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又名金乡、东庄、举溪、举水,位于庆元县城东南57公里,海拔820米,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现为举水乡政府所在地。境内峰峦叠障,山川景色秀丽清幽。月山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坐落其间,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月山村首尾各有一块田洋,分别称为“考坑洋”和“梅花洋”,六座古廊桥形如长虹横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那恬然而优美的画卷,置身其中,恍若人间仙境。时任处州知府孙大儒曾赞月山为“山环水秀一桃源”。“画家六法,不外应物、需物、象形、传神、摹写,然非得崔、白衣钵者,未足以语此。余画体粗学其略,盼彼月山屏障,举水潆洄,烟居锈错,竹木荫翳;奎阁有凌云之势,桥梁多拖虹之状。且寺观幽然雅致,祠宇则焕乎文章,深羡延陵吴氏聚族于斯,独占松源之胜,不禁情为之畅,意为之舒。特拍一幅,非敢谓图与境无二也,特仿佛云耳”,这是古人对月山美景的赞誉。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春晚节目──采茶舞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春晚节目──农民十二乐坊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的早晨(范正欢摄)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全景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月山云泉寺

据史料记载:月山村最早称为东庄,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因夫吴伉于公元1000年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搭寮居住,艰苦度日。东庄的对面是金乡,金姓颇繁,时有凌弱之举。一日,李氏浣纱上游,遇仙人指点,吴氏渐盛,此后故名举溪,为吴氏发祥之地。李氏教诲子孙,要以金姓恃强欺贫,以致家族衰落为前车之鉴,继承和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积善行德,文章济世,以致举水奠基以来,文德武功,代有显人,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可谓文人鹊起,仕宦蝉联,一度被誉为“庆邑之冠冕”。

月山村自古系闽浙通衢,有古道和福建省的寿宁、福安、政和以及本省的泰顺、平阳等县相通。明清时期一度人才辈出,人口繁衍,经济发达,商店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并因此建立了“一都上管”,明末至民国初又改称为“逢源镇”、“举水市”。崇文尚礼,尊儒重教之风,令许多文人雅士流连吟诵,美文雅韵,见诸繁帙。景宁潘云著文称“……采风问俗……必首推吴氏而以东庄为最”,这里的东庄即举水旧称;浏阳邹公至举溪,见民风醇厚,士风彬雅,在《游举水偶咏》中有“延陵礼义让风常在,莫谓山城少太和”的赞美之词;邑侯关学优盛赞月山村为“濛洲第一庄”;邑侯王恒赞举水之美景曰:“极目在高楼,山半碧,水如钩。扶舆钟毓真灵秀,兼艮之山,合坎之流。回环曲抱天然凑,待高秋桂花香透,群向广寒游”。月山村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以“举溪八景”、“二里十桥”而闻名。现今举水境内有全国木拱廊桥中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文简祠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凤桥、步蟾桥、白云桥。并有耕坑桥、云泉寺、华光庙、马仙宫、圣旨门、荐元塔、复旦亭、望月亭等名胜古迹,是休闲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举溪八景

(一)月山晚翠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诗云: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

馀霞淡映林梢净,素魄光浮藓翠斑。

郁郁楼台金镜里,苍苍松竹画图间;

桥横桂阙仙搓近,缓步登岭兴自闲。

这首诗很传神地描写了“月山晚翠”独特的景致。月山村背靠一片半圆状的竹林,村庄民居也为半月形,溪水环绕,两个半月组成半翠半苍的圆月。黄昏时分,半月形的村庄已是炊烟袅袅,半月形的竹山显得格外宁静,山上那苍老的古松群和茂密的修竹,紧围着村庄,后山上的林木在淡淡的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净,如水的月光洒在树叶上,还透出鲜翠斑驳的景子,那些漂亮的楼台像是在月山这面金镜里,苍松翠竹像是栽在这美丽的画图中,附近的如龙桥、来凤桥,似乎让人们对这仙乡月境更近了,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借一缕银光,登上后山的岭上,观赏月山村全景,真有说不出的闲情逸趣。如此“渔舟遂逐桃花去,莫向他人道此城”的桃花源,对于终日忙碌的都市人来说,这份恬然与静谧是难得享受得到的。

这“月山晚翠”之所以能名满天下,还得归功于“八老爷”吴懋修。当年“八老爷”追随鲁王反清复明,兵败后隐居故里,开始热衷于家乡的建设事业和著书立说。据说月山村后山上原来只是些稀稀落落的毛竹、松树之类,在吴文简祠竣工典礼上,吴懋修地提出村庄的风景(水)规划:让半月形后山长满毛竹,并在半月边围种植松树,继而向后龙脉延伸至岗顶,形成游龙戏珠的格局。为了让全村群众重视此事,他宣布:后山竹林一律不许人畜入内损坏,犯者必罚,如有猪牛上山者则杀猪“散规”(按户分肉,以示惩戒)。谁知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来报,后山竹林内有一头大肥猪正在拱笋,吴懋修着即派人去逮猪宰杀。这时又有人来报,这头猪正是老爷家的,吴懋修更是坚决果断:“是我家的更应宰杀” !其实是他故意让家人放猪上山,然后再来 “从我做起”的。由于“八老爷”这种模范作用,后山的苍松翠竹很快就繁茂起来。此后几百年,世事沧桑,治乱多变,半月山上的毛竹林始终未被人毁坏过,逐渐成为“月山晚翠”这一美景。

(二)云泉晓钟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云泉寺在月山村的西面,古树参天,花木掩映,危楼突兀,环境幽美,几百年来闻名遐尔。有诗赞:

百尺危楼倚碧峰,经童拂曙扣洪钟。

惊飞华表新归鹤,唤醒南阳旧卧龙;

响逐泉声穿竹径,音随断霭出云封;

乍闻顿觉尘心悟,却欲霞楼访赤松。

云泉寺由大雄宝殿、华光庙和观音阁及钟鼓楼联构而成,占地三亩多,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它的来历还是一个谜,相传云泉寺是明末清初由吴懋修首倡修建的,寺内大雄宝殿右侧菩萨厅的梁上也有“建于大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等字样,这与吴懋修兵败归隐故里的年代亦相吻合。但目前寺内的铁钟上铸有“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的字样,比顺治十七年早了半个世纪。再从举水村《吴氏宗谱》记载看,在吴氏宗族第九代传人吴延岳(约出生于1205年)的事迹中有“公舍落岭东源尾等田,入云泉寺出家,法名如山”云云。因此,假如谱上所指的“云泉寺”就是指该寺的话,历史已有七百多年了。此后经过多次的修建或扩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直到解放前夕,它是我县东乡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雄伟、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大寺庙。

走进云泉寺山门,迎面白粉墙上有“白云深处”几个大字,颇有“山门不闭待云封”的意境。大殿山门正对墙廊,里面是种满花木的园子,穿过园子就到达大雄宝殿的正门。左右门神分立两旁,戴盔穿甲,手持兵器,怒目而视,甚是威武。大门正厅前坐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厅后是天井,右侧有一花坛,各种雪球花一株,花开时节,像是瑞雪压枝。左边是真武殿,右边是郭公堂,正殿立于前,殿宽12米,深13米,佛座上坐着高大而威严的“三世如来”。左右两壁是十八罗汉和廿四诸天菩萨。大殿两侧分别为两进三连间的二层厢房,是僧尼和香客的住室。与左厢房毗邻的千手观音堂,在堂前耸立一株大桂花树,枝繁叶茂,每年盛开二季花期。有诗赞曰:“二月策杖步西园,桂香扑面觅花源,昂首追风至古刹,木樨芬芳出云泉(吴义题)。” “桂花原本金秋开,二月云泉清香来,不是木樨花期错,预兆举水大瑞回(吴庆生题)。”观音阁的左侧有一座高耸的三层塔式钟鼓楼,著名景点“云泉晓钟”就是此处。据说当年晨钟敲响时,宏亮的钟声传出十余里。清澈甘甜的泉水从银屏峰流经该寺山门,它有一细流从幽洞经大雄宝殿后墙穿入至厨房前,然后从华光殿前面的放生池下喷涌而出,更给本庙增加天然景色。经郭公堂右侧有二侧门通往华光殿,该殿塑五显大帝神像,堂前有戏台、鱼池、回廊。过去每年一度举行盛大的大帝会,请来戏班演戏。据说这种别具一格的布局是当年吴懋修与南明弘光帝败退到福州时,聆听了福州鼓山寺方丈指教后设计的。

几百年来云泉寺曾吸引无数的骚人墨客前来揽胜,寺庙外的廊墙,园子四周的围墙及大帝殿墙壁、梁柱等处均有他们诗、书、画、联的作品,可惜“文革”遭受严重毁坏。90年在抢修云泉寺中发现了遗留的唯一一块板雕楹联,上书:“云飞有色长生画”,但没有下联。据分析,这可能是寺庙原来的左山门楹联的上联。人们对着“云飞有色长生画”这句看似通俗平凡,实则含义意境幽远,既描绘眼前景色,又体现释家哲理的古人佳作赞叹不绝,可惜下联已迭。吴美根先生于1991年上半年去信山西太原的《对联》杂志,恳请全国各地联友给予援配下联,并从400多件作品中选出“月映无心永溢泉”为下联。但笔者似乎觉得“泉涌无声永蕴禅”更好些,这样,以鹤顶格各取头一字,即为“云泉”二字。

(三)龙凤两桥

月山的先人们是把月山村作为仙乡灵地来设计的,有龙翔凤翥的祥和景象,故在村庄的布局中精心设计了“龙凤两桥”。从此,如龙桥和来凤桥便成为举溪八景中很具特色的景点。

如龙桥系木拱廊桥,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横跨于举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态势与后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故名,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桥内由数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铆接而成,形成架设廊屋的拱骨平面。桥长28.20米,拱跨14.10米,桥宽5.09米,矢高6.80米,上盖庑廊11间,以木板铺垫,两次间设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桥北端建钟楼一座,南端设桥亭,当心间设神龛,旧时为祀奉大禹神之所,两端置阁楼,桥中置“如龙桥”匾额一块,“如龙桥”三字遒劲有力,相传却为七岁幼童所书,当心间随脊枋上有“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四月十二月乙丑谷良旦吴门从新修造”等二十五字墨书题记。如龙桥结构复杂,工艺精堪,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是我国现存木拱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目前在国内已十分少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来凤桥位于月山村头的举溪之上,县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与如龙桥同等结构,后遭焚毁,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重建。据吴懋修著的《举溪记》中记述:“由下溯上又见一桥,若飞若舞,与如龙等者,即新造来凤桥。以其从州县来,故名来凤”的文字。该桥呈东南和西北走向,全长30米,桥宽5.5米,是一座石拱卷廊桥,一共十一间,中设佛龛,上额挂“来凤桥”匾。桥次间有供行人小憩的木凳,桥身高出地面十余米(当地人又称"上桥")半圆形石拱,在溪水的倒映下,石拱组成一个圆月形,水从桥洞缓缓流出,桥上有一对联:“水从璧玉怀中出,人在莲花瓣上行”就是对此景象的精彩描绘。人们在夏日黄昏的饭后闲暇之余,抑或兴致所至之时,攀岭登桥享受习习凉风,共话农桑,谈古论今,悠闲自得。

据庆元民间故事记载,如龙桥、来凤格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举溪两岸同住吴陈两大家族,我住溪之头,你住溪之尾,日日思君又见君,共饮一溪水,相处得倒也和睦。不料有一年大旱,吴陈两家为争举溪之水入田灌溉而大动干戈,从此结下宿怨。有一年,又是一个可怕的旱年,两家人为了溪水越争越凶,都拿着刀棍对峙在两岸,眼看着前辈人发生过的械斗,又要发生。这时,一方想出了比武夺水的办法,结果吴如龙和陈来凤各胜一场,平分溪水,暂时解决了纷争。

在比武中产生了感情的青年男女又决定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两家人同心协力,终于引来了山泉,保住了收成,化解了往日仇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举溪两岸喇叭声声,吴陈两家喜气洋洋,吴如龙、陈来凤在乡亲们的祝福中,结成了美满的夫妻。为了纪念这喜庆的日子,吴陈两家决定修建如龙桥和来凤桥,让后世子孙和和睦睦,恩恩爱爱。从此,陈吴两家又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美,越过越甜。

三百八十年后的今天,这美丽的故事如山中晨雾一样渐渐散去,唯有如龙桥还信誓旦旦的守着往日的诺言……。

(四)文奎高阁

文奎高阁,又称逢源书院,建于康熙元年(1662),由里人吴如公倡建,嘉庆十一年吴念祖捐修。由文昌阁和奎楼组成,文昌阁曲水回廊,奎楼供奉文曲星像,整体建筑端庄、典雅,飞檐翘角,有诗为赞:“杰构巍峨一壮观,逢源书院偶凭栏。云飞嶂岫连天碧,阁聚星光带月寒。壁诏遥通胶序水,藜光远映紫徽坛。文缠牛斗奎还拱,秀毓英贤佩玉珊” 。

(五)宝塔东耸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兀突玲珑宝塔高,凌云文辇耸江皋;

前临举水遥岑府,后控敖阳爽气豪。

恰是星躔罗巽位,排来秀曜峙东曹;

知君定是擎天柱,宿雨餐风势不挠。

这首诗是赞美“举溪八景”之一——宝塔东耸的“荐元塔”,它是庆元县境内唯一的古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先人建塔藉此激励后人行善勤学,取“自古文章出状元”而名为荐元塔,又名“文明塔”。塔高18米,六面七层,内有回廊可上,占地36平方米。坐落在月山村南部水尾的梅花岭上,与步蟾桥遥遥相对。桥侧有一石岭,蜿蜒崎岖通往荐元塔,岭中有一亭,名曰“听鹿亭”(现仅存遗址)。相传古时村里有一老者喂养一只梅花鹿,鹿居此亭中,人驱不惧。老人以哨子引鹿,梅花鹿便知主人送食来,就会下山来,亭即得名于此。该塔六面,转角处都有一木柱竖在塔身塔砖内,塔内心有一巨柱,各层片都有木枋横贯塔身内外连着巨柱,外承腰檐,内安层板。塔内墙壁上多诗画,多系佛学经典和劝人勤学的文学典故。塔体用大仑砖砌筑,每层拱角外挑,塔基以块石垒砌制作,底层设一拱卷门,门高1.5米,宽0.55米,每面隔层设一拱卷窗口,塔檐翘角处系风铃,环塔栽梅柳,建筑格式颇具唐风。清咸丰五年(1855年)遭雷击,塔顶二层被击毁,今剩五层。

(六)银屏西峙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银屏山,亦称云屏山、岩斗山,主峰海拔1300余米,其岩巍屹,山中危岩峭壁,壑谷幽深,雾蔼缭绕,四面陡峭,但顶部却很平坦。攀援其顶,“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可观日出,可听松涛。环顾四周,群山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一面可见本县巾子峰,一面可见福安木场庵,一面可见峰岗,一面可鸟瞰举水全图。置身于兹,夏不知暑,绿树苍翠,花香鸟语,令人流连忘返。早在民国时期,庆元县第一位农民企业家季观远先生便以雄伟陡峭的银屏峰作为茶叶商标图案,利用银屏山独特的自然条件所生产的优质茶叶制作出的银屏茶,进行对外贸易。使举水产的茶叶走出国门,漂洋过海而声名远播。如今游客可在崖壁之上看到有称之“仙草”的铁皮石斛和灵芝。清代王恒游览至此题诗一首:“西山峭壁独崭然,屹似银屏翠色鲜。春草生时图有画,秋云霭处淡含烟,石扉深锁江村秀,地障关藏水月圆。凝是巨灵伸一掌,移来镇此不穷年。”

(七)龙湫灵液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诗曰:

名山灵窟有龙湫,天际飞来喷瀑流,

万点明珠光溅月,一条素练冷涵秋;

虹霓贯日惊神鬼,蜃气腾空射斗牛。

为旁朗星胡侍讲,封来三井壮南州。

这首诗是古人对位于银屏山脚下的举溪八景“龙湫灵液”的赞美。经白云桥去云泉寺,游客至此必询龙湫,顺着山涧溯溪而上,过小桥,攀峰峦,只见峭壁奇岩,鬼斧神工。若是春天,还盛开各种山花:粉红的樱桃,清幽的兰花,各色的杜鹃,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在山崖、在路边开放得那么鲜艳;花丛里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林中的小鸟欢快地唱歌,幽凉的山谷之中夹着一股花香扑面而来,让人气爽神清。走过了曲折回旋的石砌羊肠小道,空谷中传来隆隆的水声,抬头仰望,只见山花摇曳、藤箩遮蔽的山谷中,有一帘瀑布一波三折地似从云宵中垂挂下来,从四、五十米的石崖上腾空飞跃,喷薄出轻雾袅袅,龙潭里银珠溅跃,如珠落玉盘,把四周景色渲染得犹如一首醉人的山水诗,又仿佛是美妙的交响曲。清澈的山泉义无反顾地奔腾而下汇于举溪。龙潭深不见底,传说有龙隐潜其中,故叫“龙湫”。奇美的山水风光,不禁今人心旷神怡,遐想连篇。明朝惠来知县吴希点观“龙湫”景题诗一首:“悬河云半落,谁擘翠岩屏,瀑吼山疑动,涌雪照衔杯,康乐空耽胜,龙湫翳草莱。”

(八)虎胜奇岩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诗云:

怪石狰狞踞险洞,形如斑虎伏山中;

欲成豹变文章美,先受钟灵气势雄。

月映双瞳明迅电,雷鸣一啸起寒风;

搜奇无限登临兴,引我遐思入冥朦。

虎胜奇岩位于村首数百米。峭峻兀峙,形如斑虎伏山中,其四周有欲腾空而起的“天灯岩”、惟妙惟俏的“船岩”、锋利无比的“刀锋岩”、耸人听闻的“棺材岩”,怪石嶙峋,景象各异。云雾起时,忽隐忽现,恍如逢莱仙境。岩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溢出,壁崖上有酷似甲骨文的“天书”,“天书”是古人雕刻还是天然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但民间相传“谁人识得此天书,宝藏洞门自然开”。崖壁上还真有看似一道门的石洞。最为奇特的是,“天灯岩”石壁底部有一石洞,石洞顶壁上有酷似龙鳞的七色石,强光一照,五彩斑澜,像是彩龙附身,令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壁下有一条狭长的一线天可望到山顶,可容一人匍匐前进,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山上有珍贵的野生铁皮石斛。山中绿树成荫,翠竹环生,尤其是到了春季,满山遍野的迎春花开,一片红火,犹如走入仙境,使人流连忘返。“自古名山僧占多”,虎胜奇岩亦不例外,崖壁下一道观,内供奉太上老君神像,常年香烟缭绕。在岩下的半途中还建有一个六角亭,方便游人休息。

散景串珠

月山村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美丽的珍珠撒落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人事沧桑,物换星移,依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鸳鸯井

鸳鸯井位于银屏山北侧林海氤氲的大山上,海拔1000多米,距村庄有十余里的山路。该井面积有50余平方米,略呈三角形状,井壁光滑,井深不可测,井水常年不干,相传为古代采矿留下,山内还有多处矿坑被树藤遮蔽,人迹罕至。这些古矿坑如今淹没在崇山之中,四周层恋叠障,群峰连绵,古树参天,是揽胜探险的好去处。该山场内盛产牛肝菌,这牛肝被称为“山珍之首”、“食用菌之王”。如果时令巧合,在探险揽胜之余还可收获鲜美的山中之宝----“美味牛肝菌”。

(二)杉树王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距月山村2.5公里的莲花山上,有两株全国罕见的“杉树王”。大的一株树高35米,经围5.55.米,材积达37立方米,处全国第二位,浙江省第一,另外一株虽略小。它们的树龄已有七百余年。虽多次遭受风雪雷电袭击,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是两柄倚天宝剑,直刺苍穹;又像是一对恩爱夫妻,长相厮守,交辉相映。

“杉树王”周围的山势因像花瓣一样层层抱合,远远望去酷似一朵莲花,杉树王如长在其中的花蕊,该山因此而得名“莲花山”。山坡现已被劈成茶园,水平带因山势起伏,仿佛飘动的绿绸带。

自从1979年春《浙江日报》刊登“杉树王”照片以来,各地慕名者纷至沓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已拍过该记录片。文人墨客称赞它:“魏峦古莲一花蕊,谆祐荫翳到如今。借问冠杉何禄位,已卯各界尊王君。”

相传“杉树王”为举水吴氏第十一代传人富四公(吴钟,1285--1355)和富五公(吴铁)亲手所载。某年冬天,这一带下了大雪,吴氏兄弟二人寻牛至莲花山上,只见四周皆是皑皑白雪,唯有这个小山窝景象不同----没有积雪,他们的牛避雪于此。于是认为此处是“风水宝地”,当即各人砍来一株杉苗倒插为记,并言定,谁栽的树苗活了,这里就为谁的墓地,若两皆活,则归先逝者。后来富四公先死,遂葬于此。现墓址位于该树上方四、五米处。

(三)冰臼奇观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这些罕见的“坑洞”就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遗迹,科学名称叫“冰臼”。

与月山村相邻的后坑村溪谷地带,分布着造型奇特的、形如舂米用的石臼的石洞,“口小、肚大、底平”,有的大小和模样就如澡盆一样,有一个有1米多深,有村民曾在此洗澡;有的口径只有40多厘米,但“肚子”比口大;还有的如碗口粗,但有30多厘米深。村民说是古时就有,但可以肯定不是人为的。村民还发现在河谷附近还有不少这样洞。冰臼研究权威韩同林教授断言是冰臼无疑。

这些属于河谷冰臼, 冰臼属于罕见的地质遗迹,距今已有约200万至300万年,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遗迹,也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见证。是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似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基岩产生的。由于其形态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由于时间久远,能够保存下来实属罕见,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的形成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吴文简祠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吴文简祠位于月山村村头,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简”是因吴姓之祖吴翥曾受唐宣宗谥封为文简先生,后人为追缅先贤,建祠纪念。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焚,后由乡贤吴懋修发动举溪境内的大一公(吴希点)下的富二、富四、富五三房联名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竣工,历时十三年之久。该祠与来凤桥相对,依山傍水,祠前有一古樟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取荫庇子孙之意。

古祠堂布局分三进,即大门牌楼、正堂、后堂,整体布局呈长方形,长33.4米,宽17.4米,整个建筑造型庄重古朴、美观大方。正门上悬挂“吴文简祠”匾额,两侧挂“文经”、“武纬”匾。从门楼正堂的间当设卵石铺砌的过道,(俗称月石),两侧设天井及香灰房,上刻有“大明嘉靖元年”的砖刻题记。

正堂五开间,进深六间,明间抬梁式,正上面悬挂“务本堂”和“源远流长”匾额,用于庆典、集会、祭祀等活动。正堂至后堂之间立设天井,鹅卵石铺砌。正面设有石碑三方,石碑上介绍祖先生卒、官职和古墓坐落的位置,以及每年清明祭祀须注意的事项。两侧设置13级台阶至上,系青砖铺墁,后堂系妥先堂(供放祖先灵牌),该堂依山势而建,重檐歇山顶、高于全村,如同祖宗在上,子孙绕膝。前廊与左右廊柱间设置美人靠。

祠内木质刻花柱础、万字斗拱和正堂构造,设计别致,构造复杂,粗犷瑰丽,古貌昂然,别具一格其建筑类风格确属罕见。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在闽北和浙西南地区尚有少量分布,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考古价值。大量的牌匾、石碑、桅杆、灵牌、壁画在“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后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文简公后裔和宗亲捐资、献料,把该座古建筑修复还原。1993年经县政府审核批准,列入县级文保单位,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马氏行宫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马氏行宫,又称湖山圣殿,位于如龙桥东侧桥头,座东朝西,始建于明代,于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建,扩建两廊,形成现在规模。布局分前后二堂。前堂为戏台,后堂内供奉马氏夫人、庙祝大王等七位仙主。

马氏行宫依山傍水,古木荫翳,飞檐翘角,正面为三间进,中辟一正,两侧有一站,顶部为三重檐歇山顶,重檐三间为木刻雕花窗装拼。从正门而入即为戏台,两侧各辟一厢房,为戏客居所,柱枋角处精雕细琢,采用镂空制作工艺,戏台顶部绘龙凤、八仙等彩绘,四周白粉墙上有古壁画,惟妙惟肖,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据村中老人回忆,在其年少时,曾见本村有名雕刻师吴陈器在其修理佛轿过程中,发现佛轿的柱子不是用木质制作而是用竹签参差不齐用麻绳捆扎而成,外用油漆漆上,竹签上有“金××捐银×两×钱”等字样。这与《举溪记》“金姓颇繁”相吻合,惜在文革期间遭毁。原本戏台正面还有一酒楼,为古时男性观戏之所(古时有男尊女卑之分),女性和小孩则在底房看戏,等级界线甚为分明。后堂大殿里神像威严,挂满红联布饰,香烟迷漫,过去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迎神节”,邻近乡村群众都成群结队来烧香,并且还请来戏班,举行为期半个月的“戏会”,热闹非凡。庙会在形式上虽含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实则是群众性的集会,其内涵丰富,把物质、文化交流,民间艺术及群众旅游等巧妙结合在一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群众,形成一种民风习俗。七十年代末因开岗西公路马氏行宫被拆了一部分,因此现存的马氏行宫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至今每年还会举行庙会,拿出凤冠霞帔妆扮神像,摆上供品,供人参拜,只是没人唱戏了。

(六)复旦亭


浙江庆元县月山古村有哪些好玩的?举溪八景又指哪些?


复旦亭系本村先祖,明兵部司务吴懋修隐归故里倡建的,踞举溪与云泉涧水交汇处。因村形如月,需佐之以日,一日为旦,取日月长明之义,故名复旦。吴懋修当年事于明弘光帝与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反清复明,后因兵败隐归故里,仍念念不忘大明江山社稷,在家乡构建“复旦”、“尊光”二亭,寓意双关,“复旦”即复明,“尊光”即尊明。2001年村民在原址上筹资重建。该亭双重檐结构,六角飞翘,亭内五面有亭凳,外有回廊,设一门,门檐上悬挂“复旦亭”匾额,亭内正上方挂“乐助琴鸣”的匾额,其余各面均有字画和建亭小记,顶部为龙凤呈祥的彩绘,亭之西侧上方悬挂一“壬水钟灵”的匾额。有一回文楹联:“月转山移山转月,亭浮水面水浮亭”。亭上侧有一桥名“步月”,对面又一桥名“白云”,有诗赞云:“六角重檐立溪前,双栏对映步云间,白首青童详旧事,曾传此处紫微坛”。

(七)圣旨门

圣旨门建于明代,紧挨吴文简祠北侧村口古道上,多木质牌坊,双重檐结构,施如意斗拱,木刻雕花,造型美观精致,结构复杂。相传为古时传送圣旨、捷报之所,达官显贵经此地,均应下轿步行入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