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指導意見——用“共享”賦能“製造”開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綜合報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佈的《關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共享經濟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政策。

《指導意見》指出,共享製造是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製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閒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共享製造,是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趨勢、培育壯大新動能的必然要求,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出效率、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共享製造發展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產能對接、協同生產、共享工廠等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湧現,但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共享意願不足、發展生態不完善、數字化基礎較薄弱等問題。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2年,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共享製造示範平臺;推動支持50項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共享製造示範項目;逐步健全信用、標準等配套體系,支持共性技術研發,不斷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初步形成共享製造協同發展生態。到2025年,共享製造發展邁上新臺階,示範引領作用全面顯現,共享製造模式廣泛應用,生態體系趨於完善,資源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指導意見》按照產業價值鏈三大主要環節,結合共享製造現實發展需求,明確了三大發展方向。一是製造能力共享。主要包括生產設備、專用工具、生產線等製造資源的共享。二是創新能力共享。主要包括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等智力資源共享,以及科研儀器設備與實驗能力共享等。三是服務能力共享。主要圍繞物流倉儲、產品檢測、設備維護、驗貨驗廠、供應鏈管理、數據存儲與分析等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務需求的共享。

對於推進共享製造的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支持鼓勵共享製造創新發展。二是創新驅動、示範引領。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業態,組織實施共享製造示範活動。三是平臺牽引、集群帶動。充分發揮共享製造平臺的牽引作用,創新資源配置方式,依託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優勢和產業生態優勢,加快共享製造落地和規模化發展。四是因業施策、分類實施。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分階段、分步驟推動共享製造在各區域、各行業、各環節的深化應用。

此外,針對我國共享製造現階段的發展特點和主要問題,《指導意見》還從平臺、集群、生態和基礎4個方面,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一是培育共享製造平臺,積極推進平臺建設、鼓勵平臺創新應用、推動平臺演進升級。二是依託產業集群發展共享製造,探索建設共享工廠、支持發展公共技術中心、積極推動服務能力共享。三是完善共享製造發展生態,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優化完善標準體系。四是夯實共享製造發展的數字化基礎,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網絡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