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1.大雁南飛,為什麼一定要來衡陽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我國古人對大雁非常熟悉

尤其是諸位大詩人

經常把大雁拿出來寫詩用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這兩首應該是咱們最熟悉的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

這裡面的“大雁”

都是衡陽的!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大雁都是“衡陽雁”?

其實人家只是喜歡在這裡過冬

事實上,大雁是一種候鳥,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飛到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又會經過長途旅行,向北飛往西伯利亞產蛋繁殖。衡陽正是大雁最喜歡的過冬之地。

在衡陽的時候,大雁們經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灘塗岸邊。青山碧水,曠野平沙,蘆葦叢叢,雁陣起落,構成了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據回雁峰公園石刻記載,某年冬天有群大雁棲息于衡陽,有一隻雄雁被獵人射死了,雄雁的配偶雌雁便撞死在山頭上。於是這群大雁不肯飛走,整天在城市上空盤旋哀鳴,發出悽徹悲涼的叫聲。

冬天過去了,是大雁北歸的時候了,這群大雁就留在這裡,趕也趕不走。縣令就貼出一個懸賞榜:誰能找到雁群哀鳴不走的原因,就獎賞他。回雁峰的一位老人聽出雁群的叫聲很悲傷,就到雁群棲息處的附近走訪獵人,問是誰射死了大雁,並找到那個獵人。

縣令知道後,懲罰了那個獵人,並且制定法令:從此以後不許射殺大雁,併為死去的大雁立碑以示紀念。那群大雁這才戀戀不捨地向北飛去。至今,衡陽民間仍有不許射殺大雁的風俗。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圖片來自湖南省黨政門戶網站

不過故事歸故事,大雁們選擇在衡陽過冬是有科學道理的。

為什麼選在衡陽?

還不是因為“犯懶”

古人不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不知道大雁為什麼在衡陽過冬,所以為大雁和衡陽安上了許多美好的故事和傳說。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不過咱們現代可是有了科學的依據。

竺可楨先生在他的《物候學》中說,冬初日照縮短,可激發北雁南飛。若日照增長,氣溫穩定在3℃以上,可適於雁的居留。湖南地處亞熱帶,一月份平均氣溫4—6℃,日照又比北方長,宜於大雁留居。

洞庭湖畔,漁米之鄉,物產豐富,衡陽以北地勢低平,不僅有廣闊的洞庭湖面,且沼澤港汊縱橫,水庫、池塘、水田密佈,又極少封凍。雁是水上游禽,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魚蝦可覓,田中有遺谷可尋,夜有湖洲蘆葦可棲,或飲或啄,或嬉或棲,實在相宜。

況且幾經長途跋涉,體力大耗,再渡南嶺,山巒起伏,水面極少,食宿之地難尋,要遠翔南海之濱,體力難持。於是大雁不再南飛,便選擇洞庭湖畔安營紮寨,度過嚴冬,所以衡陽以南雁聲甚少。

看來大雁也是十分機智的,路嘛,能少走一點就要少走一點的……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2.衡陽美食

No.1 衡陽土頭碗

清朝名將的豪華私房菜

土頭碗是湖南衡陽傳統名菜。所謂“頭碗”,顧名思義,就是宴席中最先上桌的一道菜。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別看這名字土,人家可是道正經“硬菜”。各色食材堆成寶塔形狀,有七層之多,造型別致,顏色鮮豔,因此也叫七層樓。

看這滿滿的一大碗:紅棗、土雞蛋、黃雀肉、滑肉、魚丸、鍋燒丸、腰片……對於這也想吃,那也想嘗的吃貨們來說,一碗更比七碗強,分分鐘治癒選擇困難症~

這道百年名菜還有一個雅緻的名字:玉麟香腰,據傳是清朝兩江總督、衡陽名將彭玉麟的家廚所創。

彭玉麟很喜歡魚丸、黃雀肉、鍋燒丸等家鄉小吃,於是在一次宴請中,授意家廚將這些特色食材匯入一碗,招待賓客。層層疊加的獨特造型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客人品嚐過後更是讚不絕口。

既是名將私房菜,用料自然十分考究,特別是魚丸,必須是本地三斤以上的新鮮黃皮草魚,混合生粉、蛋清等,經過層層加工、調味,製成這樣長條狀的丸子。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難怪說,正宗的“玉麟香腰”只有在衡陽本地才吃得到,百妹已經準備去打卡啦~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No.2 渣江假羊肉

雖“假”,卻是皇后最愛

美食餐飲行業,食品安全必須是底線。然而,在衡陽北部的渣江鎮,竟有人敢“公然造假”,售賣“假羊肉”?

神奇的是,這假羊肉不僅在當地頗受歡迎,居然還有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來,這是什麼操作?

大雁南飛衡陽留,渣江假羊肉一點不假

渣江假羊肉是衡陽地區的特色地方菜,它確實不是羊肉做的,但也絕非假冒偽劣,這是一道用當地的豬肉和紅薯粉製成的湯羹~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豬肉做的,為啥不叫豬肉羹呢?

原因就在於湯的味道。豬肉熬成肉湯待用,再將紅薯澱粉切成細長條,與肉湯一起煮,最後加入大蒜葉、辣椒、花椒油等調味,湯汁鮮美,麻辣開胃。更絕的是,雖無羊肉,湯中竟能吃出羊肉的味道,要不是少了些羶味,還真能以假亂真呢~

這道遠近聞名的特色菜品,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據說在北宋末年,為避戰亂,宋徽宗的皇后外出逃難,行至衡陽渣江時,突然受了風寒,身體虛弱,食慾不振。由於條件有限,當地廚師只能就地取材,創造出這碗熱辣鮮香的肉湯。皇后吃了之後渾身大汗,頓覺舒適,病竟好了一大半。

可見美食不僅能填口腹之慾,吃對了也能成良藥,別小看食療的功效喲~

衡陽的美食還有很多

就連大雁都鍾情的一方靈秀地

真可謂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那麼衡陽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品讀的故事雅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