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補課會不會被取締呢?如何看待中小學生的補課問題?

行在鄉間的70後



有一條熱議新聞:一所學校為學生減負,減少家庭作業。結果,家長並不買賬,反而向學校吐槽說:家庭作業少了,這不是讓孩子們課後多補課嗎?

廣東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佈的一項關於中小學補課的調查顯示:家長和學生自己要求補課的比例相當大,兩項相加後,高中生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學生的比例甚至超過了85%。

這麼多孩子竟然都在主動補課!

教育部規定: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各地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陝西省教育廳近日正式公佈:對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上不講課後講並收取補課費的教師重點查辦;對查實有在職教師參與有償補課行為的學校,要追究學校主要領導責任,一律停職檢查,情節嚴重者,調離校長崗位。

如此嚴重的懲罰之下,補課卻仍在熱火朝天,我們家長和孩子為啥這麼拼?

先看看補課六大理由,你佔哪一條?

1. 競爭太激烈,不報能行嗎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從小不抓緊怎麼能行,總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心聲吧?

2. 基礎得打好,被逼難免俗

孩子所報的補習班中,“英語”總是第一大科目。儘管不同的學生參加的培訓班各有不同,但一般都不會落下“英語”一項。主要是因為在家長們眼中,現在社會上不管幹什麼都少不了英語,小的時候不給孩子打好基礎,長大以後哪來的競爭力?

3. 人家都報班,不報“不正常”

學生中,已經形成你爭我搶報補習班氛圍,很多家長不得不“隨大流”,不給孩子報班的家長還顯得是異類。

4. 課程不夠,怕應對不來

應試類補習班需求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一些學校的課程沒有滿足學生對應試成績的需求。

5. 孩子自己想多學一點

不只是不愛學習的、成績差的學生在上補習班,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在上。而且他們往往都還是自己要求家長給自己報班。即使老師不推薦,也會主動打聽哪位老師或者哪個補習班比較好。

6. 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麼

除了應試類補習班,藝術特長類補習班也是一大熱門。然而不少家長其實並不想讓孩子走藝術這條路,只是抱著“多學一點是一點”的心態來為孩子選擇培訓班。真正想讓孩子學什麼,家長並不清楚,於是便出現了一人報多項或頻繁換特長課的現象。

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是順勢而為會選擇補課,如果選擇補課,到底該怎麼補?

關於補課,大道理有很多,家長卻仍然無奈

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補,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孩子做好選擇。不能不補,就做到科學地補。

“課”原本是該補還得補,關鍵就看怎麼補,這也是讓家長們最頭疼的地方,為孩子選擇補習班,應該注意點啥呢?

1. 補課也要揚長補短

補課一定要有度,要揚長補短。揚長,在孩子有天賦,樂此不疲的興趣方向,跟隨良師鑽研下去,爭取培養為孩子突出的特長;補短,在孩子學業爬坡上坎遇到暫時性困難時,通過階段性輔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扶上馬送一程,步入正軌就把輔導的外力及時停下來。

2. 補課也得分年齡

年齡太小的話,比如小升初階段,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和休息時間,也沒有機會和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對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讓孩子厭倦學習,影響今後的發展。

從根本上說,補課不如補習慣

在日常生活,我們經常會發現這麼個現象:

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第一反映是“補課!”;

第二次知道成績不好,開始犯愁;

第三次家長會,直抒疑慮:孩子補課了呀!怎麼不見有進步呢?

如今“校內差、校外補”的現象屢見不鮮。補課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把希望寄託於“補課”,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補課,不如補習慣。

1. 補一下閱讀習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要是考試就在眼前,這肯定來不及。但是在平時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無論是對孩子的智力還是心靈成長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2. 補一下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當老師講到每一步時,學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學習效果更好。如果學生感覺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怎麼思考呢?學生要努力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老師。不然只能越來越差。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3. 補一下做作業習慣

  • 首先是端正態度

作業不是負擔,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 其次是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 再次是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如: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 最後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弄錯的地方隨手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複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4. 補一下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學緣課堂


校外補課不會取締,原因如下:

第一,課外補課的存在是有市場需求。

我國目前的應試教育,成績被看得非常重要,所以,追求分數成為家長、學生的重要指標,大家都在盲目的追求分數,為了獲得高分,家長是不惜重金給孩子補課,有這種需求,校外補課就會存在。

第二,很多校外補課機構具有合法經營的執照。

這樣的教育機構只要沒有做出違法的事情,就不會被取締。

第三,校外補課現象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老百姓更加註重孩子的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人民收入快速增長,老百姓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從興趣班開始到補課班,都傾注了家長對孩子發展的無限心血。

想當初,我上學時,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就是越早下來幹活掙錢越好,還能幫著父母養家。好一點的父母會說,孩子,你能把書讀到什麼程度,爸媽都供你,那時候讀書全靠孩子自己。現在家長會說,孩子,你啥都別幹,就好好學習,哪科不會,咱補課也得提高成績啊,咱得考重點,上985大學,出國留學。

你看,是不是人民有錢了,對孩子的教育和期待也不同了?

第四,很多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補課班成了看護班。

很多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省事,讓補課班老師輔導孩子作業,屬於看護性質。這種補課佔比很大。

從以上幾個方面看出,課外補課不能被取締。


中考政治劉老師


這個命題我不知道,因為這是教育部決定的。但我想說對學生補課的認知。一般學生學習中對弱科進行短期輔導會有一定效果。如果長期給孩子補課會干擾孩子的學習方式。他會覺得補課是他學習的必須過程。會影響他上課的注意力和與老師構通的問題。學不好還有補課班呢,補課班成了他學習的依懶。到補課班要遇到不負責任的老師,你的錢就白花了。我看過一位退休的老教師,在家辦了個補課班。我進屋就看到一個小圓桌圍坐五個學生,這幾個學生在拉家常,那位老師在一邊看書,一個小時時間孩子能學到什麼?另一方面說教師參與課外有嘗補課會影響他在學校的教學。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校真要認真教學,認真輔導學生、批改作業、備課、管理學生,也會很累的。沒有精力再課外在拉學生補課了。只有精力沒完全用在學校的人,才有精力掙外快。無形中助長了一部分教師的歪風邪氣。


江天


堅決取消校外補課,如果不取消將來中國必然會少子,為什麼?因咱們國家還是普通老百姓多,就拿雙職工來說每月二人工資收入6000,孩子補課費需要2一3仟元你說這月生活怎辦,在說現在的中,小學老師,在街上撿大糞的人都能當老師,為什麼,因學生在校外都補課完了到校老師高興了給你輔導一下,老師不高興管都不管,現在老師還不滿足?每月4一5仟元工資拿著還賢少!窮苦的老百姓想想老師一年休半年,休息還拿工資,拿工資不算還有課外給學生補課,這樣一算老師每月工資15000一200OO,還少嗎?國家的教育及醫療不徹底改革,將來的三口之家不好活!挺難!不是嗎?


大華5293


校外補課不可能取締。縱觀世界各國,校外補課都是客觀存在的。

人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智商高而且習慣好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快;智商低、習慣差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慢。

某一階段,學生因為身體原因、心理原因,學習上放鬆,知識掌握不好。那麼要趕上去,就需要補課。

有些學生,某些科目很偏、很弱,短板嚴重,需要補課。

其實,就是成年人,做許多事情,也有強弱之分,做得不好的,也需要重做。

所以初中高中補課是取締不了的。

再說說學生負擔問題,其實學習能力差的孩子負擔最重。因為他們的速度慢、正確率低,補作業、完成新作業所花的時間更多。而通過補課可以使學生熟能生巧、觸類旁通,效率提高,負擔會減輕一些。但是學習許多時候都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所以徹底減負可能不現實。


平淡是真oymlq


校外補課會不會被取締,怎樣看待中小學生補課問題?

首先肯定說,校外補習肯定不會取締,就是取締了,也會有人偷偷的補課,補課問題不會消失,明的不行,暗的來。

原因如下;

1,應試教育所造成的惡果。

隨著現在教育資源競爭越來越厲害,高校的選拔,孩子的升學主要還是以學生成績為主,家長們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今後人生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不顧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過早地給孩子們選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生上補習班已經對部分家長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可以這樣說它成為家長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現增加了學生課外額外的負擔,增加了家庭支出,破壞了正常的教育生態系統,學校片面追求應試教育,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我們在教育理念上出現了偏差。

2,社會風氣影響到每個家長。

當下盛行校外補課,大家幾乎都是已經見怪不怪了,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社會一種不良的風氣,家長之間攀比心理嚴重,就連平時親朋好友見面時嘮叨話題已經演變為孩子補課的話題,這不得不說這是當今社會學生教育的一大奇葩。大部分家長由於能力有限和工作等原因,不可能輔導自己孩子學習,家長與學生壓力太大,大家長需要自己孩子補習,所以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產生到快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廣大家長“功不可沒”。

3,有需求就有市場。

“望子成龍”人皆有之,他是每個家長的心願,這種思想早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人人都想自己孩子今後都有出息,為了提升成績,作為家長還是選擇補習班給孩子補習是提高成績有效途徑。如果根據自己孩子弱科適當的補一補,無可厚非,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補習還是有作用的,所以我們對校外補習機構也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全盤否認校外補習機構的作用,對合格教育機構予以支持,保證這樣的機構真正地發揮作用;對不具有教學資質培訓機構予以堅決取締,以保證教學質量。但家長們犧牲孩子過多休息與活動的時間,不加選擇過多的課外補習做法是不可取的,可能使學生身心疲憊,厭惡學習情緒日增,家長故此失疲做法,反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而對部分家長提前教育,拔苗助長的心態更不可取。

4,高考依然是當今社會最公平的考試。

高考是老百姓孩子今後可能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也是當今中國最公平的考試,孩子不讀書,成績不好,進不了大學,他們孩子今後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所以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今後順利地進入大學,也不惜一切代價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提前打好基礎,提高成績,家長所做的一切也是為孩子將來升學與高考作準備,此時校外補課利大於弊。

所以,只要我們這種教育理念不從根本上去做改變,教育競爭就不會消失,又加上國家禁止公辦學校、公辦老師參與有償補課,導致校外補習機構不會減少,反而會越來越多,課外補習機構出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它,但我們去做任何事情要有目的,孩子補課也一樣,無病呻吟或者急病亂投醫式的補課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希望家長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酌情選擇補習,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拔苗助長,否則結果適得其反。


常德石頭


校外補課不可能取消,也沒必要取消。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有些領悟能力較差的孩子確實需要額外的輔導才能跟上其他同學的節奏。而有些學習能力特強的孩子在學校裡覺得吃不飽,需要更高層面的學習內容來滿足其求知的慾望。兩種學生都有實際的需求,而在學校裡由於學生眾多,老師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那家長付費尋求校外培訓應該可視為一種可行的選擇。選擇接受額外的教育,應該也是家長和孩子個人的一種權利。多接受教育,利國利民,對社會沒有害處,為什麼要禁止呢?如果要禁止,網上的輔導要不要也禁止呢?那國外網站的輔導也要禁嗎?小升初,中考,高考在那裡,只要想考得好一點,就一定會有人有求學的需要。家庭教師,私塾自古以來都是合法的存在。在全球的歷史上都沒有那個國家,那個民族提出要廢出校外培訓機構的。所以,提出廢除校外培訓這種想法的人就是個笑話。真正給中小學生減負是人人不用考就可以讀大學。這一天離我們不太遠了。等5G普及,網絡大學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時候,人人想上大學就上大學,學習的壓力就降下來了。


何舒曼


不可能。在西安電視臺去年電視問政的某一期節目裡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主持人提問現場群眾嘉賓,在場的朋友當中有沒有哪個朋友的孩子既沒有參加補習班而又考上了名校?結果在場群眾嘉賓上百人當中居然沒有一個人舉手。試想一下,名校之所謂名校,是因為升學率高。如果不參加補習班,因教育資源的配置方面不平衡等原因,在一定程度為自己孩子的進一步提升帶來很大困難。也就給家長帶來另外一種定式思維,即孩子進入名校就等於跨入大學校門的一半,如果不參加補習班就進不了名校。作為家長來說,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點呢?

因此,我認為在我們國家目前的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想取消各種補習班難上加難。從另外一個角度也折射出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的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東方600193261847


減負只是一種口號!

輔導是學生、學生家長的需求。

對校外輔導不能全盤否定,它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其實,1.確實存在老師“課上”不講,“課外”講的現象。但這不是問題的全部,不能把老師全否定。2.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主要是“考試”尤其是“中考”、“初考”造成的。以數學為例,中考和小升初考試的試卷大多有超綱現象。“考試”就是指揮棒,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3.再有為了閱卷方便,試題選擇判斷內容太多,所以學生養成一種習慣就是隻重結果不重過程。


mcqjy


關於補課問題,我一定回答過多次了,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看我的問答。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校外輔導是不會被取締的。

本質上校外輔導的存在併為沒有錯。學生進行課外適當的輔導也是對學習的一種有效補充。我們不應該完全否定校外輔導的作用。也曾經有很多學生在校外輔導中提高了學習成績。

校外輔導也是一種教學。既然是學習就肯定會有好處的。

校外輔導的存在也是家長需求的結果。有需要就會有市場,所以校外輔導機構是會一直存在下去的。國家雖然會對輔導機構進行監督檢查,目的是進一步的規範,並不會取締。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校外輔導也是一樣。也就是說校外輔導也是有利有弊的。

上面已經談到了校外輔導是校內學習的有效補充。其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我們不應該誇大校外輔導的作用。現在的孩子人人都上輔導班兒。但是大多數家長反應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這就是現實,懂得學習重要性,勤奮學習的孩子不上輔導班兒也照樣成績優秀。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努力奮鬥的精神,再上輔導班兒也是無濟於世的。很多孩子上輔導班兒也是出工不出力,根本不懂得勤奮學習。

上校外輔導班兒就是花錢買知識,也是屬於高消費,低迴報。所以大家一定要客觀的看待校外輔導,不要一味的跟風,別人上我也上。要想讓孩子真正地提高學習成績,還得從喚醒孩子的內心動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