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为何不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关于减负的问题最近受到“南京家长已疯”和浙江省减负33条的影响,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为何不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这不,又有人提出来为什么不能公布成绩、为什么不能公布排名这个老问题了。

老问题是老问题了,但是老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就依旧是“新问题”不是吗?

对此不语今天特别的整理一下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是以“家长”的身份说的。

不公布成绩是有依据的

准确的说不是不能放到家长群里曝光,而是压根就不允许家长们知道成绩和排名。

当然,这里所谓的“成绩”是指具体的分数,很多地方其实早就开始实施了,而且事实的比较彻底——例如,孩子的卷子发下来之后一个对、错标识都没有,成绩就更没有的, 只是最后老师会告诉家长们各自孩子得到了一个“等级”,例如优、良、及格、不及格什么,当然也有地方采取的是A、B、C、D的方式。意思都差不多。

我们这边早就实现了电脑阅卷,所以就更加彻底了——不光是试卷上没有什么标识,就连答题卡上也没有任何的标识。

说不好听的, 很多父母看完一遍试卷之后哪怕是拿着孩子的答题纸去看,最后也一样不知道孩子到底考了多少分。

但是其实老师那里都有,不光有成绩,还有每一道题全班、全年级甚至是全区的答题情况分析,不光有孩子的班级排名,还有学校排名、统考的话还有区里排名,以及各个题目的孩子排名情况,反正就这么说吧, 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都有!毕竟是大数据时代了,不是吗?

问题是老师都知道不假,但是不允许公布!更不允许公开公布。

其实这种事情只要没人举报就没啥影响,但是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个别的父母自己不想知道自己孩子成绩和排名也就算了,竟然也不想让别人家的父母知道。

例如我们这里其实从学校到家长们甚至包括孩子们都知道成绩、排名是不允许公布的,但是事实上多数学校的多数老师还是会公布的。

但是年年总是会有极个别的家长就是会给你举报!

而且这事儿就是这样,你不说没人会管,但是你举报了,那就必须的按规定处理了。

多冤啊!

即便其他家长各种抗议,不满,都没法阻止——毕竟处罚是有理有据的……

为什么不允许公布成绩和排名?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两点:

1、避免“唯分数”的教育、教学。

不过这点其实没有什么用,因为对学校(教育系统)而言,是必须得知道成绩而且还要排名的,毕竟考核老师中的“成绩”可是重要指标啊!只不过不让家长们知道罢了。但是问题是家长们不知道就不会在乎成绩了?

我反而觉得“不知道”更容易造成的是“焦虑”,而“焦虑”更直接导致的是孩子的负担更重——我宁愿假定孩子的成绩不好,我也不会去妄想孩子的成绩特别好……

2、避免个别成绩差的学生“伤自尊”。

这点是很多人经常会提及到的。

其实在我看来不是怕孩子伤自尊,只不过是一些家长怕自己伤自尊罢了。

孩子们其实没有家长们那么的现实——我们从小到大,你见过有多少孩子是因为一个学生学习不好而被很多人讨厌、排斥的?事实上真正不在乎成绩的只有孩子们的同学。而且一个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隔三差五的换换人,但是成绩差的一般来说都会比较稳定的——孩子们早就习惯了,老师们也早就习惯了,真正伤自尊的其实是回家之后来自父母的责备!

而父母以前是收到成绩单了解孩子的成绩,即便知道别人的家长也会看到,但是毕竟不那么的直接,但是一旦发到群里,那可就是非常直接的感受了。

所以与其说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倒真的不如说是维护部分家长的自尊心。

家长不知道孩子成绩以及排名弊大于利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孩子升学尤其是非常重要的中、高考都是看分数的!

高考改革都是先知道分数和排名(分数段)之后才报名的,可是我们日常竟然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怎样的……

学习有问题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都说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作,那么请问作为家长我连孩子哪里有问题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让我如何配合?

我只能选择“全面配合”的方式了——即孩子无论是学得好与差的地方我都单独再给孩子来一遍,然后我还自我安慰说:学得好的就巩固巩固,学的不好的就弥补弥补!

而且在我不知道孩子名词的情况下,我只能做一家事情——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好!

例如本地的考试题目我一看太简单了,所以我肯定不会参考这样的试卷完成情况,我一定会去找一些有难度的试卷,而这些东西并不难搞到,完事儿我在跟别人的孩子对比一下……

试问,这是减负的目的吗?

学校貌似是减负了,但是实际上所有的负担都放在了那些真正关心孩子教育问题的父母身上了!对于那些不在乎孩子教育的父母来说他们的确是不用担心伤自尊的问题了,但是对于那些关心孩子教育问题的父母们难道就公平了吗?

有道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作为70、80后的两代人,如果我们有心去回想以下的话,其实就是从我们这代人开始不断地被个别整天吵吵减负的人给扰乱了我们孩子们的正常学习。

所以导致的现在努力学习反而成了需要“小心”、“谨慎”甚至是“东躲西藏”的事情——例如前段时间南京那边的减负搞成了什么,先是各种“不允许”,不允许考试、不允许补课、不允许公布成绩、不允许分班……然后竟然发展到进学校查孩子书包看看有没有“违禁物品”——试卷、教辅……

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为何不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我的天呐!

这让我战战兢兢的,这要是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一定特别内疚——因为从我孩子一年级开始我们是不是会让孩子带着一些教辅到学校的,一方面是有时间的时候做做,另一方面是放学之后如果作业完成的早,那么也可以做做。这样要是被检查人员在学校给抓着了,我估计检查人员不会把我和孩子怎么样(他们也配?也敢?),但是一定会找我孩子老师的麻烦,那我不得自责死?这么好的老师就被我给坑了?

说真的,大人怎么着都好说,但是让孩子从小就把“学习”需要当成是一件还需要“偷偷摸摸”做的事情,这真的好吗?

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为何不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实际上,反而是外面的补习机构在成绩上做的更好,一些机构每次的测试之后有非常详细的试卷分析,从题目到知识点再到所有参加考试学生中所处的位置等等应有尽有,家长们会对这样的东西排斥吗?不会!反而非常期待这样的详细全面的反馈,因为这给下一步的调整带来了最直接的指导!

“减负”不是任务,行为的背后才是根本

江苏减负进行中,一场轩然大波之后迎来了浙江的33条减负……

说真的,我一点不反对给孩子们减负,但是我非常奇怪的是,面对中考、面对高考,面对未来社会“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面前,能不能让我光明正大的正常学习?

我就是想考个好的初中,我就是想考个好的高中,我就是想考个名牌大学不行吗?

我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学的啊!

不是偷,也不是抢不是吗?

有本事你把所有的初中、高中还有大学的教学水平都搞成一个样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客观的,难道我们凭自己本事去争取更好地资源有错吗?

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为何不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小学、初中我可以自己挣钱买房来解决,那么高中和大学呢?

负担重的背后不是父母无知,事实上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提升使得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而也提高了要求。

事实上,在一些科目的学习上,有很多老师的水平并不见得比一些父母强到哪里去,但是有多少父母有那个时间能够系统地教孩子呢?

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更高要的规划、期待是“刚需”,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努力学习也是“必须”,面对这样的“需求”,一味地做“减法”是没有用了!因为在家里、在课外所有减掉的都会成倍的背被加回去。

与其这样,我倒是认为,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导工作反而更加实际——既然阻止不了家长们的“刚需”,那就引导家长们去做更合理的安排,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学习机会,让更多的家长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角度全面的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问题。可以开设一些讲座,也可以开设一些公益课堂,更可以搞一些家庭教育书籍的交流会等等,总之方式有很多,父母其实是非常需要的不是“不要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

这可比整天的盯着“学校”更有意义,您觉得呢?

到那个时候,什么排名,什么成绩,随便公布,因为更多的父母早就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种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只会考虑“自尊心”。

事实上,一个孩子,连自己成绩都没有勇气面对的话,我们对他还能有多大的期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