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紀實寫作大賽作品選登(十八) 山西檢察“刀下留人”第一案


法律人紀實寫作大賽作品選登(十八) 山西檢察“刀下留人”第一案


李硯明,1962年10月出生。1976年12月入伍,在北京衛戍區服役4年,後分配到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人民檢察院,曾先後擔任控申科長、反貪局局長等職務。現為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員。

隆冬之夜,幹部家屬被害,百姓人心惶惶,當地政府急於懲治兇手、安定人心。可是,案件疑點重重,判決一度無法讓人信服

李硯明

洪洞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乃千年古城。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的廣勝寺位於縣城東北17公里的霍山腳下。縣裡的蘇三監獄因北京名妓蘇三(玉堂春)蒙冤落難囚禁於此及戲劇《玉堂春》的流傳而聞名遐邇。

時光流轉,1951年發生的一起兇殺案,在當地再次引起轟動,而冤案終因檢察官明察秋毫得以避免,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一】

1951年1月19日的晚上,那是一個沒有風卻非常乾冷的夜晚。月光異常明亮,村裡老百姓破舊的房屋、簡陋的院落都撒下一片慘白,甚至連房頂煙囪裡冒出的縷縷炊煙也看得清。

在離縣城十來公里的高崖村,縣四區區委書記靳書田的家中,靳書田的妻子被人殺害了。當天夜裡,一個地主家還發生爆炸,並留下一張報復幹部後欲自殺的字條。

在當時加快農村互助合作化運動,強調階級鬥爭,進一步鞏固基層人民民主專政的形勢下,這在當地可是一起驚人案件,自然引起縣委的高度重視。

根據靳書田提供的懷疑對象,經縣公安局組織力量排查,8名嫌疑犯被逮捕,其中5名“主犯”被縣法院判處死刑。

那個隆冬,瑟瑟的北風似乎比往年更寒冷地吹進這個讓人心悸的古老縣城。5口準備為自己的親人收屍的棺材,一字排在廣勝寺下的大槐樹邊。等上級法院的複核裁定回來,5名報復殺人犯就將正法於此。

在臨汾地區裁判委員會審查縣法院判決的會議上,經過一天的審查研究,委員們逐步統一了思想和意見,同意縣法院的判決。參加裁判委員會的,還有正巡迴檢察的省檢察署副檢察長金長庚和年輕的檢察員孫榜錦。

聽了委員們的意見,二人不禁冷靜地對視了一下:依據案件材料,嫌疑人怎麼就能被定為死刑呢?而且一下就要執行5名嫌疑人?

金長庚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此案疑點甚多,不能草率認定。但金長庚的意見並未引起委員們的重視。

人命關天,事不宜遲。會議一結束,金長庚立即趕回了省檢察署,向檢察長作了彙報。

法學科班出身、早年參加革命、工作嚴謹的省檢察署檢察長程穀梁,聽了金長庚的意見後,心情一下沉重起來。隆冬之夜,區委書記家裡,幹部家屬被害,百姓人心惶惶,當地政府急於懲治兇手,安定人心。可是,案件疑點重重,判決無法讓人信服。

這位檢察長考慮:“必須派最得力的人複核證據材料,全面審查案件,向法院提出有力的檢察意見。”程檢察長徹夜思考,決定派富有偵查經驗、對案件已有所瞭解的金長庚進一步調查核實。

【二】

省檢察署提出檢察意見,地區裁判委員會向省高院報送複核材料的工作暫停了下來。

同時,金長庚帶領孫榜錦等人也到了洪洞縣。他們逐一訊問了8名被關押的“罪犯”,特別是5名“主犯”。案件的疑點進一步顯現出來——8名“罪犯”,有的幾次承認作案的情節不一,有的供述的作案動機前後矛盾,有的甚至沒有作案的時間。

金長庚為防止錯誤無可挽回,在與程檢察長通電話後,果斷地向地區裁判委員會提出了“刀下留人”的意見。

金長庚的意見讓縣委很不理解。縣領導找到金長庚,拍桌子一連串地質問道:“你站在什麼立場說話?還有沒有黨的原則?還聽不聽群眾的呼聲?還信不信我們當地的意見?”

面對縣領導的無理指責和當地一邊倒意見的壓力,金長庚想,歷史上在洪洞縣聞名的蘇三冤案絕不能再在我們身上發生。金長庚平靜地看了縣領導一眼,不慍不火,轉身出了辦公室,帶著幾天來調查核實的材料,連夜返回了太原。

向省檢察署領導彙報案情後,金長庚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該案疑點甚多,‘殺’字決不可輕言。”金長庚的意見,得到了程檢察長和省署其他領導的贊同。

與此同時,情緒還支配著理智的縣領導也向程檢察長提出了一個意見:“你們說不是那8個人作案,那好。再過一個月就是廣勝寺農曆集會。縣裡要在這個集上鎮壓反革命。你們就在一個月內破案。破不了,我們就到北京,向最高人民檢察署反映你們工作‘右傾’。”

程檢察長也看出了這個案件的特殊性,對縣領導的態度給予一定的理解。但他更沉著冷靜地思考著:縣領導到最高檢察署反映他們的意見不足慮,儘快查清案件事實,抓獲真兇,給群眾一個交代才是最重要的。

左右思量,程檢察長作出了一個現在看來極不可思議的決定:由省檢察署直接介入縣公安局的偵破工作。金長庚帶人再進洪洞縣介入偵查,儘快偵破此案,抓獲真兇。

省檢察署親自下來介入破案,縣局民警一下鬆了口氣,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思想。然而複雜的現實已將金長庚推到了偵破案件的最前沿。“畏懼退縮不符合自己的性格,而且這次下來就已沒有退路,不破此案對誰也無法交代。”金長庚不由得想著。

可是,從何處入手偵破此案呢?

【三】

金長庚首先想到的還是依靠群眾。高崖村是一個有幾百戶人家、七八百人的村子,因地勢又形成4個自然村。妻子被害的區委書記家,在較大自然村臨街的一個小院裡,左右鄰著幾戶人家。

金長庚默默地思考:村子不大,在群眾身邊發生了這樣的惡性案件,應該不會沒有人看到或注意到。那麼,通過什麼方法接觸群眾,才能讓知情者講出實情呢?

經再三考慮,金長庚決定採取個別接觸的方法查找線索。可是個別接觸也沒有取得效果。幾天下來,調查組個別接觸群眾,在已有定論的影響下,又有村幹部陪同,群眾不是躲著,就是諾諾而言,或是依著縣裡的意見,說那幾個兇手如何云云。看來,要突破案件還得另想辦法。

真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看看桌上厚厚的案卷,想想眼前的形勢,金長庚不禁捋了一下自己的白髮。

抗日戰爭時期,在山西聞喜縣抗日遊擊隊的鬥爭,沒有讓他感到困難;解放初,繁忙的檢察機關籌建工作,也沒有讓他感到困難。沒想到,這個先是發現疑點,現在又要介入偵破的案件倒是讓他頗費思量了。

省檢察署領導的信任,這次臨行前程檢察長殷切的目光,縣裡偏激的意見,縣局民警失去破案激情的工作現狀,群眾躲避、冷漠的態度,當地迫切希望安定的形勢以及時間的緊迫,讓金長庚一夜一夜不能安睡。幾天時間,他就現出消瘦的臉龐。

盲目了,沒有目標就個別接觸,是前幾天個別接觸沒有成效的原因。金長庚心裡總結道。

為了偵破這個案件,縣裡、縣公安局在村裡已開過幾次群眾會,群眾對案件也早已議論得沸沸揚揚,再採取開會的方法,其效果未必會好。試想,誰會在群眾大會上,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出來說,懷疑某人,或指認誰呢?

最終,苦苦思考讓金長庚找到了新的方法。開群眾會效果不好,那也得再開。

【四】

打定主意,金長庚跟縣委說了開群眾會的意見。縣委同意了,並且表示為了支持開會,縣裡還要派幹部參加。為了不使群眾會過於嚴肅,金長庚謝絕了,說有村幹部參加就行了。

群眾會在靳書田家所在的大自然村先開。開會那天,無論老人、婦女、孩子都來了。村公所的裡裡外外坐滿了人。

介紹案件情況、聽群眾的反映已在其次,細心觀察每個人的動作表情,才是金長庚的真正目的。

村長在主席臺上講話的時間裡,金長庚在臺下慢慢地走,並不時跟人們簡單地說句家常話。金長庚細心地觀察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哪怕是男人的一句粗罵,婦女整一下衣襟,孩子撒一泡尿,金長庚都不放過。

當金長庚走到村公所門外的石碾邊時,一個60多歲老漢的動作引起了金長庚的注意。

老漢點上一袋煙,剛抽一口,就停住了。然後,他抬起一隻腿,在鞋底處磕菸灰,而且磕得分外用力。磕完了,又很沒必要地似乎要把煙鍋裡尚未抽盡的菸絲都弄出來。過一會兒,他又含住菸嘴,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

這些誇張的動作,似乎就是為了吸引金長庚注意。可是與金長庚目光相對時,老漢卻立即低下了頭。

這一系列的細小動作沒有瞞過金長庚的眼睛。金長庚不動神色地記住了這個老漢的相貌特徵。他在下邊轉了一圈,回到臺上時,村長也講得差不多了。

金長庚問:“情況咋樣了?”

村長說:“這不正講著咧。”

“亂哄哄的。”

“村裡老百姓,哪比城裡。”

“開完會,咱們再每戶走走?”

“由你哩。”

於是,村長宣佈散會,他對村民們說:“都回吧。該幹啥幹啥吧。金同志要一戶一戶跟你們談呢。”

【五】

第二天,金長庚和村長一戶一戶走訪,來到了挨著靳書田的一戶人家。進門一看,這正是金長庚要找的那個舉止奇怪的老漢家。

金長庚心裡一陣激動,可他很快就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平靜地對村長說:“今天出來,我的小本本忘你家了。你幫我拿一下呢。你知道,我可離不開那小本本。我們小孫跟你去。”

說著,金長庚向機靈的小孫使了個眼色。小孫馬上拉起村長,轉身往外走,臨出院子,又專門把院門帶上了。

村長走後,金長庚立即上前,拉住老漢的手說:“大爺,我知道您老有話說呢。您看現在誰也不在,您老跟我說了,沒人會知道您老跟我說了啥。”

老漢看了一眼緊閉著的院門,院子裡靜靜的沒有一個人。他知道村長很快就會返回來,便急急地說:“出事那天晚上,我出去上茅廁。我家的茅廁,在外邊,你們來時看見了,牆頭不高。我上了茅廁,剛站起來,正好看見靳書田那天晚上回家來了。可我聽人們說他一直在區裡,這段時間他就沒回家。不知這是怎地的了?”

得知這麼重要的一個情況,金長庚心裡一喜,馬上問了一句:“大爺,您老不會因為天黑看錯人吧?”

老漢說:“他打小兒我就看著他長大,不會錯。那天晚上,他是騎著平時的那輛單車回來的。”金長庚記住了這個情節,便拉老漢出來在院子裡掰棒子。

這時,院門吱一聲,村長和小孫回來了,小孫手裡拿著金長庚的工作筆記本。金長庚又跟老漢拉拉家長,才從老漢家出來。

過了一段時間,看到金長庚和省檢察署的同志在村裡的工作,縣領導的頭腦也冷靜了下來。當金長庚將瞭解到的情況向縣委領導通報後,立即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金長庚進一步瞭解到了靳書田在區裡的情況。原來,解放後,靳書田的個人私慾急速膨脹,生活變得講究了,也對沒文化、相貌平平的妻子不滿意了。他提出離婚,卻遭到妻子拒絕。結合靳書田平時的表現,金長庚認為,他很可能殺死妻子然後嫁禍於人。

可是,怎麼訊問靳書田,才能突破他的心理防線,讓他供出真相呢?金長庚考慮了整整一夜,決定將訊問的地點選在縣公安局。那天,在縣公安局大禮堂開完一整天的農村工作會,縣長留下了靳書田。

靳書田36歲,1米7出頭的個子,做事膽大、作風粗暴,在對敵鬥爭中曾有過很好的表現。解放後,他工作積極,沒多久就到了區裡,不久前當上了四區的區委書記。

那天家裡出事後,靳書田回去處理了妻子的後事,就一直吃住在區裡。縣裡調查工作開始後,還沒有問過他具體問題。

談話一開始,金長庚輕鬆地問他在區裡的工作情況。誰知,靳書田卻出乎預料地開口就說:“工作忙,好長時間沒回家了。”

這分明是心虛,是不打自招。

金長庚心裡一怔,立即改變了持久攻堅的策略,厲聲問道:“你沒回家,你妻子被殺的那天晚上,你敢說你沒有回去?你騎的自行車都有人看得清清楚楚。”

靳書田顯然是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緊要的一問,還想抵賴,而金長庚進一步加重了訊問語氣:“我們還沒有問你是否回過家,你急什麼?你越說沒有回家,越說明你說謊,你越有問題。”

靳書田不再狡辯了,訊問也停了下來。一間辦公室裡的燈光似乎都聚焦到他焦躁不安的身上。

過來一會兒,當他極不安地抬起頭來時,看到的是金長庚銳利的目光和原來熟悉、現在一下變得陌生而嚴厲的公安人員,那一束束目光似乎已穿透他的心,並無聲地告訴他:如果不交代清楚的話,黨和政府是決不會罷休的。

看著看著,靳書田突然發抖了。他從凳子上一下滑到了地上,終於承認了自己從厭妻到殺妻的經過。

【六】

那天晚上10點多,靳書田有備而來。他敲開了家門,趁妻子不備,將她殺害。

殺害妻子後,靳書田就出了院門。為了造成沒人回來的假象,他把兩扇門合回來,用小刀扎著門閂,一點一點地撥回去,看起來就像從裡邊插好門閂一樣。

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當夜,靳書田又跑到那個已經激起民憤的地主家丟了一顆手榴彈。那張寫有報復幹部內容的字條,也是靳書田改變了自己平時的書習慣寫的。

當時,因為急於破案,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偽造的字條竟瞞過了公安人員。金長庚帶人查看靳書田家的門閂,朝外的一面,果然有刀尖扎過留下的痕跡。問靳書田字條上的內容,又讓他寫改變了自己平時書寫筆體的字,他說的、寫的與字條上的一致。

終於抓獲了真兇,籠罩在洪洞人心上的一團陰雲散開了。區委書記殺死了自己妻子的爆炸性消息,轟動了縣城。最後,靳書田被繩之以法,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最高人民檢察署將此案通報全國,通報表揚了金長庚不盲從、不屈從壓力,堅持依據證據辦案、實事求是的作風。“檢察官慧眼識真兇”的故事一時也被人們口耳相傳。如今,洪洞縣裡8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人還記得當年轟動一時的這起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