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佈了很多減負政策,家長還有必要給孩子報補習班嗎?

甘肅人民最牛得啦


不補課怎麼行,你的孩子可以不去補習,可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你怎麼敢不去呢。非常矛盾。


海之聲助聽器普陀店


家長還有必要給孩子報補習班嗎?我覺得可以報,但不是盲目的報。

上大學時,有一次一個副教授在講課途中提到,她家女兒3歲,給他報了一個英語早教課,因為他覺得自己學英語很吃力,沒大有語言天分,所以女兒需要從小給他環境刺激她一下。

現在的學生有一個普遍特質就是一代比一代有才藝。肯定很多人說那些才藝有沒有都是一樣的,但是,其實是不一樣的。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考察的是你的綜合素質,綜合實力。不管什麼才藝無疑都會給你加一點色彩,多一分魅力。

再回到我們題中的問題,教育部下發的通知,肯定是希望家長不要盲目的報輔導班,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不要超負荷。所以這個還要不要報輔導班,就要考慮孩子自身以及家庭的情況了,如果孩子學習沒有問題,有一些問題家長也能給予幫助解決,那當然不用報了,可以多留些時間讓孩子發展其他方面的才能呀。但是如果孩子學習有問題,或者家長沒辦法輔導,那我建議還是報比較好,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間出現斷層,再補起來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喜歡就關注吧!


小張老師126


控制作業時間的話,學校學到的知識就很少?這是什麼邏輯,正常上課時間縮短了嗎?教學大綱東西少了?關於輔導班問題,功夫還是在平時課堂上。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個人觀點是輔導班更多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意願,沒有從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去深層次分析。從題主一句都說要贏在起跑線上,說明什麼,盲目跟風。既然談減負三十條,就談下自己的感受,這次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出臺還是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以下詳解,供參考。

減負三十條

題主所講的是三十條裡面的第四條-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理解政策不能單挑出一條來解讀

把作業時間縮短,讓孩子更多參與文體活動,課外實踐,樂於探索,其實也是對課外形式多樣化的一種指導,拿小學數學來講,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和生活的聯繫,積累必要的日常數學活動經驗不但是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也是對於課內是很好的補充。數學不只是課堂上學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對於活動競賽類的一些嚴管還是很支持,特別是一些和小升初掛鉤的奧數杯賽項目,取消後也勢必引導機構進行課程改革。

遵循孩子認知階段進行科學引導,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寓教於樂,以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真正享受學習才是治本的關鍵。教育是綜合性社會問題,但減負並不是學校推給家庭,家庭推給機構,更多是在現有制度下,指導各方去思考教育的本質。


一學堂王老師


課外培訓班,為什麼有那麼多?

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花錢,送孩子,到課外培訓班?

責任不是家長學生,更不是老師和學校。

1.根本原因是教學大綱、教育指標、教材。

2. 超前教育。 教材設計不合理,大學內容移入高中,高中內容移入初中,初中內容移入小學,幼兒園的遊戲減少,開始學習英語和認字。

難度增加了,學習時間肯定會延長。

而且,學生如果無法理解,就只能求助外部培訓班。

3. 英語課,被提高成中國教育第一主課。內容和難度,大幅度增加。

導致所有學生要花費全部學習時間精力的三分之一。

教育大綱,教育政策,教育指標,教材的不合理,造成全國的青少年兒童疲憊不堪,全國有孩子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心理負擔。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當然要。

現在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減負減負,實際上是負擔越來越重。

首先,那些該學的東西,必須學會掌握,誰也逃不過。中國,歐美日都是如此。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的,只有辛苦學習,長大成人後才能有所作為。再說,升學考試(中考、高考)是否也減負,降低要求降低難度了呢?沒有!所以,學校裡減掉的,必須課外補回來。

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是非贏利機構,因此相對費用低廉。但學校減負了,家長卻增負了,外面培訓學校是贏利機構(連少年宮都不例外)。這意味著家長必須支付多倍的錢。對於工薪階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減負減負,把上學時間推遲,把放學時間提前,與家長的工作上下班時間嚴重衝突。比如孩子上午8點15分上學,下午2-3點放學,那家長怎麼辦?不送早託班晚託班,只能有一個人辭職在家接送孩子,那不是減少家庭收入,增加家庭負擔嗎?

中國的教育,由不懂教育的人在管;中國的足球,由不懂足球的人在管,所以,中國的教育與中國的足球一樣,臭不可聞。


大侃細語


聽教育部的,就不補課,因為補習機構是“雞湯加忽悠”,騙人騙錢的。聽身邊人的,就補課,因為絕大部分家長都給孩子報班補課,我這裡小學必補英語,作文也有很多學生補,補奧數的沒有大城市多,初中生補文化課的就更多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補課有沒有用,不看說的要看做的。孩子是自己的,不是教育部的,減負了,成績必然下降,不要聽那些什麼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能學好的話,哪有那麼簡單!成績下降了,高考時怎麼辦?你能去教育部交涉,當年我聽你們的,給孩子減負了,現在孩子分數不理想,請你們照顧一下?教育部會降分錄取嗎?顯然不會的,那麼減不減負,補不補課,還需要問嗎?


Jim64046356


首先,國家出臺的為學生減負的有關政策或規定,都是經過全方位調研並且經過科學認證而作出的決策,因此是十分客觀合理的。小學一二年級,知識相對來說淺顯易懂,孩子易於接受。對於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所學知識基本能做到當堂消化。所以,小學一丶二年級課後不留書面作業的決斷是非常正確的。隨著知識的進一步加深,孩子所學知識面越來越寬,有些知識不能當堂消化,需要在課後進一步鞏固提高,所以小學三至六年級才有課外作業不超過六十分鐘的要求。以後以此類推,初中課外作業逐漸延長至九十分鐘。這樣安排,對於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

如果是天資聰穎的孩子,掌握所學更是遊刃有餘。

個別家長認為,學生作業少了,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少了。其實不然,只要學生在上課時認真聽講,按時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夠做到融合貫通,基本沒有上補習班的必要。


山不在高438


至於要不要報補習班,還要看孩子什麼樣。

如果說您的孩子是上課認真聽,放學認真寫完作業,考試前知道複習的類型,那麼及時是包補習班就是浪費錢。孩子已經足夠優秀,讓家長省心。家長只需要適當的時候給他獎勵,那麼他就會越來越優秀。根本不用老師和家長多操心,或者給孩子報個興趣班,比如美術,藝術類的,那就已經很完美了。

如果孩子的智力,情商一般,但性格老實的話,那就適當的給孩子報一個補習班就行了。面對這種孩子,沒必要把普通人培養成天才,這讓反而弊大於利,孩子心理上和身體上也吃不消。成績排在班裡第10名左右就好,畢竟普通人即使再努力也比不上天才隨便學學。所以,最好是接受孩子是普通人的事實,只要比身邊的人優秀一點點就好了。

剩下的孩子就比較難辦了。如果你的孩子討厭學習,天天去學校混日子。那就趁著孩子沒進入叛逆期前報個武術班,最好是有屬於自己思想的那種,比如空手道。就要治孩子對成績不上心的態度,如果他欺負別人,那也不要擔心,把那件事告訴孩子的教練,讓教練治治他就好了,絕對不能慣著他。實在不行把他送到武術學校,學學功夫,即使是孩子不服也不行,那的老師都會功夫,他也打不過。

還有一種類型的,就是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認真學。其實我也屬於那種類型的,現在我上高二。其實對於我來說吧,就是有一天突然開竅。我就是初二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學習的重要性,成績才慢慢變好的。其實這種孩子需要的就是家長的指引,一點一點的把孩子帶入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還有,就是那種喜歡浪的孩子,天天往外面跑的那種。這種孩子喜愛自由,喜歡運動。如果家裡條件不錯的話讓他進入體校也行,學學踢球,萬一成為拯救中國足球的天才呢!作為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前進的方向,不要讓他死讀書。這種孩子基本上都是毀於中國式教育上。所以,家長的膽子大一些,相比於孩子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普通人,還不如讓他踢球成為土豪呢,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

其實,孩子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長,美術,音樂,書法等等,不要讓孩子只走一條路。你打遊戲的時候也希望支線任務完成吧!

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真正錯誤的是教育。家長的人物就是帶孩子走到對於孩子來說正確的方向,這就是家長的主要任務!


李白CHINA


你想不想自己的孩子考重點高中,考清華北大復旦南開?

沒有優異的成績能不能進重點高中,清華北大復旦南開?

答案很明顯,如果真的因為政策讓你放鬆就放鬆了,那以後孩子高考的時候我們還能如此輕鬆嗎?現實很殘酷。

所謂的負擔來自於我們認為的政策不夠完美,和自己內心的追求和慾望。

孩子累,一是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面的三六九等,就如考試排名,名義上是取消了,實質上呢,並不徹底,不然高考分數排位是個什麼東西。二是我們期望孩子變優秀的追求,家長都認為孩子只有優秀了,未來才能一片光明,那怎麼才算優秀,成績好,人品好……雖然學的這些東西,在以後的人生中,很少用到。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家長真的切實給孩子減負了,不寫作業,不追求成績……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我感覺家長不用糾結要不要報補習班,也不用詢問他人的意見,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決定,畢竟,孩子的人生需要家長的幫扶。


莞爾手工坊


教育部的減負措施正確與否不重要,家長給孩子報校外培訓機構是鐵定的,認知上的差距現階段沒辦法統一。今年暑期接送孫女去一家校外培訓機構上小學一年級的提優班,不到二十課時,費用近兩千元。報名時,我反對(本人也是具有近四十年教齡的高中退休教師),兒、媳堅持,最後還是報了。接送中發現,教材是培訓機構結合市面上的資料自編的,教師是聘的大三或大四的在籍師範院校學生,有效果嗎?我認為沒有,但從那些年輕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接送的表情看,一個個都是心滿意足、喜笑顏開的。現在有好多的年輕爸爸媽媽出於勵志的目的,帶自已的兒女去全國一流的大學參觀校園,但忽視了對這些大學學生的採訪,即他(她)們進入高校之前,有多少人上過校外培訓機構?又有多少人是靠校外培訓提高自身學業水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