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拔尖內控薄弱,關鍵時刻曝大昏著,中信建投連遭問責

富凱摘要:數月前,恆安嘉信作為“科創被否第一股”引發業內轟動,交易所問詢後予以更正,但最終IPO申請失敗,保薦機構中信建投難逃責任。

作者|天鵝

10月31日,中信建投被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此前的7月5日,中信建投被採取責令整改的行政監管措施。

短短3個多月,兩次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都是因“科創板被否第一股”風波。

身陷“科創被否第一股”

這場風波的源頭是恆安嘉新(北京)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恆安嘉新”),保薦券商是中信建投。

恆安嘉新專注於解決通信網絡、工業控制網絡的安全問題。今年4月,恆安嘉新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科創板IPO申報稿,並於7月11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4次審議會議獲通過。

然而,證監會最終否決恆安嘉新上市申請,指其採取的特殊會計處理方法屬於內控缺失,該公司還涉及未披露前期會計差錯更正事項。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恆安嘉新招股書內容玩了一個“數字遊戲”。

恆安嘉新2018年12月28日、12月29日簽訂,並於當年簽署驗收報告的4個重大合同2018年底均未回款且未開具發票,但該公司將上述4個合同收入確認在2018年。

上述4個合同收入合計金額高達1.59億元人民幣。

申報稿提交後,上海交易所先後四輪問詢恆安嘉新,一直在“揪著”1.59億人民幣的會計處理方法。

薪酬拔尖內控薄弱,關鍵時刻曝大昏著,中信建投連遭問責

值得一提的是,恆安嘉新第四次回覆問詢時,道出未開具發票的“苦衷”——發行人在未得到客戶同意之前提前開具發票,會導致客戶拒收,從而導致“發票作廢”。

四輪問詢結束後,恆安嘉新以謹慎性為由,對上述4個合同收入確認時點進行調整,調整為滿足合同約定並且主要經濟利益已經流入公司後再予以確認收入。

由此,恆安嘉新相應調減2018年主營收入1.37億元,調減淨利潤7827.17萬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由調整前的8732.99萬元變為調整後的905.82萬元,調減金額佔扣非前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的89.63%。

換言之,淨利潤“一增一減”比例高達90%。

薪酬拔尖內控薄弱,關鍵時刻曝大昏著,中信建投連遭問責

恆安嘉新在第四輪迴覆函中,也標註了保薦機構核查過程,雖然上述七點工作非常到位,但還是上交所更具“火眼金睛”。

科創板相關規定顯示,首發材料申報後,除特殊會計判斷事項外,導致會計差錯更正累積淨利潤影響數達到當年淨利潤的20%以上,應視為發行人在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及相關內控方面不符合發行條件。

最終,證監會對保薦機構中信建投、保薦代表人劉博、王作維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監管措施並非“小題大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應當盡職推薦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持續督導發行人履行規範運作、信守承諾、信息披露等義務。

最重要的是,上述管理辦法要求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應當積極配合檢查,如實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阻撓、逃避檢查,不得謊報、隱匿、銷燬相關證據材料。

“嘲諷”科創板風波

今年3月份,微博上流傳一份中信建投資本的PPT文件,存在諸多對科創板的“嘲諷”語言,類似於“登科創板,價值與忽悠齊飛”、“窗口指導意見一年一變、同一類型產品不同監管標準,人為製造不公平競爭環境和高昂的經營成本”等。

薪酬拔尖內控薄弱,關鍵時刻曝大昏著,中信建投連遭問責

上述文字廣泛傳播後,引發券商圈熱議。

隨後,中信建投甚至發佈公告澄清相關傳言。調查事實是,傳言的內容來自中信建投旗下的資本子公司的內部彙報初稿,由一位基層員工起草。該文稿被作廢且並從未對外提供過。

中信建投當時表示,該微博賬號發佈相關材料的行為,向市場傳遞了不實信息,嚴重侵犯了本公司權益。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股權融資主承銷家數位居行業第1名,主承銷金額位居行業第4名。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批掛牌的25家上市公司中,該券商保薦5.5家,市場佔比22%,位居行業第1名。

薪酬水平遙遙領先

證券業江湖中,中信建投有著“99司”的稱號——薪酬水平超越了99%的券商同行。據悉,這家券商在員工錄用通知書上早年就寫著“公司將為你提供富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整體水平居於市場水平的75分位之上”。最開始,中信建投的稱號是“75司”,隨後其2015年給員工發放103個月的獎金,一度傳言年終獎高達500萬,超越99%的同行,因此“99司”得名。

薪酬拔尖內控薄弱,關鍵時刻曝大昏著,中信建投連遭問責

最新三季報數據顯示,投行業務收入仍是收入增長的支柱。截至9月末,經紀業務收入同 比增長 19.3%;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5.6%;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3.6%;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 64.9%;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0%。

從收入結構看,經紀業務收入佔比 22.6%,投行業務收入佔比 26.2%,資管業務收入佔比 5.6%,利息淨 收入佔比 12.2%,投資收益佔比 30.7%。

可以看出,中信建投的收入結構中,第一收入來源是自營投資,投行業務緊隨其後。

不乏賣方分析師對其投行業務的看好。比如,申萬宏源分析師馬鯤鵬曾給予“均衡全能無短板,股權融資、債券承銷市場份額均處於提升通道”的評價。

他進一步指出,中信建投具備創新業務基因,機構業務發展空間較大。投行向來為該公司標籤,中信建投以投行業務為入口積澱大量優質機構客戶資源,且正在積極發展場外金融衍生品做市交易業務,且擬定增募集130億元資金,其中45億元用於投資交易業務。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