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證券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排出時間表

證券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措施針針見血。

週末,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資本市場改革話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內容可謂乾貨滿滿,最受大家關注的無疑還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的回應。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1.在發行承銷環節,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形成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等機制,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

2.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盤中臨時停牌、“價格籠子”等市場穩定機制。

3.優化融資融券機制,促進多空平衡

4.在持續監管環節,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針對性,樹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

5.併購重組由交易所審核,涉及發行股票的,實施註冊制。

6.在退市環節,創新退市方式,

優化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

從發行,交易,監管到退市改革目標都很清晰,問題也看的很準,如果真能做到,無疑有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

那麼,近期要做的工作是什麼呢?

1.年內推動四項改革措施落地:進一步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抓緊發佈H股全流通工作指引,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渠道,以及持續擴大期貨特定品種範圍,以更大力度引入境外交易者等。

2.明年取消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3.穩步推行註冊制,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更大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結合證券法修訂,研究逐步推開。”

4.目前正抓緊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要儘快出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規則,推動證券法修改,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供給與投資者保護,加快轉變證監會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等。

這次可以說得上是誠意滿滿,目標,時間表都排的很清晰。這也是小蜂一直對我國資本市場有信心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的推進。

改革不一定會讓大盤漲,但這些股票肯定會漲。這些改革或許短期內並不會讓大盤漲多少,因為改革過程中原來的很多問題都會暴露,很多股都會暴雷,大盤甚至還有可能跌。但是,有兩類股卻會漲,一是券商股,因為它們直接受益;其次就是有業績的管理規範的企業。這些改革根本上都指明瞭一個投資方向:價值股的投資。大家選股一定要擦亮眼睛,實在不會選,就買格力,茅臺等大家都知道的價值股,或許沒有超額收益,但跑贏90%的股民還是沒有問題的。

其它消息面上:

1.醫藥領域迎來重磅新藥。11月2日,阿爾茨海默病國產原創新藥獲准上市,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後,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疾病,但是用於治療這個病的藥卻很少,且效果不明顯,國內能夠上市這樣的藥,真的是很牛。這也說明我國創新藥的研發有了長足的進展,未來類似的原創藥可能也會有一批突破。利好醫藥股。

2.談判又出么蛾子?最新的消息,週五晚上雙方牽頭人進行了通話,通稿是這麼說的:雙方就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認真、建設性的討論,並取得原則共識。雙方討論了下一步磋商安排。從這個措辭上,這次通話效果不是很好。看樣子還是要降低期待。

3.電子煙涼涼。週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核心思想就是電子煙不得打廣告,不得在互聯網銷售。

搶國家的生意,很難很難。

4.週五四家IPO企業批文。數量多,募資大,這是市場目前面臨的問題。

下週大盤走勢及交易策略:

週五,在銀行股,大盤藍籌帶領下,大盤震盪走高,最終收中陽線。週四,在所有人都看空的情況下,小蜂旗幟鮮明的給出了樂觀的觀點,可惜那篇文章閱讀量卻創了近期新低,果然賺錢的人永遠是少數。不過,這次上漲並非表明大盤就此反轉了,只能說依然是一次反彈,大盤還是在2800-3000點之間走震盪走勢。週末的消息面偏好,下週大盤有望繼續反彈,不過考慮到IPO抽血,市場問題解決有個過程,3000點附近恐怕會有震盪。

交易策略上:精選股票,保持耐心,保底的5成倉位不變,5成倉位以上的部分做高拋低吸。長遠看好市場,看好優質藍籌股,但短期並非一點風險沒有,很多藍籌股目前估值略高甚至是偏高,一直漲,同樣會面臨風險,下跌也很正常;因此並非不需要做任何操作,通過底倉以上的高拋低吸,將持股成本下跌,這樣也有利於長期持股。

具體板塊上看好:消費、醫藥、大金融以及金融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