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月河說《雍正王朝》可以打80分,而《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元元的天下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清朝的居多,清朝穿越劇,清朝宮鬥戲,清朝戲說戲,等等,但是有兩部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算是比較正的清朝歷史劇了,大體上是按照歷史來寫的,外加上一些野史,虛構的角色。

《康熙王朝》中最令人深刻的是什麼?肯定是“我孝莊”關於這個事情,有很大的爭議。孝莊是死後的諡號,為什麼會出現我孝莊的臺詞呢?難道編劇的水平就是小學的麼?

《雍正王朝》中的問題也很多,剪輯的太差,有些情節根本就不能夠互通,但是呢,這一切的瑕疵都被每一個演員的演技給掩蓋了,觀眾被他們的演技吸引了,相對的就對其他的沒有太大的興趣。

兩劇中對人物塑造的角度不一樣,康熙王朝,只有康熙,是年輕氣盛的康熙,主要是講述康熙一生中乾的幾件大事,而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更像是一個老父親,被孩子們的爭鬥操心透了

《康熙王朝》劇中著力表現的是康熙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因此顯得康熙做事往往舉重若輕,無論什麼艱難困苦,康熙只彈指一揮輕輕搞定。雖然說表現出了康熙作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但是看上去卻很假,彷彿康熙的對手都是弱雞,談笑間就灰飛煙滅。而且由於劇情牽扯太多,從康熙如何繼位到擒鰲拜、滅三番、收臺灣、親政葛爾丹,還包括了朱三太子造反,後宮兩位貴妃的爭鬥,大阿哥和太子的奪嫡,總之敘述的事情太多,導致沒有一件事講得詳細,都是模模糊糊的,看起來很空洞。只有收復臺灣那一段,李光地、姚啟聖、施琅三個人窩在福建裡商量如何收臺和揣測皇帝心思感覺有味道。

電視劇《雍正王朝》吧,雍正王朝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九龍奪嫡,一部分是雍正繼位之後的事情。其中以九龍奪嫡最為精彩,劇情跌宕起伏,令人捉摸不定,劇中每個人都是充滿了心機,沒有哪個人是屬於低智商的,哪怕是至高無上的康熙,做起事來也是瞻前顧後,小心翼翼,再怎麼老謀深算也顯得舉步維艱。朝中的局勢撲朔迷離,顯示了一代帝王面對百官和諸位皇子,在錯綜複雜的朝堂之中費盡心機撥雲見霧的真實處境。對手越是強大,越能表現出這位千古一帝的能力與膽魄。而劇中演員對每一個動作表情的拿捏也非常到位,可以說是我國曆史劇的一部巔峰吧。

總的來說,《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經典,而且經典許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裡面的各個人設,沒有誰是傻子,這才有了撲朔迷離、高潮迭起的劇情吸引觀眾


大王daiwang


但也存在過不同意見:百家講壇的紀連海表示,把雍正演的那麼好,那麼為國為民,就有些過分了;二月河也曾對唐國強表達過同樣的意思:你演的雍正有點太好了一點,我認為他應該更陰壞一點。

唐國強也表達了藝術再創作的觀點:如果按照你寫的那麼拍,央視一套不會給播的;雍正主張的改革是順應時代順應潮流的;雍正是個有貢獻的帝王,應該展示他在改革中遇到的難題,在勵精圖治方面作出的一些努力,要呈現其積極的一面,而不應該一股腦的照搬小說或者歷史。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可以打80分,《康熙王朝》因未參加劇本改編,所以“無話可說”。

實際上,《雍正王朝》的改編出自二月河之手,而《康熙王朝》的改編則出自另一位作家之手,兩位作家筆下的兩個作品,肯定有區別的。怎麼回事?《康熙王朝》是根據二月河《康熙帝國》改編的,據說劉大印三下南陽買下其版權後,發現書中的情節在《雍正王朝》中幾乎用盡了,但他仍覺得錢沒白花,請軍旅作家朱蘇進重新編劇,兩人關在小屋裡討論了九天九夜,完成了《康熙王朝》的大綱。

二月河清楚《康熙王朝》是別人買下《康熙帝國》版權改編的,要尊重別人勞動,不好說三道四,所以他“無話可說” ,這也是一種個人修養。

有人曾指出《康熙王朝》在歷史知識上錯誤百出,每一集都有不止一處的歷史硬傷,不管多少傷,這與二月河無關了。

但牽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歷史劇問題,歷史劇是取材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劇目,西方界定為“向過去的時代取材”的作品,並把“維持歷史的忠實”作為創作原則。歷史劇要尊重歷史,不能拋開歷史胡編亂造或無中生有,如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田漢的《文成公主》,曹禺的《膽劍篇》等都是著名的歷史劇。

旡須諱言,目前歷史題材的作品較多,但存在問題也不少:例如康熙反對微服私訪,康熙從來沒有微服私訪,康熙一輩子都沒有微服私訪,還有個微服私訪系列片,你說是戲說還是胡說?

例如大鬧天宮的明明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卻變成了天蓬元帥豬八戒,六小齡童說過一句話很經典: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歷史存在與文藝創作是兩碼事,歷史劇不能違背歷史事實,而文藝塑造可以天馬行空,夢筆生花。(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這個事情一句話概括:陳道明的康熙王朝是膚淺偶像劇,唐國強演的雍正王朝是深度歷史劇。

當然,這二個都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那才是我心中第一神劇。先默哀一下二月河老爺子,其實你的作品真的很不錯。雖然我不喜歡清朝。

我們先看康熙王朝

我爭取一句話說完整個劇:

康熙王朝一開始,小康熙上位,兵不血刃弄死鰲拜,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除了被鰲拜鬱悶幾次,貌似沒任何損失就搞定了鰲拜,自此開始正式執政天下道路,整個劇中的康熙就像神人一樣,算無遺策,所有佈置都是彈無虛發,玩弄無數奸臣也好,忠臣也好,敵人也好,如人無人之境。

貌似這樣的神蹟,除了《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我沒看到第二個,就是諸葛亮最後也敗了,敗在生命有限。

這樣的康熙還是人嗎?不僅如此他還魅力值99滿分哦。

比如劇中朱三太子的妹妹就是,最後不知道為什麼就要替康熙去死。

NMM的,他們是死對頭好不?因為愛情嗎?也許吧!康大麻子看來很帥!這哪是歷史劇,簡直是偶像劇。

魅力值滿分不說,能力值也是滿分

我們看看後來啊,起兵作亂的吳三桂那可不是一般人物,真實的歷史上吳三桂叛亂幾乎就要成功了,影響力非常非常大,害怕到康熙都想要退回關外跑路。

最後怎麼著,在劇中被奶奶孝莊一頓罵就振作起來,然後就平定了叛亂!

看來康熙真聰明,吳山桂就是一傻逼,同樣是傻逼的還有那國姓爺鄭經。

在我看來就更傻逼,演成了一個一天到晚正事不做,每天懷疑下人的無恥小人,最後搞的自己離心離德,成孤家寡人,然後臺灣就收復了?

原本歷史上的收復臺灣可沒有這麼簡單,一個沿海禁令,就是死人無數的惡政,居然在劇中成為了愛民的善政。這電視劇拍的真噁心,有沒有想過無數在遷界禁海令下死的人的感受?我們成了你頌揚偉大的工具?靠哦!

然後葛爾丹就更搞笑了,當時歐亞大陸有三個偉大帝王,沙皇俄國彼得一世,葛爾丹汗國的葛爾丹,清朝的康熙。

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物,除了一開始嫁公主蘭奇兒之外,沒看到康熙感受到絲毫壓力,領兵打仗也是,關注大兒子比關注勝敗本身更多。然後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平定了。臥槽,葛爾丹汗國可從來沒被康熙平定,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百年,才搞定別人好不?

然後,就是後期的情懷敬酒,全劇終結。

這那是歷史劇,全部脫離事實不說,還在刻意美化和包裝,然後一個千古一帝就躍然劇中?拍這樣劇集的人其心可誅!最後造成結局就是,這個電視劇除了歌能聽聽《向天再借五百年》其他的都乏善可陳,基本毫無看點,就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突出康熙之下,其他人都是反派,都是弱智,毫無一點深度和城府,你要美化康熙也不要貶低別人好不?

鰲拜,鄭經,吳三桂,葛爾丹表示,這不是我,我們不服,瞎逼逼!

至於說政治鬥爭,也是弱智兒童玩宮鬥。

比如:李光地鬥明珠索額圖,那就是幼稚兒童遊戲,打個小報告明珠就倒臺了。你侮辱我們智商嗎?索額圖也是,隨後不明不白倒了,拍不出厚重感覺不如不拍。政治鬥爭一個小報告就能搞定,那還有爾虞我詐的空間?

除了演技,特別是老戲骨陳道明(康熙)、斯琴高娃(孝莊)、明珠、索額圖他們出彩,我是真沒看到一個有深刻意義的歷史厚度。

哦對了,還有個人出彩,那就是胡天鴿演的藍琪兒,我最喜歡了小時候的女神,太可愛了!

也就這些人演技可以看看,藍琪兒古靈精怪還有愛很離別可以看看,其他的完全下扯淡。和雍正王朝比,那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雍正王朝的歷史厚度,從第一集就能看出來。

當時北京下著暴雨,宮外是雷霆閃電,宮內也是雷霆閃電,康熙詢問水患治理,眾人都啞口無言,最後所謂的八賢王開始說屁話,被自己弟弟給坑的一踏糊塗,然後老四就出現,開始自己的表演。

這爭鬥從一開始持續到最後,滿滿鋪開的劇情從水患為引子,一直到官場眾生相,皇子們各個腐敗貪汙,下面各個階層也是各有利益訴求,最後怎麼辦?

沒辦法,然後就是各種妥協爭奪。

貪官因為貪汙被皇四子撤職,最後無奈還要給他穿上,這是鬥爭和妥協。

老四老十三用計逼貪官和鹽商捐款,無奈嗎?皇權也無奈,最後還是用計謀搞定的這是詭計和權謀。

接下來就是清繳國庫欠款,審理張五哥案,熱河狩獵,廢黜太子,眾臣舉薦老八,佟國維和烏先生對康熙心理的不同揣測,血洗江夏鎮,李衛當寶,十三爺拿人,火燒百官行述,太子謀反,老十三被關,老十四出征,送死鷹案,最後康熙駕崩。

康熙死後,兄弟最後的爭議還有戰爭,那是一個接一個高潮迭起,每一段都有深意,也有鬥爭權謀。每個臺詞都有講究。

至於雍正繼位之後,那就更好看了。

一頓他和年羹堯吃飯的鏡頭就既有話術,又有權謀還有爭鬥。

雍正:五問三事,步步驚心。

這段飯都夠我分析出一篇爆文出來了,這樣的精彩無處不在。

還有鄔先生,也是整部劇穿針引線的人物,看人心之準,看主子之準,最後和雍正告別時候的暗含深意。都值得細細思索。也值得回味人生。

最後年羹堯死之前,和放牛娃下棋,也是寓意深刻。回味無窮!

可以說,整部劇毫無尿點,人物刻畫也非常到位,這裡所以人基本智商在線,那想康熙王朝那樣都是白痴,在充分突出了人性複雜善變基礎上,將官場百態也刻畫的入木三分,根本不存在戲不夠,還要靠愛情故事湊的問題。

而整個劇集最後的落幕也是點睛之筆,一封雍正給八王爺的信無疑為整個劇做了註腳“ 你贏得的不過是生前身後的罵名。” 看完回味無窮。

康熙王朝看完,就是康熙一個人獨角戲,雍正王朝看完,那是每個人都在心中,對比就別對比了,除了《大明王朝1566》可以超越雍正王朝,其他的就別拉出來鞭屍了,不夠格嗎!


阿斗不傻


寫一點個人感受。

曾經一個機會,因為推廣鈞瓷的原因和二月河前輩有過一次談話併合影。不幸竟於前幾日聽到凌老駕鶴,不勝悲慼。

這幾部皇帝系列都曾讀過幾遍。個人感覺《康熙大帝》主要表現的是歷史大事,畫面恢宏壯闊,年代跨度較大,三藩,鰲拜,漕運,都是康熙不可磨滅的功績,作者用筆潑墨也是縱橫捭闔,不吝惜篇幅文字,字裡行間吞吐豪氣,但這些用電視語言無法表現,只能由主演陳道明老師來表演,或氣概如雲,或痛心疾首,或聲嘶力竭,或黯然神傷,以至於整劇都在聽陳道明在抑揚頓挫的臺詞。

而《雍正皇帝》表現時間太短,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只有短短十三年。即使用《九王奪嫡》內容加以擴充,歷史內容也還是太短。而且雍正奪嫡、雍正之死都疑雲重重,野史頗多,所以二月河老師用筆極為細膩,收集資料也極為詳盡,力圖通過小說還原正史的意圖也更為明顯。有人說,二月河老師是“恢宏大筆寫厚黑”,這種功底在《雍正皇帝》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作品可讀性本來就強。

另外,陳道明和唐國強風格不同。特別是在兩劇中表現出來的戲路不同。康熙天縱英才,雄才大略。而雍正剛毅刻薄,甚至有時候很孤獨脆弱,賦予唐國強老師更多的表演空間。

當然,焦老爺子的康熙也為《雍正皇帝》增分不少。甚至很多時候搶了唐國強的戲。


煒攝會


雍正王朝是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演員表演到位,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好;而康熙王朝中的陳道明的表演非常做作古板有耍酷的嫌疑,陳總共沒演過幾部片子,圍城還可以,英雄裡的秦始皇更耍酷,最後一直在教育觀眾,太膚淺!康熙王朝沒有雍正王朝拍的好,我個人喜歡雍正王朝。而康熙王朝裡面有一個最大的歷史性錯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孝莊太后的臺詞,她一口一個我孝莊我孝莊什麼什麼的。請注意,孝莊是諡號,是孝莊死後的封號。請問當時她是怎麼知道她自己叫孝莊的。這個錯誤很嚴重。

康熙王朝改動較大,不過大場面多,老少都愛看。小時候我就愛看康熙王朝,喜歡看戰爭場面。故康熙王朝收視率高。那時候雍正王朝看不進去。等長大了再看雍正王朝,一下就投入進去了。電視劇康熙王朝不能當正劇來看,康熙人物的塑造沒有層次,沒有變化,故事情節單一,和雍正王朝開始的畫風完全不同。尤其是康熙在殿上訓斥貪官的情節,更不符合實際情況,再傻的皇帝也不會公開和大臣決裂,這是衝動和愚蠢的行為,轉化成心理描寫更合適。

原著寫的小說才是真水平,用筆文章寫的偏古典,知識面很廣用詞用意很深,極好。雍正王朝電視劇也很過癮,沒有過多兒女情長,全是政治權謀,男人權利的較量,這才是好電視,每一集都是精彩,過癮那。哪部電視劇,如果快進播放不影響劇情,說明這部電視劇比較平淡,如果這部劇,一快進播放,後面的劇情連接不上,說明這部劇一定不錯。康熙王朝這部劇,你快進看完也不影響劇情,而雍正王朝,每一個動作、表情,一句話,就為以後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我都看過,如果原著是100分的話,《雍正王朝》的確可以打八十分以上,至於《康熙王朝》我連50分都不想給,我都懷疑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二月河的小說改編的嗎?小說裡百分之六十的人物都沒出現,情節也不對,兒女情長太多,生拉硬扯,我也就勉強看了一回,三部曲裡《康熙大帝》是最精彩的一部,拍成了這麼個爛樣子!不可否認唐國強,陳道明,焦晃三位老師都是優秀的演員,陳道明在康熙王朝中表演的很有氣場,那是因康熙的歷史定位而設計的,所以像偶像劇,唐國強在雍正王朝中能把雍正演的這麼到位,很大一部分是焦晃老師把康熙演的很真實而襯托出來的,所以雍正王朝更像一部真實的歷史紀錄片。

喜歡看雍正王朝,故事情節複雜,比較現實,雍正帝刻苦勤勞,在眾弟兄中,出類拔萃,是個幹實事的人。康熙王朝太戲劇化,表現得太完美,讓人失去了看點,過猶而不及,作為歷史,還是希望看到真實性的一面,否則怎麼引以為戒。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值得玩味,怎麼會出現紅樓夢這樣的書呢?已將禮儀、道德規範演繹到了極至,封建傳教,鎖國閉門,是清朝統制者最大敗筆。

對於“康”裡面“主演”們的演技,的確是“個人喜好”問題。但是對於“康熙王朝”的編劇,真是讓人遺憾,“康”裡面有很多不合情理橋段,不是要求一定是真實的“歷史”細節,而要求情節合理的過度(“歷史”上段落節點都已經確定,而在細節過程需要“比較合理”的過度,才好呈現給“觀眾”)。“康”畢竟定位是部“歷史正劇”(是給“閱歷成熟”的成年人”看的,不是那些適齡“偏低”的“偶像劇”。),那麼它的情節轉折,就不可像那些“戲說”作品靠攏,需要細節嚴謹合理。(這裡不要怨“觀眾們”挑刺,如果是“還珠格格與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樣“娛樂”為主的,還真是個人愛好,我們也真“無話可說”。)

康熙也是我看了好幾遍。雍正我不知道看沒看應該是看了。我比較喜歡歷史劇。總有人拿這兩不劇來比。我覺的把個人第一映像很重要。康熙的少中老年。覺得還是可以的。就像那首歌說的像天再借五百年。別因為中華民族在清末衰敗就否定掉一個為民族做出貢獻的人物,事實而論如果沒有康熙的一番作為,不知道還有沒有現在的福建和東北三省。當然這是個假設詞。雍正王朝、雍禛四王爺有謀士幫襯,當皇帝時有張霆鈺等大臣特別是十三爺保駕,如果有事君臣在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康熙王朝、就不行了獨顯二人康熙和孝莊太后,大臣們能力都不大基本都是皇帝一人的才能,所以相比之下雍正王朝要比康熙王朝好看的多。

可能是比較年輕,只看康熙王朝。康熙王朝人物刻畫非常經典啊,演員也非常給力,很多經典的角色,明珠,索額圖,施琅,姚啟聖,李光地,周培公,鰲拜,索尼,葛爾丹,蘇麻喇姑,榮妃,圖海,大阿哥,太子,鄭經,朱國治,藍琪兒,李德全,魏忠廷。主要是時代不同。康熙王朝正值康熙創業期,是新生王朝,所以一切都是新老交替,生機勃勃,非常有朝氣,並且要突破老權貴的阻礙,斬殺攔路虎,所以整部劇的節奏非常激昂,沒毛病啊。那些抬一個踩一個的,明顯是坐著不腰疼。雍正王朝是比較平穩的,相對於康熙王朝的內憂外患,幸福多了好嗎。所謂人不能太閒,一閒下來啊就喜歡搞事情,就搞出什麼九子奪嫡之類的。放過康熙吧,那麼多事情夠嗆的了,還搞出那麼多陰謀詭計出來?然後,就說,康熙王朝裡面朝局博弈不如雍正王朝,拜託認真看完再發表意見好嗎?

“康熙”是在炸裂式表演下的作品,人物塑造毫無深度、無內容、無思想的幹古一帝、人間完人的偶像劇,乏善可陳!“雍正”在選角上已是精心之作,上到康熙下到張王哥,幾乎無缺點,有血有肉!至於雍正演得太好,呵呵!其實陰暗面唐國強已展現出來了,觀眾忽略罷了。雍正王朝把雍正美化的太厲害了,純粹是迎合某些人的喜好溜鬚拍馬之作。其實應該改成雍正反腐演義比較合適。康熙吧,純粹是另起爐灶又編了一個故事,而且編的故弄玄虛不怎麼樣。二月河收了人家版權費,拿人家嘴短。不好多說而已。


歷史深度揭秘


感覺題主的提問用心良苦,因為“無話可說”這四個字,可以理解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已故的二先生十幾年前參加一檔電視節目說過的話(2001)。

當時,康熙王朝的首播大紅大紫,收視率已超過《雍正》和《大宅門》。有嘉賓請二月河給《康熙》《雍正》打分。二先生給後者打了80分,而對於《康熙》則是以“無話可說”作答,理由是沒有參與劇本改編和拍攝工作。


二先生是個講故事的聖手,且人情練達,老於世故,又如何肯做場面上得罪人的事,所以,才會用無話可說來搪塞。我猜,如果二先生對改編十分滿意的話,也打個80分,應該也不會讓劇組難堪。問題是不滿意,不好說,所以才無話可說。

這就牽扯到對這兩部劇集的整體評價問題了。

照我的觀感和思考,早一些的《雍正王朝》要比《康熙》更勝一籌,觀察角度主要在劇情打磨,人物塑造和演員表演三個方面。

1

恐怕相當多的人都承認,《雍正》和《康熙》這兩部劇,可說是三十年來同類題材的巔峰之作,但二者在對原著中正史和野史的選擇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原著《雍正皇帝》共一百四十章,裡面野史採錄部分過半以上,至於枝節太多,劇情主線難以把握。根據當時的拍攝花絮報道,男一號唐國強堅持將劇中的大部分野史刪掉,突出整部劇的故事主線,避開之前的清宮戲傳說戲說的套路,彰顯雍正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性。雖然,原作者二月河真心捨不得,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劇情的重新整理和改編。

而我們看到的《雍正王朝》,不僅故事流暢完整,且將野史中那個殘暴的四阿哥,予以正本清源式的還原了歷史真相,由此,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勵精圖志、勤政忘我的有為帝王。

而《康熙王朝》在史料選擇上,似乎更注重娛樂化的戲劇性。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導致劇情的拖沓,還出現了一些較為雷人的場面。

還記得康熙對陣葛爾丹那場大戲嗎?御駕親征,陣前交兵,突然闖出兩個女人跑到陣列間,哭天抹淚地勸架,分明就是田間地頭上的嶽婿鬧劇嘛。

2

評價一部電視劇的好壞,劇中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通常都是最顯著的標的。四爺,老十三、鄔先生、八爺、十四弟,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雖然已過多年,卻仍然可以從人們的日常話語中聽到,而且,一人一面,個性十足,有內涵,有故事。

而《康熙王朝》,感覺所有的戲都被康熙和孝莊包完了。雖然也有索額圖,明珠,周培公這些有色彩有看點的人物,但多半都是在為男女一號打醬油,開場都很出彩,看下去卻是虎頭蛇尾。


3

陳道明是個好演員,氣質、修養,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堪稱上上之選。但他天生有些孤傲,給人以拒人千里的感覺,因此,雖然並不缺乏帝王的霸氣,也不乏對角色的充分體驗,但總覺得缺少了那麼點兒人主的親和感。尤其是人到老年的康熙,雖然,言談舉止也都應該較之前的階段,有點層次才好。

斯琴高娃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硬朗和出戏,但總感覺還沒有從大宅門裡的二奶奶身上脫出來。尤其是她那一口一個“我孝莊”地自報家門,多少與角色的身份有些違和。要知道孝莊是諡號,也就是死了之後康熙給封的。

所以如果真要給《雍正王朝》打80分的話,《康熙》我打70分。

近20年過去,時光驗證,《雍正》《康熙》都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經典。適逢二先生仙去,但願以上所說沒有不敬和冒犯。


電影私享


為什麼二月河說《雍正王朝》可以打80分,而《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其實無論原著還是影視劇,其實看完後,感受都差不多1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但能說明情況)

《康熙大帝》像吃快餐,雖然葷素諸多,顏色鮮豔食慾大增,其實吃完後只有飽腹之感,不可回味!

《雍正皇帝》像喝湯,雖然看似單調,一旦入口,有些欲罷不能之感!

《康熙》場面宏大、一瀉千里!治鰲拜、平吳三桂、收復臺灣、定準格爾!雖然每個事件都很有氣勢,但卻少了一些真實性!特別是對於這些大事件帝王、臣民似乎都預知結果一樣,缺乏應對事件時的陽謀和陰謀的深刻描寫!

當然,這也許和康熙皇帝真實的人生閱歷太順有關吧!反正看了一遍熱血沸騰,但總也沒有興致在讀一遍。

《雍正》更多的是把上部的大氣場面收回來了。人物刻畫更為深刻!把雍正皇帝登基初期波譎雲詭的朝局描寫的具有十足的代入感!

雖說雍正較之於康熙少了些氣吞山河的帝王氣。但多了面對暗潮湧動的朝局下諸皇子奪位,大臣奪權時一個皇帝的無力和滄桑感!

《雍正》更具血肉情感,情節的設定和場景比起《康熙》的恢弘大氣、無垠坦蕩更多的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焦灼和壓抑!

也許二月河先生的入筆是根據帝王的經歷改編!經歷不同,下筆的側重點也不一樣!總而言之都是清史小說的巔峰之作!非要強者裡面挑最強《雍正》我以為最好!


牧遠年


  

  每個人對於一部小說,一個人物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作為原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改編之後的影視劇依然忠於原著。

  《康熙王朝》從電視劇影像,演員表演等等來看,是一部頗為成功的電視劇,在歷史劇中已經屬於經典。不過,二月河對這部電視劇還有些不大滿意。

  二月河老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的:

  康熙(王朝)呢,因為從劇本的改編啊,我也沒有參加意見,我也不大熟悉,我說二月河無話可說。

無話可說就是不予置評,就是不滿意,但不好公開說。

二月河並未參與《康熙王朝》的改編。我們對照原著,也可以發現許多地方與原著有出入。尤其是康熙的人物形象,太過拔高了,幾乎成了完人。作為一個高水平的歷史作家,二月河一直追求的是人物的複雜性,事情的多面性,而不是簡單的塑造一個高大上的人物。

  反之,二月河對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給出了七八十分、八九十分的評價,顯然,對《雍正王朝》的改編比較滿意。

這是因為他本人在電視劇中出任編劇。雖然迫於壓力,他對原著進行了一些改動,比如喬引娣這個人物,改動就很大;還有道士賈世芳,在原著中影響力極大,可在電視劇中則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但總體來說,《雍正王朝》還是比較忠於原著的!

其實,許多經典名著根本情節設置就頗為合理,一些導演改編時刻意改動,反倒是畫蛇添足。像金庸老先生的作品,越改編反應越差,像《哈利波特》幾乎照搬原著,電影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葉之秋


二月河先生因為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熱播,而被世人所知,名聲大噪。他的原著我沒看過,因數我對歷史題材的小說沒有興趣。題主這裡說的應該是指電視連續劇。二月河說的“《雍正王朝》能打80分”,是在一次電視綜藝節目中說的,是指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他說對《康熙王朝》的評價無話可說,也是在這次綜藝節目上面對主持人撒貝寧的提問回答的。

這兩部電視劇我也看了,總得來說,各有各的成功,也各有各的不足。因為有一些實力派演員的加入,相比其他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還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也有不錯的收視率,因為本身這種帝王將相題材的電視劇,就受老百姓的歡迎,普通觀眾看的是熱鬧,看的是故事,看的是人物,也看的是演員。

電視劇再怎麼改編,也脫離不開原著的主要思想和故事,還有人物的塑造。二月河的這三部歷史小說,在普通讀者中的反映,還是很不錯的,兩部電視連續劇,在普通觀眾中的反映,也是不錯的。但在精英界的反映,在文學圈內,在知識界的一些反映,卻與普通讀者的看法相反。

就我聽到的,接觸到的作家中間,或者知識界,就有不少人對他的三部小說有看法,對他的觀點也有非議。這不是對小說本身藝術性的爭議,而是對其歷史觀和創作思想的爭議。其焦點就是說,二月河美化封建社會制度,美化帝王統治,美化人治,掩飾清王朝的腐敗,美化腐朽的清王朝歷史,為封建帝王歌功頌德。反映到社會現實中來說,從以史為鏡,以史為鑑的角度來說,二月河所表達出來的思想,與民主、法治思想相悖,也與社會的文明進程相悖。

這是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在精英階層和知識界受到非議和批評的主要原因。

我只看了電視連續劇。二月河說雍正王朝能打80分,是指電視劇。小說我沒看過,據說雍正王朝是二月河親自參與編劇的,我感覺雍正王朝這部戲,有幾個人物刻畫的比較好,比如老八,八王爺這個人物刻畫得就比較成功。但是最重要的人物雍正皇帝,被唐國強演成了偉光正的代表,刻畫成了偉大領袖。感覺非常假,沒有生活,沒有煙火味,只有天人沒有人間的感覺。

陳道明演的康熙皇帝,倒是演出了個性,但完全是演員的演技的功勞,劇情的人物刻畫方面,過於單一,除了精明能幹,還是精明能幹,其封建帝王性格中的複雜性,多面性,獨特性,都沒有刻畫出來。其實都是不成功的。

故事好看,人物大氣,場面宏觀,是這幾部電視劇的優勢,二月河說《康熙王朝》無話可說,是因為他覺得有些話不好說。一部在觀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的電視連續劇,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他肯定得認真看,認真想,怎麼能無話可說呢?是他覺得有些話不好說,不好說的話,肯定不是好聽的話。

二月河先生已經過世了,他留下了洋洋百萬字的三部歷史小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也是最大的成就。一個作者有其自己的思想,也有他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他所表達的,只是他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他人不可以要求作者必須與他人的思想和認知相同。不但二月河先生可以寫歷史小說,其他作家也可以寫,有不同觀點,可以在自己的作品裡表達,要允許二月河先生留下他自己的著作,表述他自己的思想觀點。不管怎麼說,二月河先生的帝王三部曲是對中國歷史文學的重要貢獻,可以有不同看法,切不可隨意否定。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妥請予指正,歡迎文明交流,爆粗口者請遠離。


作家鬼譚


雍正王朝是一部敘事片,人物的形象特點夾雜在故事裡,所有的人物都是為故事情節服務,自然而又和諧。所有人物在故事情節裡都得到了完整的刻畫和體現,比如康熙,八王爺,十三王爺,鄔先生,李衛,年庚堯,張庭玉等等,角色鮮明而立體,豐滿而完整。唐國強演技也非常到位,也很接地氣,雍正在這裡被刻畫的非常立體,既有厚黑的一面,又有勤政愛民的一面,可以說是一個活生生的帝王寫照。

反觀康熙王朝,則實為一部人物傳片,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為刻畫人物而服務,將康熙刻畫成了一個完美的偶像級人物,而且加上陳道明演技太過膚淺單一,將康熙演義的霸氣過剩,柔情又造作,跟焦晃版的康熙那是差了好幾個級別。陳道明戲路過窄,但氣場又大,所以只要有他,別的角色都無法得到豐滿的體現,所以整部片子除了斯琴高娃但孝莊外,別的角色讓人很難有深刻印象。所以說,在這兩部劇的製作水平上,雍正王朝要遠遠高於康熙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