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被人當軟柿子捏?用這三招,立馬反敗為勝,人緣還越來越好

早上一上班,同事小陳氣沖沖的向我抱怨,上一次被隔壁部門的小王知道她們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之後,今天已經是她第10次蹭車了。

“唉,大家都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捎帶一程‘。

可是最近小王變本加厲,每天都要讓小陳在小區樓下等半個小時才磨磨蹭蹭的出門,路上堵車遲到了,小王還抱怨是小陳開的太慢,害自己被領導批評。

明明是我自己的車,卻成了她小王的司機,路上堵車還被別人抱怨開慢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我在網上百度了一下,“同事 + 蹭車” 這個關鍵詞,發現遇到像小王這種被人蹭車的情況還很常見。

有網友還說,自己有一次好心把同事送回去,因為當時雨太大,就沒有進他們小區,讓同事先下車。 可誰知同事脾氣就來了,下車門時惡狠狠的說了一句:“不就是有個破車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隨即摔門而去。 只留網友一個人在那兒鬱悶無語。(我可是好心幫了他的呀!)

大家都在抱怨,遇到這種情況,真不知道怎麼拒絕。

蹭車,說白了就是被人貪小便宜,生活中這樣的厚臉皮同事還真不少,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拒絕呢?

老實人被人當軟柿子捏?用這三招,立馬反敗為勝,人緣還越來越好

一、同事蹭車派別

被同事蹭車,不同的人還有不同的表現類型。

1、藉口派

蹭車人小A:“那個,小陳呀, 那個能不能麻煩你今天捎帶我一程呀,我今天感覺有點不舒服!”

小陳:“額,好吧!”

蹭車人小A:“那個,小陳呀,今天能不能麻煩你順利我把捎到附近商場,你放心,很快就能到,不打擾你時間,我已經收拾好了!咱們走吧!

小陳:“額,好吧!”

.....

這種人很擅長心理戰術,通過不斷降低自己要求,並假裝弱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種人用一個字形容, 就是賊,賊得讓人難以拒絕。

2、理所應當派

蹭車人小B:“小陳,反正我倆隔得近,你稍我一程也要不了多少油費錢。”小陳:“額,好吧!”

小王就屬於理所應當類型,好像這車就是他家的車一樣。

不僅如此,小陳每天的消息比下班的鬧鐘還準時:待會下班,一起走啊,把我載到商場。

小陳的心理:我什麼時候邀請你坐車了,我哪句話讓你誤會了我和你很熟,我改還不行嗎。

有車一族的痛苦呀。

3、打擾生活派

有人在網上吐槽,早上他還沒有醒過來,同事就跟他打電話,讓他幫忙把自己送到機場。

網友一臉懵,這真是要把自己當成他家司機的節奏啊......

連睡覺都不放過。

老實人被人當軟柿子捏?用這三招,立馬反敗為勝,人緣還越來越好

二、同事無良蹭車,教你三招反擊

很多人無法拒絕別人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自己的不好意思,在乎面子,害怕得罪,所以在生活中做了很多讓步。

但是你要知道,你這一次的讓步,就是同事下一次的得寸進尺。

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反擊,這裡交給你幾個反擊的方式。

1、拖 — 給自己留時間

當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時,千萬不要急著答應, 首先考慮一個問題:

這是我幫他的第幾次了?

像被同事蹭車這種事情,有第一次,肯定就有第二次。

貿然的答應,卻不求任何回報,也不考慮這件事情可能為我們帶來的麻煩,受委屈的肯定是我們自己。

老實人被人當軟柿子捏?用這三招,立馬反敗為勝,人緣還越來越好

如果同事已經是多次蹭車,你不好拒絕,你不要著急答應,找藉口推脫,或者對對方說,今天晚上我還有事情要忙,你自己先回家吧!

次數多了,對方也會知道你的意思。

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跟他的對面硬剛, 還能達到你拒絕的目的。

2、默 — 無聲的拒絕

拒絕別人好像很難為情,不懂拒絕,好像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裡頭。

這個方法,就不要求大家打破天性,必要時可以保持沉默。

你讓我做什麼事情,我不想答應,我不說話,你總不能總逼迫我。

如果找你幫忙的人沒有眼力勁兒,咄咄逼人,得寸進尺。這種時候你的沉默,反而讓我們內心好受一點,反而讓我感覺拒絕沒有之前那麼困難了。

既然他絲毫不顧及我的感受,我又何必如此顧及他的感受呢?

就怕對方很和氣,你還伸手不打笑臉人嘛,但對”流氓“,愧疚心總歸會小一些。

3、強 — 提幫助的條件

如果你以上兩個方法都提了,但是你還是對方還是不理解你的意思,看起來情商很低的樣子。

這種時候,你也沒有必要廢話,強制性提條件:“想坐我車,行,一次免費,超過三次,你就要付油費,而且要我順路的情況下,畢竟我不是你的司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我加油不要油費的嗎?)”

如果對方不肯, 你不捎他就行了,對於這種只會貪小便宜的人,不來往就行了。

老實人被人當軟柿子捏?用這三招,立馬反敗為勝,人緣還越來越好

三、寫在最後

捎同事一兩次,無所謂,權當維護同事關係了。

但是次數多了, 而且對方還可以表現貪小便宜,覺得你好使。好欺負的心理,這種最要不得,建議直接拒絕,省的糾結。

你有被同事蹭過車,或者被佔過便宜嗎?

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