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一個教書匠,分享教育經驗,希望能給你啟發

有段時間,發現班裡的劉小九(化名)同學情緒特別低落,上課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和我說話時也不敢看我的眼睛。我就找到時間,把小孩叫到辦公室,問最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小九同學憋了一會,眼眶就紅了,說了一句:“我媽媽說我成績差,就是個笨孩子,長大了也沒出息”。

說完就哭了。

心疼的不行,我決定和小九的媽媽聊一聊。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怎麼能一下把人看死呢?

媽媽可能是順口一說,說完也沒放在心上,可這對孩子來說卻不是“無關痛癢”的,而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

我從來不認為,某一科的學習成績可以來作為衡量孩子未來的標準。

藉著這個事情,我想同大家談談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01 什麼是瓦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是世界聞名的化學家,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可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位世界級大師,從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孩子。

一開始瓦拉赫的父母,讓他學文學,小瓦拉赫很用功,可學期末老師給出的評語卻是:很用功,但難以造就。

父母又讓小瓦拉赫學油畫,誰料小瓦拉赫又考了全班倒數第一。

至此,很多老師都覺得小瓦拉赫是成才無望了,只有一位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學化學。

奇蹟就此發生,瓦拉赫在化學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最後成功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瓦赫拉教授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

孩子在各方面的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天賦高些,有的方面天賦低些,如果他們找到了自己天賦高的一方面,加以發揮,便有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

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瓦拉赫效應”。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瓦拉赫效應也並不鮮見。我們熟悉的很多大師,都是瓦拉赫效應的驗證者。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享譽全國的著名文學家、作家錢鍾書先生,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考試只考了15分,但語文和英語考試成績非常好,英語更是得了滿分,當時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打破常規,破格錄取了他。

散文大家朱自清,1919報考北京大學預科,數學零分,但作文寫的非常棒,打動了老師,以作文滿分成績被成功錄取。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吳晗考北京大學時,因為數學0分,無奈落榜。後清華大學以其文史成績優異,破格錄取。一代歷史大師,這才避免了明珠蒙塵的悲哀。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02 瓦拉赫效應的產生原因簡析

瓦拉赫效應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不同的人在各方面擁有高低不同的潛能

這一點是瓦拉赫效應能夠產生的先決條件。

我們的大腦天生對於不同方面的事情,有不同程度的感知。

有的人音樂天賦極高,手腳協調能力卻極差;

有的人手腳協調能力好,可面對數學知識卻一籌莫展;

有的人數學成績次次都能考滿分,卻一提到英語就頭疼…

很大程度上,這是由先天決定的。我們要做的不是追著孩子的短板使勁鞭策,而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輔助孩子把這方面的潛能發揮出來。

當然,這並不是在鼓勵偏科。

大文豪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的一句話用在這裡非常好: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凡事自己要先足夠努力,如果自己盡力了卻還是無功而返,那麼也沒什麼好後悔的。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第二:原生家庭培養孩子的方式

原生家庭培養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孩子的潛能是否能被挖掘出來。

瓦赫拉的父親,小時候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培養。

瓦赫拉學文學學的不好,他就送瓦赫拉去學習油畫;

油畫學的不好,還可以去學化學。

在這個過程中,瓦赫拉的父親陪著孩子一同試錯,從沒有直接否定瓦赫拉。

如此,瓦赫拉在化學方面的潛能最後才能被發現。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第三:個人在人生中所遇到的機遇

個人在人生中所遇到的機遇,也會影響潛能發揮的程度

比如我們上文提到的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吳晗教授,吳教授小時候非常調皮搗蛋,家道中落後便做了個老師養家餬口。

機緣巧合他的歷史天賦被胡適發現,成為胡適的弟子。

後來考北京大學時,也不順利,因為數學0分被拒錄;幸虧後來,因文史成績優異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從此才正式走向了學術之路。

正如大文豪韓愈在《雜說四·馬說》中所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能否遇到識才的“伯樂”,對於瓦赫拉效應的產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03 瓦赫拉效應給我們培養孩子的啟示

談完瓦赫拉效應的產生原因,在迴歸到我們的孩子身上。相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信、成才,那麼,我們在培養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我想給大家3點建議。

第一點:不要給孩子“下定義”

像開頭提到的小九同學媽媽的說法,就是非常不對的。

我和她談話時,是這樣糾正的:

十個指頭有長短,孩子在各方面的潛力也同樣有高低。

我們做父母的,最怕的就是一票否決孩子的全部潛能,給孩子貼上“笨孩子”、“差生”、“沒出息”的標籤。

孩子那麼小,父母說什麼,他就會信什麼。

一旦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是“笨孩子”、“差生”、“將來一定沒出息”了,那對孩子的自信心及未來發展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瓦赫拉效應就啟示我們: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方面的失敗就直接斷定孩子是個“失敗的人”。

你可以說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一般,但不能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說孩子笨、沒出息。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第二點:堅信孩子一定有閃光點

會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但卻不是唯一的出路。

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親近也最信任的人,說的話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父母如果堅信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堅信孩子一定有閃光點,那麼,孩子會感受到這份信任和愛護,自然會變得相信自己。

有自信的孩子更能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相反,如果父母都不相信孩子有閃光點,那麼傳遞給孩子的,就是消極、自卑的情緒。孩子可能會變得畏畏縮縮,遇事先否定自己,不敢嘗試。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打心底裡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擁有閃光點。

瓦拉赫效應: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諾貝爾獎得主,聰明父母謹記這3點

第三點:多帶孩子嘗試新方向,尋找天賦所在

有的天賦,可能隱藏的比較深。

所以,需要父母多帶孩子嘗試新的方向,同時,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尤其注意,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體現出來的天賦。

比如,有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書桌、衣物整理的井井有條,有的孩子對於修理門、小玩具等信手拈來,這些難道不算是孩子的長處嗎?不值得鼓勵嗎?

多帶孩子嘗試新事物,多發現孩子的長處,慢慢幫孩子積累自信,自信的孩子“最聰明”。

最後,請讓我們用成功學專家安東尼 ·羅賓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文章,與君共勉:

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他給我們每個人以無窮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藏著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這個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只要下決心改變,那麼,長久以來的美夢便可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