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一定會越老越保守嗎?

作家一定會越老越保守嗎?

周志芳

曾經,我很喜歡華茲華斯盛年時期的詩歌,那時他熱愛生活,嚮往革命,歌唱自由。

我以為他的作品會一直保持這種蓬勃的生氣,就像他居住多年的湖畔,四處縈繞著的,是四季常青的花草樹木,還有啼叫清脆的嚶嚶鳥語,更多的是同道中人把酒言歡的促膝長談。

然而,後來,我竟失望了。

華茲華斯未能保持住他年輕時的風采,丟失的不僅僅是他青春的容顏,更是他字裡行間的銳氣才情。

法國大革命並沒有給華茲華斯帶來歡欣雀躍,相反帶來的卻是極其震撼的恐怖感,雅各賓派的血腥統治,徹底打破了華茲華斯心目中對革命浪漫主義玫瑰色的幻想,正像後來的另一位革命者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說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也許是生性懦弱,也許是天性純良,也許是江郎才盡,華茲華斯的詩作從此慢慢失去了生機,名利雙收、養尊處優的他,開始陷入神秘主義,在閉關自守中消磨餘生,才氣殆盡,不忍卒讀。

作家一定會越老越保守嗎?

和他身處同一個時代的詩人拜倫則不然,他永遠像一頭精力過剩的獅子,忙著四處征戰出擊,最終他為了支持希臘的正義之戰而葬身於此,我相信他是死而無憾的,因為,自始至終他沒有流露出一絲的頹唐消極,他和自己筆下的人物一樣風華絕代,他活著的時候,永遠全力以赴,難道,是因為拜倫死的時候太年輕,所以還來不及咀嚼人生的苦痛,來不及留下輾轉反側的呻吟絮語?

不,我不這麼認為。

並沒有誰規定作家一定會越老越保守,彌爾頓晚年失明以後不是越挫越勇嗎?歌德的《浮士德》凝聚了他畢生心血,可他直到離開這個世界都沒有放棄對真善美的探索與追求,陶淵明不是推崇“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嗎?蘇東坡不是喜歡“老夫聊發少年狂”嗎?辛棄疾不是“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嗎?就連弱女子李清照經歷了顛沛流離與晚景淒涼,不也喊出了“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時代最強音嗎?我相信還有許多許多作家的豪情壯志並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被磨損銷蝕,只有意志薄弱、血氣衰微的作家才會一蹶不振一病不起,這種病會偷走他們作品裡的精髓與靈魂,他們的病,並不是身體上的病,而是意志上的病,要根治這種病,只能靠自己的修為造化,保守也是一種合理的存在,誰也沒有權利要求所有作家的風格面貌千篇一律,相反,我們更希望看到他們像一棵棵千年雲杉古柏,櫛風沐雨,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作家一定會越老越保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