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上海普陀區,有一座長風公園。

長風公園有鐵臂山。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人公認兩座山。一座佘山,另一座就是26米高的人造的鐵臂山。

長風公園有銀鋤湖,這大概是上海最大的公園湖了。只要是上海小囡,只要家裡不是窮得叮噹響,那就應該有在銀鋤湖上划船的經驗。划著划著,如果有魚兒躍到船艙,那麼恭喜,今朝的夜飯有著落了。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長風公園有“勇敢者的道路”,是讓人翻山越嶺、攀爬滾打,磨鍊勇氣的。對一個上海學生來說,你要是連長風公園“勇敢者的道路”都沒通過,有什麼資格在學校裡“擺大王”?

長風公園有一個水族館,至今已有20年。在浦東那個水族館出現之前,長風公園是長三角海洋愛好者的“朝聖”的地方——你見過海馬嗎?你見過魔鬼魚嗎?你見過鯊魚嗎?“魔性三連問”,是當時“又破又大”的普陀區的驕傲。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本來,水族館還有一個“白鯨館”,隨著今年兩隻小白鯨回到冰島,放歸自然,“小白鯨找媽媽”和“藏寶箱的秘密”,也就只能留在大家的記憶中了。

長風公園還有遊樂場。“空中飛椅”和“海盜船”,是當時上海最牛的娛樂設施。每逢休息天,在長風公園3號門或雷鋒銅像前集中,大家一起去遊樂園玩耍,那可真的是美好的記憶啊。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假如你從小到大,在上海長大。那麼十有八九,你到長風公園春遊過。那個時候,長風公園就是現在的“迪士尼”,對上海小囡來說,充滿了魅力,充滿了誘惑。知道春遊或秋遊要去長風公園,前一天晚上往往是睡不著的。春遊回來,這一天的記憶像一隻拷邊橄欖的核,值得細細品味。最頭痛的,是學校要求寫遊記。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長風公園,今年60歲。它存在於每一個上海小囡的童年記憶之中。我們長大了,長風公園卻小了。沒有遺憾的青春,不是青春。

1

1959年,長風公園開放。

家中的長輩說,是國慶節期間開放的。老百姓對這個公園有兩個印象。一是大,整個面積達到36.4萬平方米。二是“有山有水”。

這個地方本來叫“宋家灘”,低窪易澇。普陀區就發動大家,在低的地方挖湖,在高的地方疊山。據說,這個公園開放後,普陀人民的腰桿子也硬了一些。公園附近的曹楊新村,是新中國新建的第一個人民新村,居住著許多勞動模範。長風公園,也就被認為是一個上檔次、有腔調的公園。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據說,公園最早叫“碧蘿湖公園”,你聽聽,這個公園名字,用上海話講出來一點也不響亮。開園時,當時一個領導取“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定名“長風公園”。

恰好前一年,毛澤東看到《人民日報》上有篇文章,說一個縣消滅了血吸蟲,於是“浮想聯翩, 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毛澤東寫下了兩首《送瘟神》。我們現在熟知的是第一首,其中有“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名句。而在第二首《送瘟神》中,毛澤東寫下了“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於是,長風公園裡面,人工挖出的湖,就命名為“銀鋤湖”。人工堆起的山,就叫“鐵臂山”。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說實話,我也是寫這篇文章翻找資料時,才知道26米高的“鐵臂山”的來歷。小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鐵臂山”和“鐵臂阿童木”,有著某種聯繫。和同學去長風公園玩,除了“爬山比賽”,就是“山上山下打仗”,在小小的鐵臂山上下,知道了“動能”和“勢能”。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據說,長風公園是借鑑北京頤和園的風格。頤和園的風格,是種什麼風格?我至今也不太清楚。像什麼百花洲、桂香亭、長壽林,總是不太感興趣。倒是長風公園西南方向的雷鋒塑像,是我們常去的地方。同學們相約,一般在園外,就是怒江路的3號門見面。在園內,就約在雷鋒塑像前,絕對不會搞錯。

2

長風公園的鐵臂山前,有一對石獅子。東面的一隻,踩著繡球。西面的一隻,踩著小獅子。

前幾年,說這對石獅子是在文革期間兵荒馬亂時,長風公園去問北京圓明園要來的。圓明園的同志說:既然上海的同志需要,我們就送給你們吧。

這真是一段美麗的傳說。雖然你捏著鼻子也知道,根本不可能。

這對石獅子是哪裡來的,可有方家賜教?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關於長風公園,還有划船的記憶。上世紀80年代,沒有電動船,只能“讓我們蕩起雙槳”。雖然沒有白塔,也沒有綠樹紅牆,但銀鋤湖寬闊的湖面,時時吹來的微風,常讓人心曠神怡。最最擔心的,是時間差不多了,你卻劃不到岸邊。年少時,一角幾分,覺得真是天大的事情。使出渾身力氣,好不容易划到岸邊,卻過了5分鐘。這個時候,就要和工作人員說說好話,爭取不要多收錢。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哦,對了,還有“勇敢者的道路”。那是男生們展示勇氣和臂力的地方。攀爬騰挪,上下翻飛,成功通過的,往往對那些沒有通過的,大聲嘲諷。這樣的嘲諷,基本上要在班級裡,維持一個月。如果有女生也成功通過了,那麼,對那些無法通過的男生,嘲諷就更加尖刻。

我從來沒有吃過長風公園裡的蓋澆飯。據吃過的同學說,很好吃。那時候的春遊秋遊,都是自己解決午飯。我總是帶飯,帶的飯總是千篇一律——切片面包,當中夾上紅腸,一根黃瓜。麵包吃完了,留下四條邊,也捨不得丟掉。回去的大巴車上,當點心吃掉,蠻好。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家裡有點錢的同學,就不一樣了。他們一般是去長風公園裡的“碧蘿餐廳”吃飯,吃的是蓋澆飯。這麼多年過去了,澆頭是什麼,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同學們把米飯和澆頭拌勻,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出春遊或秋遊的美好。

3

長風公園的景色很美。

先後有3個元帥到過長風公園,兩個是休閒,一個是視察。視察的,就是上海的老市長陳毅。休閒的,是聶榮臻和劉伯承。聶帥是來釣魚,還在亭子裡休息。劉伯承是來爬鐵臂山,還不止爬過一次。

你瞧,連元帥都來休閒的公園,建在普陀區,普陀人民怎麼會不自豪?

周潤發在公園裡拍過《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劇情是周潤發在公園裡吊嗓,引得斯琴高娃演的姨媽的關注,兩人一見鍾情。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馮小剛也在長風公園裡拍過電影《非誠勿擾》的片段。

長風公園還曾轟動過整個上海灘,在公園裡辦的“自貢燈會”,一票難求,全上海趕時髦的小青年,都來到長風公園看燈。那架勢,絕不亞於今天的莫奈展。

對上海小囡來說,長風公園裡最吸引人的,就是水族館了。試問,那個時候誰看過魔鬼魚?誰實實在在見過海馬?一頭鯊魚游過來,大家驚呼。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幾個月前,堪稱“鎮館之寶”的小白鯨“小灰”和“小白”迴歸自然,前往9000公里外的冰島新家,世界上第一個白鯨自然保護區。這個舉動,引發了一片讚歎聲,也引發了上海小囡的集體回憶。互聯網上,這樣的留言得到了最高的“點亮”——

感謝小白鯨,感謝我的青春!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在長風公園的歷史上,還有過“夜公園”,就是夏天可以晚上10點關門。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那時候沒有娛樂活動,很多青年男女、甚至小夫妻,就相約到長風公園乘風涼。這個時候,是公園“糾察隊”最忙的時候,他們拿著手電筒,緊張照射花叢林間,制止“不雅動作”。甚至小夫妻拿出結婚證,糾察人員仍不放鬆:“結婚了就可以在公共場合亂來啦……”

往事如煙。

4

長風公園邊上,有個華師大。

華師大里面,有麗娃河。長風公園裡,有銀鋤湖。兩者都屬於蘇州河水域。20多年前,我的一個朋友,約女孩子到長風公園划船。船隻靠岸太近,女孩子被柳枝劃破了臉頰,於是一段相親,就此告終。

有幾個朋友高中畢業後,進入華師大學習。我聽他們說,華師大出來的人,走的都是長風公園1號門。棗陽路在遭受“無證設攤”整治之前,是一條喧囂而混雜的馬路,充滿著煙火氣。晚上泡吧,要當心遇到老師和學長。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當然,更多人記得的,是棗陽路上的小飯店。店老闆不怎麼客氣,但一些快手菜燒得是真不錯,椒鹽排條、划水、香菇菜心、紅燒排條、榨菜蛋湯……

有一個朋友和女朋友去吃炒螺螄。買了一盆,他吃得快,一隻螺獅入嘴再吐殼,不到3秒。女孩沒那麼快,去掉殼,用牙籤挑出肉,蘸一下醬,吃完一隻炒螺獅要20秒。一盆吃完,女朋友翻臉了,給他上了一道數學題:一盆40只,我吃了6只你吃了34只,你有沒有照顧我的心?

這個朋友回到宿舍,忍不住抱怨。同寢室的人一句話堵住了他的嘴:“你女朋友這麼漂亮,換作我一個螺獅都不吃,全部挑出來給她吃。”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過去十多年,隨著城市更新的步伐,長風公園一帶,拆掉了不少舊式民居。上海火柴廠周圍的棚戶區拆掉了,如今是“長風一號”綠地。我去棗陽路、金沙江路,都已經完全不是那個樣了。12年前,我的一個實習生重症晚期後去世,我得知消息連夜開車去他家。車子開在金沙江路上,我的另一個實習生沉痛地說:“唉,X哥太年輕了。”

感謝生活吧。它給你帶來的每一分沉重,都是生命的塵埃。

雖然我非常明白,整治棗陽路,是城市治理的必須。但是,我不太喜歡現在的棗陽路。因為,它讓華師大的學生們,少了一個翻牆逃出大學的理由。

5

一個夏日的下午。我來到長風公園。

銀鋤湖面,已經沒有划槳的船了,都是電動船。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鐵臂山上,我沒有見到其他人。

勇敢者的道路,沒有了。蓋澆飯也沒有了。

兩隻小白鯨回家了。水族館也沒有進去。

遊樂場,也不去玩了。

在沒有迪士尼的年代,上海的小寧都上這裡白相

在綠地中的一張長椅上,有人正在彈著吉他。聲音並不響,節奏是歡快的。我坐到邊上另一張長椅,舒舒服服地坐著,不知不覺入眠。

醒來,我由衷地感謝長風公園,給我帶來那麼多童年回憶之餘,還給了我寧靜的15分鐘的睡眠。

人生一場大夢,夢中,你究竟會遇到誰?

圖片來源:上海發佈 青春上海 上觀新聞 長風周到 中國國家歷史 海派文化魔都覓食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