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直觉得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里有很多传奇的人物和传奇的爱情。而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和姑父李开弟的爱情,就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之一。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张茂渊

张茂渊,生于1901年,父亲是晚清名臣张佩伦,母亲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

生在这样一个满清遗老家庭里,张茂渊的哥哥是一个萎靡不振的落魄少爷,一生都在靠变卖田产过活。而张茂渊却出淤泥而不染,早早就脱离家庭,自食其力,光明澄澈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像一朵遗世独立的荷花。

而她守候了一生的爱情,更是不沾染一点世俗的尘滓,冰清玉洁,令人肃然起敬。

她在风华正茂的时候爱上一个人,失去后不亢不卑地坚守了52年,直到78岁高龄时,才嫁给了他。正如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一诗中所写: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 诗意的邂逅

1925年,24岁的张茂渊在赴英国留学的船上,遇见了让她一见钟情的男人李开第。

李开弟是上海嘉定人,比张爱玲大三岁。毕业于南洋公学。(现在的交通大学前身。)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张茂渊首次远行,不太适应海上生活,她因为晕船而吐得一塌糊涂,李开第留意到了,很绅士地去照顾她,给她端来热水,拿来热毛巾,还泡了西湖龙井茶给她喝。

夜风中,船舷上,张茂渊临风远眺,细心的李开弟用一块霞披给张茂渊披上。然后,他还给她朗诵拜伦的诗……看着这个长身玉立的儒雅学子,张茂源在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李开弟和张茂渊在船上

可是,这对本来十分相配的壁人,后来却没有顺利地发展下去。原因之一是李开弟之前定过了婚。但在民国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定过婚又悔掉的也不在少数。可是李开弟没有那么做,因为,他还有另外的顾虑。

船上相遇时,他也对张茂渊一见钟情,可是,当他后来了解到张茂渊的家庭出身后,心里产生了芥蒂。

在李开弟看来,张茂渊的外祖父李鸿章是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这是他最最不能忍受的。而且,她父亲张佩纶是“马江之战”中的懦夫,哥哥张廷重又是个吸毒又嫖娼的公子哥儿。这样的家庭出身,让追求进步的李开弟望而却步。

张茂渊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看出了李开弟的有意疏远之后,她也不再对此事抱任何希望,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爱着他。这一爱,就是52年。

2, 一块淡红的霞披

1932年九月,李开弟在上海的大华饭店结婚。张茂渊大大方方地参加了婚礼。还跑前跑后地帮助李开弟照顾来宾。那时,其实说什么闲话的都有,有人说张茂渊根本就不是真爱,或者说爱得不深,否则,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吃醋。事实证明,他们说错了。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旧上海大华饭店

张茂渊是一个深情、又活得十分通透的人,在爱情这件事上,她自始至终都持有最端正的态度——爱他,就尊重他的选择。失去了他,就把爱放在心里,不干扰他的生活。无论多爱,绝不越雷池一步。

这一点,若不是具有超高的智慧和情商,是很难做到了。心胸狭窄的人们,看惯了情人间反目成仇,反而不能理解张茂源的大气和包容。

在张爱玲的《姑姑语录》里,你就可以充分明白张茂渊的才情和智慧。张爱玲写: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张茂渊在自己设计的屋子里


“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


“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很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张茂渊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通达的人。在没有李开弟的日子,她一个人也过得很好。而且,她很少纠结任何事情。张茂渊曾经用家里分得的财产做过股票,后来全亏了进去。对这件事,她没有过多地惋惜,只是一笑了之,而后,她出来做事,自食其力。

她有一段时间在电台做事,一天工作半小时,一个月就有几万块工资。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不喜欢,就干脆利索地辞了职,到大光明戏院去做同声翻译。那是中国第一代的同声传译,工作的难度很高,但是张茂渊做得得心应手。可见她是一个多么能干的女子。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姑姑语录》里,张爱玲还提到到一块淡红的霞披: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霞,还留到现在……”

写这篇文章时,张爱玲还不明白张茂渊为何会一直留着这块霞披,且时时拿出来把玩,说那些感慨的话。直到几十年后,张爱玲都年近六十了,这时她收到李开弟的信,说要和张茂渊结婚了,征求她的意见。此时张爱玲才陡然明白,原来,姑姑一直对这份爱情,留有期待。

那一块淡红的霞披,原来是爱的信物啊!

3, 感人的三角恋

李开弟婚后,和张茂渊一直还是朋友关系。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需要一位监护人。李开弟在香港怡和银行就职。在张茂渊的请求下,他很乐意就做了张爱玲的监护人,在张爱玲读大学期间,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她。

后来张爱玲回到了上海,跟姑姑住在了一起。再后来,李开弟也回到了上海,他跟张茂渊依然保持着往来。李开弟的妻子对张茂渊也十分了解,三个人都相处得很好。李开弟的孩子们,早年都认识张茂渊,叫张茂渊为“张伯伯”,关系很融洽。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

李开弟经常去看望张茂渊和张爱玲,每次李开弟去,张茂源都让张爱玲买李开弟爱吃的臭豆腐招待他。而李开弟有车,有司机,他也常常会带她们去喝咖啡,吃饭,那样的日子,也令张茂渊感觉很幸福。

李开弟也多次劝张茂渊,既然俩人今生无缘,不如跟他人结婚。可是张茂渊说:

”今生无缘,就等你到来生吧。”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开弟遭遇了天大的灾难——他变成了反革命,于是革工资,扫地出门,磨难接踵而至。年近古稀的李开弟每天要穿着长筒套鞋在里弄里打扫卫生,吃尽了苦头。

张茂渊作为旧时官宦人家的大小姐,日子也不好过。但是,她一如既往地关爱和照顾李开弟,不怕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她时常带些食品、礼物给李开弟,帮李开弟打扫卫生,她经常捋起衣袖、卷起裤管,用她一双细小的弹钢琴的手帮李开弟干粗活。

李开弟的老婆承受不了灾难,1986年病重住院。在长达数个月的治疗中,张茂渊一直陪侍左右,夜不能寐,衣不解带,这种情深意长的举动,使李开弟夫妇和远在外地的子女感动不已。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李开弟的妻子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将不久于人世。一天,当只有张茂渊单独在其身旁之时,她伸出了瘦骨伶仃的手,紧紧地握住了张茂渊,两行热泪淌在她的削瘦的面庞上,深情地对张茂渊说: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对,当初李开弟对你的出身抱有偏见,对你的个性也不甚了解,就断然拒绝了你的初恋,贸然和我恋爱并结婚了。真的,当初我一点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恋情暗藏在内心深处,我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出来。”

“等李开弟了解你的为人个性,了解你的坚忍不拔的恋情之后,我已经怀孕,和李开弟再也分不开了。李开弟苦恼过,悔恨过,内责过,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你作为李开弟的初恋情人是那么地专注于爱情,在长达60年不间断的交往中,你没越雷池一步,这点是我在暗自观察中的深刻认识。李开弟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弟视张爱玲为己女,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李开弟妻子的一再恳求下,张茂渊含颌答应了。

这是多么感人的三角恋啊,看看现代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要么争抢,要么反目,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说到底就是狭隘,没有达到爱的最高境界——爱他,就要时时处处为他想,而这些,张茂渊都做到了。

4, 有情人终成眷属

1979年,李开弟被平反,两个年近80岁的老人,终于迎来了他们迟到的春天,李开弟要迎娶张茂源了。李开弟写信给自己的儿子和远在美国的张爱玲,得到了他们衷心的祝福。于是他们正式结为夫妇。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为了让他们安度晚年,张爱玲想方设法把自己著作的大陆版权,转给姑父李开弟。婚后,他们度过了12年幸福的日子,1991年6月,张茂渊便乘鹤西去,享年91岁。

张茂渊去世后,李开弟写信给远在美国的张爱玲说:

“爱玲,你和我都深爱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令人肃然起敬、又唏嘘不已的爱情,最终以圆满的结局,画上了句话——斯人已逝,但是他们坚贞的爱情,将永留人间。

她为爱守候52年,78岁嫁给初恋: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998年李开弟也在平静之中含笑逝世,享年百岁。这对几乎穿越了一个世纪的老人,用爱情的传奇,为那个时代添上了一抹瑰丽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