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摘要: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名列第六,列湘云之后而居迎春之前,其前者乃钗、黛、元、探、湘,诚不可谓不重要。《金陵十二钗》全是贾府的女子,何以让一个非贾府的人,而且是尼姑身份的人进入《金陵十二钗》呢?作者所以这样的安排,自然是表示了妙玉在小说《红楼梦》中非同一般的角色地位。

《红楼梦》的主题之一是写那个特定时代的女子悲剧,这是警幻仙子在太虚幻境招待宝玉的茶与酒——“千红一窟(哭)”与“万艳同杯(悲)”的名色所寓隐的。以公侯府第荣国府、宁国府为小说典型环境的《红楼梦》,这女子悲剧的当事人自应是贾府中的太太、奶奶、小姐、丫头、媵妾,而在贾府“十二冠首女子”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小说偏偏设置了并非贾府家族成员的尼姑身份的妙玉,这是非同寻常的。——此“非同寻常”,即是非贾府人物,非空门尼姑不足以函盖、表述作者要表达的某一方面的重大题旨。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一、妙玉的身份地位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名列第六,列湘云之后而居迎春之前,其前者乃钗、黛、元、探、湘,诚不可谓不重要。《金陵十二钗》全是贾府的女子,何以让一个非贾府的人,而且是尼姑身份的人进入《金陵十二钗》呢?作者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自然是表示了妙玉在小说《红楼梦》中非同一般的角色地位,以及作者通过她而赋予特别的题旨意义。——而读者即可由此而获知妙玉巨大的深蕴的认识意义。妙玉非贾府人而能上《金陵十二钗》,乃在于她与宝玉有情缘纠葛,这是唯一可以解释的。对“十二钗”之身份稍作分析即可了然:钗、黛与宝玉有婚恋关系;“四春”是宝玉的姐妹;纨、凤是宝玉的嫂子;巧姐是凤姐之女,且为主体家族荣府(相对于宁府)宝玉一辈下一代的唯一代表;

湘云虽亲缘不近,但来往甚密,且与宝玉有情缘(非指婚缘而是情缘:宝玉让其为己梳头、欲吃其胭脂、留与金麒麟……);秦可卿则亦与宝玉有情缘——名“兼美(兼钗黛之美)”而与宝玉在太虚幻境结亲者。可见,作者构思中能上《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要么是与小说主体家族荣府有极近的亲缘,要么与宝玉有情缘。那么,妙玉只能属于后一种。小说也正是这样描写的——在预示妙玉结局的《红楼梦曲·世难容》的结句则为“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句中“王孙公子”即是宝玉;这就明确告诉读者,妙玉与宝玉是有情缘的。妙玉特殊的身份角色,——遁入空门的女尼,便赋予了她特殊的认识意义。假如说,贾府四小姐惜春是由于自己败亡的家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才不得已而“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以此演绎贵族小姐无处可依,只得托身空门的悲剧;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妙玉则以贾府盛时寄身于其家庙,既入空门而犹不得善终,自是别有一种认识意义。妙玉在《红楼梦曲·世难容》中的评价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第七十六回“凹晶馆续诗”,能为目下无尘的黛玉湘云“赞赏不已”,称作“诗仙”,其品性气质可知。她出生于“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才被迫“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可见,虽说她随师父去见“长安都中观音遗迹并贝页遗文”,其修行的“被迫”性质则是显而易见的。妙玉的“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在临终前却拒绝她“扶灵回乡”,而要她在“都中”“净居”以待“结果”。这种隐隐约约的扑朔迷离的描写,自是暗示她“待价而沽”、以结佳缘。这些都告诉我们,妙玉是另一类型的被迫无奈的出家,不同于惜春的不得已的出家;其对贾府之邀所说的“侯们公府必以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的骄矜也不同于惜春的“矢孤介”。

有此可知:作者给她定位的是三步曲:开始是“被迫出家”的无奈,接着是“待价而沽”的期待,最后到“玉陷泥淖”的毁灭。因此,太虚幻境的图册上说她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梦曲说她是“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而邢岫烟在评价她为“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从这点看,评点派从“妙玉”的人名读出“妙在有欲”,“少女之欲”,不为无理;但言辞是刻薄的。也因此,我们才可以对她奉“绿玉杯”以邀宝玉品茶、传“生日卡”以贺宝玉寿诞、续“中秋诗”而谋宝玉相会有深入的理解。栊翠庵品茶是对妙玉的第一次正面描写,一桩茶事,两个层次,二重主陪。第一层次是招待贾母刘姥姥,贾母为主,刘妪为陪。妙玉之对贾母本于“礼”,栊翠庵是贾府家庙,贾母是衣食施主,岂能不招待?因此煮以往年蠲雨水,烹以“老君眉”茶叶,奉以成窑产茶杯,不卑不亢,极为得体。第二层次是招待宝玉黛玉宝钗,拉钗黛喝体己茶是幌子,借机接近宝玉才是实质。表面上是钗黛为主,宝玉为陪;而其实是倒过来,以宝玉为主,钗黛为陪。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这次煮以五年前的梅花积雪,古玩杯“瓟斝”“点犀”奉以钗黛,将“绿玉斗”奉以宝玉。——“绿玉斗”是怎样的杯?“绿玉斗”是妙玉自己用的杯!是贾府里也未必找得出的珍宝!“绿玉”又是宝玉所特别喜爱的词语——在怡红院的初次题名时,宝玉正题以“红香绿玉”;元春命诗时又作以“绿玉春犹卷”!“红香”自是怡红公子,“绿玉”所寓何人,所寄何情,岂非一目而了然!“绿玉”怎么又是泛泛之杯?把妙玉寄居栊翠庵的意图作出极为巧妙的展示。第六十三回贺贾宝玉生日的帖子,竟使“宝玉看毕,直跳起来,忙问:‘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马上吩咐:“快拿纸来!”急着写回帖。可以说把两人间的微妙关系揭示无遗。妙玉“飞帖祝寿”的举动可谓惊世骇俗!因此招来有师生之谊的老邻居邢岫烟的非议:“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红楼梦》的作者竟然设计了“飞帖祝寿”这一情节!真是了不起的创造!这里却透露出妙玉的企盼与热望。

第七十六回,在人间最为美好的的中秋之夜,妙玉竟然夜出庵门,暗窥贾家合府大小赏月吟诗。——后续黛玉湘云所联之中秋诗。她之主动插足尘世,对于斩断情丝苦修来世的尼姑说来又是惊世骇俗的!然则,这难道不说明她所希冀的或可有与宝玉的一会之缘吗!把她的焦虑与迫切,写得隐约而传神!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在创作之初构思设计妙玉这个人物,就是让她以主动的姿态,介入到纷繁复杂的贾宝玉的婚恋漩涡里的!妙玉对爱情的渴望是热切的,雅致的,也是“另类”的。是现实生活中所罕见的,亦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亦所未见的。当然是注定不可以实现的,是不同于钗黛的的婚恋的悲剧。她的结局比钗黛更为悲惨,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是“红颜屈从枯骨”。——是真正的撕毁了的美!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她的悲剧的必然性,正是她的《红楼梦曲》的曲名——“世难容”三字所揭示的!这就是她区别于其它“金陵十二钗”的地方;也因此,这一形象所特有的审美功能与认识功能,是大观园的其它女子所不具备的。而我们通过妙玉的悲剧,推而广之,使我们可以就小说所另写的智能入尼姑庵、芳官入尼姑庵、惜春紫鹃入尼姑庵的悲剧性质与社会原因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对于类似于八十回后的“水月庵”的“风月案”风波,贾府小戏子藕官烧纸祭奠药官的事件,也有本质的了解。

二、妙玉的形象特质

妙玉这一人物的设置,作者是倾注着匠心的。妙玉在前八十回中,只三次不出场的侧面描写——第十七回入庵时的林之孝的介绍、第五十回的宝玉冒雪乞梅、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的“飞帖祝寿”;两次出场的正面描写——栊翠庵品茶与凹晶馆联诗。总计字数虽然不过三千,可是人物形象却如此栩栩如生、鲜明生动,不但是红楼人物中的“这一个”,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人物长廊里的“这一个”。因此,妙玉作为文学形象的塑造的方法,塑造的特色,亦是深堪借鉴的。作者紧紧抓住妙玉形象的主体特征——异于常人的孤高癖洁与对爱情也是对宝玉的渴求来塑造的,因此其个性特别鲜明。

说其异于常人的孤高癖洁,有三人的感受为证。其一,宝玉在芦雪庵联诗中“落第”,李纨想出责罚宝玉的好法子是让其到栊翠庵“乞红梅”,李纨是红楼人物中最为温婉和顺与容人的人,她竟然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其二,宝钗也是十分宽容待人的,栊翠庵品茶一节,“宝钗知他天性乖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黛玉出来”。其三,作为有师生之分,邻居之谊的邢岫烟对妙玉“飞帖祝寿”的评论。这已经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但,这是旁人对她感受的间接描写——最能说明问题的该是她的言行给读者以直接感受。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栊翠庵品茶”一节恰有以下一处描写:妙玉招待宝玉黛玉宝钗吃体己茶时,“只见道婆收上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腌臜不要了。”下文是,宝玉觉得成窑的杯丢了可惜,为刘姥姥求情:“那茶杯虽然腌臜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给了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么?”妙玉竟然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有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了也不能给他。”当宝玉提出叫小厮抬几桶水来洗地——洗去刘姥姥的影迹!妙玉笑道:“这更好了。你只是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这里把妙玉的“好高”与“过洁”渲染到了极致,把其眼中俗之又俗的刘姥姥贬到了极点,把雅与俗的界限也是分明到了极点。——乡野俗老婆子饮过的宋代宫廷专用成窑杯(此窑宋后即毁,即成历代收藏家争相收藏之精品陶瓷!)也不能再进庵门;

乡野俗老婆子留下的脚迹也须得洗涤干净,不能留下一点影痕;臭男人(小厮)的足迹是不能踩进高雅绝尘的栊翠庵的!小说正是这淡淡几笔,把妙玉的“孤高癖洁”的异于常人之处刻画得如此传神。《红楼梦》作者的艺术匠心不仅仅挑选一个情节细节去刻画一个性格的典型、熨贴、到位,还在于一个情节细节多项用途,一石三鸟!其“一石一鸟”,上举之情节细节对于刻画妙玉的“孤高癖洁”已可谓毕现其颊上三毫;然则还在于其“一石二鸟”焉,你既如此贬低刘姥姥,可曾思及贾母方才设宴招待刘姥姥,刘姥姥还与贾母王夫人宝玉钗黛一桌子吃饭,一起玩笑,……如此而言,你将招待刘姥姥,“陪同”刘姥姥“参观栊翠庵”的贾母贬置于何所?又把眼前的与刘姥姥一起吃饭玩乐的宝玉黛玉宝钗贬置于何所?岂非成了万人皆俗,惟你独雅了吗!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地位与形象特征


于是,为妙玉的“孤高癖洁”必将导致“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作了最为恰当的注脚!然则,更有其“一石三鸟”焉!你嘴上说“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了也不能给他”,而你适才又如何竟然将自己吃茶的“绿玉斗”奉于宝玉饮用?——刘姥姥用过的杯不得进庵门,自己饮用的杯砸碎也不得让刘姥姥带走,何以你的“专杯”如此大方地奉于男性公民“浊玉(宝玉诔晴雯之自称)”;为你抬水洗污的男小厮不得进庵门,你又何以与同是男性公民的“浊玉”谈得如此直率无隙?于是,妙玉性格形象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对爱情也是对宝玉的向往渴求就给凸现出来了!这也正是作者最要表述刻画的。至于说此举对妙玉尚有婉讽的犀利而可解为“一石四鸟”,这就见智见仁了!

参考文献:《红楼梦》庚辰底本、《红楼梦人物论》、《脂砚斋评批红楼梦》、《脂砚斋评批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