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婆婆成為了北漂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Edith&川媽

為了我,婆婆成為了北漂

在婆媳關係這個世紀難題裡,我們都天然地從媳婦的角度去進行定義和評判。

也許因為這是我們的時代,我們比婆婆更加擁有話語權,所以,滿屏都是吐槽婆婆的。

Edith這篇投稿讓我了感受到了做婆婆的不易,讓我更加能夠打心底地去心疼我的婆婆。

1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生完孩子後,整天地面對著咿咿呀呀的孩子,照顧娃的吃喝拉撒,雖然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很滿足,但是,我很怕產假後沒有人來幫我帶孩子,以後我就這樣困於家庭了。

那時候,對“全職媽媽”這個稱呼比較恐懼,總覺得,當了全職媽媽,就失去了自我,就連想買一件漂亮衣服也要看老公臉色。

在北京這種高速運轉的職場,別說離開好幾年,就算離開幾個月,我也有一種深深被替代的危機感。

所以,我內心深處,特別想要婆婆來幫忙。有了孩子後才知道,有一個人,能夠搭把手,讓我從孩子的屎尿屁中抽離出來,重獲片刻的自由,重撲職場,是多麼的難得可貴。

在我各種軟磨硬泡下,婆婆終於下定決定放下公公、放下家裡的老母親,來“北漂”。

2

和千千萬萬追逐夢想的年輕人不一樣的是,老人選擇北漂是為了支持兒女的事業、照顧自己的孫子。

他們願意來都是源於對我們的愛。然而,這份愛的背後,卻隱藏著無數個辛酸。

北京的風大,尤其是秋冬季節,風一吹,婆婆就感覺到刺骨的疼。一到晚上,冷空氣一來,嗓子感覺非常癢,經常咳嗽。

我永遠都會記得,為了不影響我女兒的睡眠,她一個人躲在被窩裡憋著咳的那些夜晚。

即便身體不舒服,每天還是在硬扛著,問她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吃點藥,她都描述得雲淡風輕:“沒什麼事,老毛病了,多喝點水就可以了!”

第二天照常給孩子洗漱裝扮,帶孩子去樓下遛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那一刻,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想起婆婆一直都是一個小女人,在家被公公寵著,愛著。卻為了我們,堅強得像一個老戰士一樣,咬緊牙關保衛這個小家。

3

身邊的朋友都很羨慕我:“你真好,有可以把家庭和孩子兼顧得這麼好,工作也沒有耽誤,孩子也帶在身邊悉心照料。”

是啊,事業在逐步穩定上升,孩子也可愛。週末了,一家人去周邊玩玩。我這家庭和睦,越來越好的日子,看上去是挺讓人羨慕。

可是,如果沒有婆婆為我負重前行,如果沒有她幫我照顧我的孩子,我哪談得上什麼越來越好?事業和家庭兼顧?

只要婆婆撂擔子,我這所謂的平衡就會立馬被打破,然後生活一地雞毛。

4

婆婆到北京幫我快1年多了,這一年多以來,公公要麼兩頭跑,要麼一個人在老家。

每天一個人上班,一日三餐吃食堂,下班回家,面對空蕩蕩的房間,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兩個都是50多歲的人了,本應該享受著很悠閒輕鬆的生活,可是,一個好像單身漢,一個好像保姆。

我們經常說自己壓力大,生活不易,然而,誰容易呢?老人也不容易。

5

那天飯後跟婆婆聊天,她說:“不知怎麼的,感覺年輕的時候帶兒子比現在帶孫子輕鬆許多。”

是啊,遠離老家,老伴也不在身邊,對於只會說家鄉話的她來說,北京就是“國外”,陌生而孤單。

更別說,作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照顧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了。

現在諮詢這麼發達,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總會有人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孩子生病了、摔跤了、又會陷入深深地自責。更讓他們惶恐的是,那些頻頻爆出的拐賣、性侵、虐待兒童的新聞。

現在即便我們心疼老人,在中介公司請了個保姆幫助她,她也不敢有半點鬆懈。

孩子還是堅持自己帶,只要保姆偶爾搭把手。有時候,就算保姆抱著娃,也不敢讓孩子離開視線之外。

有一次,她帶著娃在小區玩滑滑梯,玩累了,在旁休息了一下,保姆在旁帶著孩子繼續玩,可是,一個恍惚,他們就不見了。

急得婆婆到處找,腦海裡不時地蹦出各種可怕的後果,著急、無助、害怕,她說,那種感覺再也不想體會第二次。

6

這一年多以來,不知道婆婆默默地為我們這個小家還承受了些什麼?我想,她承受的肯定不止這些~

寫下這篇稿子的時候,我已經淚流滿面,這背後該是有多少愛、多少付出、才能夠得以成全我們的幸福,才能夠讓我陪伴著孩子長大,不錯過孩子每一個“第一次”。

雖然在育兒問題上會有衝突,雖然,生活中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發生矛盾,但正是因為他們這拼盡全力的愛才成全了我們的自由,才讓我們能夠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生活。

相比我們來說,其實他們愛我們更多。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老人的付出,就像愛自己孩子一樣多體貼體貼他們,讓他們“漂”在外時,不孤單,不寂寞。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