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京剧中的杨白劳
李少春
李少春、杜近芳《白毛女》
演现代戏在我来讲,这还是头一次……
(一)
在创造杨白劳这样一个农民的形象动作上,我一方面是从生活中找素材,一方面也吸收运用了传统戏里的表演技术和表现方法。
我的家庭是农民出身,父亲在15岁上オ进科班学戏,到成了名住在城里以后,在乡村的亲戚们常来看望我们。从我小的时候,对他们那种朴实、善良、忠厚的感情、形象、动作和习惯印象就很深,在我创造杨白劳的时候,就借鉴了这些我所熟悉的人物和生活……
在运用传统技术方面,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接到剧本以后,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京戏”的杨白劳?既然是用京剧形式来演,就不能同于话剧或歌剧,就必须运用京剧传统技术。因为技术就是风格,没有技术,风格就表现不出来了。也要从观众着想,没有髯口,没有水袖,怎样动才让观众不觉得可笑,不觉得别扭?……
(二)
在运用唱腔方面,我们也是经过很多考虑的,要考虑到与环境与人物情绪是否吻合?还要考虑到观众是否接受?特别是在头一场,一出来的时候是颇费斟酌的。我们想,如果一上来就用原来的原板之类来唱,就很难把观众引进戏里去,所以头一句就用了散板,让观众乍一听还不容易听出是哪腔哪调,而且用比较低沉的声音散着唱,还很结合杨白劳的情绪,这样就容易把观众引进戏里去了。……
至于杨白劳的念白就费了更大的事。用韵白还是用京白?我们反复试验了好几次。最初感觉韵白和唱比较统一,可是念起来如果按传统那样四声分得很清楚,又觉得装腔装调地很可笑,改成京白吧?又觉得轻飘。又用话剧那种憋粗了嗓子的念白法试了一下,又很不协调。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我们才决定了用口语化的韵白——即用京字念韵白,不把四声象传统那样分得那么清楚,也不上口。
总之,我感觉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在表演方面是需要学习传统的,也更要体验生活和改造思想,来进行大胆的创造;我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创造和实践中,是可以把现代人物演得好的。
〔节录自李少春1958年撰写的《我演杨白劳的经过和体会》〕
新文化史料 1995-04
閱讀更多 戲曲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