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正是晚秋时节,看啊,那漫山的红叶夺目绚烂的颜色,如同这片土地上革命战士的一腔热血一般鲜艳……

仰望着秦岭中灿如花朵的枫叶,穿越时光的旋律,历史定格在1932年4月2日,“两当兵变”在甘肃省两当县打响,凤县凤州村则是当时部队驻地,也是“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凤县革命纪念馆,就位于这一方巍峨又不失俊秀的秦岭山水间。它于2016年10月建成开馆,用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真实再现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凤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结交进步人士、智斗军阀、组织领导“两当兵变”的革命事迹,反映了我党在凤县的光辉历程。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曾经的曲折不平、曾经的风雨兼程,才换来今天的我们,可以尽享和平与安宁!

七十年前,一场由彭德怀指挥的战役完全解放了陕西关中,也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扶眉战役。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今年,正是扶眉战役胜利70周年,位于眉县的扶眉战役纪念馆成为众多人前往的“心灵高地”。在这里,可以重回峥嵘岁月;在这里,可以追忆革命先烈,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在这里,我们内心澎湃、热血沸腾。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在市区熙熙攘攘的炎帝园中,有一方静谧、肃穆之地。由习仲勋题写馆名的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掩映在苍柏间,更显庄严。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纪念馆中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坐落于大院中央,这是为纪念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和陕西军区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牺牲的烈士,由筑路部队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修建。

那时的他们甘洒热血、劈山筑路、不畏艰险、气吞山河,那样的英雄气概,让今天参观纪念馆的我们得到精神的传承、思想的升华。

还有,位于金台森林公园的宝鸡烈士纪念园,安息在园内的忠魂既有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也有在新时期见义勇为、因公殉职的英雄。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更不能忘的是,在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有一座二郎坝红军标语纪念馆。馆内留存着一幅“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的标语,正是1935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此地,把土豪家的粮食分给缺粮群众时留下的。

据统计,我市已有凤县革命纪念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等6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近40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罗棋布,成为全市党员干部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的“加油站”。

这些宝鸡的红色文化激荡人心,更激荡着宝鸡诗人们的笔韵:

郁枫:“我曾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抚摸墓碑上的名字/ 我似乎感到了烈士的心跳/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为我们缔造了和平安宁…”

杨红芳:“风雨如晦行路难,宝天铁路几搁浅。雄鸡报晓黎明至,寒冬一去春满园。彭大将军才卸甲,又挥巨手舞龙蹁。陕甘儿女多奇志,汽笛一声通天堑。”

吴联盟:“当时是,十九兵团,威武之师,勋塞天地,将士怀揣报国之志,赤胆忠诚,日月可鉴,筑路豪情,撼天动地……”

激情满怀的诗歌,映出诗人们红色的心,更为我们向烈士表达了最深情的致敬!(宝鸡日报)

(YFL)

宝鸡红色文化“两当兵变”的策源地 这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