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大眾在挑選黃瓜的時候,肯定會優先選擇外觀良好、新鮮的那些,而畸形果則會影響黃瓜的商品價值。畸形果屬於生理性病害,一般來說不會相互傳染。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溫室栽培黃瓜過程中,幾種常見的畸形果以及基本防治措施。

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一、尖嘴瓜

尖嘴瓜的形狀是因為黃瓜的頂端停止了生長,導致瓜條尖端細瘦。而形成尖端瓜的原因可能是溫室大棚北部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小,密度過大,造成透光性差,再加上瓜條膨大時肥水供應不足。還可能是因為黃瓜植株的長勢弱,根系受損。此外,如果遇上連續陰天的天氣,黃瓜植株的一個葉節可能會長出多個幼果,此時營養不足則容易長出尖嘴瓜。

為了防止長出尖端瓜,瓜農應該合理建造溫室大棚、增加透光度,合理密植,保證黃瓜植株可以有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分配。加強水肥管理,增加有機肥施用量,多施騾馬糞等熱性肥料,提高土壤的供水和施肥能力,防止植物早衰。此外,還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二、大肚瓜和細腰瓜

大肚瓜和細腰瓜長相會有一點相似,大肚瓜是瓜條的基部和中部生長正常,而頂部肥大。細腰瓜則是瓜條兩端都比較肥大,中腰部分很細。

形成大肚瓜的原因可能是在瓜條膨大期,溫度高而澆水過多,但是根系吸收能力比較強,甜瓜條細胞膨大時,溫度高,澆水過多,不均勻。所以溫室栽培黃瓜需要適時適量澆水、控溫,避免溫差過大。

而長出細腰瓜的原因則可能是因為溫室後排在白天的光線比較弱,夜間溫度高,晝夜溫差小。此外鉀、硼元素供應不足都有可能導致細腰果。為了減少長出細腰果,瓜農朋友們可以在大棚內掛反光膜,增強光合作用,增加物質積累。此外還需要增加微量元素肥料,每畝可以施用硼砂1公斤做基肥,還有硫酸鉀或0.2%磷酸二氫鉀15公斤,以及腐熟有機肥5000斤以上。

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三、曲形瓜

在黃瓜植株生長過程中,部分果實瓜條會逐漸彎曲,這就是曲形瓜,大多形成在最初和最後的果穗時期。形成原因大致是因為環境管理不當、營養不良。高溫、低溫、晝夜溫差過大或過小都有可能形成曲形瓜。另外,如果幼果被竹架和莖蔓遮蔭或者夾長,也容易形成彎瓜。所以溫室大棚一定要做好溫、溼、光、水、肥的管理,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差過大或過小。

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四、苦味瓜

顧名思義,苦味瓜就是黃瓜中積累過多的苦味素,使瓜條的口感苦澀難吃。苦味瓜大多從側枝生長,與品種特性有關。形成原因可能是氮肥過多,磷鉀肥不足,尤其是一次性施氮肥過多的話,容易出現苦味瓜;黃瓜對氮、磷、鉀的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則會出現生長不平衡,造成徒長或者坐果不齊。如果溫度過高,高於32℃,會導致植株的同化能力弱,營養失調。而且如果土壤過於乾燥,陰天多,日照少,地溫低,水分和養分吸收受限,也容易形成苦味瓜。

在發現苦味瓜或者是上面提到的畸形瓜之後、要及時摘除,加強管理,促進植株生長髮育。在種植過程中,要合理搭配施加氮、磷、鉀肥,及時澆水防乾旱。陰天如果光線不足,需要補充光線,可採用刷白牆,掛反光膜,反光鏡等措施。

溫室黃瓜長出畸形果?除了光照、肥水管理不當,還有這些原因

五、化瓜

化瓜是黃瓜栽培中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瓜條在長到2-5cm時就停止生長,然後變得萎靡。

化瓜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除去上面提到的“溫、溼、光、水、肥”管理不當以外,還可能是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影響光合作用造成化瓜。或者是夜間溫度高、溼度高,氮肥供應過多,導致黃瓜生長過快。此外,如果沒有及時採收植株下部的黃瓜,會造成大量同化產物,而植株上部雌花養分供應不足。還有病蟲害導致葉片壞死、變黃,影響光合作用,也可能導致黃瓜生長不良變成化瓜。

為了減少化瓜的生長,大棚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白天的溫度一般要控制在25℃—30℃,夜間15℃左右。陰天溫度低時,可以噴施葉面肥。此外,大棚要適當通風,促進同化物質的積累,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