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一个教书匠,分享教育经验,希望能给你启发

有段时间,发现班里的刘小九(化名)同学情绪特别低落,上课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和我说话时也不敢看我的眼睛。我就找到时间,把小孩叫到办公室,问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小九同学憋了一会,眼眶就红了,说了一句:“我妈妈说我成绩差,就是个笨孩子,长大了也没出息”。

说完就哭了。

心疼的不行,我决定和小九的妈妈聊一聊。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怎么能一下把人看死呢?

妈妈可能是顺口一说,说完也没放在心上,可这对孩子来说却不是“无关痛痒”的,而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

我从来不认为,某一科的学习成绩可以来作为衡量孩子未来的标准。

借着这个事情,我想同大家谈谈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01 什么是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位世界级大师,从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孩子。

一开始瓦拉赫的父母,让他学文学,小瓦拉赫很用功,可学期末老师给出的评语却是:很用功,但难以造就。

父母又让小瓦拉赫学油画,谁料小瓦拉赫又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至此,很多老师都觉得小瓦拉赫是成才无望了,只有一位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学化学。

奇迹就此发生,瓦拉赫在化学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最后成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瓦赫拉教授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

孩子在各方面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天赋高些,有的方面天赋低些,如果他们找到了自己天赋高的一方面,加以发挥,便有可能取得惊人的成绩。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瓦拉赫效应”。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瓦拉赫效应也并不鲜见。我们熟悉的很多大师,都是瓦拉赫效应的验证者。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享誉全国的著名文学家、作家钱钟书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考试只考了15分,但语文和英语考试成绩非常好,英语更是得了满分,当时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他。

散文大家朱自清,1919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数学零分,但作文写的非常棒,打动了老师,以作文满分成绩被成功录取。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吴晗考北京大学时,因为数学0分,无奈落榜。后清华大学以其文史成绩优异,破格录取。一代历史大师,这才避免了明珠蒙尘的悲哀。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02 瓦拉赫效应的产生原因简析

瓦拉赫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不同的人在各方面拥有高低不同的潜能

这一点是瓦拉赫效应能够产生的先决条件。

我们的大脑天生对于不同方面的事情,有不同程度的感知。

有的人音乐天赋极高,手脚协调能力却极差;

有的人手脚协调能力好,可面对数学知识却一筹莫展;

有的人数学成绩次次都能考满分,却一提到英语就头疼…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先天决定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追着孩子的短板使劲鞭策,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辅助孩子把这方面的潜能发挥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偏科。

大文豪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的一句话用在这里非常好: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凡事自己要先足够努力,如果自己尽力了却还是无功而返,那么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第二:原生家庭培养孩子的方式

原生家庭培养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孩子的潜能是否能被挖掘出来。

瓦赫拉的父亲,小时候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培养。

瓦赫拉学文学学的不好,他就送瓦赫拉去学习油画;

油画学的不好,还可以去学化学。

在这个过程中,瓦赫拉的父亲陪着孩子一同试错,从没有直接否定瓦赫拉。

如此,瓦赫拉在化学方面的潜能最后才能被发现。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第三:个人在人生中所遇到的机遇

个人在人生中所遇到的机遇,也会影响潜能发挥的程度

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吴晗教授,吴教授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家道中落后便做了个老师养家糊口。

机缘巧合他的历史天赋被胡适发现,成为胡适的弟子。

后来考北京大学时,也不顺利,因为数学0分被拒录;幸亏后来,因文史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从此才正式走向了学术之路。

正如大文豪韩愈在《杂说四·马说》中所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能否遇到识才的“伯乐”,对于瓦赫拉效应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03 瓦赫拉效应给我们培养孩子的启示

谈完瓦赫拉效应的产生原因,在回归到我们的孩子身上。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信、成才,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我想给大家3点建议。

第一点:不要给孩子“下定义”

像开头提到的小九同学妈妈的说法,就是非常不对的。

我和她谈话时,是这样纠正的:

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在各方面的潜力也同样有高低。

我们做父母的,最怕的就是一票否决孩子的全部潜能,给孩子贴上“笨孩子”、“差生”、“没出息”的标签。

孩子那么小,父母说什么,他就会信什么。

一旦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笨孩子”、“差生”、“将来一定没出息”了,那对孩子的自信心及未来发展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瓦赫拉效应就启示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失败就直接断定孩子是个“失败的人”。

你可以说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一般,但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说孩子笨、没出息。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第二点:坚信孩子一定有闪光点

会读书,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却不是唯一的出路。

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也最信任的人,说的话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父母如果坚信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坚信孩子一定有闪光点,那么,孩子会感受到这份信任和爱护,自然会变得相信自己。

有自信的孩子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相反,如果父母都不相信孩子有闪光点,那么传递给孩子的,就是消极、自卑的情绪。孩子可能会变得畏畏缩缩,遇事先否定自己,不敢尝试。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打心底里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拥有闪光点。

瓦拉赫效应:从全班倒数第一到诺贝尔奖得主,聪明父母谨记这3点

第三点:多带孩子尝试新方向,寻找天赋所在

有的天赋,可能隐藏的比较深。

所以,需要父母多带孩子尝试新的方向,同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尤其注意,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体现出来的天赋。

比如,有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书桌、衣物整理的井井有条,有的孩子对于修理门、小玩具等信手拈来,这些难道不算是孩子的长处吗?不值得鼓励吗?

多带孩子尝试新事物,多发现孩子的长处,慢慢帮孩子积累自信,自信的孩子“最聪明”。

最后,请让我们用成功学专家安东尼 ·罗宾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与君共勉: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