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相比三年前大火的《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幾乎沒有激起一點漣漪,討論度不足以出圈。雖然這部作品依舊盛讚無數,還準備角逐今年的奧斯卡獎,但我相信很多因新海誠或因《你的名字》而對這部作品懷有高期待的觀眾,並沒有在《天氣之子》中得到滿足。所以這篇文章點出一些小鯨看到的問題,表達遺憾,不是為了指責,而是因為對這位導演以及其團隊仍有期待。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過度留白,觀眾難去理解角色

當男主森島帆高在東京除了旅店無處可去的時候,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個家庭背景特殊的角色。然而這份特殊從頭到尾都沒有揭露,觀眾能知道的只是他來自一個小島,那個家令他感到疲憊。這就使得觀眾只能認識他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去感受這個人物,因為大家不知道他做出離家出走的決定是基於什麼。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確實,在一些作品裡點明背景不是必要的,為什麼小鯨認為帆高的背景需要被點出呢?《你的名字》裡的兩位主角也在《天氣之子》中亮相,讓人倍感親切。宮水三葉的家庭背景以及她與家人間的關係都被詳細刻畫,立花瀧的家庭雖然草草帶過,但我們能從三葉魂穿瀧的身體後的生活看出,他的背景屬於大眾背景,是不需要被特別指出的。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而帆高的出走是件改變了他人生的大事,這背後的原因也就是帆高的家庭是他內心的傷口,也是觀眾能瞭解這個角色內在的切入口。而這個切入口卻被遮蔽,觀眾只能從外“看”這個人物,看他的情緒,看他的抉擇……一個無法代入的故事,再精彩也會顯得乏味。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提出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

相信大部分觀眾看完電影的那一刻都是懵的,疑惑:這就完了?對故事的創作者來說,故事的矛盾越激烈、越難解決越好,新海誠在《天氣之子》中也創造了一個不可共存的矛盾——天野陽菜不犧牲,東京就要被大雨淹沒。但是,塑造極端矛盾的目的是塑造人物和昇華故事,這個極端矛盾的前提是有條在絕境中開坑出的路,哪怕只是在結局留一個渺小卻可能實現的希望,哪怕大家盡力了之後仍得到一個悲劇的結果。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而《天氣之子》卻把這個矛盾留下了,而且不埋下一些可能能夠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就讓觀眾看得十分難受,既不知道塑造這個矛盾的意義,也沒感受到觀看這個作品的意義。兩個小時下來,我們好像只是欣賞了精美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感受幾個似驚豔實際上缺乏情感支撐的瞬間。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天氣之子》的結局是一個“沒有後續”的結局——觀眾既無法想象兩人如何圓滿,也無法想象被大雨淹沒的東京往後會怎麼樣。

放大了愛情,拉低了境界

對新海誠有一定了解的觀眾都知道,他是一位細膩的詩人。他筆下的愛情故事總是那麼坎坷,那麼現實,又那麼溫柔細膩。《秒速五釐米》中,沒有轟轟烈烈的情愛,沒有一句情話,懂的人與角色一樣沉默;《言葉之庭》同樣塑造了朦朧悽美的愛情,沒有少年的莽撞與熱血,卻有年齡與身份帶來的壓抑,最後兩人攤開心扉,留下了一個有希望的未知結局……這種不轟烈的屬於青春的朦朧情感,即使是在戲劇衝突更強的《你的名字》裡也有保留。而在《你的名字》中,愛情所面臨的阻隔變得更大也更玄幻——那是時間與空間的阻隔,但即便如此,它依然讓觀眾覺得這個故事很美好。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天氣之子》在故事構架方面有很多與《你的名字》相似的地方——小地方與大都市的設定,人力所不能及的阻礙,波及範圍廣的災難……《你的名字》雖然有很多Bug,最後也留下了“瀧和三葉的時間如何同步”等未解釋的問題,但是無妨,因為觀眾已經被代入進去,最後只求男女主能夠圓滿,這時,這些問題能否給出解釋對觀眾而言已經無所謂了。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同樣是面對毀滅性的災難,《你的名字》能夠讓人看得舒服,因為這部作品並沒有拘泥於小愛,最後瀧和三葉的努力並不是單純地為了對方,更是為了拯救糸守町上的所有人。而《天氣之子》卻縮小了格局,用敢於世界為敵的勇氣來突顯愛情的偉大。這樣的愛不是不合理,但是放在帆高和陽菜身上卻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份愛何以如此深沉,故事所做的鋪墊是為一份純粹美好的情感,而不是一份“絕境——救贖——所以深沉”的情感,這便使得這個本該美好的愛情變得幼稚、過於意氣用事,恍然有種當年看《大魚海棠》的感覺。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用電影網當年批《大魚海棠》的話說,“拋開那些基調極高的‘生死論調’,其內在不過是一段青春狗血劇的套路而已”。

結語

話或許有苛刻的地方,但這些問題並不能說明作品爛或者導演不好,相反,指出問題是因為相信這位曾經無數次打動人的導演,相信他能夠做得更好。《天氣之子》有許多光彩的地方確實做到了業內難極的水平,也有許多打動觀眾的點,這篇文章裡沒有指出,只是單方面地指出部分問題。希望觀眾們不要因濾鏡而忽略缺點,也不要因批評聲而忽略優點,希望大家能夠優缺點一同考慮、更客觀地看待這部作品。


三年後《天氣之子》沒有超越《你的名字》,反倒接近《大魚海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