,正是閹黨活動最為猖獗的時期。在“九千歲”魏忠賢的縱容之下,無法無天,禍亂後宮,正把大明王朝推向毀滅的深淵。雖然此時的崇禎帝羽翼尚未豐滿,不敢輕舉妄動,但他仍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猛虎臥於荒丘,靜靜等待時機,一擊斃命。



閹黨作亂 不露聲色

天啟七年(1627)八月二十三日,崇禎帝朱由檢入宮,他處處提防,隨身常攜帶一把佩劍用來防身,並將信王府中自己親信的待奉宦官和宮女調到宮中,保證自己的安全。他還向哥哥熹宗一樣優待魏忠賢,麻痺對方。整個宮中,都處在恐怖、壓抑的氣氛之中。

魏忠賢想繼續控制崇禎帝,先用女色勾引他。一日,魏忠賢送了四名絕色女子給他,崇禎帝恐其懷疑,照單全收。並仔細對四名女子搜身後發現她們身上都藏有細小的藥丸,宮中稱為“迷魂香”,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春藥。看來魏忠賢是不擇手段地想要崇禎帝做一個荒淫的帝王,不過這一招被崇禎帝識破。

美色未能見效,魏忠賢乾脆赤裸裸的試探起了崇禎帝朱由檢。他向崇禎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請求停止為他建造生祠的活動。崇禎帝順水推舟批覆道:“以後各處生祠,其欲舉未行者,慨行停止。”這樣,既抑止了朝野上下魏忠賢黨羽對他的歌功頌德,又不致引起魏忠賢的惱怒。明裡崇禎帝不斷地嘉獎魏忠賢及其黨羽,暗裡不動生色地削弱其影響力,伺機而動。

痛下殺手 剷除閹黨

天啟七年(1627)十月十三日,朝內朝外對閹黨作亂怨聲載道,新君既位,敏銳的朝臣們也察覺到政治局勢要有新的動向,於是揭發和彈劾魏忠賢的奏疏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

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陸澄源;二十四日,兵部主事錢元愨;二十五日,刑部員外郎史躬盛。紛紛上奏彈劾魏忠賢,崇禎帝靜觀其變,不露聲色。直到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攻擊魏忠賢十大罪狀:一,並帝; 二,蔑後; 三,弄兵; 四,無二祖列宗; 五,克削藩封; 六,無聖; 七,濫爵; 八,掩邊攻;九 ,傷民財;十,褻名器。

崇禎帝見時機成熟,立即行動,召魏忠賢,命太監當著他的面宣讀了錢嘉徵的奏疏。魏忠賢“震恐傷魄”,於次日請求引疾辭爵,妄想保住性命、富貴。得到崇禎帝的批准。十一月初一日,崇禎帝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接下來對其爪牙痛下殺手,使他處於孤立無援之地。

過慣了權勢生活的魏忠賢此時還不識時務,出京的時候竟然還帶著衛兵一千人、四十餘輛大車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了。這大有蔑視皇權的作法,正好給了崇禎帝一個藉口,於是下了一道諭旨,命錦衣衛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縣南關的旅舍中,自知罪孽深重的魏忠賢自縊身亡。此後,崇禎帝下令將其削首示眾,並將閹黨二百六十多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固。至此,徹底剷除了魏忠賢及閹黨集團。



宦官專政是封建專制政權必然的產物,崇禎帝雖然剷除了閹黨,但不久他就重蹈覆轍,重新信任起了宦官。最終,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宗禎帝自縊於煤山之時,身邊也只剩一個太監王承恩。宗禎死,明亡。


白玉湯1975


崇禎解決魏忠賢,完全是在股掌之中一步步整死的,前後3個月,連同整個閹黨一掃而光,幹勁利落,魏忠賢以十大罪自縊而亡,閹黨共計289人被處理,崇禎以“欽定逆案”昭告天下,當年被閹黨迫害的大臣和妃嬪相繼平反,崇禎處理雖鐵血慘毒,但無一人對此案憐惜,無不稱快。

圖為肅寧縣魏忠賢生祠遺址,現有散落石塊、房屋基址。

1627年8月26日,熹宗朱由校掛了,沒有子嗣,召弟弟信王朱由檢即皇帝位,也就是崇禎帝。為什麼朱由檢這麼幸運,沒辦法,這哥倆是患難兄弟,他們的父親光宗生了很多兒子,就只有他倆活了下來,朱由檢本來12歲就封為信王,受封后就要離京動身去藩地的,朱由校很疼愛這個弟弟,捨不得,於是朱由檢在宮裡長大,直到16歲成年後才出居信邸,僅1年後朱由校死了,回來繼承皇位,等於說崇禎在宮廷長大,對魏忠賢專權擅政、禍害天下的情況非常清楚,這也是為什麼能在剛即位就出手,快、準、狠的原因。

明熹宗奶媽客氏和魏忠賢結為“菜戶”並助魏忠賢上位。

朱由校死前,還拉著崇禎的手說,魏忠賢可任大事,按崇禎偏執、孤僻的性格,早在心裡埋下了剷除閹黨的決心,但他很清楚魏忠賢的勢力,不可輕舉妄動,先靜觀其變。魏忠賢也一樣,摸不清新皇帝的態度,於是假意辭去東廠提督職位,試試水,崇禎不同意,並好言安撫魏忠賢好好幹,但又將客氏逐出宮,禁止民間給魏忠賢建生祠,崇禎給一好臉又打一棒子,弄得魏忠賢摸不著頭腦,新皇帝到底是咋想的。

圖為碧雲寺石翁仲,碧雲寺原魏忠賢生前為自己建的墓。

於是魏忠賢再試水,閹黨分子故意上了一封彈劾崔呈秀的摺子,崔呈秀是誰,魏忠賢的養子,時任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明顯崔呈秀是魏忠賢的人,假意彈劾,看崇禎的反應如何,崇禎還是不表態,靜觀其變,此時魏忠賢越來越糊塗,但朝中有些大臣們聞出味道了,皇帝如果不辦,駁回即可,現在不駁回就是等著大臣們遞話,於是彈劾魏忠賢等閹黨的奏摺一封封飄到朝廷,在這些摺子中,有一本嘉興貢生寫的魏忠賢罪狀,最符合崇禎的胃口,並帝、蔑後、弄兵、無聖、濫爵等十大罪,用詞犀利詳盡,招招打到要害。

魏忠賢雖死,但鬥爭並未結束,這是皇權下的封建專制的必然結果,不久弄得崇禎又重新啟用宦官。

一天,崇禎在朝堂上令人讀了這篇彈劾魏忠賢的十大罪,但並沒處罰也沒表態,想看看閹黨們的反應,而魏忠賢嚇壞了,趕緊賄賂崇禎身邊太監,乞求獻出所以家財買一條命,崇禎嚴辦了傳話的太監,下令讓魏忠賢前往鳳陽看守皇陵,崇禎一步步來,小心謹慎,就是為了探動作,怕閹黨造反,魏忠賢行至阜城時,閹黨還是不敢動作,崇禎這才放心,下令押魏忠賢回京,魏忠賢知道大勢已去,懸樑自盡了,崇禎令磔其屍,首級掛河間府示眾,然後大刀闊斧清算閹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