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泥鳅?

用户9428549394213


养泥鳅的方式很多,池塘养殖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养殖前要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种植水草,选用良种放苗,饲养当中,要重视水质的管理,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宁都胖哥


我给介绍一下养泥鳅怎么养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泛在15。c~3。C范围内,饲养在最适合24~27。C的温度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沄,可观基外表雄的头尖,胸鮨窄长,身体与尾瑞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复至初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丶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进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以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断养和高产

6、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位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水一些,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C~15。C,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灵山黄燕


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一天喂2次,早上6-7及下午1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7-8%。可根据泥鳅的吃食情况有所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将下层泥上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换水。每10天换水1次。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

扩展资料:生活习性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文强40990108


您好,关于泥鳅养殖的几项基本技术如下

1、池塘环境

池塘需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水塘的定期加水,一般水塘的面积在200-400㎡即可,太大或太小都不好。水塘的水深最好为40-50厘米,保持水质的酸碱度在7.5-8.0,池塘的池底需要平坦少淤泥,将池埂最大化夯实,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走[1]。泥鳅生性爱逃逸,尤其会趁着雨水较多的时候随着涨满的水流冲出的缝隙逃走,因此防逃逸措施一定不能马虎。为了便于后期的捕捞,可以在排水口周围开挖一个面积为7㎡上下的坑池。池塘的消毒工作最好使用生石灰以及漂白粉混合,一般保证水深在10厘米上下即可。每667㎡的消毒使用50Kg的生石灰混合15Kg的漂白粉,融入水中泼洒至鱼塘内。

2、苗种放养

在池塘中养殖成年的泥鳅,通常情况下,是对每平方米水面投放泥鳅苗种40-50尾,要求泥鳅的苗种规格整齐有序,彼此间的大小差距不能够相差太大,防止出现大泥鳅吃小泥鳅的情况。一般泥鳅的苗种3-4厘米最佳,泥鳅苗种下塘的时候需要先用浓度为10%的盐水浸泡5-10min,避免出现水霉病。

3、饲养管理

①基肥给足

泥鳅没有固定的食物喜好,食性相对较混杂,水体之中的各种微生物、植物以及小型的动物都可以吃。因此,在池塘中下泥鳅苗种之前需要给足底肥,可以选择家禽家畜的粪便,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Kg。

②饲养方式

对泥鳅进行人工养殖,一般需要喂食一定数量的商品料,像是糠或是麦麸等人工杂粮,投放的饵料大约是成年泥鳅体重的4%-5%。每年泥鳅生长最快的时候是在气温25℃-28℃时,这个阶段泥鳅进食量较大,因此,能够适当的多投入一些饵料,帮助泥鳅更好更快的生长[2]。喂食的方式可以选择定点喂食,一般选在傍晚时候效果最佳。

③日常维护

实时对池塘的水温做监测,当水温在30℃以上时,泥鳅惧热通常会将自己埋在泥土中降温,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因为缺氧而出现的死亡,所以养殖户需要多注入新水至水塘中,降低水温,以及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除了加水之外,还可以做遮挡,避免阳光直射,在水面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例如浮萍等,遮挡阳光。除此之外,养殖户需要常常到水塘边巡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刻解决。

4、泥鳅的生态性养殖方式

开展大面积大范围的泥鳅养殖,持续保持渔业产业的环保和节能,推广泥鳅养殖的生态型产业型技术,使用现代化的设施养殖,能够加大农民增收的力度。

使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降低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危害,提升生产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能够通过建立示范养殖基地,邀请广大养殖户观摩学习,讲述生态高效养殖的方式,例如莲藕和泥鳅共养,莲叶能够遮挡阳光,菱角上掉落的小虫可以供泥鳅食用,泥鳅排泄物能够当作莲藕的肥料,净化水质的同时又生产出了安全无公害的泥鳅产品[3]。

四、结语

总之,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充分了解泥鳅的各项习性,能够辅助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使用合理的方式饲养管理。另外,饲料的选择、品种的选择与水质的控制也十分重要,这些因素不但关系着养殖成本的投入,而且也和泥鳅的出品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再就是疾病的防治,泥鳅养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多进行技术经验总结,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最大化。

以上是关于泥鳅养殖方法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岛媳妇海阳闺女


可能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小的时候都曾经到河里面去抓过泥鳅,不过现在这些自然的河流比较少了,想要养泥鳅的话就必须要,自己开辟专门的荷塘之类的,那么怎么样养泥鳅呢?具体有哪些方法?

一、池塘养殖

也就是专门的一些养鱼的池塘可以用来养泥鳅,当然并不妨碍养鱼,可以将鱼苗放到池塘里面,然后再投入泥鳅,尤其夏季的时候,这样的饲养方法比较好于不断的生长,而泥鳅也会随着不断的繁殖,不过想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养泥鳅,一定要记得先消毒,消毒之后才能够培养浮游生物,这样才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另外水深也不要太深,差不多是在五六十厘米就可以。

二、稻田养殖

南方种植水稻,在水稻的稻田里面也是可以养泥鳅的,也就是水稻中长,而泥鳅则是在水稻的水里面游来游去的,吃到田里面的这些营养物质能够很快的长大,当然在投放了泥鳅的苗之后,也要投放一些蚕蛹粉或者是米糠之类的,养到秋季的时候稻田收获之前可以先将泥鳅捕捉出来,用纱网直接捞出来就行,也可以用铁铲将泥底下的泥鳅给挖出来。这样的方式养泥鳅要记得不要投放太多,水深差不多是在30厘米左右,而且在投放之前,一定要先将水排干。

其实泥鳅这种动物是比较好养的,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而且摄入的食物也比较广泛,只要给它适宜的环境,那么就能够迅速的成长繁殖,所以想要饲养的话可以试试上面的这些方法。




蓝海以东


养泥鳅的方式很多,池塘养殖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养殖前要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种植水草,选用良种放苗,饲养当中,要重视水质的管理,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在远方的小海


1、水质

其实不止泥鳅养殖,大多数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要求极为严格,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以及病害发生,也是影响到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质较差,泥鳅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水体易滋生细菌,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甚至到出现水体中毒而死亡的现象。所以在养殖时水质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保持水体的肥、活,泥鳅才能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将收益最大化。

2、养殖密度

很多养殖户为了实现高产的目的,往往会在养殖池中大量的放养,导致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泥鳅正常摄食,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提高生长周期,易错过最佳上市季节,而且还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传染,一般发生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导致大面积的泥鳅死亡。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鳅,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随着泥鳅的生长,还易不断的减少养殖密度。

3、水温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能在10-30度的水温中生存,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这个温度期间,是它活跃度以及摄食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它的生长旺盛,这时只要通过足够的饵料,它就能快速生长。但温度高于30度,它会停止摄食,钻入泥土中度夏,生长极为缓慢,而且易导致消瘦,同样的,当温度低于5度,也会钻入泥土中越冬。所以在夏季和冬季养殖极为重要,在夏季高温时,可通过加深水位、搭建遮阳网以及加冰等方法将水温降下来,而冬季可通过加热等方法提高水温,将水温控制在20-30度之间,可使泥鳅一年四季快速生长。

4、饵料

泥鳅时杂食性鱼类,对于饵料的来源极广,一般采用自行采食和饲料投喂想结合的方法。可在养殖时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类,供期自由采食,尤其在幼苗期间,由于口器较少,不能直接食用人工饵料,则需要食用一些藻类和枝角类及桡足类等生物,否则成活率低,产量也会低,所以前期的施肥培饵极为重要。而随着它能食用人工饵料时,可投喂鱼粉、鱼肉浆、动物内脏以及五谷杂粮、蔬菜等,让其快速生长。

扩展资料:

从中医角度来看,泥鳅能够滋阴止渴,去湿清热,特别是对患有肝炎、痔疮、皮肤瘙痒、早泄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还能有效缓解小儿盗汗等症状表现。中医将新鲜的泥鳅经过几天的净化后,放在没有油的锅里焙干,然后研成泥鳅粉。患有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服用泥鳅粉能消退黄疸,帮助恢复肝功能,最终起到保护肝脏的功效。





桂乡兄弟


1、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2、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影院视频最前线


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我是张二哥


有资本的话直接联系特种水产饲料公司企业,让派技术员蹲点塘口,中等产值就自学成才,来家黄鳝烧烤店,自产自销减少损亏,没资本就看天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