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價值與書法意義——龍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談

史學價值與書法意義

——龍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談

○ 張瑞田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龍榆生

,名沐勳,晚年以字行,號忍寒、籜公。1902年4月26日出生於江西萬載,1966年11月18日病逝於上海。系當代著名學者、詞人。其詞學研究成績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

著名學者、龍榆生研究專家張暉對龍榆生的學術生涯予以概括,第一,學養深厚;第二,整體意識;第三,知行結合。詞學有著極強的專業屬性,但治詞學就不能僅限於詞學本身。龍榆生在詞學研究領域的突破,端賴於他對傳統國學的熟知和探討。因此,張暉說,治詞如果就詞言詞,難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詞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學者可以專攻一個方面,也不能有太大的偏廢。龍榆生的詞學研究,包括詞譜、詞律、詞調,又觸及詞史、詞學批評、詞學文獻等等。龍榆生的另一個亮點是詩詞創作。他留給我們一千多首(闕)詩詞作品,語言典雅,意境宏闊,思慮深摯,是現當代詩詞創作的重要成果。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郭沫若手札

龍榆生正值學者的黃金時代,卻在“文革”的血雨腥風中辭世,是極大的遺憾。他交友廣泛,得益於自己的早慧。龍榆生少年時代的作文,得到北大國文系教授黃侃的好評,計劃推薦龍榆生進入北大學習。後來黃侃到武漢教書,龍榆生去旁聽,還到黃侃家做家教。這段時間留給龍榆生的回憶十分美好,他寫道:“我在過二十歲生日的那一天,正是暮春天氣。悄悄的一個人,跑到黃鶴樓上,泡了一壺清茶,望著黃流滾滾的長江,隔著人煙稠密的漢陽漢口,風帆如織,煙樹低迷,不覺胸襟為之開展,慨然有澄清之志。”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賴少其手札

不久,龍榆生到上海,拜朱彊村為師,專事詞學研究。這個選擇,與黃侃有直接關係。朱彊村(1857年-1931年),浙江歸安人。原名祖謀,字古微,又號彊村。光緒九年進士,歷任禮部侍郎,廣東學政。著有《彊村叢書》、《彊村語業》等。對朱彊村,龍榆生寫下一段樸素且熾熱的文字:“彊村先生是清末詞壇領袖,用了三四十年的功夫,校勘了唐宋元人的詞集,至一百八十幾之富,刻成了一部偉大的《彊村叢書》。……我總是趁著星期之暇,跑到他的上海寓所裡,去向他求教,有時替他代任校勘之役,儼然自家弟子一般。……在他老先生臨沒的那一年,恰值 九一八 事變。他在病中,拉我同到石路口一家杭州小館子叫知味觀的,吃了一頓便飯,說了許多傷心語。後來他在病榻,又把他平常用慣的硃墨二硯傳給我,叫我繼續他那未了的校詞之業。並且託夏吷庵先生替我畫了一幅《上彊村授硯圖》,他還親眼看到。”

這是龍榆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學習方式和治學方式。龍榆生不是院校培養出來的學術大家,能夠獨樹一幟的理由,一是學問、文化興趣,二是嚴謹的學風,孜孜以求的精神,三是四方遊歷,廣泛交友。中國式的問學、治學之路,本身就是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與龍榆生手札往來的文化名流,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的手札,可以箋證。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俞平伯手札(一)

“字響調圓: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展”陳列的手札,是龍榆生教學、研究、編輯、寫作過程中,與彼時碩學通儒之士的往來信函,討論社會問題,交流吟誦詩詞之道,切磋讀書體會,言述離別思念之情。古雅或簡逸的書法,沉鬱或詼諧的文辭,描繪出中國傳統文人之間的往來圖景 。在學問中沉潛,在詩詞中言志,以手札為載體,以詩箋為紐帶,維繫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信念和文化趣味。皓首窮經的優越感,修齊治平的人生抱負,點點滴滴寫在自制的信箋上,隨著信箋寄出的,還有認真抄錄的詩詞作品,要麼獨吟,要麼唱和,抑揚的曲調,起伏的平仄,憂傷,憂患,體現心聲,展現價值。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俞平伯手札(二)

龍榆生熾熱的生命止於1966年,是他的不幸。然而,自清末,經民國,與那麼多一流的文人學士結交,看到了真實的學問和剛正的人格,應該說,他有他的幸運。陳三立、張元濟、葉恭綽、陳寅恪、馬一浮、謝無量、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黃賓虹、趙樸初、沈尹默、錢鍾書、徐悲鴻、夏承燾、豐子愷等,是文化高原上的高峰。這是一個歷史階段的文化高峰,是無法替代,也難以接近的高峰。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龍榆生與他們比肩共處,他在他們的生命光彩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重量。手札往還,寒來暑去,一年年,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履歷印在箋紙上。紙壽千年,一代文化精英的感嘆與追求,在我們共處的空間裡,依然沉實。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張元濟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夏承燾手札

傳統手札不同於現代信函。前者有複合型意義,後者的功能相對單一。既然存在著複合型意義,那麼,對手札的認識與理解,就有社會屬性,就有文化內涵。手札,也稱書札、尺牘,等等,五花八門的稱謂,預示著手札外延的寬闊性和多義性。民國時期的教育,設有“尺牘”科目,這堂課有尺牘結構分析,尺牘寫作訓練,還有對尺牘作品的學習。中國的優秀文章,許多是以尺牘形式寫成的,也許一揮而就,也許精心構思;也許書文一體,也許有文無書。劉勰在《文心雕龍·書記》中說:“觀史遷之《報任安》,東方朔之《難公孫》,楊惲之《酬會宗》,子云之《答劉歆》,志氣盤桓,各含殊採;並杼軸乎尺素,抑揚乎寸心。逮後漢書記,則崔瑗尤善。魏之元瑜,號稱翩翩;文舉屬章,半簡必錄;休璉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嵇康《絕交》,實志高而文偉矣;趙至《敘離》,乃少年之激切也。至如陳遵佔辭,百封各意;禰衡代書,親疏得宜 :斯又尺牘之偏才也。”在劉勰的眼睛裡,司馬遷、嵇康、楊惲的尺牘不是簡單的信函,是有審美意義的文章,因此“志氣盤桓,各含殊採;並杼軸乎尺素,抑揚乎寸心。”劉勰看到手札的深處,我們順著他的視野,也會看到柳暗花明之時,驚心動魄之處。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三立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葉恭綽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豐子愷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馬一浮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陳寅恪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錢君匋手札

承載學界、詞壇盛名的龍榆生,以手札與那一時代的同仁聯繫,延續著一個綿長而堅硬的傳統。學士、文人,與士大夫的身份轉換,豐富了社會文化信息,因此,手札往復,陳述的不僅是私誼,也是一個階層,一種眼光的認知。三立手札,有戰爭氣息,日寇侵略上海的憂憤,清晰可感。葉恭綽關心詞學研究,深厚的詩書修養,自然惦記龍榆生的命運。豐子愷在光明日報看到論述詞學的文章,嗅到了什麼?他寄給龍榆生的剪報,是寬慰,還是寄託?馬一浮與龍榆生切磋古典文學,興致勃勃,其間的信息,透露了文化精英不悔的理想。陳寅恪的冷寂與閒雅,難以排解的衝突,複雜的心緒,可觸可摸。黃賓虹談畫,依舊不忘詩文,馳騁宣紙上的畫筆,能夠聽到諸子百家的言語。錢鍾書把心裡話放在詩中,然而,絲絲冷意,於字裡行間隱現—— “忍寒仁丈吟幾:歲不盡三日,始返京師,居鄉二月,稍識稼穡艱難,向來真夢夢也。奉手教並新詞,言旨悽苦,不能卒讀。古語云:能忍自安 。晚生平服此藥,頗得其效。便以奉戲小詩一首,錄請吟正,專肅即頌。道安!教晚。錢鍾書再拜。十七日。” “能忍自安”,這是必服之藥嗎?錢鍾書服了,“頗得其效”,真是冷幽默。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黃賓虹手札

周作人與龍榆生的手札近百通,足見他們的交情之長,感情之深。相似的人生經歷,感慨萬千的人生選擇,讓他們幾近窒息。的確是遺憾,但,必須面對。經歷風雨,心向光明,就有了新生。周作人、龍榆生的往來手札,不經意間,會翻開歷史的陳頁,能看見謎團,認識複雜的人性與人情。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周作人手札

龍榆生進入了歷史,與他手札往來的人也先後進入了歷史。閱讀這批手札,一段歷史風雲,一段悲歡離合,就在眼前了。

傳統學士、文人,都有一副好筆墨。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的作者,是理性縝密的飽學之士,更是名聞遐邇的書法家。葉恭綽、謝無量、郭沫若、馬一浮、沙孟海、沈尹默、黃賓虹、趙樸初、徐悲鴻等,可以當之無愧地進入中國現當代著名書法家的行列。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們留下的手札,也是現當代的優秀書法作品。龍榆生對師友們的雙重文化身份十分了解,他受朋友之託,向他們求字。沈尹默與龍榆生的手札言簡意賅:“囑寫南京工學院 五字,寫就寄奉,即請費神轉致為荷。榆生先生。尹默。” 有著魏晉書法品質的沈尹默手札,形神兼備。沈尹默與龍榆生另一通手札,映襯了他們的往昔生活—— “榆生先生左右:囑題湖帆畫幅,勉強湊成五言四句,塞責而已,勿怪為幸。毛

主席書《沁園春詞》影片兩紙奉還,目入為荷,專上即頌,撰安。尹默再拜。三月十日。”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沈尹默手札(一)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沈尹默手札(二)

龍榆生治學、填詞之餘,也有丹青之愛,他筆下的翠竹,意氣風發,搖曳多姿。他與恩師朱彊村的關係,觸動了徐悲鴻吳湖帆的畫筆,他們先後畫了《上彊村授硯圖》,予龍榆生解念師之情。錢鍾書、陳寅恪、葉聖陶、俞平伯等人,是學界文壇的顯赫人物,著作等身,手澤墨跡鮮見。他們與龍榆生交情甚篤,長年累月留下大量手札,是研習他們書法的重要依據。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徐悲鴻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吳湖帆手札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傅抱石手札

書法趣味,即文化趣味;文化趣味,自然會有責任感。在沙孟海的手札中,我們看到龍榆生對朱彊村先生的思念。沙孟海是文博專家,學問淵深,書法精湛。謝無量的書法鬆散、放達,用筆簡練,不拘小節,甚至被許多人誤解。當代書法審美觀念的深化,突然在謝無量的書法中發現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因此,謝無量書法的簡約、自如,以及筆墨內部的精神力量,得到隆重擁躉。他與龍榆生手札往復時間悠長,數量亦多。翰墨鋒穎,論文私語,情真意切,真知灼見,發人深省。謝無量與龍榆生手札,第一次與讀者見面,即感受到謝無量一以貫之的書風,也發現謝無量與友朋書時的愉快心情和神來之筆。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謝無量手札(一)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謝無量手札(二)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謝無量手札(三)

趙樸初詩書兼擅,高山仰止。1963年2月,趙樸初奉和龍榆生詞,有著豐富的人生況味——“君是詞源疏鑿手,我愧空疎,繩墨初無有。夢起驚天聞眾吼,解珠不自嫌衣垢。何日禪關參個透,面對芸芸,不向恆河皺。莫道丹青泥不受,憑君畫出江山秀。”以神性的筆觸,抄錄自己的詞作,該是當代書法創作的重要作品。當代書法創作,總是在形式美感、視覺衝擊力上尋找突破口,這是黔驢技窮的表現。先文後墨,文墨兼優,以真情實感為經,以切磋詩意為緯,才是書法藝術發展的康莊大道。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儲存了太多的歷史信息、生命密碼,也是現當代書法藝術的絕妙展現。她延續魏晉,她綜合詩文,她有人格特徵,時雅時俗,不同凡響,是真正意義的書法。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趙樸初手札(一)

史学价值与书法意义——龙榆生藏文化名人手札摭谈

趙樸初手札(二)

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該是一眼文化富礦。學問、詩詞、書法,歷史、生命、責任,在礦中存儲,深入解讀與深刻思考,會有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發現。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

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郵箱:cmlwf@126.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