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常言道“饮水不忘挖井人、纳凉不忘种树人”,如今随着地铁开通运营,地铁背后的故事开始被慢慢挖掘。

据了解,常州地铁一号线共36列车,其牵引系统、空调系统、信号系统由新誉集团打造,地铁后勤保障车由江苏今创车辆有限公司“量身定制”,而这两家轨道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都来自武高新,为“常州地铁常州造”提供实力注解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左:新誉集团 右:今创集团

而这仅仅是武高新众多特色产业中的一隅。

在这片180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串串数字成就让人惊叹……高新技术企业165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37家,涌现出了一批行业领军者、隐形冠军,成功引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企业,拥有世界500强投资的项目23个、主板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

武高新,无疑是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和创新活力的智造高地之一

全国县区国家高新区第一位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武高新,全称为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走过23年。

可谁曾想,23年前,这里一片“百废待兴”。从一开始规划3.4平方公里,到现在规划控制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从1996年首家省级高新区到2012年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字招牌,这个位于常州南翼的“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慢慢走进我们视野。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高新区”一词,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无论是高新区,还是开发区、科技园、产业基地,都可以概括为“产业园区”,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的研究园,它是最早的高科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产业园区。而武高新就定位于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

目前,在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中,武高新连续两年跃居全国县区国家高新区第一位,这座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以实力圈粉,在常州南翼蓬勃发展。

“4+2”产业集群沃土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产业发展是园区的重中之重

。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区一园”之一,武高新聚焦于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机器人、智电汽车“一人一车”两张产业新名片,“4+2”的产业格局已峥嵘初显。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以智电汽车产业为例,园区先后落户了北汽常州高端产业基地、车和家等整车制造项目,并吸引了法雷奥西门子电机、博世汽车电子等一批配套企业。2018年,园区“4+2”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园区规上产值近九成。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惊喜,远不止于此。根据官方发布的武高新成绩单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32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产值超444亿元,同比增长7.2%。作为武进副中心,武高新贡献了全武进近23%的公共财政收入和26%的社会固投,毫无疑问,已是推动武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基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项目是园区发展动力,为武高新集聚新动能添加助燃器。上半年,武高新31个市重点项目在建率达84%,42个区级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1%,中汽研、科勒、博世汽车电子二期、恒立铸造二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上半年新签约落户项目49个,引进11个总投资超3亿元的重大项目。比如,在每年这两场大会上,武高新都是“频频吸金”大有作为。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第十四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智慧能源高峰论坛

5·18展洽会上,高端液压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武高新,为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集聚发展新动能。6月世界工博会上,德国传感器、工业服务软件、发动机检测和标定等5个项目又签约落户武高新,助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加速智慧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凭借鲜明的产业集群优势、高水平人才团队,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项目青睐武高新,纷纷在这里落地开花。

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创新是园区的灵魂,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强磁场”。目前,武高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汇集了17家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了固高智能、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华数锦明等一批新型技术服务、项目孵化综合服务平台。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武高新引进的部分新型技术服务、项目孵化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金融服务上,汇聚创业投资企业63家,各类金融机构100余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3500万元。人才团队上,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904个,培育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93名。技术孵化上,集聚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机构数量达到41家,省级以上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2家,孵化场地面积累计达100万平方米。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更被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这一称号,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如今的武高新当之无愧。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常州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围绕加快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目标,在知识产权全面创新改革中先行先试。

位于常州南翼的武高新,今年7月,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常州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增加一份分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验收中,武高新是以全省第一的分数通过试点验收,其实力,不言而喻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仅去年,园区就新增授权发明专利818件,PCT专利申请23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2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7家,1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或绩效评价合格。

如果置身于一定高度,俯瞰整片园区,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多少年前一到夜晚即一片漆黑的土地在今天始终灯火辉煌,武高新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与姿态。

中以常州创新园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型园区。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搬迁至“科创走廊”,由武高新负责推进建设。在《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框架下,园区迅速编制《中以常州创新园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和《2019年度中以常州创新园工作要点》,启动中以常州创新园启动区和拓展区规划设计,深入推广实施“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目前,园区已集聚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资、合作企业80余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20 余个,涵盖了生命科学、现代农业、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并建成了以色列中心、以色列创新科技孵化器等创新载体。

23年!看常州这片园区如何蜕变为产业新城?

过去二十余载,武高新日新月异,武高新人执着前行,从二十年前偏僻的乡村到如今的产业优势显著的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这是武高新给我们交出的一份产业答卷。

如今,随着常州地铁1号线通车,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武进站的正式建设,双铁经济圈助力区域腾飞,高端产业成熟发展以及各项配套的逐渐完善,将给武进带来巨大流量和潜在资源,这个南部中“芯”板块武高新迎来他的黄金时代

武高新人将继续紧跟大潮,只争朝夕,勇当时代弄潮儿。可以预见,这座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正在美丽的西太湖畔闪耀光华。

本文代表克而瑞常州机构观点,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