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前段時間有個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中國單身人口已達兩億多”為啥我還是單身狗。

這組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剛看到的時候覺得搞笑,再看的時候耐人尋味。

全中國14億人口,單身人口多達2.4億,脫單怎麼變得這麼那麼難呢?

認識一位導演朋友,她和我說,她對身邊的男的都沒有太大的興趣。

從本公司到她現在的朋友圈、社交圈,幾乎所有的人她都認識,提到一個男人的名字她幾乎都能報出這個男人的成長經歷。

平時工作的原因,她不得不對身邊的夥伴和競爭對手多一些瞭解,也是這個原因,導致她對每個男人都沒有太多的好奇心和仰慕。

畢竟自己也處於同行業的高端,低的看不上,高的努努力還能夠到,一個讓自己產生不了仰慕的男人,也無法產生好感。

她之所以脫單難,是因為視野太小,把找男人的眼光只侷限在熟悉的領域,覺得熟人更靠譜,卻少了吸引力。

總在一個圈子裡繞,總把時間花在做同一件事情上,是脫單難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如何擺脫圈層,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人。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02、為什麼要擺脫圈層擇偶

我發現,很多人都以為,戀人之間因為共同點互相吸引,但事實上,吸引雙方的是對方身上的與眾不同,才會讓彼此產生進一步探索瞭解的願望,才會產生感情。

如果你仔細觀察和分析過你身邊的朋友和過往的男朋友就會發現,你們總有一些相似點,或是看待某件事的觀點相同,或是某個愛好一樣,正是因為這些相似點,讓你對他有好感,進而可以成為好朋友或是情侶。

這其實是人際交往中的“相似性原則”,意思是人更容易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有好感。所以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一個人想要接近另一個人,一定要研究那個人的喜好,再投其所好。

“相似性原則”能讓人產生好感,而另一個原則卻可以讓彼此深深吸引,那就是“互補原則”。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兩種不同的人格“顯性人格”和“隱性人格”,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性格溫和的人會變得冷漠暴躁,開朗活潑的人內心也會孤獨寂寞。

當我們遇見合適的“隱性人格”的人的時候,內心就被吸引,因為對方體現出我們所缺乏或壓抑的特質,這就是“互補性原則”。

就比如說我一個朋友夫妻,他們以前都從事影視傳媒行業,以前我也在想,像他們同處一個行業,彼此也很瞭解,按理說愛上彼此的可能性不大,為什麼他們偏偏在一起了呢?

後來我發現,她愛好電影、音樂、舞蹈,她老公喜歡足球、搖滾、推理和遊戲,他喜歡的她都不太感興趣,但是在導演工作中,他卻喜歡將推理運用到節目設置編排中,比起尋常的思路,他的想法要讓人覺得有意思得多,她覺得非常酷,也因此吸引到她的注意。

後來因為工作需要他會給她的節目貢獻很多點子,他有需要她也會幫他的節目貢獻一些比較偏文藝的想法,一來一往中就發現彼此身上很有魅力,正好能夠互補。

人啊,就是容易被自己身上沒有而對方身上有的東西吸引。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再來說經常上微博熱搜的於曉光和秋瓷炫,於曉光看起來是個大大咧咧的男人,不懂溫柔,但是遇見從小缺乏親情的秋瓷炫,他卻表現出特別多的耐心和關愛。

秋瓷炫說,以前她喝醉酒的時候都會說胡話,鬧著要和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忍受不了她那個樣子也就漸漸遠離了她。

於曉光不同,儘管她胡鬧說胡話,於曉光會在她睡著之後還細心照顧她,等她醒來就跟沒事發生一樣,很平常的說一句“你醒啦。”正是於曉光的愛,填補了秋瓷炫內心對情感的需求,她才會把自己嫁出去。

也正是秋瓷炫的缺點,讓於曉光發現,原來他可以對一個女生那麼好。

“相似性原則”給了彼此認識和接觸的機會,“互補原則”卻能讓彼此深深吸引,所以跳出圈層,利用“互補性原則”更容易找到真愛。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03、怎樣做才能跳出圈層呢?

圈層有兩種含義,狹隘的圈層指的是一群擁有共同愛好或是所處同一行業的人所在的圈子;廣義的圈層是拋棄偏見,儘可能全面的瞭解一個人的性格和興趣愛好等。

想要跳出圈層也要從這兩方面出發: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一些社群,最好是付費的社群。

現在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會有很多社群,有的是免費的,有的是付費的。

很多時候免費的社群門檻是比較低的,如果想加入只要符合社群的條件就行。付費的社群相對要求要高一點,有篩選度,在職業、經濟實力、個人成就方面都會有一定的要求。某種程度上來說,付費社群聚集的是某專業方面的人才。

之所以強調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社群,是因為專業的人才一起會無意排擠非專業的人。很多時候你對某些事懂不懂一開口說話別人就知道了。

根據興趣愛好可以避免被排擠的麻煩,還可以拓展自己的愛好,進而認識自己職業以外的人,既有共同話題,還可以因為你有興趣愛好之外的優點,更容易吸引對方。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參加朋友的圈子,認識更多的人。

如果朋友有聚會,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朋友帶自己去。美其名曰為朋友作伴,其實是為了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這讓我想起《歡樂頌》中安迪帶樊勝美參加自己的聚會,聚會上樊勝美正在挑選食物,就有男人主動過來打招呼。

參加這樣的聚會,應該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表現出自己的意圖,能去聚會的人都是帶著目的的,目的性越強的人越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歡,會讓人有戒備心理。反之看起來沒什麼目的的人,更容易產生親切感。

這種聚會女人只要把自己打扮的大方得體就行,舉止要優雅,說話也要注意不能魯莽,瞭解的就聊,不瞭解的可以笑而不語搖搖頭,或是直接拒絕。不知道的事情不要瞎說,傾聽就可以了,瞎說會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拒絕反而會顯得有點神秘,給彼此下一次交流創造一次機會。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學習一種技能,挖掘認識的朋友,開發不認識的朋友。

要想學好一種技能其實也是要加入一些社群的,只不過目的性更強,大家付錢就是為了學習的,在交流的時候也更容易注重技能,只有讓對方看到你的價值他們才會更願意和你加深瞭解。

在社群通過學習可以認識自己喜歡的大神,也會有人注意到你,主動想要和你加深瞭解,這時候只要篩選自己喜歡的人進行深入瞭解就可以了。這是開發不認識的朋友。

時不時的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或是學習成就,還能挖掘認識的人中有同樣技能的朋友,說不定你會對那個人有個新的認識。這就是在挖掘認識的了。

想要脫單,不能總圈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用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每個人都有隱性優點等待合適的人去發現,我們既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也要給機會讓別人認識自己,才是擺脫單身最重要的事。

有句話說得好:花自盛開,蝴蝶自來!

單身人口2.4億,你的人格和圈子才是你的脫單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