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刘王氏姿色不如小翠一半,李卫替她翻案后为何说“可惜了了”?

青灯问史


李卫说的可惜,更多是对一个女人遭遇的同情:年纪轻轻就要长伴青灯古佛,的确令人惋惜。这刘王氏,可是不能沾边的,李卫即便对她有所企图,也只能是干瞪眼!



李卫在江南施行摊丁入亩的新政,那是皇帝选的试点地区,要不尽快的打开局面,不但雍正的改革受挫,李卫也会因为办事不利失去领导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李卫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拿下最大的阻碍、臬台黄伦。

李卫是外来户,黄伦才是坐地虎,而且还有年羹尧撑腰,李卫要扳倒他,势必要花费一番功夫。李卫虽然没文化,但脑袋转的快:臬台主管司法,以黄伦的德性,必然少不了贪赃枉法冤狱丛生。


他在了解了相关案情后,直接到大牢里找到刘王氏,直来直去说自己要整倒黄伦,希望刘王氏告状,自己一定给她做主。刘王氏也吃了定心丸,两人形成了整倒黄伦的临时CP。

黄伦在刘王氏的案件上做的确实不地道,收了盐道程森的钱,按下了程森强奸刘王氏的案件,对刘王氏公公和丈夫的死也不闻不问,后来看到刘王氏又色心大起,以翻案为由骗奸了她。这是财色兼收的节奏啊!

可惜有了身体接触后,刘王氏记住了他关键部位的关键特征,这下子他是作到头了!

李卫为了不和年羹尧撕破脸皮,也给了黄伦台阶,只要他承认了骗奸刘王氏的事,等多罢官而已,可他偏偏选择了硬抗到底,结果被李卫带到后堂扒了裤子,证据确凿了!


刘王氏失去贞洁,最后选择了出家,为家人和李卫在佛前祈祷。

李卫说刘王氏可惜了,其实仅仅限于对她人生的感叹而已!他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身负推行新政的重任,全省上下的大小官员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他,如果他真的把刘王氏收入内室,恐怕他就是第二个黄伦,这样的蠢事,李卫怎么能做呢?

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干瞪眼也是难得的感觉啊!


李飞叨


李卫是一个非常讲情重义的人。

有人说李卫是个小混混,那是你看串戏了。《李卫当官》那个李卫是个小混混,《雍正王朝》里的不是。

想当初他和小翠偷情被抓住,他说,“有什么事我担着,放了翠儿吧。”年羹尧救了他俩去,他痛哭流涕,“要打要杀都随您,千万别不要我。”后来当了官,给孩子起名字叫“李忠四爷”。独自一个人到坎儿房间里落泪,等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有情有意的好汉子。

他没读过书,做事情的手法可能跟别人不一样,胆子大,但他心正,没有出格的手段,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

他去找刘王氏翻供,不是让她诬陷那个臬台,而是真的要为她鸣冤。虽然他的目的是新政,但是他和那些贪官污吏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后来跟雍正说要把这些人全换了,没有因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包庇任何一个。

等案子办完了,刘王氏替他出了大力,他是真心希望给她一个好的归宿。这一句“可惜了了”,是因为自己没能帮她达成更好的结果而歉疚自责。实际上他已经尽了力。

李卫这个人物是整部电视剧我最欣赏的一个,他的能力,他的操守,他的情义,还有他的担当。

甚至他找的那个相好的,可能是唯一的黑点吧,他也会把握不住自己,让人信服,很真实很亲切。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因为李卫看上刘王氏的美色,但是这个刘王氏却要出家当尼姑。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后半生却要与青灯古佛为伴,难道不可惜吗?

李卫这一声“可惜了”,既是叹息自己没有艳福,不能得到刘王氏。更是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刘王氏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女子。

要不然也不会惨遭毒手,一再被人诱奸。李卫平素喜欢喝花酒,贪淫好色,见了漂亮的刘王氏,当然喜欢了。电视剧里,因为刘王氏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龙套演员不那么漂亮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家花那有野花香”,小翠就是再漂亮,李卫天天看也有看够的时候,看到刘王氏想尝尝鲜也可以理解。

结果刘王氏屡遭不幸、看破红尘,要出家当尼姑。李卫难以得手,当然觉得可惜了。

李卫天良未泯

李卫虽是雍正的宠臣,封建大吏,但是这个人出身社会底层,对老百姓还抱有一定的同情心。看到刘王氏悲惨的遭遇,大好的年华却不得不遁入空门。他的内心同情之心大起,觉得很可惜。

我一直在想,李卫又聪明有机警还挺忠诚,德行也不错。他为什么非要去嫖娼呢?难道他就那么好色吗?我看未必。他这样做,恐怕也是在演戏给雍正看。分明是要告诉雍正,自己不想要什么好名声,也不想沽名钓誉邀买人心。通过这种“自污”,换取雍正的信任。


上将嗳福斯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可以说是最受雍正帝信赖的手下,没有之一。他做事的方式看起来荒谬不堪,实际上次次切中要点,且每次都能顺利完成雍正帝交代的任务。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好色,在雍亲王府就跟翠儿勾勾搭搭,成家之后又跟一个妓女牵扯不清。然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次,莫过于给刘王氏翻案了。

这个刘王氏看起来姿色一般,难道李卫也被迷惑,不然的话,他为什么面对她要出家,说了一句“可惜了,可惜了”呢?

这件事还得从雍正帝即位之后说起……

一、

雍正帝从康熙帝手中接过大清朝,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单是国库空虚问题,就迟迟难以解决。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步就是追缴户部欠款,甚至不惜抄了几名大员的家,总算勉强支撑西北战事。

由于西北战事一直很紧,导致雍正帝第二步要推行的新政迟迟难以全面展开,直到年羹尧打了胜仗回来,雍正帝才缓了一口气,开始全力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主要依靠三个人,一个是李卫,一个是田文镜,还有一个本来是年羹尧,后来换成了孙嘉诚。

单说李卫,他接到的任务是在江苏全力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之所以要推行这个政策,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以前的政策是收人头税,收人头税是有弊端的,那就是每个人的收入不同,但交税是相同的。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贫富差距拉大。

像我们经常喊的扯了平均工资后腿,就是这个意思,而推行摊丁入亩之后,这个问题可以缓解一下。

毕竟那时候象征一个人有钱的标准就是地多,地多就得多交税,地少就得少交税,这样,可以缓解贫富差距。

之所以,推行新政这么难,说到底就是掌握大量资源的阶层才有权力改政策,而这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当然反对了。

哈哈,如果不好理解的话,可以理解成某产税,如果有产和没产,甚至几百产的人交一样多的税,那么可想而知,贫富差距会有多大!

二、

实际上光有“摊丁入亩”还不行,还得配合“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一起执行。

不然的话,士绅一族还是不交税,长此以往,所有的土地岂不是都集中到他们手中了?

李卫分到的活,就是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当地的官员就跟李卫玩文字游戏,既然朝廷下令推行,他们必然不敢抗旨啊,但可以愚弄李卫啊。不仅有田的大户顶着不交税,连官员也跟他们串通一气,当面呵呵笑,背后使绊子。最气人的是让他们出告示,出的告示全是“之乎者也”,李卫根本听不懂,弄得李卫苦恼万分,不得不给雍正帝写信:

“主子,奴才遇到麻烦了……这几天奴才正在想法子,不出奇兵,是打不过这些狗娘养的,就是怕事情做的怪,他们又告奴才的状。”

这就是李卫挖刘王氏冤案的前提,因为常规做法已经无法打开突破口,所以李卫给雍正帝写了信。而雍正帝也相当的给力,让刘墨林立马四百里加急给李卫回信:

“告诉李卫,叫他放开手去干,状告上来,朕会替他做主!”

有了尚方宝剑,李卫就开始玩玄的了,既然你们都不想交钱,那么我也不跟你们谈钱。跟你们谈怎么“洗手”,怎么把手洗干净,就不信你们每个人的双手都是干干净净的。

可以说,李卫这个方法非常靠谱,万事就怕上纲上线,一旦先入为主定了你有罪,那就总能找出点罪过来。

三、

李卫先是大街上找了一群会写字的,写了一白话文告示,最有威胁的一句话莫过于:

“你们有田,老子有权,你们有银,老子有兵!”

惹得一群大户纷纷卖田,仍然是抗交,而且官员这里,黄伦公然对抗李卫,不拔掉他,新政必然无法推行。

于是李卫开始给他上纲上线,找他的毛病,这一找,就找出个刘王氏冤案来。

刘王氏的冤案大体是这么个情况:

估计刘王氏长得还行,盐道程森加租租金,她去请求少交,结果被强~奸,随后公公和丈夫也被害死,房子也被烧了。刘王氏去告状,黄伦也是见色起意,刘王氏为了伸冤,又被黄伦霸占,结果那个黄伦收了程森的钱,反过来把刘王氏关入死牢。

整个案件就是这样,而李卫审案很简单,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因为黄伦不承认,而刘王氏一下子就指出了黄伦一处特征,这处特征比较隐秘,红毛黑痣,一般人看不到。

就这样,这个案子被翻案,黄伦被李卫拿下,其他官员一看,连黄伦都被拿下了,生怕李卫再翻翻自己的旧账,于是一个个开始全力推行新政了。

而刘王氏也过来感谢李卫,按她的说法是,伸冤结束她本应去死了,但是愧对死去的家人,所以打算出家。

面对她要出家,李卫面色沉重,最后望着离去的背影说了句:

“可惜了,可惜了!”

四、

结果旁边一个下人讨好般的跟李卫讲:

“大人,如果您不想让她出家的话,小的那就去把她叫回来?”

李卫回了一句:

“把她叫回来干嘛,扯他妈的淡。”

随后,李卫让下人给他更衣,下人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还是去老地方?

李卫嘿嘿一笑,知道了,你还问……

由此,推出李卫那句“可惜了”是什么意思了:

首先,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刘王氏必然样貌不错,(不过导演找的这个演员……咳)这么一个漂亮女子,本来可以跟家人好好生活。结果牵扯到这么一桩案子里,还傻啦吧唧的几次被骗,最后不得不出家,实在是可惜。

其次,李卫是感慨世道不公,自己通过另类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心里清楚。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冤案也罢,翻案也罢,刘王氏必然已经无法再正常生活。而这一切不是依靠她顽强奋斗就能实现的,而剧中这种女人比比皆是。

再次,李卫有点内疚,自己能替她沉冤昭雪,却不能解救她。甚至还利用了人家的隐私,比如指出黄伦那里的秘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在难以想象刘王氏得有多大的勇气,才会指认。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翻案,更是为了达到李卫的目的,所以,他还是相当内疚的。

最后,不要忘了李卫也是好色之徒,前脚送走了刘王氏,后脚他就去了妓女家。这句可惜了,更是透露自己的无奈,如果自己不是官员,如果刘王氏不是这个案子的女主,是不是自己就能解救她呢?

哈哈,我们不要把李卫想得多么高大上,他也不过是个男人而已!

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里面的李卫是雍正在江南赈灾的时候收留的流浪儿,却运势滔天,做到了江苏巡抚的位置上,推行雍正的摊丁入亩新政。然而,新政因为动摇了大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受到来自各方的阻碍。李卫绞尽脑汁,决定抓住底下官员的小辫子,逼迫他们协力推行摊丁入亩。其中,刘王氏的案件成为李卫手中的利器。

李卫抓住臬司衙门头头黄伦利用职权强抢民女刘王氏并强暴刘王氏的辫子,为刘王氏翻案,使得黄伦等一干人等不得不执行新政。

临了,刘王氏因为黄伦等侮辱后失了贞洁,遁入空门。走时,李卫道了声:“可惜了了。”

看到此处,或许大家都以为是李卫也起了色心,对刘王氏有所垂涎。但是观刘王氏的姿色,实在难以恭维,竟然不如自己的老婆小翠一半,导演就算是要安排一个民妇,也不至于那般姿色,还让一个巡盐道程森和黄伦双双倒台。这就奇怪了,是演员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寓意,李卫的那句“可惜了了”就更让人不得不琢磨了。

先说李卫,这人对雍正是绝对的忠诚和拥护,因为他时刻铭记三个字:不忘本。加上机灵鬼巧,因此也深的康熙的重用,此番推行摊丁入亩,如果落实不了,他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无论怎样,他都要将摊丁入亩的新政落实下去的。作为出身低微的流浪儿,他知道摊丁入亩新政的好处,如果从个人情感上而言,他也希望新政能顺利推行。朝廷有无数双眼镜盯着新政的执行,有许多人在等着看雍正的笑话,他李卫要是掉了链子,丢的就是雍正的老脸。国家政策不能推行,朝廷和皇帝的威望何在,所以,李卫身系重任,他这里是试点,要是试点都失败了,那就不用多说了,结果就是一败涂地,败的将是整个朝廷和雍正。<strong>

朝廷的阻力是巨大的,不知道各位看清没有,黄伦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搬出了年羹尧,说他是年羹尧保举的官员。谁人都知道,年羹尧当时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人,是刚刚取得西北平叛的大将军,是雍正的恩人,谁敢得罪?都是雍王府中出来的奴才,黄伦程森等人想利用这层关系蒙混过关,其心实际上是对准的雍正的新政,对雍正新政的阻碍,来自于四面八方,甚至包括年羹尧。

我之前曾说,年羹尧之死,死于他交横跋扈,但是更多的原因则是死于他对雍正新政的阻碍,他一个人阻碍也就罢了,但是结党织网,建立联盟势力来阻碍新政,那就不为雍正所容忍了,不杀他杀谁?

本来,李卫和年羹尧关系很好,但是在这里,方向发生了变化,一个偏要向东,另一个偏要向西。对方向的选择,最终就是对人生的选择。李卫很聪明,他知道程森黄伦背后站的仅仅是个年羹尧,而自己身后站的则是雍正皇帝,孰轻孰重,立见高低。然而,就是这一点,连年羹尧自己都没有看清楚,就更别说程森黄伦等人了。

有时候看人看势,不在乎学问大小,自古都是一样,看的远看的透才是本事。

佟国维说: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其中的寓意真不是一般人多能理解的。

到了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卫这里,说不出佟国维这样高深的话,便只有一句:“可惜了了”,便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李卫的“可惜了了”,也许有对刘王氏的怜惜,更多的感慨他通过执行新政所看见的官场和朝廷复杂背景下个人人生选择时候的无奈。

正可谓:一句可惜了了话,众官小辫被他拿。

若非忠君体国者,不过河底一皮虾。

我是青灯问史,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青灯问史


《雍正王朝》中,李卫通过替“刘王氏”翻案,从而抓住臬司衙门黄伦的小辫子。从而彻底翻盘了整个不利局面,使得整个江南官场都开始对李卫俯首帖耳,认真执行“摊丁入亩”的新政。

面对这个村姑,不仅黄伦沉沦了,就连李卫也说可惜了了。

李卫可惜的是这个“美女”为了替公公和丈夫报仇,最终不得已牺牲名节,最后去做尼姑了。

“刘王氏”本身被强奸,受了不公正待遇;结果告官,竟然又遇到黄伦这种“收钱不办事,占便宜不认账”的无耻之徒。“刘王氏”为了替自己的公公和丈夫报仇,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身体的代价,还有一辈子名声在道德中被谴责的代价。而像黄伦这样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控制着“道德”定义权,干的却是践踏“道德”、糟蹋真正“道德”的人的事情。

而出身“小乞丐”的李卫以江苏巡抚的身份初入江南官场,同样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处处被动,开展工作极为艰难,推广新政,这辈子都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处处受他们算计,排挤,若不是自己后台硬,早就身陷囹圄了。

正是因为李卫没文化,搞不定那些官场阳奉阴违的套路,所以他干脆就不按你们的套路来,而按照自己混社会时“小流氓”的套路来。

李卫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文化,所以没有条条框框。才能够办事不受固有的框架和套路束缚,才能够直戳要害。他拥有雍正对他的“绝对信任”,所以做起事情来,更是天马行空。

李卫抓问题抓本质,“打蛇打七寸”。抓住“刘王氏”的冤案,从而抓住黄伦的“七寸”。解决了极力反对新政臬台黄伦,对整个江南官场形成震慑,打破了他们的联盟,达到了让官员主动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

但是李卫替“刘王氏”翻案,并非是同情刘王氏。如果没有他要解决黄伦这个问题,刘王氏可能永远无法报仇,永远沉冤深狱。

李卫是个“实用主义”者,或许他因为出身底层,他比其他人更有意愿去兼顾“公平”,帮助受到伤害的底层人。但是他是一个“效率优先”的干吏。

李卫不是没有毛病的人,不但有,而且毛病很多。比如好色,好赌。李卫在《雍正王朝》中,不止一次翻过“好色”的错误。在他和高福还在雍王府当奴才的时候,两人就都开始对翠儿心生欢喜,但是相对而言,他的“色胆”更大,手段更雷霆。高福喜欢翠儿,但是放在心里,因为对于高福而言,条条框框实在太多,高福不敢“犯错”,那是因为高福没有善后“犯错”的能力。但是李卫则不一样,他敢于将“生米煮成熟饭”。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赌,赌的是“前途”。果然,他最终不但抱得美人归,还被外放,逐渐被培养,做了一方封疆大吏。

“好色”在别人身上可能是致命的缺点。但是在李卫身上,则是他的“护身符”。

如果李卫单纯好赌,胤禛是不会放心的。胤禛不会知道李卫什么时候把自己当赌注拿去赌。但是因为李卫“好色”,这就使得胤禛对他非常放心了。首先因为这个毛病,翠儿会时刻盯紧李卫,不会让他过份出格。

当雍正和刘墨林微服私访到了南京后,在门房等了李卫一个时辰,结果李卫去找小媚仙去了,结果李卫竟然要雍正替他瞒着这事。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当中,雍正一直都恨愉快,还让翠儿看着李卫。实际上,李卫正是因为有缺点,有把柄,才深得雍正的信任。而同样的姓李的李绂,就是因为太干净了,结果如何呢?



炒米视角


李卫是真的觉得“可惜了”!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那个李卫,的确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在电视剧当中,李卫原名“狗儿”,当初是扬州的一个“小叫花子”,为了搭救为了一副棺材板就卖了自己的小姑娘小翠,李卫(狗儿)和高福(坎儿)和人贩子当街大闹,引起了正在扬州筹款赈灾的四阿哥胤禛的注意,收留了这三个苦命的孩子,狗儿成了李卫,坎儿成了高福,都当上了四阿哥胤禛的贴身奴才,而翠儿则是成了四阿哥胤禛的福晋(老婆)的贴身丫鬟。

李卫这个人,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生活在为了不至于饿死而挣扎的底层,小小年纪就饱尝了人间的冷暖和坎坷。尽管是这样,李卫却是一个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聪明更加知道如何自保,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他聪明伶俐,反应机敏,果敢干练。这些在他为四阿哥胤禛办差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赏识。

最重要的一点,这位四阿哥胤禛的贴身奴才,对他的主子“四爷”的忠心应该是无人能比,他是真的把他的四爷当成自己唯一的主子,这个态度在他的伙伴高福因为被判被胤禛杀人灭口之后,李卫就更加的死心踏地的忠于他的主子四爷了。

聪明伶俐又忠心耿耿的李卫,在出色的完成了包括“设局骗取《百官行述》”这样的秘密差事之后,又被胤禛安排到年羹尧的身边充当雍正的眼线。被外派当差的李卫,依然是眼中和心里只有他的四爷胤禛。这位忠实的奴才甚至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李忠四爷”——这个没什么文化的文盲李卫,看人看事其实要比那些自诩为“满腹经纶”的奴才们强很多。他这是在用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向胤禛传达一个信息:我李卫只忠于甚至是世世代代忠于“四爷”而不是“皇上”。

李卫的能力和忠心让登基之后的雍正开始对他委以重任,很快他就从陕西布政使被提升为江苏巡抚,这相当于李卫这个文盲成了大清朝的“封疆大吏”——登基之初的雍正手头能用的和信得过的人太少。

李卫当这个江苏巡抚是带着特殊的使命的,雍正指望李卫在江苏为他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呢!

但是,到任后的李卫却在江苏遭到了类似于“冷暴力”式的不合作。李卫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阻力非常之大,就连出一张告示都会被人为搞得“看不懂”或者根本没打算让老百姓看懂——一个连《告示》都让老百姓看都看不懂的“新政”如何让这个新政得到推行呢?

李卫的确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在正常渠道得不到他理想的告示的情况下,李卫召集了街边的那些代人写信的,算卦猜字的三教九流给他些“通俗易懂”的告示,然后让街头的乞丐沿街唱“莲花落”宣传“摊丁入亩”。

对于那些抵制新政的官员们,李卫干了一件事,那就是重审以前的积案,李卫的目的是想通过重审积案抓个那个带头反对推行新政的臬台黄伦,刘王氏的案子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翻了出来。

当年刘王氏被大户人家老爷强奸,在她告状的过程中臬台黄伦和大户人家的老爷勾结一气,不但没有为刘王氏做主,反而诱奸了刘王氏,并把刘王氏诬陷进牢房。这个案子被李卫知道了,他决定为刘王氏“翻案”。李卫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知道了刘王氏的冤屈而为她“伸张正义”,李卫此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给刘王氏翻案来彻底打击以臬台黄伦为首的新政的“反对派”,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跟着自己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不得不说李卫这个没文化的“小混混”真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胆量。但是,利用刘王氏这么个可怜人,不惜拿作为女人的最后一点隐私作为筹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李卫的所作所为还真的有点“离经叛道”。

刘王氏的冤情得到了“翻案”,黄伦也被李卫弹劾罢官,其他的官员们都被李卫的这种“翻旧账,挖老根”的做法所震慑,李卫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看起来刘王氏也得以昭雪,但这个苦命的女人却已经无法在世俗社会生存,“不贞洁”这个沉重的负担让她无法面对。刘王氏选择了出家。

李卫感慨的,其实是他的无奈,刘王氏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对于这样一个无辜善良的女人的“利用”,李卫应该是感到了“内疚”。沉冤昭雪并没有给刘王氏的生活带来希望,当然,为家人报了仇雪了恨,刘王氏还是很感激李卫的。

客观的讲,李卫还算是“好色之徒”,并且算是仗着雍正的宠信属于“色胆”比较大的那一种,自己去和妓女厮混让雍正在他的府衙等一个时辰还敢让雍正为自己在翠儿面前打掩护就略见一斑。而雍正居然就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像教训儿子一样教训了几句,李卫的“圣眷”很是了得。

但尽管如此,李卫绝对不会对这个刘王氏有任何非分之想,李卫是一个聪明人,这样的事如果他都看不清的话,他不可能活的比他的伙伴高福的时间长。

李卫的一句“可惜了”,应该是对自己对刘王氏的这种利用感到内疚而产生的“感慨”!


步武堂


《雍正王朝》李卫发现刘王氏纯属意外,是为了政治那些阻碍他实行改革政策的官员。当彻底帮刘王氏平反洗刷冤屈后,李卫也知道了事情的整个经过,明白了刘王氏的遭遇,“可惜了了”是李卫发自内心的佩服刘王氏的坚韧及品格,在遇到重重困难下,为了伸张正义,手无缚鸡之力,不得不屈身于无良官员,最后却发现是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刘王氏作为普通的妇女,本应在家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却因为别人的欲望及利益熏心,一步步沦落为阶下囚。李卫作为从底层要饭的,一步步奋斗上来的官员,深知小人物生存的困难与无奈,所以心中难免惺惺相惜,产生怜悯之情。

至于说姿色,我觉得刘王氏同时被几个人看上,应是有个人的过人之处,或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新村歹念的人都是相似的。李卫应该对刘王氏无男女之间的感情,谈不上看上看不上,只是出于对其遭遇的怜悯。


Shirley西兰花


突然想起了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王氏一介女流,本来是一名普通的民妇,却因为收租的事情,被丁忧在家的程森看上,自己被奸污不说,公公,丈夫,儿子都被毒死,一时两世。她最初的目的不过是想借着去程家做女工的机会和姨太太求求情,不要加租子而已,遭遇如此厄运,李卫一句“可惜了”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雍正让李卫担任江苏巡抚在江苏境内推行摊丁入亩,遭到了当地官员和士绅的阻碍。从上到下李卫的摊丁入亩政策寸步难行,尤其以臬台黄伦为代表,几乎形成了党派一同来和李卫对着干。李卫为了顺利的完成雍正交给他的任务,决定杀鸡儆猴,拿黄伦下手。于是李卫在江苏的命案卷宗中找到了刘王氏的冤案,并且决定通过翻案的方式来整倒黄伦,这样给其他的官员看看,你们身上或多或少可是都有把柄的,我给皇上上了折子,你们可得看着办了。这些下官们自然明白李卫的意思,主动就去安排摊丁入亩的事儿了。


刘王氏是可怜的,首先她出生贫苦又嫁给了一个贫苦人家,膝下有儿也算家庭美满。但是作为平头百姓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没有地就要受着地主的压迫,面对地主涨地租的无情,水深火热的家,自然难以应对。高额的地租,贫困的生活,这样的重担压着这个女人的身上。在那个妇女不轻易抛头露面的年代,流氓是面对家庭的压力,不得不亲自上阵,答应了别人做女工的要求,并且还想着借这样的机会能和姨太太们求求情,缓解缓解压力。

但是这个女工的机会却将本来贫苦的命运,推向了地狱的深渊。丁忧在家的程森为父守孝,本来就应该戒荤,戒酒,戒色,但是他却奸污了刘王氏。程森作为江西盐道,知道自己是朝廷命官,在朝堂上不用下跪,也懂得孔孟之道的礼数,但是他却在丁忧期间不安礼法,作出道德沦丧的事情,还通过金钱,四处打通关系。可以说是虚伪,伪善的代名词。从刘王氏口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件事发生在两年前,这样推算可以说就是程森丁忧的第一年,这样的人真的是禽兽不如。

但是刘王氏在经历了程森的事情以后,他她的悲剧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他遇到了可恶的黄伦。黄蓉不仅收了程森的钱,替程森作假案,将刘王氏打入了大牢。他还在借助密审刘王氏的时候,诱骗刘王氏说自己不慕钱财,只要春风一度,他就帮刘王氏申冤。报仇心切的这个民间妇女,被黄伦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从了黄伦。但是等待她的结果确是二次伤害,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却又被打入了大牢。一个生活在封建底层的妇女,有冤无处申,只能在大牢里暗无天日。

终于李卫帮助刘王氏翻案了,但是刘王氏并没有迎来所谓的幸福生活,她民告官你是带罪之身。案件结束,死成了刘王氏最好的归宿,因为封建礼法已经不允许他生活在人们中间,就连看管妇女的女牢头都看不起她,即使翻案了,知道她是被冤枉的,女牢头也对他丝毫不客气,可以看得出对他的鄙夷。刘王氏想要自杀,但是他却没有颜面去见泉下的公公和儿子。迫不得已,所以她只能选择出家,她出家是为了赎清自己的罪孽。这让我想起了《祝福》里边的祥林嫂,那个辛苦攒钱向寺庙里捐门槛的女人,最后依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谅解,最后在死在了风雪交加的夜晚。



所以说“可惜了”,这里有太多的惋惜。


红雨说历史


“可惜了了”是肺腑之言,李卫看似没文化却能吐真言,他是在佩服和惋惜她。

试问这样一位女子为了家人的复仇可以牺牲一切本应是烈女,但是在那个时代女人没有了贞洁就如垃圾一般,说实话如果李卫没这个“官”而是个富绅的话会收留这位女子。连这个民女都觉得自己脏,但她真的脏吗,是一个时代的强奸了她的幸福?而李卫的一句话“可惜了了”,这是一种超越了封建理念的爱慕,大胆的说出来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性君子而不是背地里意淫的伪君子,只是因为他没文化所以就认为他的想法很龌龊我觉得不公平。

试问就算是放到现在会有几个男人会收留有过这种经历的女子呢?

所以非要说李卫有非分只想的话,那就是他怜悯、喜爱这种有情有义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