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锛凿刨锯斧,般般汗水煮。

大材要做小,小料需贴补。

弯曲刮平直,平直刻凹凸。

终日不离屑和土,一生遭受千刀苦

……

这是曾经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以《木匠》为题做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木工的理解和感情。

我国的家具器物与建筑结构都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至今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和传统,因此,木匠这一职业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木工技艺是门颇有魅力的实用艺术,中国历史上多位皇帝、当代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元首都有对其着迷者。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木匠,他们为我国传统木作技艺和留下了哪些成就。

1.鲁班与墨子:同时代名匠的英雄相惜

鲁班,又称公输盘,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木匠,被后世木匠尊为“祖师”。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鲁班是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木工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今有成语“班门弄斧”, 比喻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不自量力,仿佛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可见,鲁班是当时顶尖的木工匠师。

但在当时还真有一人敢于“班”门弄斧,并且让鲁班输得心服口服,这个人就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墨子的先祖虽是贵族,但他是没落贵族后裔,成了布衣一族,父亲是个木匠。在当时的社会,工匠也必须要世袭传代。因而,他从小就一边牧牛耕地,一边跟父亲学木工,继承了父亲的木工手艺,成为一名熟练的木工营造匠师。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制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鲁班和墨子都是制作木器机械的大行家,两人所不同的是鲁班更注重机巧的运用,墨子更注重仁义,要救国救民。墨子听说鲁班发明了云梯要帮楚国攻打宋国,于是墨子解下腰带当成城池,用竹片当成守城器械,和鲁班演练起攻城战争。鲁班想方设法,攻打了很多次都没能夺下墨子的城池。鲁班认输,并领悟到墨子的哲理,于是他开始一心为民搞发明,创造了很多对老百姓十分实用的各类工具,逐渐成为了被世人称颂的“木工之父”。

2.喻皓:宋代“国朝以来木工第一人”

喻皓,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喻皓在造塔方面的技术相当高超,他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建塔技术,尤其是建造木结构高塔方面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宋太平兴国中,宋太宗想在京城汴梁建造开宝寺11级木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名工巧匠进行设计和施工,喻皓也在其中,并且受命主持这项工程。为了建好宝塔,他事先造了个宝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层,各层截面积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当时有一位名叫郭忠恕的画家提出这个模型逐层收缩的比率不大妥当。喻皓很重视郭忠恕的意见,对模型的尺寸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才破土动工。

端拱二年八月,建成了雄伟壮丽的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这就是有名的开宝寺木塔,是当时最精巧的一座建筑物。可是塔建成以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奇怪,便去询问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向大家解释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刮西北风,使塔身稍向西北倾斜,为的是抵抗风力,估计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风吹正。”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但开宝寺木塔却在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次火灾中被烧毁,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的代表性建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到了宋朝,木结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体系。但是当时这种技术主要靠师徒传授的办法来传播,还没有一部专书来记述和总结这些经验,以致许多技术得不到交流和推广,甚至失传。

为此,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著成书。据说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还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木经》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简略记载;

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很多部分参照《木经》

尽管喻皓在木建筑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成就卓越。但在封建社会里,喻皓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成就和著作同其他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一样,根本得不到统治者重视。后来《木经》失传了,喻皓的事迹也没有被准确的记载如史书中。喻皓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的卓越的贡献为他自己建立了高大的丰碑。

3.朱由校:皇帝爱上木工活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的时候即位,在位共7年时间。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明熹宗朱由校当政时期,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沉浸在做木工里面。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所以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喜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喜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喜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天启七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4.廖熙:让中国木作家具登上国际舞台

廖熙,生于清同治二年,卒于民国七年,兴化城内坊巷人。出生于一个民间雕刻世家,师承家教,自幼聪敏,妙得薪传,刀法挺拔,尤以凝练纯正、劲健隽永、仪真神传等为特点。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由于廖熙雕艺精湛,名扬四海,他的作品在光绪年间连年被当地官员选为贡品供奉于朝廷。即使是挑剔的光绪皇帝,看到廖熙的作品后也大加赞赏,欣然挥笔御题“巧夺天工”的匾额作为褒奖。在手艺工匠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的封建时代,廖熙却能够获得皇帝御笔题匾,殊荣之高可见技艺之高!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廖熙创作的“代代相传皇宫椅”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年,美国旧金山市)上摘获金奖。这是民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次在国际性博览会上亮相,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传统木雕工艺的极致永恒魅力。

“代代相传皇宫椅”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经典力作,结合透雕与浮雕的传统雕刻手法,雕缕砌珠,华丽繁饰。“天圆地方”的外部造型,象征着和谐与刚健两大主题,完美体现了东方传统哲学思考。两侧上下均饰以透雕扶手角牙,富有韵律。扶手尽头亦雕缕牡丹图案,上下一致,视感统一,象征大清国的富贵,同时寄托“代代相传”的美好寓意。

历史上最牛的木匠大集合,你是否知道他们的故事

以廖熙为代表的“廖家座”,成为晚清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木雕流派之一,将莆仙当地的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完美结合,奠定了“仙作”工艺以立体圆雕为主,造型生动,雕工精细,线条流畅的雕刻艺术风范,创造出灿烂的篇章。今天,“仙作”流派已然成为当今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古典家具流派,而廖氏的艺术经典也在当代续写,描下更浓厚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