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冲出地中海

上世纪70年代,苏联通过外交拉拢,获得了从叙利亚到北非众多港口的补给权。在地中海这个短兵相接的大澡盆里,美国的航母优势全无,仅仅和苏联人斗了个旗鼓相当。

可是如果美国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不断增大,其导弹核潜艇一旦可以退出地中海实施远程攻击,那么苏联海军就不得不跟着驶出直布罗陀海峡。随着1123型(莫斯科级)、1143型(基辅级)航母开始陆续服役,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也进入设计阶段,这些新舰无不显示了苏联海军要进入浩瀚大洋的雄心壮志。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可这时苏联人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虽然已经有了1134A型(克列斯塔)巡洋舰、61型(卡辛)和1135型(克里瓦克)驱逐舰这批性能稳定的舰只,但这批舰只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吨位小续航里程短、防空能力弱、还缺少大口径舰炮。海军部翻遍了口袋,发现除了1134B型(卡拉)巡洋舰,再拿不出其他综合战斗力强的舰只,去如影随形地为航母和核动力巡洋舰护航。因此海军急需一型续航里程大、综合作战能力强的中型战舰,伴随远洋舰队执行护航巡逻、防空警戒和反潜反舰的任务。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高举着“苍蝇拍”的1134B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苏联人研究后悲哀地发现,由于自己电子设备落后体积又大,想把这些功能在同一艘中型舰艇上实现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海军部提出当时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建造两型不同用途的中型远洋舰艇,一型专门负责反潜防空,一型主要承担反舰压制。两型舰艇通过协同互补,实现“1+1大于2”的作战思想,以全面压制美军同级别的舰艇。这两型舰艇就是苏联驱逐舰的绝代双骄经典之作:1155型(无畏级)和956型(现代级)。

1155型

1972年,戈尔什科夫在苏联部长会议上关于建造中型远洋反潜舰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批准,编号1155型工程。在设计阶段,由于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和F-14“雄猫”战斗机的服役,设计工作随之几次改进,终于在1976年7月通过了海军部的审批,计划先期建造50艘。1977年7月,首舰“无畏”号开始动工。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发射瞬间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美国F-14“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

1155型采用长艏楼船型,并且一改苏联以往的设计风格,艏、舯、艉层次紧凑连贯。该型舰艇作为大型远洋反潜舰,武器配置突出反潜,防空也不弱。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1155型图纸

反潜火力由四重反潜武器构成: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反潜火箭深弹。舰艉设计了直升机库,可携带2架卡-27反潜直升机。舰艏桥两侧有两座发射“暴雪”反潜导弹的四联装导弹发射箱(后来改为装“SS-N-14”反潜反舰两用导弹各2枚)。在长艏楼和主甲板的落差过渡区两侧各有1座533毫米四联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反舰鱼雷和反潜鱼雷。艉甲板室前端左右两舷各有1座射程达6000米的12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1155型

防空火力主要依靠的是舰艏的4组SA-N-9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筒,每组备弹8枚(后期型号在长艏楼甲板室末端和艉部甲板室前端各增加2组)。反导依靠的是上层建筑四角布置的4座30毫米AK-630M六管近防炮。此外在舰艏还有两座100毫米AK-100高平两用单管舰炮,即可对海也可对空。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1155型后视

1155型舰长163.5米,宽19米,吃水5.3米。排水量标准6930吨/满载7570吨。最大航速29.6节。续航里程5700海里/18节。动力采用全燃动力。武器配置为2座100毫米AK-100单管舰炮,2座四联装“暴雪”反潜导弹发射箱,4组SA-N-9防空导弹备弹32枚,4座30毫米AK-630M近防炮,2座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12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2架卡-27反潜直升机。可携带22枚水雷。

956型

相比1155型,956型的诞生则曲折的多。

自从赫鲁晓夫执政之后,陆军发展就高于一切,而海军除了潜艇、反潜舰和舰载导弹之外,其他根本就不用考虑。对此戈尔什科夫玩了个套路,他在部长会议上宣称,目前海军陆战队实力不断壮大,但是火力支援不够,急需“火力登陆支援舰”配合登陆部队作战。既然提到了海军陆战队,至少和陆军粘上了边儿,这个理由让其他部长们难以找到反对的借口。终于在1969年,“火力登陆支援舰”在部长会议上立项成功,写进了《1971-1980年海军十年建造计划》里。这就是“现代”级上两座130毫米双联舰炮的来历,这么猛的舰炮原本就是用来对陆火力支援。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AK-130和水兵对比,看起来武威雄壮

由于还没最终定型,海军部生怕项目被砍掉,所以从来不明说建造这型舰艇其实是用来远洋反舰压制,只给造船工业部一个模糊的需求概念。北方设计局的专家们一根筋地遵守着最高决策层的决定,在设计火力支援舰的路上越走越远……北方设计局的方案送到海军部后自然被否决掉,戈尔什科夫只好亲自找到北方设计局局长彼尔科夫同志,做了点到为止的交流。彼尔科夫同志很快就领会了海军总司令的真正意图,1971年初,设计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规,编号956工程。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956型最初版本

海军部原计划956型首舰1973就要开工,但是同样受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影响,设计几易其稿。而到了1974年又碰到了新的难题,由于燃气轮机的生产供应不上,戈尔什科夫迫于综合考虑,把燃气轮机优先供应给1155型,956型只好修改设计使用蒸汽轮机。1975年8月,最终方案终于获得批准,计划建造50艘。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956型和“斯普鲁恩斯”同框,风格迥异

956型采用同61型相似的主、副甲板设计,为短艏楼平甲板船型,上层建筑布局比较密集。至于武器装备方面,突出的是火力支援和反舰:艏艉各1座130毫米AK-130双联舰炮,火力凶猛。此外艏舰桥两侧各1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共携带8枚SS-N-22反舰导弹,这种最大速度2.8马赫的导弹堪称反舰“大杀器”。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正在吊装的SS-N-22

防空方面在艏艉舰炮后各有1座吊臂防空导弹发射架,发射SA-N-7舰空导弹,备弹48枚。艏桥和舯部机库两侧还共有4座30毫米AK-630M六管近防炮。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AK-630“呆萌”

由于956型是同1155型配合使用,所以反潜力量薄弱,舯部两侧各有1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艉部直升机甲板两侧各有一座6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此外还配备了1架卡-27反潜侦察直升机。

绝代双骄,暮色挽歌——二战后苏联海军驱逐舰发展(终)

卡-27灵活的胖子

956型长156.6米,宽17.2米,吃水5.96米。排水量标准6500吨/满载7940吨。最大航速30.1节。续航里程4500海里/18节。动力采用蒸汽轮机。武器配置为2座130毫米AK-130双联舰炮,2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共8枚SS-N-22反舰导弹,2座吊臂防空导弹发射架共48枚SA-N-7舰空导弹,4座30毫米AK-630M六管近防炮,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6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卡-27直升机1架。可携带22颗水雷。

暮色挽歌

1155型和956型把驱逐舰的排水量一举提升到了近8000吨,可谓承载了苏联海军的远大抱负,只可惜生不逢时。

上世纪80年代初,军备竞赛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两型舰艇受船厂资金运转不灵的影响,建造进度相当拖沓。例如第一批956型4艘,光是舰体平均建造周期就长达3年。

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国家内部矛盾逐渐爆发,整个经济体系面临崩溃。大规模的工人游行、罢工,使船厂根本无法保证生产。当立陶宛第一个宣布独立后,整个苏联分崩离析。而此时1155型只完工12艘,956型只完工17艘(不包括出口给我国的4艘),离各50艘的建造计划还相差甚远。

苏联时代驱逐舰发展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独立呼声而黯然落幕。(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