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来源 | 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投稿

对于老一辈的富世康人来讲,面粉厂不仅仅是他们曾经工作、奋斗的地方,更是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对企业有着诉不尽的眷恋和感情。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50年代,山东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定量供应,粮食短缺,而整个肥城县当时并无一个面粉厂可供军需民食。于是,肥城县政府决定在蒋庄村建立县面粉厂,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蒋庄面粉厂(肥城县面粉厂)”。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改制前的原肥城县面粉厂

1952年建厂时期,生活、生产条件都极其艰苦,一个月仅靠三十几元工资养家糊口,食物和物资极度匮乏,那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先进的机械运输设备,厂区建立及大型设备搬运安装全靠人工一把把锄头、一担担的土,一砖一瓦地艰难铺就。老职工们一身铁骨,不惧艰辛,吃苦受累无怨无悔,在一穷二白,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靠肩扛手抬建起一座座厂房。其中,南楼制粉车间成为当时整个肥城市最高的楼。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第一代生产线——南楼生产车间

建厂经营初期,粮库优质小麦主要来源于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的汶阳田,随着80年代末,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率,县面粉厂颇有眼光地从国内引进先进生产线与设备,优质小麦配合先进的生产线,产出的面粉备受市场欢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肥城面粉厂一下子在山东乃至全国声名鹊起,面粉也被冠上了气派的“鲁桃牌”,远销东北、北京等省市。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1978年,李先念、陈永贵副总理视察汶阳田

市民都亲切地将其叫做“鲁桃粉”。据称,当时家里能买上一袋“鲁桃牌”面粉,那绝对是顶有面子的事儿。当面粉源源不断地供应到了市场的时候,大饼和油条就不用像过去用小麦麸子做了,白面馒头也能端上了餐桌,老百姓都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1999年受市场经济影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冲击的面粉产濒临破产,被迫开始进行管理改革,冉总临危受命接管富世康,一方面引导大家树立起吃市场饭、辛苦饭的意识,一方面带领员工找出路,寻找新的经营项目,老面粉厂开始涅槃重生,重新换发生机与活力。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改制之初的“肥城富世康制粉有限公司”

在董事长冉德成带领下,面粉厂发展为现在的富世康食品工业园,资产总额2.5亿元,等级粉生产线2条,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布勒磨粉设备,具有容纳780万公斤原粮和800万公斤成品的储存能力,年加工能力12万吨,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面粉从单一品种发展为拥有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富世康”牌面粉,远销济南北京、东北三省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深受客户的好评与信赖!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同时,集团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小麦全产业链运营、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从单一的小麦制粉到建立小麦基地,发展餐饮经营,加工生产小麦胚芽油,实现了小麦的“吃干榨净”,开启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历史的见证者——建于上世界50年代的苏式圆拱仓

富世康: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到现在仍然在继续“发光发热”的圆拱仓

面粉厂是文化的血脉也是现代工业的摇篮,珍藏着一代又一代富世康人的记忆!追梦之光代代传承,作为历史见证者,抚今追昔,作为新时代的富世康人,展望未来,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