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

今日早已不存在所謂的“雲夢澤”,然而翻閱古籍,有關“雲夢澤”的記載卻屢見不鮮、而且它也多象徵著古代士人寄託理想的傾慕所在。

“雲夢”,顧名思義若雲若夢,看上去確實頗有士人心中的那種“理想國”意境,那麼歷史上的雲夢澤又是什麼地方、它又因何成為士人心目中的“雲夢聖地”呢?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有關雲夢澤的記載多存在於先秦典籍之中,自《史記》之後,“雲夢”就多用作地理河渠上的記錄之用、同時也為後世士人在寄託理想時所頻繁提及。由此可見,雲夢澤的歷史實在太過久遠、久遠到連許多古代士人都只能引以為“夢中方可得見”、真是一處若雲若夢的虛幻所在。

《史記》在談及郢都(即荊州)時說:“於楚,則西方通渠漢水雲夢之野”、““江陵故郢都……東有云夢之饒”。兩千年前的司馬遷對雲夢澤尚且雲之且虛,後世人們對它的具體印象就更是“雲裡來夢裡去”了。

楚王狩獵與雲夢澤的初始得名

在先秦典籍中,有關雲夢澤的記錄最早是出自《左傳》、《禹貢》等:“雲夢方八九百里,跨江南,北華容,枝江、江夏、安陸皆其地也”。《周禮》中則述:“正南曰荊州,其澤藪曰云夢”。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帝王狩獵時的盛大排場

與《禹貢》同樣為春秋戰國時典籍的《國策·楚策》則通過對楚王狩獵的記述、為世人揭開了有關雲夢澤的神秘面紗。

《楚策》裡描述:“楚王遊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雲蜺,兕虎之嗥聲若雷霆”。這裡詳細描繪了楚王外出狩獵時的盛況,其狩獵之地正是稱作“雲夢”的地方。綜合楚國的地理位置及《禹貢》裡的記述,雲夢澤正位於今日荊州以東、原為楚王的專用狩獵之地、有點類似於清代時承德的“皇家獵場”。

由於楚音裡“夢”與“漭”相同,漭就是湖澤之意,所以“雲夢”也有可能是“雲漭”。這就是說,楚王狩獵的那片湖澤應是其中一個叫“雲澤”的地方,但並不代表後世的“雲夢澤”全部地域。《史記·司馬相如傳》又載:“楚有七澤,其小者,名曰云夢”,後人也據此推測,“雲夢”(或為“雲漭”)也許是由“雲澤”和“夢澤”組合而成,至於“方九百里”,應是七澤的總和,於是世人也以“雲夢”來稱呼楚國七澤。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楚有七澤”,應是類似這樣的湖泊群

據後世史料佐證(尚不等同於地質考證),這“七澤”為由長江與江漢平原沖積而成,南有長江諸澤、北有山林沼地,為一片極其寬廣的湖泊群,今日的“八百里洞庭湖”只是古代雲夢澤南部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司馬相如《子虛賦》為後世士人奠定了雲夢澤的“夢中之國”

司馬相如本名長卿,因仰慕楚國藺相如而改名,可見他對楚國一直就雲牽夢縈、後來還在著名的《子虛賦》裡詳細描述了楚國與雲夢澤的故事。

司馬相如在《子虛賦》裡借楚國使者子虛之口(對齊王)說:“我們楚國有七個大澤,我就只見到過其中最小的一個,名叫雲夢澤,雲夢澤方圓九百里,裡面有高聳險要的山、有遮天蔽日的樹林……”,在子虛的形容之下,雲夢澤就是一個絕對夢幻般的所在,大家不妨找來《子虛賦》全文仔細閱讀、想象一下其中意境。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子虛賦》是司馬相如扭轉人生的著名漢賦

《子虛賦》獲得漢武帝劉徹的賞識後傳遍各地,後人皆對其中“雲夢澤”的描繪甚是好奇,可是古代交通不便,好奇歸好奇,大多數人還是無法親赴楚地一睹其廬山真容。

在古籍記錄中,除了司馬相如對雲夢澤繪聲繪色的描述外,齊國大將軍田忌、墨家分支的”楚墨“都曾隱匿於此。有人望文生義說鬼谷子的隱居地“雲夢山”也在雲夢澤,其實那是謬之千里的附會了,“雲夢山”位於河南省,跟雲夢澤八杆子都打不到一起來。

不過,後人還是很願意以“雲夢”來形容一些隱世高人:“桓帝延熹中,幸竟陵,過雲夢”,漢恆帝經雲夢澤來到漢江邊上的竟陵時,所有人都前來圍觀,唯一老者“獨耕不輟”。尚書郎張溫覺得奇怪,於是上前質詢,老者答:“請問天下是因為亂而立天子、還是因為天道而立天子?立天子以父天下、還是役天下以奉天子?現在你的聖上勞人自縱,我都為你感到羞恥呀!”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這就是《漢書》中的“漢陰老父”故事(漢陰即漢江南岸),張溫聽後知道老者為雲夢澤一帶的高人隱士,故慚愧而去。漢恆帝年間時局動盪、黨禍迭起,雲夢澤一帶隱居了大批隱逸之士,張溫顯然佩服於這些人的氣節與情操、故而自覺退避三舍。

隋開皇初年,孝王楊俊也以“梁相之五車,若吞雲夢”來讚譽崔賾的高德之才,將崔賾與雲夢澤高人相提並論,其來源正出自司馬相如“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蒂芥”。

李白隱居安陸雲夢縣時的彷徨與失落

公元727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時曾在安陸的雲夢縣住了十年並娶妻生子,不過這期間“酒癮安陸,蹉跎十年”,過得確實是不怎麼樣。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李白與雲夢澤的故事因“蹉跎十年”最終成謎

李白或許是因仰慕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意境而遠走安陸,但就安陸雲夢縣偏於雲夢澤一隅的情況來看,李白心中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以致於他在安陸生活期間的所有詩作均無對雲夢澤的隻字提及,所謂“痛之絕之”。

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曾說:“見鄉人相如大誇雲之事,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後來的詩作中卻隻字不提雲夢,估計雲夢澤不是已消失、就是李白所在的“安陸雲夢”根本就不是楚國時的雲夢。

後人多推測“雲夢澤已消失”,否則以李白居住十年的時間,他沒理由分不清附近地理形勢的。畢竟自《子虛賦》中記錄雲夢澤的時間到唐代已跨越千年,千年間圍繞荊州一帶的戰爭連綿不斷,滄海桑田帶來的巨大地理變遷、足以讓荊州周邊格局產生了質的變化!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滄海桑田,雲夢澤可能已變田園

由於李白的影響實在太大,安陸人還是很願意相信李白是因仰慕“楚國雲夢”而來;雲夢縣是因李白聲名大噪了,不過李白對那裡只留下了“蹉跎十年”的結論,當中的彷徨與失落正是安陸與李白之間的實際寫照,這耳光打的還真不是一般響呀!

仰慕雲夢澤的士人太多,但他們多無法親赴楚地;李白這世之文豪在那附近生活了十年卻沒留下關於雲夢澤的隻言片語,最大可能就是“千年雲夢已湮雲夢之間”!

如此結論雖讓人難以接受,不過美麗傳奇多因湮滅而讓後人無限緬懷,或許“雲夢澤”早已不幸身居其列。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還有隨之而來的“寄託無居”,士人們心中的“雲夢聖地”找不到了,理想又何處所寄呢?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中的雲夢山居

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時,它已徹底成為往昔中的美麗傳奇

《唐詩鑑賞辭典》中記載:“長江之南為夢澤,長江之北為雲澤,後淤積為陸地,並稱為雲夢澤”。長江之北已為陸地,難怪李白會在江漢平原北部的安陸“撲空”,而長江之南的部分,在唐代時已演變為今天的洞庭湖,因此洞庭湖也曾牽強地被稱過“雲夢澤”。

當代有專家們特意對江漢盆地及洞庭湖平原進行過學術範疇上的地質考察、認為長江北部的江漢盆地自第四紀以來(幾百萬年前)來都不曾存在過湖澤;由於這說法跟幾千年來的文獻記錄出入太大,”雲夢澤“的擁躉們對此都表示難以接受。

其實,”雲夢澤“本就出自楚王狩獵的湖澤,《子虛賦》作為具有誇張描述成分的文學作品,其記錄自然不可信;後人也是因為理想的寄託而不斷對其進行渲染,也許真實的雲夢澤就只是常見的“百里澤國”、遠非“方九百里”、南北跨越江漢及洞庭湖平原般的浩大。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百里澤國”的雲夢澤更為接近事實真相

同樣在唐代,孟浩然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描繪了洞庭湖的寬廣,由於在古人的認識中,洞庭湖僅是雲夢澤的南部一角,因而該詩作被認為是“以小喻大”:雲夢澤一角的洞庭湖就已浩瀚八百里,那麼整個雲夢澤將會是何等的撼人心魄呀!

當然,孟浩然跟李白一樣,他也不可能在現實中見到寬廣的雲夢澤,如此比喻只是藉助美麗傳奇的一種文學式誇張、藉此抒發自己磅礴的政治熱情和希望罷。

元代何克明也有跟孟浩然類似的《雲夢賦》、明代李夢陽也寫過《雲夢》詩,藉助的都是雲夢澤的往昔傳奇來直抒胸臆,可見在唐代及之後的歷代當中,雲夢澤已徹底成為古籍上的“夢之所在”,世間已再難復尋。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理想的幻滅及現實中的世俗溝洫

“駕洞庭之飛艎,覽熊繹之故墟,偉雲夢之巨,澤控天南之一隅”(何克明《雲夢賦》)、“故人南去漢江陰,秋雨瀟湘雲夢深”(李端《江上送客》)、“晚行雲夢澤,雲起失湖村。歷歷橫江雨,冥冥遠岫昏”(李夢陽《雲夢》)……

讀及這些古代詞賦,雲夢澤分明就是古人心目中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虛幻寄託,與世俗之溝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詞賦中的雲夢澤越是壯美虛幻,現實中的理想幻滅之感就越是強烈,要知道,古人詩歌中的美好景象與現實心境經常是相反的。

今日“雲夢澤”之地雖溝壑縱橫卻也俗水長流,古人心中象徵高潔與理想的“夢中聖地”早已幻滅,留下的只有市井中的傳奇追憶或閒言絮語。

百里澤國千年傳奇,“雲夢澤”因賦名揚天下、卻因世俗湮滅雲夢間

當雲夢聖地遭遇世俗市井

現實中早已市井密佈、充滿世俗煙火的古時雲夢澤之地(或因那裡原本就不存在澤國),在長江潮汛的千年沖積及人們的無序開發之下,今天的洞庭湖周邊水域一直在不斷萎縮;假使洞庭湖真的曾是雲夢澤的一部分,那麼雲夢澤的過去正是洞庭湖的未來、最終也難逃湮滅之命運。

無論是自然因素還是人們理想的虛幻寄託,雲夢澤的湮滅都是一段美麗又傷感的歷史;如果洞庭湖最終也成為了這段歷史的一部分,這就是亟需當代人警惕的一種不幸了!

“坊間五千年”將堅持內容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繫即刪),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原創文章。本號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