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週五,朋友去參加了兒子的家長會,回來之後就向我抱怨,

因為兒子的作業問題,老師批評她和其他家長不負責任,讓她覺得既生氣又委屈。

我問她具體是怎麼回事,她說,這學期兒子的作業量並不多,所以從這周開始,她就放手了,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鍛鍊一下。

在兒子說作業檢查好了,並把作業本遞給她簽字時,出於對兒子的信任,她也沒有再檢查。沒想到孩子這一週的作業錯誤率太高,連累自己也被老師點名批評了。

朋友不服氣地說:“檢查作業本來就是老師和孩子的事情,把事情推給家長,老師是輕鬆了,可孩子又能有多大的收穫呢?”

我先是安慰了她,指出老師當面批評家長的做法欠妥,等到她心情平復了,才告訴她,幫孩子檢查作業,家長也是受益者。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後不愛檢查,或者敷衍似的掃一眼就算完成了,結果導致平時作業錯誤率高,考試時也經常丟掉冤枉分。

在這種情況下,先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甚至是幫助孩子檢查作業,能對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都發揮特別大的作用。

想達到這個效果,家長首先要知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什麼。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把握檢查作業的核心與重點,是檢查作業前家長必須瞭解的

首先,觀察孩子寫作業,發現寫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有些家長認為,幫孩子檢查作業,只發生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錯過孩子寫作業時的一些關鍵信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從孩子做準備工作時,就開始細心觀察。

  • 比如看看孩子在寫作業之前是不是提前喝水、上廁所、洗手、喝水、準備文具、拿出作業等,這些能幫助孩子更加專注於學習,而不是其他雜事。
  • 再如看看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讀題時是仔細認真,還是快速瀏覽?下筆時是果敢利落,還是半天寫一個字?

這些都能反映孩子的細心程度以及掌握情況,如果寫作業時沒有發現這些問題,以後也會影響孩子的考試。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其次,檢查作業的重點不是找錯題,而是發現孩子沒掌握的知識點。

很多家長誤以為,檢查作業就是幫助孩子把錯題找出來,讓孩子進行改正,保持作業的正確率就可以了。

可實際上,比起這一點來,發現造成孩子錯誤的原因,找到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更加重要。

通常來說,孩子做錯題目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還有一類是對知識點的掌握不熟練造成的。

如果是前者,幫助孩子養成專注力,讓孩子認真思考後再下筆,能夠減少錯誤的發生;如果是後者,就要一起看看,掌握不熟練的知識點是什麼,是今天學的,還是以前學的,做好記錄,並鞏固複習一下。

等到作業全部寫完之後,還可以鼓勵孩子做幾道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再次,通過孩子寫作業的態度及字跡,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常聽一些家長說,隨著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越來越不瞭解了。想和孩子交流這個話題時,孩子也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讓家長也不知如何是好。

實際上,我們通過孩子寫作業的態度及字跡,也能夠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特別煩躁,或者是寫出的字跡潦草,或者錯誤百出,或者寫寫塗塗,那麼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斷定,孩子學習不在狀態。

這種狀態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需要我們去和孩子溝通交流,做判斷。或者向孩子的老師打聽,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瞭解了這些之後,我們還需要知道檢查作業的正確方法

有不少家長每天幫孩子檢查作業,發展到後來,反而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願意自己檢查作業了。

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要權責分明,讓孩子認識到,檢查作業是孩子和家長共同的事情。但是彼此負責的範圍並不相同,孩子需要把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做好。

想要通過檢查作業,讓孩子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麼需要做這樣三步:

第一步,讓孩子瞭解檢查作業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對於檢查作業的重要性,很多孩子都是知道的,因為眼見為實,作業有沒有檢查,是認真檢查還是馬虎應對,反映出來的結果截然不同。

但是,孩子為什麼不喜歡檢查作業呢?有家長認為是因為孩子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並不知道怎麼檢查作業。

我們可以讓孩子做到以下兩點:

  • 第一,在寫作業的時候,如果遇到有疑問的題目,就要把它標記出來,寫完作業以後要重點檢查一遍。
  • 第二,不要等到所有作業寫完之後再檢查,要寫完一道題就去檢查一道題,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思路是最清晰的,很容易發現其中的錯誤。

要知道,記憶是存在遺忘規律的,如果孩子把所有作業都寫完了再去檢查,就會忘掉大部分與題目相關的信息,檢查作業時也會費時費力。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第二步,家長要從大局上把握作業情況,而不是拘泥於錯題。

  • 家長檢查作業,是在孩子寫作業前就進行的。

比如寫作業之前,檢查一下老師對於前一天作業的批改情況,如有需要,可以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一下,避免當天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 發現錯題時,逐步指導孩子自己檢查出來。

我們知道,當家長檢查出錯誤時,最不提倡的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孩子哪道題錯了,或者讓孩子直接看答案。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找出錯在哪裡,並且承擔起檢查作業的責任。

  • 這個過程是可以分步進行的,舉個例子,孩子做了10道題,錯了1道,我們就可以主動降低檢查作業的難度,縮小錯題範圍。
  • 開始時,可以告訴孩子,這3道題裡有1道做錯了。練習過幾次後,再逐步擴大範圍,比如告訴孩子,這5道題裡有1道錯題……發展到後來,只告訴孩子有錯題,也不指出錯題,就讓孩子自己檢查。

如果孩子自己檢查出來了,我們要及時進行鼓勵,並用讚賞的語氣問孩子是怎麼檢查出來的,同時,還要啟發孩子思考,總結出高效的檢查方法。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檢查作業也是一項可以提高的能力,而他也能擁有,從而激勵他更加認真地檢查作業。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第三步,當孩子可以獨立檢查後,家長可以只進行抽查。

在孩子比較小,學習能力比較弱的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檢查作業的方法,甚至幫孩子進行檢查。但是當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檢查作業的能力後,家長就要退居二線。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孩子對家長檢查作業產生依賴,同時也能夠培養孩子更多的責任感,讓他一開始就避免做錯題。

當家長只進行抽查時,孩子就會意識到,對於家長沒有檢查到的作業,如果自己錯了,會受到老師的責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認真了。

做題後不會檢查怎麼辦?家長抓住核心原因,讓孩子考試不丟冤枉分

在我們大人看來,檢查作業並不是一件難的事。但對孩子來說,任何習慣養成的開始階段,都不簡單,所以需要家長的支持。

只有在平時注意檢查作業,才能更認真做題,等到了考試的時候,也能通過正確的檢查得到更高的分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