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完成作業,父母替孩子完成,高中成績各科為零,母親還說我的孩子是最好的。你怎麼看?

開心小豬98825496


我的一個學生和他的情況是一樣的,小學時學習成績就很差,不喜歡寫作業,都是爸爸媽媽替他完成的,但是在爸爸媽媽的眼裡,孩子卻是非常優秀的,經常在朋友圈裡曬出孩子的各種演出的照片。

因為孩子喜歡音樂,他經常帶孩子四處去歌唱,並以此來炫耀自己的孩子。也許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最棒的。所有的缺點也都變成了優點。這個孩子有音樂歌唱的天賦可以去發展,但是不能耽誤孩子的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才是一切的保障。


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了不愛做作業不學習,家長包辦代替的壞習慣,到了高中知識深奧了,家長也幫不上忙了,成績可想而知,成績那麼差,就算有音樂天賦,有什麼用呢?

作為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在發展好其特長的情況下,從小學階段就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和孩子一起把所有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地分解(包括平時和假期的學習內容),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必須提前制定,並且合理,切忌制定量少了,發現孩子完成後又臨時加量,也要注意別制定量太大孩子完成不了,制定過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量)。


第二,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認真地監督,包括作業完成情況,學習計劃完成情況。不管孩子的完成情況如何,都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批評。一是你現在批評已經沒有任何用了。二是下次孩子就會因為怕挨批,故意對你隱瞞自己的作業情況/測驗情況。你要做的是讓孩子(或者你們一起)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原因,所有的檢測都是在查漏補缺,我們去發現問題並制定改進的對策,就是好樣的。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鞏固 ,家長要不斷督促、檢查。家長要監督孩子不要邊玩,邊做作業或邊吃東西邊做作業,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平時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作業是否能按時完成,老師講過的試卷是否能及時訂正並整理錯題。


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比如在閱讀的時候,教給他們讀、想、查、摘、記的方法。此外,每過一個階段,家長最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總結,便於孩子學習提高。

很多家長朋友就是這樣認為: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看不出毛病來,奉勸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等到壞習慣養成了再來糾正,那樣會事倍功半的。希望家長及早預防,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孩子會終身受益的。


妞媽教育心得


現在的家長慣孩子都慣出了新的高度,只要孩子高興,乾點活無所謂,幹啥活啊?寫作業啊。

有人認為不可思議,現實中確有其人,也大有人在。


我單位的同事就是,可以成為慣孩子鼻祖,這個稱謂對於她在恰當不過了。

一 孩子小學時

天天去接送孩子,有時候孩子上課不認真寫作業被老師留下,放學繼續寫,家長總能找到理由,為孩子開脫,在不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在老師眼皮底下,把孩子明目張膽的領走。

晚上在家,孩子寫累了就作,一作就好使,老媽就上,幹什麼?寫作業啊。

都是老師,孩子班主任也不好說什麼,後來就放任孩子,不管了。

孩子本來很聰明,由於不能把所學的知識鞏固和複習,成績一般。

二 孩子初中時

孩子上初中了,來媽媽的學校了,就像媽媽說了算一樣,想去哪班就去哪班,想讓誰教就讓誰教。

作業倒是自己完成了,媽媽只會自己教的學科,其它的不會了。

由於媽媽是單位同事,所以老師們對孩子都很嚴格,在學校被批評了,不敢和老師頂嘴,回家跟媽媽作,媽媽就買好吃的哄,只要孩子提出要求,都儘量滿足,無問對錯。

初中老師認真負責,孩子素質好,考上了重點高中。

三 孩子高中時

高中老師不慣著你,也沒有時間搭理你,作起來就不聽課,媽媽神通廣大,啥事都能辦。

座位不好,串。同桌不好,後桌不好,坐太偏不好。高中三年,幾乎班級座位坐到了。

生物老師漂亮,願意學,物理老師個子小,不喜歡,不願意學,只能用業餘時間花錢補課。

高三學習緊張,作的更甚,老師經常給媽媽打電話,孩子又哭上了,趕緊來學校,媽媽從幾十裡的單位打車往回趕,後來請了半年病假看孩子。

高考打了四百多分,勉強走了二本。


四 孩子大學時

大學是她媽媽最省心的四年。

期間和同宿舍的鬧矛盾,媽媽出面請孩子們吃飯,和解了。

學的計算機,她喜歡,沒有掛科,順利畢業。

五,孩子工作後

孩子聰明,通過努力考上了公務員,在法院上班。

今天給媽媽哭訴,科長讓我寫材料,我不會,明天又打電話,科長讓我學習去,我不願意去。只要孩子打電話訴苦,媽媽就給科長打電話詢問,提要求。

最近聽說孩子換科室了,這麼作的孩子,有這樣的媽,孩子能不換領導嗎?工作能順利嗎?

慣子如殺子,這是古訓,是有道理的。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這是自然,但不能無視孩子的缺點,一味地嬌生慣養,滿足任何無理的要求,大了怎麼工作,怎麼生活。

家長們,醒醒吧,你這樣做是在害孩子,當他走入社會無法立足,無法生活,他會埋怨你的。


高級教師一枚


從不完成作業,父母替孩子完成作業,高中各科成績為零,母親還說我的孩子是最好的。看到這個話題,我感覺挺震驚的,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是怎樣考上高中的,在我看來,這個孩子不寫作業應該從高中開始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考上高中。


再來看看孩子的母親,你家孩子確實優秀,各科成績零分,一般人做不到啊!隨便寫幾個可能都要得幾分。這個孩子的母親也不一般,我感覺初中的作業我做起來都有些費勁,你居然可以完成高中的作業,只不過你的引以為豪成了別人眼裡的笑話。你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既然他不願意學,我們做家長的也別勉強,你再厲害也不可能代替他考大學,與其勞心勞肺逼他學習,還要自我安慰,不如成全孩子,也放過自己。現在是學習他不願意學,只怕以後變本加厲,不工作讓你養著他,你怎麼辦?


所以,我建議家長及時看清現實,不願意學可以不學,家長絕不允許代替孩子完成作業,考試成績為零,已經表明他其實不想學,興趣不在學習上。所以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不上高中可以去技校,也可以去學點別的技術,都比在學校混日子強的多。


陪讀媽媽談教育


正常,我經常給孩子寫假期作業,家庭作業沒給寫過,只要孩子不給老師罵就行,我也不指望孩子以後考清華北大,我們老百姓家的孩子不要像神經病似的對孩子抱有太大的希望,只要孩子能夠安全健康快樂的成長即可,雞窩裡是飛不出金鳳凰的,我們孩子晚上寫作業我絕不會讓她超過12點的,寫不完作業我會第二天跟老師說明的,永遠不要把你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孩子出了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其他東西都是虛的。


誰是我知心


任何人,沒理由去阻止別人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得快樂,即便他是在自欺欺人,那也是他自己的選擇,因為最終對此負責的人是他自己。

對待這類家長,旁人沒辦法勸說,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對家長:妻子的舅媽。

“我女兒有個乾媽,身價過億,給她留了一份幾千萬的遺產”

舅媽有一兒一女,兒子成績很好,上的武漢大學,但是情商為零,任何人去家裡都不會打招呼,正式的學業上的天才,生活中的白痴,他沒有任何自理能力,除了學習。

女兒是學渣,微胖界的翹楚,上的三流大學,情商為負,一言不合就會開懟,不會管你是長輩還是晚輩,也不會管你說的對還是不對,只要你不符合她的價值觀就會迎來一頓批。

此為背景,下為事件:

“我女兒有個乾媽,身價過億,給她留了一份幾千萬的遺產”,這就是舅媽對女兒的認知。

這個認知是怎麼來的呢?因為在讀大學的女兒有一天突然被學校傳喚家長,要求退學,原因是偷盜!當場被抓,偷了舍友一條很值錢的項鍊。這個事情大家都知道,只是裝傻,不願去戳穿。

為了給女兒留一份面子,也為了自己的面子,舅媽編造了“乾媽”的事實,說那項鍊是乾媽送她的禮物,還說乾媽讓女兒別上學了,去幫她打理生意...

這個謊言一直延續至今大家都沒有拆穿,即便她的女兒實際上在舅媽孃家親戚的一個小公司打工...

舅媽的女兒,至今沒有任何戀愛經歷,但是作妖又開始了:每天有豪車到樓下接女兒上班,那個就是未來女婿。

實際上,她是坐公交去上班的。。。

執迷不悟的人,就讓生活打碎他的假象世界

說出這個事情,是因為這類型家長有個共同之處:他們知道自己做的是錯事,知道自己在騙自己,但是他們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簡稱:迷之自戀。

所有去勸說的,去抨擊的,將會換來惡劣的謾罵,因為你戳穿了她的謊言,損了她的面子,損了“孩子的自尊”...
唯有讓真實生活,給予他們沉重的一擊,讓他們面對現實。

小結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是沒錯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也是對的,但如果把之化為對現實孩子的標準,那麼毫無疑問的,會讓孩子極其自戀,讓孩子也不願意面對真實生活。


淅爸育兒記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有些人覺得別人眼裡的成功才是成功,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成績不重要,要是我的孩子應該成績倒數第一我肯定是面子上過不去,但是我現在要求的是我孩子以後的幸福感,我現在很幸福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比我更幸福,不是隻有讀書一條路,讀書出來可能轉錢要輕鬆些,但是成績差的人難道就餓死了?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後成為一個才高八斗的神經病,只想要他成為一個快樂的清潔工。這只是一個比喻。關鍵看人怎麼理解。


小文子7634


我和愛人從小就是學渣。但學渣還分為要學習的學渣和不要學習的學渣。要學習就會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動力,雖然能力不足。所以在我們成年遇到自己擅長的願意付出所有去學習的東西時,會學得很好。我們倆人從小時候的學渣成為單位中還不錯的工作人員,因為我們從事的職業不會顯得我們能力不足,我們都是文科生,找工作時也是找自己能把握住節奏的,不會去找那種挑戰自己的,並不是說不想跳出舒適圈,而是深知自己能力不足以做其他事情。

所以像這種成績都為0的孩子,真的,他應該就是不愛學習的學渣吧,不然不應該這樣。媽媽覺得他很棒,有可能是因為媽媽發現了一些他不為人知的優點。


桔豆豆的老母親


這種狀況也不壞!家長的作法與普羅大眾背道而馳。孩子舒心。教他的老師肯定是要撇嘴了,拖了人家班級平均分後腿。怕是獎金阿什麼的要泡湯了。

全民焦慮的時代,人人統一認識,一個字“學"!還有一個字“快"!

週末,吃過晚飯在花園裡散步,一對母子在我前面疾步走,

“快點要遲到啦!"母親的一隻手裡握著把吉他,另一隻手半拽半拉著男孩。

“鞋帶脫了。"男孩邊說邊掙脫母親的手彎腰繫鞋帶。

“瞧,你爸買的什麼鞋?買沒鞋帶的鞋才是!快!快!快點!"

“孩子吉他幾級啦?"旁邊的路人在問。

“……"母子疾步夜色中。

你認為如今最累的人是誰?孩子。

孩子哪有假期阿?連繫個鞋帶都被認為是在浪費時間的時代。學個樂器也成了背上的石頭,一級還有一級高呵!

看誰敢喘氣?奔跑吧,少年!

將木心的這首詩送給快快快的你我他!

《從前慢》 ----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成蝸


物極必反,學生只是學校上課聽老師講課,不做作業,特別對於理科來說,成績是根本不可能提上去的,學生只是聽到了一個表面現象,只有她自己做了,才真正真測出自己會還是不會。

作業太多對學習來說並不是好事

我前面說過作業太多,學生就不是在做作業,而是在幹體力活,而有的作業,學生根本做不了,只有家長代勞。

作業只有精而少,才能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很好的檢測,學生才有自我控制的時間,去彌補自己不會做的,自己落下的內容。

沒有作業,對學生的學習也沒有好處

學生要養成有責任感,有事可做,那麼每一天放學以後都要知道自己要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這是作為學生,他應該做的。

如果沒有作業,放學以後,學生心裡想的都是玩,沒有心思去想白天我還有什麼任務沒完成,今天我該做什麼。

玩的時間長了,學生會養成習慣,學習只是在學校,離開學校與學習就沒有關係了,所以沒有作業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沒有好處的。

作為家長你不能完全代勞學生的任務

該是學生應該能獨立完成的,必須要讓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這是他成長的過程,也是他學習的過程,是他鍛鍊自己的過程,是他學會有擔當的過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數理化課堂


從不完成作業,父母替孩子完成,高中成績各科為零,母親還說我的孩子是最好的。

有一種愛,叫愚痴

對孩子的教育,不讓他吃苦,只讓他享樂,作業不做父母做,這不是愛孩子,這是害孩子。如此簡單的道理,父母都不懂嗎?不會。是懂了,但在看到孩子痛苦的時候,心軟了,內心升騰起的情緒讓大腦失去了思考,趕緊出手幫忙寫作業。腦袋的運轉被內心的情緒所幹擾,這就是典型的愚痴。

有一種愛,叫愚痴到底

明知道對孩子不好,還偏要去做,害得孩子高中成績各科為零分。孩子心中對成績無所謂,自己的事情不去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去負責。這都是父母愚痴的愛所害啊!而且,母親還說我的孩子是最好的,眼睛都看不見真實了,是真正的愚痴到底了。

有一種愛,叫放手

有一首歌,曾唱過:有一種愛叫放手。這或許講的是戀人之間的事情,但是在對孩子的愛當中,還真要學會放手。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磨難。比如,一篇課文要背,有的孩子背上一篇古詩都要用半小時,媽媽看著心焦不已;也還有一些數學題目,家長看到都頭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比較好,孩子卻要做一大堆這樣的題目……父母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辦?難道說完全替孩子包辦,讓孩子啥都不做,只會翹著二郎腿睡大覺?

不能,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放手。我們要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去感受各種磨難、挫折甚至是痛苦的具體體驗。在痛苦體驗當中有一種內心的感受,那種感受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最佳資糧。這種感受在我們的內心中不斷地敲擊著我們,想讓我們放棄,想讓我們痛苦……但這些都不是它的真實體驗。真正的體驗是它想讓我們成長。

怎麼在種種痛苦、挫折的磨難中成長起來呢?

很多人說,要不斷經歷磨難,才能真正成熟。表面上看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後,內心習慣了那種感覺,變得更加硬氣,這是一種結果。但這種結果有可能會因為某一天更大的磨難而崩潰,所以它不是我們要的結果。

還有一種結果,就是無論來了什麼考驗,都能直面鮮血,用坦蕩的胸懷面對各種挑戰與磨難。無論挫折與痛苦如何,都如觀察一個物品的基本屬性一樣去覺察內心的體會。我們就能感受到在各種挫折與痛苦之下,內心就像一個物品一樣,有熱有冷,有溫有涼,有軟有硬,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緊有松……

體會到這種像物品一樣的感覺後,我們就能像把心中之物格正,把內心的感覺認識清楚。認識清楚內心的感受,我們的大腦就不會受到情緒的困擾,就能更加靈活地發揮才智。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腦袋,只要不是先天受到影響,我們的腦袋都是非常靈光的,思維非常敏捷的,就是嚴重地受到我們情緒地干擾,經常做出傻事,讓人哭笑不得。明知道打人不好,可是看到某個人就想跟他爭吵兩句,就要動動手心裡才舒服,這些都是心中情緒影響到大腦的思維判斷。

結束語:有一種成長,叫認識自己

父母愚痴,幫孩子做作業,使得孩子成績為零分,父母實際是剝離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正確的示範,就是要示範出自己成長的榜樣,告訴孩子們,人是如何學習、如何成長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認識自己,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將自己心中之物格正,讓自己的心理圓滿,慢慢再追求事理圓滿。

@童教雷鳴,全腦思維訓練,科學、簡單、有效的寫作方法訓練,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